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衣食住行与结核病防治
6411100000014

第14章 4 中医治疗结核病有效吗

抗结核的西药应用已有数十年的时间,其疗效肯定,现在治疗结核病也仍以西药为主。一些中药方剂和成药可作为辅助治疗的用药。中医治病重视整体观念,注重调节阴阳平衡,辨证施治,标本兼治。中医称肺结核为“肺痨”,认为正气虚弱是关键,在正气虚弱的情况下,外邪(即结核菌——痨虫)便乘虚而入,从而引起肺痨发生。在治疗上,中医则主张扶正(提高抵抗力),祛邪(抑制结核菌生长),与西药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加快结核病的好转以及治愈的速度。但是不能单用中药而不用西药。单用西药疗效好,也可不用中药。而对于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西药效果不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可能会更好一些。

3.4.1 中医的一般治疗

首选,应保持乐观情绪,拥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这对治疗而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慎起居,适房事(节制性生活),戒烟酒,忌生冷辛辣燥性食物,避风寒,适劳逸(工作休息应适当安排),保持居所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常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3.4.2 辨证分型施治

1.阴虚火旺型

(1)证候表现。呛咳气急,痰少而黏,或吐黄痰,患者时时咯血,其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液,有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内蒸颧红,盗汗量多,口渴心烦,急躁失眠,胸胁掣痛,男子梦遗,女子月经不调,其形体逐渐消瘦,舌红绛而干,苔黄或剥,脉细数。

(2)证候分析。肺病日久伤及肾,肺肾阴伤,虚火炼津为痰,肺气上逆而呛咳气急,痰少而黏或黄;虚火灼伤肺络,见时时咯血,色鲜而盗汗最多;肾阴虚而心肝火旺,见急躁失眠,口渴心烦;肝肺脉络不和而胸胁掣痛;阴精耗损,不能充养身形则日渐消瘦;相火偏亢,扰动精室则梦遗;阴精亏损,冲任失养,则月经失调。舌红而干、苔黄或剥,脉细数,皆为阴虚火旺之象。

(3)治疗法则。滋阴降火。

(4)有效方药。百合固金汤(汪昂《医方集解》)加减:生地黄15g,熟地黄15g,麦冬15g,贝母10g,百合20g,当归9g,炒芍药10g,甘草6g,玄参,桔梗10g。

百合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百合12g,地骨皮15g,柴胡12g,秦艽,知母12g,当归10g,鳖甲30g,青蒿12g,乌梅6g。

药用生地、熟地、玄参、百合、麦冬以滋养肺肾;当归、芍药以养血柔肝;鳖甲、知母以滋阴清热;秦艽、柴胡以解肌退热;地骨皮、青蒿以清热除蒸;贝母。

桔梗、甘草以化痰止咳;乌梅以敛阴止汗。两方合用,共奏滋养肺肾,清热除蒸之功。咳嗽痰多者,酌加桑白皮、栝楼皮、海蛤壳、枇杷叶,以清热化痰;盗汗严重者加煅牡蛎、龙骨、浮小麦,敛阴止汗;咯血不止者,去桔梗、当归加紫珠草、仙鹤草、蒲黄炭、阿胶、丹皮,以凉血止血。

2.肺阴亏损型

(1)证候表现。干咳少痰,咳声短促,或咯少量黏痰,或痰中带有血丝,血色鲜红,低热,午后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胸部隐隐闷痛,或见少量盗汗,苔薄少津,舌尖微红,脉细数。

(2)证候分析。阴虚肺燥,肺失滋润,故干咳痰少;咳伤肺络则痰中带血,胸部隐隐闷痛;阴虚生内热,则见午后手足心热、低热,或见少量盗汗;阴虚津不上承,故口干咽燥;舌尖红,苔薄少津,脉细数,皆属阴虚之象。

(3)治疗法则。滋阴润肺,清热杀虫。

(4)有效方药。月华丸(《医学心悟》):天冬12g,麦冬12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山药12g,百部15g,沙参20g,川贝母10g,茯苓12g,阿胶10g,三七10g,獭肝10g,白菊花10g,桑叶12g。

