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3短篇小说卷
6425000000021

第21章 蜻蜓点水(2)

老曾从老霍那里知道,小吴今年四十九岁了,是个下岗工人,丈夫早几年去世了,她自己拉扯一个正在念大学的女儿。小吴每天早上、傍晚,都把老宋推到这个园子里呼吸新鲜空气,状态好的时候,扶老宋练习走几步路。老宋不仅中风,还是个脑萎缩患者,有点蒙,家里人花钱雇小吴,包吃包住,基本上就把老宋扔给小吴管了。老霍说,这女人够可怜的,还那么标致,那么早就守寡了。老曾点点头,脑子里出现了那个彩虹一样鲜艳的女人。

老霍不时从青园桥走过对岸,看看小吴,给她送点小东西。也不是什么贵东西。就像老曾当日看到的那只小盒子,只是别人从香港带回来的一瓶驱蚊油而已。这些小东西,吃的、用的,有的是新的,有的是旧的,不管有用没用,喜欢不喜欢,小吴却从不嫌弃,仿佛她收下的不是东西,而是老霍对她的好。

后来,老曾也跟着老霍走过对岸去看小吴,他不止一次地听小吴对老曾说,霍大哥是个善良的热心人。有几次,老曾顺手也给小吴带点小东西,不外乎是陈莲英吃剩下的半瓶安利钙片、女儿从国外寄回来的一小瓶鱼肝油粒之类的。小吴收下这些东西,脸上笑成一朵花,甜蜜蜜地谢谢“曾大哥”。老曾顿时神清气爽。

有一天,两人又去看小吴。老霍从孙子那里掳了几块美国巧克力,要给小吴尝。到了那小园子,只见老宋独自一人坐在轮椅上,小吴却没见人影。四周望望,没找见。老霍就问:“老宋,小吴呢?”当然,白问了。

一会儿,对面晃过来一个老太太,她走到轮椅前,顺手扶了扶。老霍便问那老太太:“小吴呢?”老太太瞄一眼老霍,又瞄一眼老曾,满脸不高兴,弯下身来,用手理了理老宋膝上的小毯子。老霍又问:“老大姐,小吴她人呢?”老太太冷冰冰地回了他一句:“小吴不在,办事去了。”“哦,办事去了?今儿个您亲自伺候老宋?”“啥?我伺候他?谁乐意伺候这老头,给多少钱我也不乐意!”老太太似乎有点伤自尊。老曾就接过话来问:“那谁把老宋推到这里来?老宋怎么回家?”老霍也缠着老太太要问个究竟。老太太被两人轮番问,烦了,冲老霍吼了一句:“小吴她来事了,回家换裤子去啦!”老太太中气很足的,这句话一喊出来,不远处几个正在做运动的老人都听到了,他们好奇地朝这边望过来,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老曾觉得有点尴尬。老霍却显得兴奋,似乎知道小吴待会儿就回来,放下心了,连声说:“哦,好的,好的。”

果然,没过多久,就看到小吴那身花衣裳从花径的另一头出现了,她迈着碎步,就要小跑起来了。老霍就朝小吴喊:“小吴,当心身体,慢慢来啊。”

小吴气喘吁吁地来到老宋的轮椅前,察看了一番,最后用那只胖乎乎的手在老宋脸上抚了抚。

老曾想,肯定很舒服。

小吴就跟老霍和老曾聊起了老宋。她说自从开始照顾老宋那天起,老宋和他的轮椅就没有离开过自己,别说像这样把老宋一个人扔在外边了,就算是在家里,如果没有其他人,她都不敢扔下他去干别的事。老霍很轻蔑地说:“嘿,一个老头儿,还怕什么?”小吴不好意思了,连忙解释说:“也不是怕什么,老宋生病之后,很奇怪的,连家里的儿女都不要,不要儿子帮他上厕所洗澡,也不要女儿扶他上床睡觉,他就要我。”说着脸就开始红了。

老曾转过头去看那个老宋,也不知道他听了这话有何感想。他觉得老宋似乎得意地笑了,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老宋扭曲的脸早已经看不出任何表情了。

后来,小吴把手轻轻搭在老宋的肩膀上,长叹了一口气说:“唉,越来越像小孩了。”

那天,老霍和老曾看完小吴,沿途返回。两人有点沉默,直到登上青园桥,老霍突然说:“老曾啊,那老宋头其实还挺有福的咧。”老曾表示深有同感。接着他们又像往常那样说起了小吴。说起小吴的样貌和身材,还有她爱穿的那些红色的蓝色的紫色的花衣裳。

“不瞒你说,老曾啊,有时候,真想去摸摸那大胖屁股,啊?哈哈哈……”老霍笑得太猛了,把喉咙一口浓痰给笑了出来,“咳”地吐到运河去了。“肯定跟她的手一样,肉乎乎的。”

“又嫩又滑。像豆腐花。”

“吃吃豆腐总归没问题的吧……”

两个老头说着荤话,过到了河对岸。路过那个施工的地方,那些围墙已经竖起来了,里边一台巨大的机器在“咚咚咚”地打桩。

“老霍,这彩虹桥什么时候能建好哇?”

