书城历史大清皇宫里的女性
6443400000038

第38章 死前才了封后心愿的孝静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1812~1855),清宣宗曼宁贵妃。父花良阿,官刑部员外郎。公元1832年封为静贵妃,不久晋升皇贵妃。谥号“孝静皇后”。她摄行六宫诸事整整10年,却始终未得皇后封号。后来直到死前的第八天才得到皇太后的封号,死后也未能系宣宗谥。

掌管六宫抚育皇子

博尔济吉特氏小道光皇帝30岁。她初入宫时为静贵人,后来晋封为静嫔,时常得幸侍奉皇上。道光帝的皇二子奕纲、皇三子奕继,都是她的亲骨肉,可惜一个两岁、一个三岁时,先后幼殇。静妃失去爱子,忍受了极大的悲痛。幸运的是她在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又生了一子,就是皇六子奕。随即又被封为静贵妃。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死后,道光帝不愿另立中宫,晋封她为皇贵妃,在后宫嫔妃中名位最高,故摄行六宫之事。

孝全皇后的遗子奕由静皇贵妃抚养。皇贵妃视其如同己出,非常疼爱,奕亦视皇贵妃如慈母,母子相依无间。奕与奕不仅同在皇贵妃的照抚之下,且兄弟两人年龄只差一岁,同在书房读书;兼之当时道光皇帝的皇一、二、三子早殇,皇五子奕淙出嗣为惇亲王之子,不在宫中,皇七子还小,不足为侣,他俩的感情自然就亲密多了。

道光帝晚年,外侮内乱,相逼而来,家事又祸不单行。皇太后一病去世,道光帝素性纯孝,悲伤过度。后来,皇四子奕的福晋萨克达氏又病殁。种种不如意之事云集皇家,道光帝忧悲交加,积劳成疾,延至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十四日,病势加重,自知不起,谕令诸大臣到正大光明殿额后取下秘匣,宣示御书。大臣们在秘密建储匣内竟发现两份谕旨,充分表现了当时道光帝的矛盾心情,虽决定传位给皇四子奕,但也不能委曲了另一个宠儿奕,因而同时封奕为亲王。

道光三十五年(公元1850年)奕继位,改元咸丰,是为文宗,亦称咸丰帝。遵照先帝遗旨,封六弟奕为恭亲王。咸丰三年恭亲王奕受任军机大臣,虽为新进,但因亲王身份爵位最高,成为军机处掌印钥的“领班军机大臣”,咸丰皇帝也常召见奕议事。

咸丰帝素受静皇贵妃抚养,视其为生母,因此尊为“康慈皇贵太妃”,居绮春园。皇上经常到此问安视膳,对她格外尊敬。

临终遂愿乱中获封

静皇贵妃自摄行六宫事整整10年,只因道光帝痛失孝全皇后,不愿另立中宫,所以静皇贵妃始终未得皇后的封号。现今咸丰帝当朝,自恃抚育皇上如亲子,静皇贵妃一心想得到太后的封号。而奕也想通过生母晋封皇太后,以扩张自己的权势。但此事迟迟未决,于是奕、奕兄弟间渐有芥蒂。以静皇贵妃的封号一事为导火线,积嫌到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终于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一天,静皇太妃刚醒未起床,咸丰皇上问安即到,太监准备禀告太妃,皇上摇手表示不要惊动。太妃见床前有人影闪动,以为是刚来问安的亲子奕还未离开,甚有怨气地说:“你为什么还在这里?我所知道的都告诉你了!他这个人性情不易知,不要生了嫌疑了。”咸丰皇帝一听是对自己有怨气,怕再说下去双方都下不了台,立即喊了一声:“额娘。”太妃一听是皇上,马上翻身朝内卧,也没理睬皇上。自此皇上猜疑更大。

不给静贵太妃加封皇太后封号,咸丰帝有自己的主见。他认为:嗣皇帝的生母被尊封为皇太后有例在先,而先帝妃嫔被嗣皇帝尊封为皇太后的前朝尚无先例。虽然静皇贵妃抚育自己有恩,视为亲母,但毕竟不是生身之母,所以不情愿封静皇贵妃为皇太后。

咸丰五年六月,静皇贵妃病情加剧,咸丰皇帝急入绮春园寝宫探视病情,恰巧碰到恭亲王奕从里面出来,皇上询问:“太妃病情如何?”奕跪地泣哭,悲伤地说:“已经危在旦夕了。看样子是只等皇太后的封号下来就瞑目了。”咸丰皇帝闻后悲从中来,只随口“哦,哦”两声,便三步并两步走入寝宫去探望太妃。奕等待皇上允诺已久,误认为“哦,哦”就是皇上已经答应,赶忙回到军机处恭办皇太后封号事宜。礼部具奏,陈明一切仪典,准备尊封皇太后。恭亲王传旨,虽非咸丰的本意,但生米已煮成熟饭,如果皇帝拒绝礼部请尊封皇太后的奏章,则将闹成天下笑话,所以不得不依奏。逐于咸丰五年七月一日传旨,尊静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静皇太妃在忙乱误会中终于获得皇太后封号。

静皇太妃圆了十数年的梦,九天后安详平静地辞世而去,享年44岁。咸丰派奕等恭理丧仪,一切均按皇后礼办理。咸丰服缟素27日,青袍褂百日。但下旨“不系宣宗谥”,即谥号不加宣宗成皇帝的“成”字,谥为“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奉安东陵后,神牌回京,升祔奉先殿,而不祔太庙。从而创下了清代历史上皇后不系皇帝谥号的特例。

同治帝即位时,奕当国,遂改康慈皇太后谥号,系宣宗之谥号,称作:“孝静成皇后”,神牌也得以升祔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