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王阳明的六次突围
6422000000029

第29章 天泉证道,圣人必可学而至(2)

广西是个偏远贫穷的省份,省内划分出很多土司,其中以岑氏土司势力最强,思恩州、田州两处土司都是岑姓,却一直不合,互相攻杀。朝廷则一直想在当地改土归流,于是趁思恩州、田州土司火并的机会攻取了思恩、田州两府,顺势撤掉了原来的土司,改派朝廷官员为知府来管理两府。原本田州土司的后人岑猛被朝廷降职为福建平海卫千户,失了土司之位。可岑猛并没离开广西,一心寻找机会恢复祖宗家业。到刘瑾专权的时候,被废掉土司之位的岑猛想办法贿赂了刘瑾,终于重新当上了田州府同知,兼领府事,实际上恢复了田州土司的世袭职位;又靠着给朝廷当雇佣兵,打仗立功,升了田州府指挥同知。这时候岑猛觉得是该恢复祖宗基业了,在田州治下原来有一块土地叫泗城,田州大乱之时被旁边的土司割走了,岑猛就派兵连番攻打,想把祖宗之地夺回来,想不到这件事惹怒了朝廷,广西都御史姚嫫率大军八万攻打田州。

姚嫫这个人非同寻常,是出了名的能征擅战,嘉靖元年曾在泾阳大破蒙古骑兵。这一次朝廷借着广西战乱的机会派出姚嫫,其实是嘉靖皇帝刚刚驱逐了内阁旧臣,闹得天下物议汹汹,想借一场战事遮丑,显一显自己的文治武功。

田州土司岑猛虽然骄横,却也知道姚嫫此次前来征讨,后台极硬,自己无论如何斗不过人家,就赶紧上奏向朝廷解释,求皇帝宽恕。可眼前这一仗已经成了“政治仗”,岑猛早就断了退路。姚嫫大军冲进广西,先杀了岑猛的儿子岑邦彦,岑猛不敢和官军交战,也禁止他的部属出战,只是一味躲避,最后走投无路,只好跑到归顺州投奔了他的岳父岑璋,可岑猛却不知道,自己因为这些年怠慢了妻子,岳父岑璋心里恨他,姚嫫又派人来贿赂岑璋,结果岑璋把自己的女婿毒死,首级献给姚嫫,姚嫫就向朝廷报捷,撤销了岑氏的田州土司世职。

然而岑猛的死并没给当地带来和平,相反,由于嘉靖皇帝妄动刀兵,采取高压政策,反而在当地引起了反弹,思恩府砦马土目卢苏、田州丹良堡土舍王受领兵造反,重新占据了田州,姚嫫只得又集结兵马准备征剿。但这一次广西当地百姓是真的造反了,当地民情汹汹,难以控制,面对如此时局,姚嫫是既没精神又没办法,广西叛乱陷入了僵局。

在这个节骨眼上,张璁就对皇帝提起王阳明来,打算请这位文武全才的大宗师出山平定叛乱,这样王阳明可以借着军功入阁,而张璁也靠“举荐”之功入执内阁,再与王阳明联手,足可以对付桂萼,甚至连杨一清也能扳倒。

张璁的一番鬼心思王阳明心知肚明,如果只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王阳明肯定会拒绝去广西赴任,可阳明先生看问题的视角是从百姓利益出发。

王阳明知道,这次广西事件纯粹是官逼民反,这一仗要是由别人来打,一定会调集重兵在广西杀上几个来回,不知要死多少人,只有自己去,也许可以想办法招抚当地百姓,罢兵休战。

是啊,广西这一仗要是别人来打,不管怎么打都会血流成河,只有阳明先生可以抛开“政治”考虑“人民”,透过“战争”看到“和平”,只有他才能真正平息这场战祸。

九月初八,阳明先生接受了两广巡抚的任命,离开山阴老家启程去广西赴任。十月,他的官船到了江西南昌,这是他当年苦心维持过的地方,这里的百姓也还记得他,听说阳明先生到了,百姓们自发地聚到江边守望,拦住王阳明的官船,请阳明先生上岸,进城看看。