药用沙参、生地、天冬、麦冬以滋阴润肺;熟地、阿胶、三七以滋阴和营止血;茯苓、山药以甘淡补脾,以资化源;百部、獭肝以杀虫止咳;菊花、桑叶以轻清肺热。痰中带血较多者,加仙鹤草、白茅根、藕节以清热止血;发热不退者加银柴胡、青蒿、胡黄连、功劳叶以清虚热。

3.气阴两伤型

(1)证候表现。气短声低,咳嗽无力,痰清稀色白,偶夹有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盗汗或兼自汗,面白颧红,食欲不振,舌质红嫩,边有齿印,苔少,脉细数无力。

(2)证候分析。肺脾亏虚,阴虚内热者则见午后潮热、盗汗;阴伤气耗,肺不主气,气不化津而气短声短、咳嗽无力、痰清稀色白;肺病及脾者,则纳运失常而食欲不振;气阴两伤者见面白颧红,舌红嫩有齿印,脉细数无力;肺络受损则见痰中带血、咯血。总之,本型为肺脾两虚,气阴两伤。

(3)治疗法则。益气养阴,润肺健脾。

(4)有效方药。保真汤(葛可久《十药神书》):人参10g,黄芪12g,白术10g,甘草6g,茯苓12g,五味子9g,当归6g,生地黄10g,天冬12g,麦冬12g,赤芍药12g,白芍药10g,柴胡10g,厚朴9g,地骨皮12g,黄柏9g,知母10g,莲心10g,陈皮6g,生姜6g,大枣10g。

药用参芪术苓补气益肺脾;二冬、二地、五味以滋阴润肺;归芍以滋养阴血;知母、地骨皮、莲心、黄柏以养阴清热。诸药合用,有清热养阴,益气健脾之功效。若脾虚便溏,虚热不重,则宜去知母、黄柏、莲心苦寒伤中及天冬、生地等滋腻碍胃之品,加砂仁、山药、麦芽和胃健脾;咳嗽剧、痰多者,加姜半夏、百部以燥湿化痰止咳。

4.阴阳两虚型

(1)证候表现。咳喘少气,痰中带血,血色暗淡,声嘶失音,潮热盗汗,自汗,消瘦,肢冷形寒,心悸唇紫,浮肿或泄泻,女子经少经闭,男子滑精阳痿,舌红光少津,或舌淡伴有齿印,脉微细而数,或数大无力。

(2)证候分析。肺病日久,阴伤及阳,肺肾气伤,气之摄纳无权,故咳喘少气;阴虚而声道失润,故声嘶而失音;肺脾气虚,摄血无力,故痰中血色暗淡;阴虚内热则潮热盗汗;阳虚卫弱而肢冷形寒,自汗;脾肾两虚,火不暖土,气不化水,则浮肿,泄泻;现病及心,血脉不畅故心悸唇紫;命门火衰,精关不固,男子见阳痿、遗精;精血空虚,冲任不盈,故女子月经不调或经闭;舌红光少津或舌淡伴有齿印,脉微细数或虚大无力,均为阴阳两虚之候,本证属晚期,病势较重。

(3)治疗法则。滋养精血,温补脾肾。

(4)有效方药。补天大造丸(程钟龄《医学心悟》):人参10g,白术12g,当归10g,枣仁10g,炙黄芪10g,远志10g,白芍12g,山药10g,茯苓15g,枸杞子12g,紫河车12g,龟板30g,鹿角5g,熟地15g。

方中用人参、黄芪、白术、山药以补益肺脾之气;鹿角、紫河车以补精益肾;枸杞、熟地、龟板以滋补肾阳;当归、远志、白芍、枣仁、茯苓以养血宁心。并可酌加阿胶、五味子、虫草。

3.4.3 对症治疗

肺痨常以某一证候为主要表现者(即主要症状),应针对主症,选择适合该患者病情的辨证论治方案,疗效可明显提高,病程也可以缩短。

1.发热

发热是结核病患者最早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表现为午后发热,一般为低热(38℃以下),或仅自觉五心灼热(即手心、足心及前胸),两颧红赤,也有少数高热。证属阴虚内热或阴虚火旺,治法当滋阴降火,方用清胃散加味,药用生地、地骨皮、知母、黄柏等品,此时患者宜静少动。持续潮热者应卧床静养。轻度低热者,通过静养,按前述常规治疗,其热自退,无须专门处理。忌用发汗解表或寒凉退热药。

