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秘史
6439600000130

第130章 李后主亡国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持续着。除了北宋政权以外,北方的辽对中原虎视眈眈,另外还有北汉、吴越、后蜀、南汉、南唐、南平等7个并存的割据政权。其中,占据江淮地区,以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为都的南唐算是一个江南大国。

南唐,由十国之一的吴将李于公元937年灭吴所建。李在位时,鼓励生产,功课农桑,实行“民与休息”的政策。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南唐经过励精图治一度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均处于10国的领先地位。李死后,王位由其长子李继承,史称中主。李嗜好诗词书法,不懂治理国家,又听信谗言出兵闽、楚而屡遭败绩。南唐国势渐弱,从公元955年起,前后三次遭到强盛起来的后周的袭击,皆兵败。公元961年,李撒手归西,将一个支离破碎的南唐交给了儿子李煜。

李煜,字重光,初名李从嘉。他继位以后,十分畏惧北宋的强大,亲自撰写奉表向宋太祖进贡大批金银财宝,表明“惟坚臣节,上奉天朝”,意思是说一定臣服于北宋。而宋太祖却从没有放弃过统一全国的打算。他和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商议着出兵的策略。

一天深夜,宋太祖与其弟赵匡义一起来到了有智有谋的宰相赵普府上,共同计议。宋太祖先说:“朕难以入睡啊!一榻之外,都是别人的地盘。”接着又讲了自己有意先攻打北汉。赵普连忙阻止:“如果打下北汉,边陲强大的辽国就要由我们独挡了。不如留着北汉替我们挡住辽国,等我们平定南方诸国之后再转过头来攻打北方。”宋太祖听此言笑着说正合朕意,原先说的话不过是在试探赵普。就这样,君臣定下了“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策略,也就是要先弱后强,先攻下宣庶的南方地区以后,再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强敌。

由于战略方针的正确,南下的北宋大军迅速灭了南平,攻下后蜀、南汉,对南唐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

公元971年,当宋灭南汉以后,李煜被吓坏了。他急忙上表宋太祖,主动要求去掉国号,改称自己为“江南国主”,各级官员依次普遍降级。宋太祖同意了李煜的请求。他这样做绝不是受了感化要放南唐一条生路,而不过是采用“羁縻”手段,稳住南唐,实行分化瓦解,以便日后各个击破,全歼对手。在治国和谋略上,李煜和宋太祖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李煜通晓音律,喜爱歌舞,尤擅诗词,他的大部分精力也都是放在这些事情上,无暇顾及朝政。为了逃避南唐即亡的恐惧和内心压力,李煜还笃信了佛教。他大修佛寺,自己穿上袈裟,跪拜诵经,显得十分虔诚。大臣们对李煜的这种消极无能的作法十分气愤,但没有人能阻止皇上继续昏昏噩噩地混下去。

在北宋方面,征伐南唐的时刻就在眼前了。开始,宋太祖还在为找一个出兵的借口伤脑筋,因为南唐自俯首称臣后一直百依百顺,且贡献了许多宝物。公元974年,宋太祖召李煜入朝。李煜因害怕被扣留托病未去,没想到却让宋太祖给他加了个“倔强不朝”的罪名,同时也给宋兵南下找到了借口。就在这一年,宋太祖命曹彬、潘美率兵10万向南唐攻打过来。

大兵压境,南唐马上乱了阵脚。几年来李煜一直抱着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根本没做必要的防备。南唐士兵见到宋兵到来,一开始以为他们不过是和以往一样在江上巡逻一下而已,还上前去犒劳宋军,待明白是大难临头时都吓得仓惶弃城而逃。

李煜此时龟缩在金陵城内,紧闭城门,也不询问战局和派兵应战,反而把统兵大权都交给都指挥使皇甫继勋,自己仍在一旁不忘享乐之事。

宋兵来到了长江边,开始渡江。长江宽险难渡,自古是一道天险。有一个在南唐考进士未果,心怀不满的人叫樊若水,为了归顺北宋,在采石矶附近(今安徽当涂附近)为宋兵搭浮桥。他先在石牌口(今安徽怀宁)试验,而后移至采石江面,结果搭起的浮桥尺寸正合适,并且十分稳当。宋兵利用浮桥大举过江,飞速向金陵进发。

搭浮桥的消息传入金陵,大臣们竟认为这种事以前从未有过,没准儿是军中谣传。李煜也觉得不过是儿戏罢了。而实际上,宋兵此时早已到了金陵城下。

都指挥使皇甫继勋贪生怕死,隐匿军情不报。李煜整天召集一帮和尚念经拜佛,祈求神灵保佑自己。直到有一天他亲自巡城,才发现城下已是遍布北宋的旌旗,金陵已被宋兵围作铁桶一般。他一气之下斩了皇甫继勋,急令朱由从湖口发15万兵救援。没想到援兵被宋军打得落花流水。金陵已完全孤立无援,李煜无奈之下只好做最后的挣扎。他派遣学士徐铉到宋太祖那里替自己求情。

徐铉是江南名士,他见到宋太祖果真讲出一番道理:“陛下,李煜一直臣服于您,并未有什么过失,像儿子侍奉父亲那样,您就不要再出兵讨伐他了。”没想到宋太祖不急不慢地回答:“李煜既然视我如儿子对父亲,就是一家人,哪有南北而分恃的道理?”徐铉又道:“李煜多年进贡给陛下您,可您强加罪名而出兵,这未免太说不过去了罢。”

大祖勃然大怒:“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你不要再多言了!”徐铉只得退下,他没能替李煜求下情来。宋太祖统一中国的心愿怎能改变呢?

公元975年,宋军攻克金陵。当时由于长时间的被困,金陵城内缺吃少用,斗米万钱,死者无数。而据说当李煜被抓时,还正在写长短句,正写到“樱桃落尽”一阙,来不及写完,便跪下投降了。亡国后的李后主被押解着乘船离开金陵,来到汴京,被辱为“违命侯”,开始了三年阶下囚的生活。

昔日江南国主之身,如今倍尝寄人篱下的亡国之苦,终日以泪水洗面。宋太祖死后,继位的宋太宗霸占了李煜钟爱的皇后,李煜为此痛不欲生。受尽屈辱的李后主,回想起往日的荣华富贵和自己的昏庸,只有无限地感慨人世无常。因为看够了人间沧桑,这个软弱无能的李后主写下了许多情真意切,千古流唱的佳句: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思念故土,哀悼亡国的诗引起了宋太宗的不满。公元977年,李煜42岁生日时被太宗毒酒赐死,结束了他软弱、昏庸、纵情而又悲惨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