此时王阳明公务紧迫,加上身体又不好,本想推辞,可是南昌百姓早已经替他着想,做了准备,专门扎了一个竹轿请王阳明坐上,却没找专门的轿夫来抬轿子,而是百姓们自己用手托着这乘简陋的小轿,走几步就换一拨人,这样一步一步把阳明先生送进了章江门。

进了章江门,王阳明也愣住了。原来南昌城里的百姓都走出家门,却没有锣鼓喧天,也未设香案,没有跪拜,十几万老百姓就这么静静地站在路边上,等着这位用性命拯救了南昌城的前任巡抚从自家门前经过。阳明先生的轿子到了面前,百姓们就伸一把手,托着轿杆,再传给后面的人,就这么一个一个地往后传递着,直把南昌城的大街小巷转了个遍。满城的百姓都走了出来,微笑着和阳明先生见了一面,这乘小小的竹轿又从章江门抬出城,回到江边上,百姓们恭送阳明先生登船。

阳明先生在南昌城里转了一圈,这本是一件小事,可因为参与的百姓人数众多,十几万人都出来“抬举”他,倒让这件小事变成了一件大事。就像一首白话小诗里说的: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就在南昌城里受抬举的这一瞬间,王阳明成了“圣人”。

圣人,不是头衔,只是一个“瞬间”。在这之前,此人不是圣人;事件之后,他也不再是“圣人”了。当年孔子为天下人奔走呼号,在郑国和弟子们走散,一个人凄凄惶惶地站在城门外,郑国人笑他是个“丧家狗”,这一瞬间,孔子是一位圣人。

战国年间天下大乱,法家兴起,杀人如麻,孟子拼了自己的性命站出来,指着梁惠王的鼻子骂这帮吃人的诸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这一瞬间,孟子是一位圣人。

而王阳明被南昌百姓们抬着在城里走了一遭,这一瞬间,阳明先生是一位圣人……

仁,就是“爱人”;义,就是“良知”。能做到“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一切听凭良知的引导,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帮助尽可能多的人,不惜一切,仁至义尽,就成了“圣人”了。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做起来可真是不容易,要有大勇气,能“破心中贼”才行呀。

三从心所欲不逾矩

早年孔子曾对自己的一生做过总结,自言“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中,这“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个非凡境界,意思是说随心所想,随手行事,自然而然,却又处处合于天理良知。

孔子一生从不自称“圣人”,只在去世以前说了一句“哲人萎乎”,自称哲人,这个称号孔夫子绝对配得上。但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仍被后人视为圣人境界。这年阳明先生五十六岁,精研天理良知二十年,已深得其中三昧,此番临危受命去广西公干,一路所作所为,只有这七个字可以为赞: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一月二十日,阳明先生到了广西梧州,开府办公,广西布政使林富在此迎接,阳明先生把广西叛乱的情况仔细询问了一遍,果然像他以前分析的那样,广西事件其实就是朝廷在当地强行压制土著,改土归流,官逼民反,至此,王阳明已经下定决心,招抚卢苏、王受,以和平方式解决广西叛乱。

把计划想好之后,王阳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顾朝廷命令,自己做主招抚卢苏、王受,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代价结束广西乱局。

拿定主意后,王阳明立刻解散了已经调进广西的湖广、江西、福建三省兵马,只有驻扎在南宁附近的湖广永顺、保靖两府土司兵因为路途遥远,暂时留在当地等候进一步安排。同时派人去见卢苏、王受,让他们带着部下出来接受招抚。可卢苏、王受知道王阳明素来多智,怕他使诈,不敢出来受抚,而是提出了一个条件,请王阳明离开梧州,到紧邻思恩府的南宁来受抚,同时卢苏、王受也准备带齐全部兵马赶到南宁,向阳明先生投诚。

大明朝廷连续几年用残酷手段镇压当地人,卢苏、王受对朝廷的招抚有疑虑,这也是难免的。可王阳明想要招抚他们却是出于一片诚意,毫无欺诈之心,听了对方的要求后,立刻就从梧州赶到南宁。此时卢苏、王受已经带着七万大军开到南宁城外驻扎,声势惊人,王阳明却毫不惊慌,而是打开城门,请卢苏、王受于七月二十七日进南宁受抚。