如潮热起伏,持续不退者,可在主方中酌加秦艽,青蒿、鳖甲、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之类。如仍无效者,应暂停主方专门处理,用清骨散(银柴胡、鳖各30g,秦艽、地骨皮、知母各16~20g,胡黄连、甘草各5~10g)治疗。持续高热者,多属重型结核或并发感染,应当中西医结合治疗。

2.咯血

如患者出现咯血,医师应解除其惊恐疑虑,使患者保持心境平静,向其解释咯血与否及咯血多少并不表示病变的严重程度。除痰中带少量血丝的患者仅需减少活动外,其余咯血患者均应绝对静卧休息,取患侧卧位。大咯血患者甚至不宜谈话或进行喂食,大小便也不能下床。家人应鼓励患者轻轻将血痰咯出,不要将咳出的血痰咽下。进食不宜太热、太饱、太快,应吃易消化食物。血止后还宜静养3周以上,以防再度咯血。

少量咯血,即偶尔咯血一两口,或仅痰中带血,每日100mL以下者,可于主方中酌加白芨15g,仙鹤草20g,生地黄、小蓟各15~20g,并间服十灰丸10~15g,一日3~4次。如系中量咯血,即一次咯血100~500mL者,除遵上述处理外,要暂停现主方,专门进行止血治疗。

(1)第一步止血。方用安血饮。其处方组成为生牡蛎、生龙骨、鲜藕节各20~30g,鲜白茅根40g,白芨15~20g,酒炒大黄10g,三七末6g(分2次冲服)。

可酌加仙鹤草、生地黄、血余炭之类。水浓煎,乘温冲三七末,徐徐饮之,一日1剂。同时,以云南白药0.5g,加温开水冲服,一日3次,或十灰丸15g,温开水冲服,2~3小时一次。此外,以鲜大蒜40~50g,捣成泥,放纱布上,敷贴两足心涌泉穴,一般经过20~30分钟,感到局部疼痛后取去。

(2)第二步宁血。此时咯血已基本止住,可能因咳嗽尚有少量咯血,或兼低热者,是肺失清肃当肃肺宁血。方用人参清肺汤,用人参10g,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阿胶(烊化兑服)、杏仁各10g,乌梅、甘草、大枣、罂粟壳各5~10g。如现热重,可酌加黄芩、连翘之类。如咯血已止,或偶尔少许带血,但因失血伤阴,阴虚生热,以致微咳作喘,或眩晕,心悸失眠,脉浮数者,是阴虚血亏,心神不宁,则络脉不安,最易再度咯血,此时应当安神宁络,用安血饮去大黄,加生赭石30g(布包煎),生地黄、麦门冬各20g,山茱萸15g,水煎服。如气血本虚又失血过多,体弱神疲,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时有烦躁,或时仍少量咯血者,用安血饮去大黄、藕节、茅根,重加人参、山茱萸、生地黄、生赭石以益气生血、镇敛浮阳。

(3)第三步恢复常规治疗。此时咯血已止,经过2~3周,病情稳定,未见继续咯血后,可转入分型论治常规治疗。

凡大量咯血,即一次咯血500mL以上者,或中等量咯血,经上述治疗仍持续不止者,或血块阻塞,出现呼吸困难者,或气随血耗,出现精神昏聩,表情淡漠,面色惨白,冷汗淋离,烦躁不安,四肢厥逆,脉微弱或浮数而散,血压下降者,均可用前述安血饮加味,大蒜敷涌泉穴治疗,并及时送医院配合中西医方法进行抢救。

3.咳嗽

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轻度咳嗽或吐痰较易者,不必处理,更不要强制止咳。如痰稠黏不易咯出,或因此而引起频咳者,可于主方中酌加麦门冬、瓜壳、贝母、蛤粉、竹沥、海浮石之类。

如干咳无痰,频频咳嗽影响休息者,宜养阴润肺,方可选用养阴清肺膏(成药)

