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秘史
6439600000207

第207章 况钟整治苏州府

朱瞻基做皇帝时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他曾对大臣们说:“各部、院负责官员,都可以举荐人才,只要你认为该人确实德才兼备,不论级别高低,均可破格提拔。”苏州知府况钟,就是这样被破格提拔上来的。

况钟不是科甲出身,而是由小吏一步步升为礼部郎中,后被杨士奇和蹇义推荐任苏州知府。

苏州原来便是平江,元末时曾作过东吴张士诚的都城。苏州府下辖吴县、常熟、太仓、昆山、嘉定、吴江六县和崇明岛。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因而是有名的粮仓和繁荣的商市。例来,这里的土豪劣绅都和官府中的猾吏勾结,沆瀣一气,欺压百姓。每来个新知府如果是个贪官,他们便拉他下水,同流合污。如是清官,他们便想尽办法把他孤立起来。特别是有的土豪本人家中便有人作官,还有的人在京中也有关系,他们互相勾结,总会想办法把他们不中意的官员排挤走。因此,苏州便以难治著称。

况钟担任苏州知府后,先把苏州情况作了调查和了解,如何治理苏州,心中已经有数。上任的第一天,照例接见属官吏役,从代理知府的同知张徽手中接过印信。这时,管理各项公务的吏役们,纷纷把公文拿了来,向他请示。他微微一笑,知道这些人是考验他来了。况钟假装糊涂。

一个吏役让他判一件杀人案子。他看了看,问:“这件案子以前是你承办的吗?”

“是。”

“那你接着办就是啦!”

“这被告赵王其实冤枉,原告证据不足,显系诬告。”

“依你说怎么办好?”

“被告应无罪释放。”

“好,好!”况钟说着,就在判决上签了字,又问,“那原告既是诬告,该不该处分?”

“这个,不追就是了。”

“好,好!”况钟便又随口答应。

另一件案子正相反,吏役主张将被告严惩。况钟也不细问,仍然“好,好!”地同意了。

况钟的开场戏,就这样进行着。那些猾吏们个个开心,认为这个新的府台大人愚昧可欺,他们又可以为所欲为了。

有一次为了粮运的事通判赵忱跟况钟争论起来,竟出口不逊,说况钟不懂装懂,态度十分傲慢。况钟也不跟他计较。

可况钟私下并没闲着,他有时微服私访,有时让仆役家人出去调查。经过一段时间,他已把苏州府衙的许多弊端,摸了个清清楚楚。

有一天,他召集所有的属员,升堂理事。先唤过那处理杀人案的吏役来,问他:“赵王杀人一案,那赵王究竟杀没杀人?”

“大人明鉴,赵王纯系冤枉,大人那日已断过了。”

况钟问他:“那是我断的,还是你断的?我再问你,赵王家送给你500两银子,却是为何?”说着一拍惊堂木,大喝一声,“讲!”

那受贿的猾吏,听况钟连他得的赃银数目都知道了,还有什么话讲?只好跪下一劲儿叩头。

况钟让他跪到一边,又问第二件案子。这时候那些猾吏们傻眼了,在况钟列举的一件件事实面前,连分辨也用不着,只好一个个低头认罪。这时况钟把皇帝允许他便宜行事的敕书拿出来,摆在公案上,带领大家行礼后,他亲自宣读。然后把六名罪恶严重的猾吏拿下,宣布他们的罪行后,吩咐掌刑衙役:“往死里打!”这六名猾吏被活活打死了。接着又把贪暴的五人监禁起来,将庸懦无能的十余人,全部开除。其余的吏役个个悚然。

半天时间,苏州府衙像天翻地覆一般。老百姓听到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拥在衙前,看着这一切,高兴极了!

苏州府几十年的积弊,就这样开始消除了。大小官员无不凛然守法。于是况钟根据他的考察,把一些烦苛的律令免了,订出合理的制度。他能作主的马上执行,重大的就上报朝廷,请皇帝批准。苏州是产粮区,但租赋过重。那时江苏巡抚周忱已到南京,况钟便到南京去,跟周忱用心计算,奏免了苏州各县农民不合理的负担70万担,使农民大松了一口气。对当地的豪强,不管他们有没有后台,他也不畏权势,把那些横行不法,鱼肉乡里的,分别加以惩处。

况钟有胆有识,没用多长时间,便把苏州整治得井然有序,受到苏州百姓的称赞。他在苏州的许多案例,被后人编成故事,有的搬上舞台,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