到这时候卢苏、王受才相信王阳明的诚意,也知道自己终于有了活路,军营中七万人齐声欢呼。第二天,卢苏、王受带着少量随从进了南宁,王阳明坐在堂上,先瞪起眼来训斥他们:“你们虽然并未谋反,可是你们无故阻兵负险,截断道路,使数万百姓家属离散,已经攘扰了两年之久;又因为你们闹事,烦劳朝廷发下官军,耗费粮饷,三省军民百姓都因此受苦,你们还不知罪吗?”这一套话表面是在斥责,其实倒是在替卢苏、王受开脱责任。接着王阳明又命令杖打两人各一百下,却是下堂去让他们带来的人自己打,也就等于把这两个人都饶恕了。

之后王阳明又答应立岑猛之子岑邦相为土司,卢苏、王受十分满意,立刻把手下的七万人马遣散,各自回乡务农去了。

至此,思恩、田州两府历时多年的动乱就这么静悄悄地平定了,未打一仗,未杀一人。卢苏、王受对王阳明尊崇至极,甚至私下提出:王大人有什么事需要他们“帮忙”的,尽管开口。

两个土官说这种话,其实是暗示他们愿意献给王阳明一大笔金钱,可王阳明从来不是个贪财好利的人,对钱没有兴趣,只是吩咐卢苏、王受准备一支兵马,随时听候调动。

这时王阳明已经下了决心,准备进剿断藤峡、八寨两处贼巢。

在到广西的路上,王阳明曾遇到当地百姓拦路喊冤,问过情况之后,却发现这些人不是来告卢苏、王受,而是请求这位新到任的巡抚帮助剿灭断藤峡和八寨的山贼。到梧州后,王阳明又从当地官员口中得知,断藤峡、八寨两处山贼作恶多端,为害一方。待招抚了卢苏、王受之后,他又向这两个当地的土官打听断藤峡的消息,结果众口一词,都说断藤峡和八寨一带盘踞着一股凶猛的山贼,从明朝建立之时就已开始为祸,烧杀抢掠无所不为。

断藤峡地处黔江下游,在思恩府和浔州府交界处,此处正当广西腹地,峡谷深有百里,山高林密,道路奇险,悬崖耸峙,山路千盘,临江绝壑,万夫莫开。再加上当地交通闭塞,瘴气厉害,大队官军难以进入,而且山贼又凶悍异常,擅使毒弩,中人立死,官军对他们十分畏惧。

断藤峡的匪帮在地势上又与牛肠、六寺、磨刀、花相、仙台等八寨相连,自浔州府大藤江一直延伸到思恩府、柳州府、庆远府,绵延一千多里,周边为祸五六百里,四处劫掠,“岁无虚月,月无虚旬”,见寨就入,见人就杀,不但百姓深受荼毒,当地的土司也恨透了他们,是广西境内第一大害。

对这样一股凶恶的山贼,朝廷也非常重视,曾经几次召集重兵进剿,规模最大的一次是成化年间都御史韩雍率十六万大军进剿,可大军进山之后却根本摸不到山贼的影子,只好撤兵。想不到官军刚走,山贼竟从山里杀了出来,一举攻克浔州府,占据府城大闹一场,广西为之震动。其后当地的岑氏土司也曾率领几万狼兵进山追剿,费了天大的力气,却只斩回两百颗首级,到最后实在熬不住了,只好退兵而去。

就是这样两路山贼,在当地为祸已有百年,谁都无法制伏他们。现在王阳明来到广西,平定了当地的叛乱之后,为百姓们着想,决心利用手中的五千广西狼兵、六千湖广土兵,一鼓作气把这两股山贼彻底歼灭。

十几万大军屡次攻打都对付不了断藤峡的土匪,王阳明这个初来乍到的官员,仅用极少的兵力,就能消灭这些凶悍的山贼?这个想法看似不可能,实际用起兵来,却摧枯拉朽,顺利异常。