或二冬二母膏(成药)。于主方中酌加杏仁、五味子、马兜铃、百部、生地、玄参、枇杷叶、川贝母之类。

如伤风感冒引起咳嗽者暂停用主方,用轻清疏解之桑菊饮化裁,与服1~2剂:桑叶、菊花各15g,杏仁、连翘、薄荷、桔梗各10g,甘草5g,芦根10g。

如痰黏稠量多难以咳出者,加桔梗、栝楼、紫菀、车前仁、苡仁、冬瓜仁。

如痰咳嗽剧烈者,且痰稠量多,不易咯出,伴有胸痛、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痰热羁肺,治宜清化热痰,清热解毒,药宜选用栝楼仁、川黄连、鱼腥草、苡仁、法半夏、海蛤壳、芦根、车前仁、律草、浙贝、连翘、夏枯草、白花蛇舌草、桃仁、冬瓜仁等。此时忌用滋腻之品,以免恋邪。必待痰热平息,再用常法调理。

4.胸痛

胸痛常因咳嗽剧烈所致,如轻微胸痛则无须处理,以免影响正常治疗,如因咳剧而致胸痛者,以治咳为主,咳减痛亦减。胸痛较重,不咳亦痛,咳则更甚,部位固定者,证属肺络淤滞,治宜活血化淤,于主方中选加郁金、橘络、延胡索、三七、乳香、丹参之类。也可选用活血逐淤汤(桃仁、红花、柴胡、赤芍、枳壳。

生地、当归、川芎、牛膝、桔梗、甘草等)。

局部可贴敷伤湿止痛膏、麝香壮骨膏之类,以减轻震动。如胁肋剧痛,呼吸、咳嗽时尤甚,患者常自动抑制咳嗽和呼吸,这可能是并发结核性胸膜炎所致,其治疗方法应当还要参考胸膜疾病的处理方法。

5.盗汗

盗汗亦常因阴虚火旺所致。如每晚盗汗,则提示病变活动,患者当绝对静养。盗汗较重时,可于主方中酌加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山茱萸、龙骨、牡蛎之类,若不见效,应暂停主方专门处理,以免太伤气阴,方用牡蛎、黄芪、浮小麦各20~30g,麻黄根10g,再加五味子、山茱萸、白芍、龟板、鳖甲、麦门冬、地骨皮之类,水煎服。

如经以上方法处理仍不理想,应加滋阴降火之品,可选用当归六黄汤主之,方用当归、生地、熟地、黄芪、黄柏、黄连、黄芩,如此常能收到良好效果。

6.失眠

肺结核患者常伴有失眠多梦症状,此时应当排除情绪和环境的干扰因素,在睡前勿多说话,避免情绪激动,做到定时睡眠。睡前勿饮浓茶、咖啡,勿过食,保持床褥冷暖适度。睡前以暖水洗脚,稍事放松散步,以便安然入睡。失眠程度轻者可默数数字,或意守丹田使思想入静,则易入睡。程度重者临睡前15分钟,加服下述汤药一杯:制何首乌20g,酸枣仁15g,五味子10g,合欢花(或夜交藤)

20~30g。煎浓汁服之。

7.食欲不振

常因脾胃虚弱所致,也可能是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此时应当让患者保持愉快心境和充足睡眠。平时不让患者吃闲食零食,每餐食物多样化,做到色鲜、味美,以刺激其食欲。如因过食而致消化不良,影响食欲者,可暂停用主方,服用楂曲平胃散加味1~2剂:山楂、神曲各15g,厚朴、陈皮、苍术各10g,甘草5g,酌加谷芽、隔山撬、糯米草根、枳壳之类。腹泻者加黄连10g。

如为因病变活动影响食欲者,随着病变被控制,其食欲会逐渐恢复。

如为因病损伤脾胃,食欲不佳者,可于主方中酌加白术、山药、鸡内金、扁豆。

芡实、薏苡仁、茯苓之类。虚热不重者,酌加砂仁、陈皮、法夏之类。

8.泄泻

有的患者出现泄泻。如为因饮食过量,消化不良,嗳腐反酸,腹中胀满者,暂停用主方,专门处理,可用上述食欲不振的楂曲平胃散加味1~2剂。如脾胃虚弱,经常腹泻者,除注意饮食调节外,在服主方的同时,应另外加服参苓白术散:用扁豆、砂仁、薏苡仁、莲子、桔梗各30g,白术、茯苓、山药各60g,人参、甘草各20g,并再加鸡内金、山楂各50g,共研细末,每服5~10g,开水冲服,或大枣煎汤送服,一日3次。如泄泻一日数次,粪便呈粥状或水样或混脓血,且鸡鸣破晓前腹泻,古人称之为五更泄,或与便秘交错出现,此时要考虑肠结核的可能。如五更泄突出者,可以四神丸口服。方用补骨脂15g,五味子、肉豆蔻(麦面裹煨去油)各10g,吴茱萸5g,共为细末,另以大枣20枚,生姜15g,同煮后取枣为泥,与前述4药末合为丸,一日4次分服,腹泻经久不愈者,应仔细检查,以排除腹膜及肠道结核病。

