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当代名家:蒋子龙自述人生
6428300000030

第30章 面对收割(2)

5在这个非常拥挤和喧嚣的商业社会里,孤独和抑郁成了常见病和多发症。尤其是置身于人流当中却感到孤独郁闷,这时只有书能安全地消除和缓解这种孤独感。在嘈杂的环境里,书能提供卓有成效的寂静,给人以自我完善的机会。同样,当一个人独处时,书又能提供一种可亲的相互关系,帮助人体会和理解生命本身对寂静的需要。人是不会满足的,在自身的生命以外,总还需要能有另一种生命作为补充。书,就提供了这种可能。

人生6只要人类还崇尚思想,书就有地位。现代人不是经常抱怨,物质过剩而思想贫弱,因竞争激烈致使生活失衡……书有益于点燃思想的火花,甚至能引起争论,接受挑战,被人引用。好书能引发必须的思想和行动。同时,读书又是现代人通往心理平衡、让生活感到充实的一条途径。

7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碰到一些愚蠢的人,或许还要跟他们打交道乃至被纠缠。只有读书是结交智者,还可以畅快地与其倾谈。我们之所以能够理解人生,不是因为跟人接触的多,而是因为接触的好书多。

8历史上最严峻的时刻往往产生伟大的作品,是这些作品对时代承担着特别的责任。衡量一个社会,不仅要看它所体现的力量,也要看鹰保护着我的一堆创作素材183它是否关注有利于创作的条件,是否视人本身为最高价值。所以,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伟大的书籍,它本身的伟大就无法体现。

9书市是一个巨大的花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身陷其中必然会眼花缭乱,发现什么花都爱,却不能把所有的花都买回家。这就是壤书的第一道程序:选择。人的生命短暂,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读书有益的条件之一,就是不读坏书和废书,甚至光是好书你一生也读不完。这需要借鉴古人的智慧:存书容易,能读为难;能读容易,记住为难;记住容易,能用为难……领略“大话”文化向自己提一个问题:自2005年人冬以来,禽流感闹得异常邪乎,你心里紧张吗?

回答是:不太紧张,不光自己不紧张,看周围的人也没有多少紧张的迹象。

为什么?你看看每天的报纸和互联网上的大标题:《流感大流行,势所难免》、《在危险迫近之际》……仿佛大流感已经到来,死亡就在身边,会死多少?《国际先驱论坛报》11月7日有文:“世界银行宣称,禽流感引发的人类大规模流行病,可能让世界经济损失八千亿美元。”真不愧是银行家,立刻就能将病毒转换成美元。只是人们很难破解这道换算公式,要死多少人才相当于八千亿美元?还有,“亚洲开发银行估计,流感将影响亚洲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导致百分之零点五的人口死亡……”〈《参考消息》2005年11月9日)亚洲现有人口三十多亿,这就是说要有六亿多人染病,会死掉一千五百多万!于是,出什么好主意的都出来了,见得最多的就是《吃八角焖牛杂,能对抗禽流感》……“八角”就是北方人所说的大料,炖一大锅肉放进两三瓣儿,那味道就够窜了。倘是用一比一的比例炖牛杂,那还能吃吗?互联网上有报道说,日本有人服用一种叫“达菲”的抗禽流感药,其成分里就有“八角”,结果导致六十四人精神失常,十二人自杀。比禽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数还多,这不是没病找病吗?

从各类专家及各种媒体,一沾上禽流感的边儿,就拼命把话往大里说。可人们为什么依然皮松肉紧,从心里并没有紧张起来呢?市场上的禽类食品,无论生的熟的,购买者依旧踊跃。我曾就此请教一位“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的老者:您就不怕染上禽流感?他大大咧咧地说:“现在才正是吃鸡炖鸭的好时候,禽流感闹腾得越厉害,国家查得就越严,鸡鸭食品反而更安全!”妙,天津爷们儿想问题就是不一般。这跟两年前闹“非典”的时候大不一样了,那个时候人们是真害怕,人人自危,全力防范。