“快了,现代化,什么都讲速度,两年内保管能建好!”老霍胸有成竹的样子,仿佛他是彩虹桥的总工程师。

黄昏的时候,老曾如果感觉精神好,也会独自踱过对岸去看小吴。四五点钟园子里人相对少,老宋愿意练习走路。基本上,老宋只要站起来,小吴那胖胖的身体就成了老宋的肉拐杖,亏得小吴身体健硕,才能承受老宋那高高大大的躯体。小吴的左边胳膊和肩膀都塞进了老宋的身体右侧,右手还牵着老宋的左手,一步一步地朝前挪。老曾刚开始觉得老宋这个样子挺遭罪的,老了老了,还不如个小孩,还得重新学走路。可是,再看下去,老曾就不那么认为了,他发现老宋的右胳膊一直紧紧地贴在小吴的左边胸部,本来圆圆的鼓鼓囊囊的那个地方,被老宋的胳膊压挤成了一只扁柿子。

老曾一直盯着老宋的那只胳膊,即使他在挪动得很吃力的时候,身体开始晃动起来,那只胳膊都不曾离开过那个地方。

老宋那张变形的脸有点红,嘴巴张开着,那里边发出了哼哼的声音。他保持着这样的走路姿势,不时斜眼瞄一下老曾。老曾觉得老宋是在向自己示威。老曾跟上了几步,想用手去帮小吴搀扶老宋,没等他的手落在老宋另外一只胳膊上,老宋猛地做出了一个抖动的姿势,加剧了嘴里的哼哼声。

小吴连忙对老曾说,曾大哥,不用你扶的,他不要别人扶的。说完看着老宋说,对吧?我们不要别人扶,是吧?好的,再走几步,就这样,好,好……

老曾站在原地,他莫名其妙地生气了。这个老宋头,简直就是个老流氓。

老曾一边走回家,一边琢磨——老宋根本不蒙,他脑子灵光着呢。他甚至还想过,老宋头说不定是装的,他根本就可以独立行走!老曾越想越生气。

回到家,陈莲英催促他把桌上的那碗东西吃掉。这是陈莲英按照《健康之路》上的介绍,新发明创造的养生食谱。陈莲英经常有这种新创造,一般说来,老曾都会配合,就像实验室里的小白鼠。当然了,老曾亦明白,这些发明物不是毒药,准确地说,是陈莲英对这个家庭的一份责任心。这一次,陈莲英创造的是一碗“健脑糊”。用核桃、扁豆、杏仁、红豆等等各种坚果,浸泡一天一夜后,“吱吱吱”,豆浆机将它们搅拌成糊状。老曾回来的时候,那碗“健脑糊”尚有余温。陈莲英已经吃掉一碗了,说实在的,口感真不好,像吃药粉。为了照顾老曾,陈莲英还给老曾那碗加了半勺蜜糖。

没想到,散步回来,老曾脾气很坏,他不愿意吃桌上那碗糊,他说,像拉出来的稀一样,不吃!

陈莲英按捺着自己的脾气,耐心地告诉老曾,这健脑糊的成分、做法,以及益处——可以预防脑萎缩,防止老年痴呆。

老曾看着那碗糊瘩瘩的东西,觉得真难看。这么难看的东西,怎么能放进嘴巴里呢?即使是碗神药,他也不要吃。老曾任性起来了。

果然,陈莲英很快就爆发了。她利索地拿起那碗糊,气鼓鼓地三口两口把它吃到肚子里去了。

老曾下了决心要任性到底。即便陈莲英受虐般吃完那碗像稀一样的东西,他都没有软下来。

陈莲英在厨房里乒乒乓乓地摔碗,嘴里还不断地诅咒:“不吃拉倒,谁爱管你这死老头,以后脑萎缩了,老年痴呆了,别想着我会伺候你,想都不要想!哼!……”

老曾在客厅里,耳朵满是陈莲英的闹声,听着听着,他的心就好像被9度醋浸泡过的花生米粒一样,酸酸软软的,一点嚼劲都没有。他冷笑了一声,朝着厨房的方向,点着头说:“脑萎缩好啊,痴呆了更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像老宋头那样,最好的了!”

老曾的话,也不知道陈莲英有没有听见,不过,也无所谓了,横竖她也不知道谁是老宋头。她不想理会老曾了,完成手上的事情之后,她面无表情硬邦邦地穿过客厅,玩电脑去了。

“老霍,你看过老宋学走路吗?”老曾的眼前不断浮现出老宋头那只胳膊,以及小吴胸前那只扁柿子,他不知道老霍的想法是否跟自己一样。

遗憾的是,老霍从来没看到过老宋学走路。老霍的家离运河有不少路,所以,每天晨运回家后,便不会再到这儿来。

老曾看着眼前那个滑稽的老霍——他正在模拟老宋学走路,有几分像赵本山,嘴里还蹦出几句东北话。唉。老曾叹了一口气。“根本不是这样的,老霍,你该找个下午来,我们去看看老宋学走路。”老曾想告诉老霍,老宋头那个流氓动作,可是又不知道怎么描述,他是学不来的。

老霍说,有啥好看的?丑八怪一个,谁要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