9.遗精或闭经

男性肺结核患者可遗精,轻者可在主方中加入金樱子、芡实、莲须、五味子、龙骨、牡蛎之类即可,或服用金锁固精丸(成药)。同时应消除各种外界刺激因素,常清洗阴茎,取侧卧式,被褥宽松,不可太暖,不要过劳,夜间少喝水。如果遗精频繁,每晚甚至白天睡觉也遗精者,则须专门处理,此系肝肾阴虚,相火妄动,宜用封髓丹:砂仁10g,黄柏10~15g,甘草5g,或加龙骨、牡蛎、莲须之类。水煎,白天服药2次,晚间睡前服药1次。

女性肺结核患者一般多存在月经不调,可在主方中加用丹参、制香附、益母草。

如出现闭经,可加用大黄庶虫丸(成药)。

10.声嘶

肺结核患者如因伤风感冒所致突然声嘶,一般按伤风感冒处理,数日即可恢复。

如出现喉部干燥、发痒、灼热或有异物感,甚至呼吸困难者,可能继发喉结核。

当保持安静,少说话,不吃刺激和干硬食物,戒绝烟酒,在用西医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可用金水济生丹治疗: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沙参、龟板、石斛、栝楼皮、山药、杏仁、玉竹、茜草根、贝母、竹叶各10-20g,西洋参5~10g。用时,取鲜藕100g,煎汤代水熬上药,一日1剂服用。若疑为喉结核,应请五官科医生确诊。

3.4.4 中药药膳

药膳即饮食疗法,使用药膳有助于改善症状,增加营养,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中国古代医学家早就提出了“三分治疗,七分调养”的观点,可见调养的重要性。下列药膳大家可选用一种,或交替服用。

(1)麦门冬粥(《南阳活人书》)。

1)制作与服法。选上等麦门冬15~30g,温水浸泡洗净,加大枣3枚,冰糖适量,粳米50~100g(其量根据患者食量酌定,下方亦同)。同入沙锅内,加入清水500~1,000mL,煮至米花汤稠,麦门冬料熟即成。每天温热服食3次。

2)功效为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2)天花粉粥(《粥谱》)。

1)制作与服法。将天花粉30g用温开水浸泡2小时,后加水200mL,煮至100mL时,去渣入粳米,再加水400mL,煮至米花粥稠即可,每日服用2~3次,温凉食。

2)功效。对肺热伤津,干咳无痰者有润肺生津作用。

(3)百合粥(《本草纲目》)。

1)制作与服法。用百合30g(或鲜百合50g)与粳米50~100g,加清水500~800mL,同入沙锅内煮至米花粥稠即成。每日早晚空腹温热服食一次。

2)功效为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4)银耳莲子粥(《粥疗精方选》)。

1)制作与服法。取上等银耳10g,莲米20g,以温开水浸泡3小时,与粳米50-100g同入沙锅内,煮至米花粥稠即成,加冰糖适量。每日早晚空腹温热服食各一次。

2)功效为润肺止咳,养心安神,健脾益胃。

(5)贝母粥(《资生录》)。

1)制作与服法。用50~100g粳米加清水500~800mL,同入沙锅内煮至米开粥将熟时,调入川贝母粉或浙贝母粉5g,再用文火稍煮片刻至米花汤稠即成。每日早晚温热服食一次。

2)功效为化痰止咳、清热散结。

(6)枇杷叶粥(《老老恒言》)。

1)制作与服法。取干枇杷叶20g(或新鲜枇杷叶50g),用纱布袋松装,扎口放入沙锅中,加清水200mL,煎至100mL时,去渣取汁,入粳米50~100g,再加清水400~700mL左右,放入适量冰糖,煮至米花汤稠即成。每日两次微温服食,3天为一疗程。如用新鲜枇杷叶则应刷净绒毛,切碎,浓煎去渣取汁,再入粳米同煮。