信息爆炸的时代,爆炸连连。人们第一次挨炸,心惊胆战,蒙头转向;第二次挨炸,仍能享受刺激带来的痛感或快感,却已稳住了神;第三次挨炸,就能穿皮不入肉,抱着听新鲜、看热闹的态度……久而久之便生出了“抗炸性”,说不说在你,信不信由我,甚至你越说得天花乱坠,我心里就越要打个问号。

信息为了能继续引起“爆炸”效应,便不得不加大当量,倘本身的“药力”不足,就只能在烟雾和声音上做文章,虚饰、夸张,以期引得人们注意。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大话文化”:话往大里说,一个比一个敢说,谁发布个什么信息,都想追求“爆炸”效应,恨不得扔颗炸弹,不炸你一通、不吓你一跳,不算本事。

比如由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和学者评选出来的《2004十大科学预言》中宣布:“由于全球气候变暧,海平面上升,到2020年,东京、伦敦、纽约等世界名城都将被海水淹没,从地球上消失……”真敢说呀,这可不是说说就完事了,大家都在看着哪。还有十五年的时间,转眼就到,可上述城市里的人都活得好好的,纽约正在着手重建世贸大厦,伦敦争得了2012年的奥运会举办权,都不见有丝毫准备撤离的迹象。

至于在当今商品社会里,“大话文化”更是俯拾皆是。市场叫“超市”,明明是业余歌手却叫“超级女声”,稍微出色一点就是“超一流”,强壮一点的男孩叫“猛男”,白净一点的就是“帅哥”,到处都是“超级”。热水器叫“热霸”,做鞋的称“鞋王”,似乎谁都敢“称王称霸”。有两三把理发的椅子,就敢叫“美容中心”的牌子,大小是个公司就挂个集团的牌子,可谓遍地集团,处处中心。放七天假叫“黄金周”,大有遍地黄金、日进斗金之势。即便是在人们的曰常生活中,也充斥着卡通、戏说……满眼满耳都是大呀、绝呀、变形呀、魔幻呀,等等、等等。

“大话文化”,是消费时代无孔不入的广告意识的滥觞,更有媒体的推波助澜,一切都是商品,一切皆可推销。广告做过头,会适得其反,“大话”说过头,也能引来实祸。“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句大话,却引发了实实在在的灾难频频的伊拉克战争。人们天天在满天飞的“大话”轰炸之下,心理上不可能不受影响,一惊一乍,忽上忽下,完全相信,容易神经崩溃或精神抑郁,被吓出个好歹来还真不新鲜。不信吧,又怕被这些“大话”不幸而言中。

这样吓唬来吓唬去,神经脆弱的就染上了精神疾患,据世界卫生4不许悔棋蒋子龙1111隱111组织最新发布的消息,全球有一点二亿人患抑郁症,中国则超过二千六百万人,自建国至2003年,每年有二百四十万人自杀,其中的百分之十自杀成功。专家们总结其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文化和社会背景造成的”。(见2005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这岂不是说跟“大话文化”也有点关系?而神经粗硬者,久而久之反被大话吓唬皮实了,大话那么多,信是死,不信也是死,索性就随他去吧。老被吓唬,恐惧变成家常饭,也就不再恐惧了。不怕还关系不大,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这就是“大话文化”所造成的“信任危机”、“神经麻痹”。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现代人的“定力”增强了,民间反应竟跟“大话文化”的风行形成强烈的反差,构成对“大话文化”的反讽。可见,大话并不培养行动的巨人,甚至相反,爱说大话者常常做小人。

“大话文化”能得以盛行,腐蚀的是社会精神和公众道德。过去有句俗话:“说大话不上税。”如今却未必,眼见当今世界正在为“大话文化”付出代价,这代价有经济的,更有甚者是社会的凝聚力、媒体的诚信度以及公众的信任感,都大打了折扣。

