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6418100000010

第10章 马君武

马君武(1881~1940)博士,原名道凝,改名和,号君武,原名马道凝,又名马和,字贵公、厚山,号君武,祖籍湖北省蒲圻县人,出生于广西省(今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着名的教育家、科学家、政治活动家。马君武先生为广西大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北蔡(元培)南马(君武)”之称。

1900年赴新加坡见康有为,衔命回广西策应唐才常起义。1901年自费赴日本读书,为广西第一个留学生。初与梁启超办《新民从报》,旋追随孙中山革命。1902年与章太炎等在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十二周年纪念会”。1903年入日本就都大学学应用化学。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为首批盟员,参加起草同盟会章程,被选为执行部书记长。1906年回上海创办中国公学。1907年赴德国入柏林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马君武辛亥革命前夕回国,值上海起义,出任《民立报》主笔,呼号革命。旋被推为江苏省代表,出席独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创建中华民国,推选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民国始元,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和临时参议院参议员,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失败后再赴德国入柏林农科大学。

1916年,马君武回国,次年随孙中山南下护法,任军政府交通部部长及广州石井兵工厂部工程师,1921年任非常大总统府秘书长,随军入桂讨陆,7月任广西省长。次年被迫撤退,从此转入学界。

1924年任上海大夏大学校长。1925年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1926年1月任北京政府司法总长。1928年回广西创办广西大学,任校长。1932年兼任两广硫酸厂厂长。1937年抗战爆发,任最高国防会议参议及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复任广西大学校长,次年病逝于任上。生平译着甚丰,主要有:《物种起源》、《达尔文》、《民约论》、《弥勒约翰之说》、《赋税论》、《唯心派钜子黑智儿之学说》、《代数学》、《矿物学》等书。

马君武是南社诗人,也是达尔文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他的诗,以鼓吹新学思潮和爱国主义为特色。《华族祖国歌》宣扬物竞天择思想,号召中华民族“肩枪腰剑”,奋起救亡。《从军行》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她殷勤教子,鼓励他从军杀敌,保卫祖国。《京都》抒发“欲以一身撼天下”的雄图壮志。《去国辞》写流亡异国前夕的怨愤。在艰难的条件下,马君武不消沉:“祖国前途正辽远,少年发想要雄奇“(《赠虞君》);誓使华严从地起,莫临沧海患途穷”。他的诗总是洋溢着乐观、光明的基调。

马君武反对拟古,强调独创。《寄南社同人》诗说:“唐宋元明都不管,自成模范铸诗才。须从旧锦翻新样,勿以今魂托古胎。”他的诗多描写国外风光,又好以西方故实、科学知识和资产阶级哲理入诗,代表了黄遵宪以来作家们吸收新诗料、开拓新诗境的努力。留学日本期间,马君武曾编印《新文学》一册,译载歌德、胡德、拜伦诗若干首。柳亚子曾誉之为:“抗手无时辈,椎轮异昔贤。欧花兼米锦,哀怨杂鲜妍。”

“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这是广西大学首任校长马君武先生在广西大学任内撰写的一幅对联。正是怀着这种为壮乡培育佳弟子、为八桂输送栋梁才的雄心壮志,马君武先生与他的一批同道者于1928年10月创办了广西大学。从此,广西这片古代的蛮荒之地终于点燃了现代文明的火种。

夏尊

第1章夏丏尊(1866~1946),名铸,字勉旃,号闷庵,浙江上虞人。1927年以前的夏丏尊,以教师为业,在20年的教育生涯中,做过中学、师范、大学的教师,充满教育理想,富于教育主张。享誉一时的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他是主要参与创办者。这20年,他桃李满天下,是一个教育家的20年;出于他门下的着名人士有丰子恺、赵平复(柔石)、冯雪峰、汪静之、曹聚仁、贾祖璋等。1927年,他被章锡琛请进开明,出任编辑所所长,一直至1946年谢世,主持着开明书店的编辑工作,参与着开明书店的经营管理,历时也是近20年。这20年,开明书店崛起成了大书店,他主持编辑出版的书刊享誉海内外,是一个编辑出版家的20年。

1927年的夏丏尊,四十有一,刚过不惑之年,从教育界到出版界,是一个新的人生起点。1927年的开明书店,创办甫及一载,基础未稳,方向未明,夏的加盟,规划了新的出版领域路径,开明的气象格局为之一变。这种变化与夏丏尊个人是直接相关的,大致说来有三个方面:一是他具有号召力的身份地位的影响,二是他寓教育理想于出版的目标方向选择,三是他稳重平实的为人处事作风。