2)功效为清肺化痰,下气止咳,和胃止呕。

(7)杏仁粥(《食医心镜》)。

1)制作与服法。取甜杏仁15~20g(或苦杏仁5~10g),去皮尖后淘净捣碎,加清水200mL,浓煎去渣留汁约100mL,入粳米50~100g,再加清水400~700mL,在沙锅中煮至米烂粥稠即成。每日温服2次。3~5天为一疗程。

2)功效为祛痰止咳,降气平喘,润肠通便。对肺结核患者有便秘者尤宜。

(8)竹茹粥(《粥疗精选方》)。每次选用干竹茹15g,或新鲜竹茹30g,加清水300mL煎至200mL,去渣取汁,入粳米50~100g,生姜3~5g,再加水600mL,煮至米花汤稠即成,每日两次微温热服食。

(9)沙参玉竹煲老鸭(《现代结核病学》)。取明沙参、玉竹各30g,老鸭肉,加水,以文火煮到烂熟,调味后随意食肉喝汤。

(10)冬虫夏草煨水鸭(《现代结核病学》)。取水鸭一只,去毛和内脏,将冬虫夏草15g放入鸭腹内,放陶盅内煨熟,调味后随意食肉喝汤。

(11)贝母冰糖梨。取大梨一个,贝母9g(研为粉末),冰糖30g。将梨洗净,在靠近梨柄处切下部分留作盖,将梨核挖出,然后加入贝母粉和冰糖,将梨盖拼对好,用竹签插牢,放入碗中蒸熟。每日早晚各服一次。可治肺结核引起的燥咳。

(12)黑豆炖梨。取黑豆30g,鸭梨2个。先将黑豆洗净,再将梨洗净切片。将两者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炖烂后食用。每日2次,连服1个月,适用于肺结核患者。

(13)五汁蜜膏。取鸭梨1,000g,去核,白萝卜100g,另取生姜250g,炼乳250g,蜂蜜250mL。将鸭梨、白萝卜和生姜洗净切碎,然后分别用纱布绞汁。将梨汁和白萝卜汁放入锅内,以文火煮成膏糊状,再加入姜汁、炼乳和蜂蜜,拌匀,继续加热至沸腾,关火冷却后装瓶。每次取1汤匙蜜膏,沸水冲化饮服,每日2次。此蜜膏适用于肺结核患者低热、久咳不止、虚痨等症。

以上3个食疗方均要用到梨,需要注意的是,梨一次不要吃得太多,以免伤及脾胃。梨性凉,脾胃虚寒、腹泻者,以及产后女性,皆不宜食用。

(14)核桃芝麻膏。取核桃仁100g,大枣250g,冰糖150g,黑芝麻100g,生猪油60g,放在一起混合捣烂,然后加适量水,隔水蒸1小时。一日内分3次服完。适用于肺结核患者。

(15)花生蜜枣糕。取糯米粉500g,白糖200g,花生仁100g,核桃仁、松子仁、瓜子仁各25g,蜜枣20个。蜜枣去核,与花生仁、核桃仁一同切成细粒,搅拌均匀成糕粉。于蒸笼内垫上湿纱布,放上糕粉,置于沸水锅上,用大火蒸25分钟左右。当糕粉由白色变成玉色时,停火取出,用干净湿布盖上,趁热用手揉和至光滑,再搓成条子,冷却后切成厚1cm的片即可食用。此方养肺健脾,止咳平喘,适用于肺结核患者。

(16)百果玫瑰球。取核桃仁末、去核大枣、青梅末、橘饼、莲子肉末各15g,南瓜子末6g,猪板油30g,白糖30g,干淀粉40g,鸡蛋4个,菜油3,000g,玫瑰酱、红米汁各适量。将核桃仁末、大枣、青梅末、橘饼、南瓜子末,莲子肉末,同猪板油、白糖各30g混合,加玫瑰酱拌匀,再撒干淀粉10g,搓成丸形即成百果丸。将蛋清放入浅汤盆中,用筷子打至起泡沫,加入干淀粉30g,拌匀,再加入红米汁拌成红色。于锅内放入菜油,在大火上烧至3成热,将百果丸放入蛋清糊中滚满,然后投入油中,待百果丸结壳,变得肥大后,捞出;待油烧至6成热时,再将所有百果丸再度投入油中,炸至浅黄色,捞出,撒上白糖即可。每日2次,每次服食1丸。该品有补脾和胃,止咳定喘的功效,适用于肺结核患者。

