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秘史
6439600000169

第169章 张世杰死守涯山

蒙古灭亡金朝之后,就派兵攻打南宋。公元1271年,忽必烈迁都到燕京,改各大都。正式建国号为元,加紧了对南宋的功势。不久,南宋首都临安被元军攻破以后,大将李庭芝、姜才守卫扬州,陆秀夫、张世杰在广东沿海继续抵抗元军,来保卫南宋的天下,他们在两淮、湖南、四川等地同元军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抗元斗争。

南宋有个将领名叫夏贵,投降了元朝。夏贵从前的一个家童,名叫洪福,在他投降时,正在守卫镇巢军(现在的安徽省巢县)。夏贵派人去劝洪福投降,洪福拒绝跟夏贵一块儿投降,还把来劝的人杀了。后来城被攻破,洪福被元军俘虏了,他还痛骂夏贵不忠,要求面向南而死,表明自己没有背叛宋朝。

李庭芝、姜才镇守扬州,元军攻了很久都没有攻下来,就拿来谢太后命令向元朝投降的诏书。李庭芝回答说:“我只知道奉诏守城,从来没听说过要奉诏投降。”后来,谢太后北上经过扬州时,元军又让谢太后命令李庭芝和姜才投降。谢太后下诏说:“现在我和皇帝都已经投降了元军。你还为谁守城呢?”李庭芝不答话,命令士兵放箭,当场射死招降而来的使者,其他人狼狈逃走了。随后,他们又带4万人出城袭击元军,想夺回谢太后和皇帝恭宗。但是经过激烈的战斗,没有成功,只好回到扬州城里。

在一次战斗中,元军主帅阿术派人去劝姜才投降,姜才说道:“我宁可死掉,也不做投降的将军!”后来,元世祖忽必烈又派人招降,李庭芝大怒,把使者杀死,烧掉元世祖的招降诏书,元军见李庭芝、姜才不肯投降,就派大军将扬州团团围住,昼夜功城。由于扬州被围了很长时间,城里的粮食都吃光了,李庭芝和姜才就跟士兵一块儿,煮牛皮等东西充饥,有的士兵杀死自己的儿子充饥。但是,扬州军民仍然不肯投降,继续抵抗元军的进攻。后来,赵昰在福州做了皇帝,命令李庭芝和姜才带兵去保卫福州,当他们走到泰州的时候,又被元军包围。不久李庭芝、姜才被元军俘虏,英勇牺牲。

在湖南潭州(现在的湖南省长沙市),李芾率军民坚持3个多月。当城被攻破的那一天,他叫来部下沈忠,对他说:“我尽到了最大的努力,今天决心一死,但我的家人也不能当俘虏。你先杀尽我的家人,再杀死我。”沈忠说什么也不愿意,李芾坚决要他照办,沈忠只好哭着答应。于是李芾让家人全部喝醉,让沈忠一一杀死,然后放火烧掉李芾的住所。沈忠办完后,回家杀了妻子,又自杀而死。许多人听说后,也都让全家自杀而死,坚决不投降元朝。

在元朝军队向福州大举进攻的时候,陆秀夫、张世杰见福州守卫不住,就护卫着端宗赵昰和他的弟弟赵昺,逃到一条海船上,沿着海岸往南到了广东。宋端宗从小就在皇宫里娇生惯养,哪里过得了这种艰苦的生活,不久就得了疾病,病死在广东砜州(现在的广东省雷州湾中的一个小岛)。陆秀夫和张世杰又拥立赵昺做皇帝,继续进行抗元斗争。

赵昺做了皇帝以后,任命陆秀夫为左丞相,张世杰为枢密副使,专门掌管军事。不久元军就打到了广东。张世杰和陆秀夫认为砜州是个小岛,就护卫着赵昺来到新会的涯山,在那儿征集粮食,修筑工事,建造兵船,还招兵买马,训练军队。他们准备在那里建立根据地,打算的金朝长期战斗,收复失地,恢复宋朝。

这时,福建、广东的军民在坚决抵抗元军的进攻。当元军打到兴化时,宋将陈文龙两次杀死元军派来招降的人。部下有人劝他投降,他说:“你们只不过是怕死罢了,却不知道你们一辈子还是免不了一死!”表现了视死如归的精神。后来因为叛徒出卖,陈文龙被俘,但他仍然不投降,后来在福州绝食而死。他的母亲也被押到福州,他为儿子为国牺牲而自豪,在临死前说:“我和我的儿子一块儿死去,又有什么怨恨呢!”

南宋军民尽管拼死抵抗,但还是拦不住元军的进攻,元将张弘范率军打到了涯山附近。因为涯山是一个小岛,岛上的一切都得靠大陆和海南岛运送,很不方便。于是,张世杰、陆秀夫等叫人准备了许多船只,供最后撤退时用,张弘范到达涯山之后,派兵封锁海口,切断宋军砍柴、打水的道路,宋军没有水喝,只能吃干粮,实在没有办法,就只有舀海水解渴。海水又咸又苦,喝了之后许多人都病倒了。张世杰带兵去攻打新会,想夺回海口,但大战几天都没有取胜。

公元1279年2月,张弘范猛攻涯山,张世杰战败以后,便和陆秀夫等保护着赵昺和他的母亲杨太妃等,乘船撤退。元军派船来追,把宋军的船队冲散了。陆秀夫不愿意被元军活捉,就含着眼泪,背起小皇帝赵昺,跳进了茫茫的大海。张世杰和杨太妃坐的船,也遇上了飓风,被打沉了,张世杰和杨太妃都被淹死。这样,南宋王朝最后灭亡了。

元朝

元朝(1206~1368)是中国历史上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封建王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建国于蒙古高原,号大蒙古国。此后通过不断的战争征服,控制了亚欧两洲广大地区。1260年忽必烈即位,遵用汉法,改革旧制,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大都(今北京)。1276年元军消灭南宋,统一全国。

元代官制、兵制、法律和赋税制度基本沿袭中国以往王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实行行省制,除直辖于中央政府的地区外,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是中国以省为一级政区的开始。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间,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交通运输的通畅,统一货币的流通,元代商业很活跃。

元代对外交往和外贸空前发达,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印度半岛、西北非乃至欧洲,均有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火药、印刷术从元代传到西方,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元代文学艺术成就辉煌,出现了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曲。《水浒》、《三国演义》等著名长篇小说也在元代奠定基础。元代科学技术比较发达,天文学、地理学都有突出的成就。

元朝自成吉思汗建国至元朝灭亡共传14帝,历时163年。元代统治者为加强统治,制造民族歧视、挑动民族矛盾,对各族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在社会矛盾加深和连续自然灾害下,公元1351年终于爆发了全国农民起义,经过18年的激烈战争,公元1368年明军攻入元大都,元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