对于夏丏尊入主开明编辑部所带来的号召力,叶至善曾有精当的分析。他说,在文学界,夏先生被大家看做忠厚长者;在教育界,夏先生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学生,这样一种身份优势,使得夏先生对外能团结一大批志趣相同又乐意合作的作者,对内则可以组织起一个跟自己的出版方针相适应的精干编辑队伍。有了优质的作者资源,有了精干的编辑队伍,开明书店能成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夏丏尊入主开明编辑部的第二年,开明书店即招募股本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夏丏尊为带头发起人。5万元资本的招募计划不仅顺利完成,溢额的部分还另办了一个印刷厂。这其中,应该有夏丏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所起的作用。

由于教育和出版天然的因缘关系,在民国出版史上教育家而事出版的,不乏其人;但能把教育与出版进行深入的、有机的、成功的结合,甚至于在出版中拓展出新的教育思想的,夏丏尊是较为独特的“这一个”。经过股份制改组成功和两年的出版实践摸索,夏丏尊为开明书店确立了以青少年读物为重点的出版方向。青少年,尤其是那些中学生们,正是昔日身为教师的夏丏尊几乎每天都要相处的对象,夏丏尊关心他们的成长,熟知他们的困惑和需求。而今,他为青少年出书出刊,提供课内课外的精神食粮,正可看成是一个教育家教育活动的延续。在开明,夏丏尊心无旁骛,在兹爱兹,一干就是20年,成就了其学生曹聚仁所说的“名山事业”。

在从事出版活动的过程中,夏丏尊教育家的本色不改。他在出版之位,谋教育之效,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通过出版,襄助教育,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同时也希望在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同时,获得所在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中学生》的创刊,便贯注着他的教育理想和出版努力。

《发刊辞》中,他这样写道:

合数十万年龄悬殊趋向各异的男女青年于含混的“中学生”一名词之下,而除学校本身以外,未闻有人从旁关心于其近况与前途,一任其彷徨于纷叉的歧路,饥渴于寥廓的荒原,这不可谓非国内的一件怪事和憾事了。

我们是有感于此而奋起的。愿借本志对全国数十万的中学生诸君,有所贡献。本志的使命是:替中学生诸君补校课的不足;供给多方的趣味与知识;指导前途;解答疑问;且作便利的发表机关。

啼声新试,头角何如?今当诞生之辰,敢望大家乐于养护,给以祝福!

十几年的《中学生》,遵照当初的目标使命,一期一期地办下来,不曾懈怠。主编夏丏尊和编辑叶圣陶他们,且编且写。讲知识,强调趣味,注重启发,照顾对象的理解能力;谈人生,态度平等,坦诚相待,做青年人可以交心的朋友。“好懂、好看”。当时的中学生读者评价杂志说,“读了这期等下期”,“不用别人督促,自觉自愿地走进这第二课堂”。

而每期上万份,到抗战前夕累计印数近百万,如此大的发行量,证明杂志同样获得了很好的出版经济效益。

《中学生》可看成是开明书店出版物特点的一个缩影。举凡语文、史地、科学、文艺等各种有益于青年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他们今后生活能力提高的知识内容,都是《中学生》乐于刊载的。而这些,也正是开明书店的主要出书范围。夏丏尊从事出版后,曾提出一个着名的教育观点——受教材不等于受教育。

他认为,学生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各种基本能力,各种教材——各种课程的教科书只是培养能力的材料;若只是囫囵吞枣地记住了这些材料而忘记了提高能力这个目的,就跟“买椟还珠”同样愚蠢。他希望青年学生要自觉从各种课程中摄取身心上的能力,而且普遍学习所有的科目而不要有所偏颇。

在这一观点统率下,开明出版物呈现出既围绕着教育中心主题,同时又学科门类丰富多彩,既专门又综合的特点。

出版是主观色彩很强的文化生产活动。夏丏尊之于开明的影响,除了他的教育思想在出版物中直接投射外,他的处事风格和人格魅力同样形成张力,在开明凝聚成一种集体作风。夏丏尊做事平实稳重,与章锡琛的精明果敢形成互补。但在出版认真、不肯马虎苟且方面,章夏二人又有许多共同之处。

夏丏尊是一个谦谦君子,不事浮夸,在看似平凡平实的背后,其实正包孕着一股强烈的理想情怀和一颗炽热的爱人之心,因而也就特别有凝聚力——在社内则氤氲为风气,形成一种被时人和后人称为“开明风”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在社外则常被作者和读者提及和怀念。这样的教育出版家,谈不上有多少轰轰烈烈,但他和他事业的影响力,却持久而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