王阳明用兵的特点是不计较兵力,不在乎以多取胜,而特别擅长突袭、奔袭。由于他不注重兵力,所以调动部队的规模都很小,一般不会引起对手的注意,而王阳明也很注意隐藏兵力,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南赣剿灭象湖山土匪时,他以“护送广东布政使”为名,率领精兵远走广东,绕行福建,奇袭象湖山,一举成功,这次阳明先生用的计策,与早年那一仗如出一辙。

早先王阳明遣散湖广、江西、福建三省兵马时,唯独驻扎在南宁的一支部队被留了下来。这些人是湖广永顺、保靖两个土司的部下,也是凶悍敢战的土兵,算得上是官军中的精锐。王阳明留下他们,找的借口是南宁府离湖广太远,这些土兵要回湖广必须横穿广西全省,路上不好走。而阳明先生的实际目的就是留这支精兵去攻打断藤峡。同时王阳明又命刚刚归顺的卢苏、王受各领一支兵马赶到宾州屯驻,在不动声色间,兵锋已经指向八寨贼巢。

卢苏、王受手下的土司兵也不同凡响,正是那支和湖广土兵齐名的广西狼兵,丹良堡土舍王受手下的兵马尤其凶猛,有这两支精锐的部队在手里,王阳明很有信心能解决断藤峡的匪患。

一切安排就绪,嘉靖七年(1528)二月底,王阳明一声令下,南宁城下的湖广土兵先动了起来,乘船沿郁江而上,对外声称准备返回湖广,其实却在悄悄向大藤江方向开进。同时王阳明自己也坐了官船跟在土兵后面,名义上是监督他们,其实是和这些人一起悄悄向断藤峡摸了过来。为了把戏做足,王阳明又专门给沿江各府县传下令来,命他们严密督促土兵,不准这些人上岸生事。其实不准土兵上岸,主要是为了保密,同时也提高效率,加快土兵的进兵速度。在王阳明的督促下,土兵的行进速度极快,从南宁出发直到攻破断藤峡,其间没有一天休息。而王阳明自己却为这场高效率的战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一年王阳明已经五十七岁了,年轻时他的身体就不太好,有肺病的病根子,这次从浙江到广西,路途遥远,饮食不调,水土不服,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现在为了突袭断藤峡,王阳明和土兵们一起行动,整整在船上住了一个月,这一路走来天气越来越热,走到贵县的时候已经三月中旬了,春末夏初,暑热难当,加上潮气熏蒸,他身上的旧疾逐一发作:先是咳嗽得厉害,整日整夜不停,继而又受了炎毒,身上一片片红肿起来,瘙痒难忍,口干舌燥,头疼身沉,有种说不出的难受。等土兵们终于赶到战场的时候,阳明先生已经病势沉重,步履艰难了。

四月初一,土兵们到了浔州府桂平县,白天靠岸休息,当天夜里悄悄登船驶进了大藤江,四月初二在龙村埠登岸,立刻又分两队向大藤峡疾进。这一路上到处都是山崖石径、深谷溪坑,这些土兵们都是山里长大的,惯走山路,一个个走得飞快,可王守仁又瘦又弱,又咳又痒,实在跟不上队伍,只好叫人扎了个轿子抬着,咬着牙往深山里走。眼看山寨就在面前,王阳明又想出一条奇计:命令土兵不要夜袭,而是在下午四五点钟最热的时候对山寨发起攻击。

王阳明的安排实在有意思,因为断藤峡一带地势复杂,林木茂盛,在这种地方发动夜袭,山贼遭到打击之后很可能一哄而散,逃进林莽深处,达不到歼敌的效果。而挑选一天里最热的时间进攻山寨,成了真正的“趁热打铁”,山贼做梦也想不到深山里忽然冒出一支官军,而且在大太阳底下突然进攻,一下杀到眼前,此时这些贼人都在屋里避暑,根本没发现对手摸了上来,毫无防范,一战就被杀得大败。经过连番恶战,所有山寨一处接一处都被土兵攻了下来,断藤峡一带的匪患被基本肃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