(17)杏仁白芨粉。取杏仁(去尖)6g,白芨6g,共研细末,温开水冲服,每日2次,每次服食6g。适用于肺结核患者。

(18)核桃鱼腥草丸。核桃仁500g,鲜鱼腥草200g,将两者一起捣烂成泥状,用蜂蜜调为丸。每日3次,每次服食1丸,饭后服用,连服4~6个月。

上述几个方中都有核桃仁,中医认为核桃仁具有润燥化痰,温肺平喘的功用,对虚寒、气喘、咳嗽有显著疗效。

(19)白芨蛋花汤。取白芨粉6g,鸡蛋1个,搅匀,早上用开水冲成蛋花服用,适用于肺结核并咯血者。

(20)黑豆黄芪饮。取黑豆60g,黄芪30g,精盐少许。黑豆用清水泡一夜,再与黄芪共入锅中煮,黑豆刚熟时放入精盐适量即可。食豆喝汤,每日一剂。

(21)百合浮小麦饮。取百合30g,百部30g,浮小麦15g,水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肺结核有盗汗的患者。

(22)黑豆红枣黄芪粥。取黑豆30g,红枣10枚,黄芪30g,一起放入沙锅内同煮约1小时,以水刚收完为好。每日早晚分服黑豆、红枣。

(23)五味止汗汤。取生地15g,玄参15g,白芨15g,百合15g,青蒿20g,共水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肺结核有咯血、潮热、盗汗、颧红者。

(24)浮小麦粥。取浮小麦粉20g,糯米50g。糯米加入500mL清水中,以旺火烧开,再用文火熬煮,米开汤稠时,再调入浮小麦粉,再煮至米开花汤稠即可。

此方有敛汗、健脾胃、退低热的功效,适用于肺结核兼有低热、盗汗、胃口差者。

(25)青蒿参麦膏。取青蒿500g,人参30g,麦冬30g,蜂蜜适量。青蒿加水1,000mL,煎汁去渣。用文火浓缩至500mL。将人参、麦冬加水煎浓汁。将以上药汁混合,加入等量的蜂蜜,收膏即成。每次服20mL,每日3次。治阴虚盗汗,肺结核盗汗。

(26)夏枯草膏。取夏枯草60g,水煎,分2~3次服。或用夏枯草2kg加水煎至1,000mL,加红糖200g收膏。早晚各服1次,每次10~15mL,1个月为一疗程。

可治各型肺结核,其症状均见减轻或消失,病灶有一定吸收。动物实验证明夏枯草对小鼠的实验性结核病治疗有效,可使肺部病变减轻。

(27)黄精膏。取黄精2.5kg加5倍清水,以文火熬成膏,装瓶备用。一般2.5kg黄精可制黄精浸膏0.5kg。每日4次,每次服10mL。实验证明黄精在试管内有显著的抑制结核菌效果,对豚鼠的实验性结核病有明显的疗效。临床观察肺结核病例19例,单独服用黄精膏2个月后,病灶完全吸收4例,吸收好转12例,无改变3例。有空洞的6例中,空洞关闭2例,空洞缩小4例。其治疗效果相当好。

(28)糖醋百部方。取米醋50mL,百部10g,白糖适量。先将百部浓煎取汁,与米醋混合后加入白糖。每日服3次,每次20mL,坚持服用,效果较好。醋和百部对结核菌有抑菌、杀菌作用。

(29)醋浸大蒜方。取陈醋、大蒜各适量。大蒜去皮于醋中浸泡7天。每日2次,每次服3枚大蒜,可连续食用。生大蒜与醋对结核菌均有抑菌、杀菌作用。

在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药膳只是结核病综合治疗的一个辅助疗法,配合抗结核西药治疗,可能有增强疗效的作用。请千万不要误认为不用西药,单靠药膳就可以把结核病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