女人的精神

韩春旭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幸福得流汁的女人。这种洋溢的幸福感成了她的盔甲,用心不良的人很难伤害她,喜欢她的人不忍伤害她。许久以来,认识韩春旭的人都以为她的幸福是源自物质方面的原因。

她曾说:“我一生最大的奢望,就是能走遍世界,如果我有钱。人只有一世,没有来世,我渴望了解我居住的世界。”她似乎已经做到了,虽然还不敢说“走遍世界”了,知名的国家大都去过了,而且是由丈夫陪着。当下在中国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是很多。此外,她还有个和谐的家,有让自己满意的丈夫和儿子……人真有满足的时候吗?韩春旭只是报社的普通编辑,许多比她更富有的人并没有她的这种幸福感,活得没有她这般快乐和圆满,这是为什么?智慧,驾驭生活的智慧。物质的东西无论多么繁复,生活的内质始终是单纯的,自己要很清楚,追求到哪里该止步。

读韩春旭的新著《我的精神》,可以了解一个幸福女人的幸福秘“高雅而不自负,温顺而不乏个性,活泼而不轻浮,开朗而不粗俗,天真而不幼稚,热情而不放荡,成熟而不世故,富于同情心而不儒弱,自尊而宽容……”这岂不是追求一种完美?不,只是一种和谐。现代人最渴望的就是和谐,能够跟男人一起创造出和谐的女人,就是一个圆满的女人。

女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一种力量,只有女人和男人一起才能创造一个更为公平合理,更为井然有序的世界。韩春旭的精神就是来自这样的真实和自然:累了就往路边的草地上一躺,请求自己的心静下来,哪怕是瞬间的静下来,忘掉汽车、房子、钞票,还有那各式各样的杂事,让疲劳追逐的心支起一堆篝火,顺着缕缕青烟,寻一寻生命的源头,我们从哪里来,这么紧忙的赶路又是要往哪里去?

这有点像犯傻。然而你不觉得正因为这样的傻子越来越少,生活才因赤裸棵的竞争而愈加紧张激烈。女人不会因野心快乐,倒可以因满足而快乐。韩春旭的智慧就是活得很实际,非常容易满足:“作为一个女人能爱上一个也爱自己的男人,有喜欢读的书,有喜欢听的音乐,有炒菜的油香,有吃饭时相互的说笑,有睡觉时甜美的鼾声,就可以像孔子一样骄傲地发问:何陋之有?”所以她满足,她快乐。

满足是一种心态,是来自心理上的感觉。韩春旭没有像许多有点钱的女人那样物质到底,而是守住了一个编辑、作家的精神,过着自己喜欢的精神生活。要长年滋养这份精神,除了写作之外就是阅读,她的阅读有时真如遭遇一场恋爱。

读苏格拉底,她感到了一种踉跄,一种窒息,一种焦灼。于是就更加渴望,更加需要,忘情地扑向对方的怀里。喃喃自语:我的身,我的心都需要你的拥抱,我也紧紧地拥抱你,没有羞涩,没有胆怯,没有邪恶。如果天性里有一个东倒西歪,那就收获一个东倒西歪的快乐吧。读托尔斯泰,觉得自己的精神辉煌富丽,像一个容光焕发的贵妇,携带着生命中全部明丽耀眼的财富,在爱与欢乐的沐浴中,灵魂因饱满而跳荡,散发出甜蜜的芬芳:人类的上帝就是生命着的自己,生命的原本不是让你去报答上帝,而是要成为上帝。

读尼采,感到每句话都是烈性炸药,尖锐地呼啸着,抛给她一个又一个的黑棺,人的生命空间原本是在死神的灵魂中。这让她震颤,有恐怖的启悟,在精神仿佛被炸毁、被掏空的同时,却分明又感到身体内部有种强烈的抑制不住的灼热的燃烧,那是一双从未感触过的横溢生命的手,没有任何规则的浸染,将她别开生面的抚摸。她惊愕,生命还有这么多膨胀敏感的部位,使生命里所有的感觉都耸立起来,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颤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