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弘一法师(全集)
6401300000060

第60章 浅谈篆刻(2)

巴慰祖爱好颇多,且无所不学,故多才多能。他家中所藏法书、名画、金石文字、钟鼎铭文很多,故自小养成摹印练字之习。巴慰祖与程邃、胡唐、汪肇龙同列为“歙四家”,为光大徽派篆刻艺术贡献非小;与汪肇龙、胡唐二人相比,巴慰祖声誉最隆。

他临摹的天赋颇高,喜欢仿制古器物,并能如旧器相似,有精于鉴赏者亦不能辨伪的。其篆刻浸淫秦汉印章,旁及钟鼎款识,功力颇深。早期印作趋于雅妍细润、端整纯正,晚期印风则趋于浑朴、古拙。汪肇龙、巴慰祖、胡唐三人中,以巴慰祖声誉最隆,交游也广。

巴慰祖的外甥胡唐,在舅舅的影响和带动下,也酷爱篆刻。由于巴慰祖嗜好刻印,所以二子及孙子、外甥亦好印,以致不能安心经商,到了晚年而家道中落,后以作书、篆刻为生;晚年虽然并不富有,但并没有影响其追求篆刻之境界,后以篆印独特而声名流布。

其篆刻风格,简洁和谐,于平和中得见厚重,蔬朗中不失平稳,如“下里巴人”“大书典薄”。

3.丁敬

丁敬,清代杰出篆刻家。字敬身,号钝丁,别号龙泓山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丁敬出身于商贾之家,生平矢志向学,工诗文,善书法、绘画,尤究心于金石、碑版文字的探源考异。篆刻宗法秦汉,能得其神韵,能吸取秦汉以及前人刻印之长为己所用。他强调刀法的重要性,主张用刀要突出笔意。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别树一帜,开创“浙派”,世称“浙派鼻祖”,为“西泠八大家”之首。

他酷爱篆刻,吸取秦、汉印篆和前人长处,又常探寻西湖群山、寺庙、塔幢、碑铭等石刻铭文,亲临摹拓,不惜重金购得铜石器铭和印谱珍本,精心研习,因此技法大进。兼工诗书画,诗文造句奇崛,尤擅长诗,与金农齐名。所辑《武林金石录》,为广搜博采西湖金石文字汇集而成,凡碑铭、题刻、摩崖、金石铭文等搜罗殆尽,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他还曾参与了汪启淑所《试飞鸿堂印谱》厘订和篆刻。

其印“炳文”,印风尚流于妍媚,无古朴之态;“上下钓鱼山人”一印也是这类风格;而“玉几翁”一印,线条朴实,刀法浑厚,初具“浙派”之姿;“两湖三竺万壑千岩”一印有脱尘之韵,可见其修养;“徐观海印”则显非凡气势,印文结构齐整,刀法节中并用,故另有一番风味。

4.蒋仁

蒋仁,原名泰,字阶平,后来因得“蒋仁”古铜印,极为欣赏,遂改名为蒋仁,号山堂,别号吉罗居士、女床山民,浙江仁和(杭州)人。

蒋仁家境贫寒,一生与妻女过着超然尘俗的简朴生活。书法师颜真卿、孙过庭、杨凝式诸家,擅长行楷书。

蒋仁非常佩服丁敬,师其法,并能以拙朴见长,并有所创新。其作品于苍劲中甚得古意,另具天趣。所刻行书边款,得颜体书法之神,苍浑自然,别有韵致。其一生性情耿直,不轻易为人执刀落笔,故流传的作品不多。他的篆刻曾被彭超升进士评为“当代第一”,蒋仁的《吉罗居士印谱》中只收录了二十六方印。

他对篆刻有较深之体悟,曾总结云:“文可与画竹,胸有成竹,浓淡疏密,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自足也。作印亦然,一印到手,意兴俱至,下笔立就,神韵皆妙,可入高人之目,方为能手。不然,直俗工耳。”其常见之印,有“丁敬身印”“无地不乐”“蒋山堂印”等。

5.黄易

黄易,号小松,钱塘人。出身于金石世家,父亲黄树谷,工隶书,博通金石,故自幼承习家学,后因家贫故游历在外,后官至山东济宁府同知。

黄易能作诗着文,尤精于作词,而以金石书画名传于世。一生酷爱金石,在济宁府任间,广泛搜罗、保护碑刻,把所收金石碑铭三千多种,后汇考辑录成《小蓬莱阁金石文字》一书,其中一半左右为前人所未见;此外,还收藏有历代古印、钱币、刀、鼎、炉、镜等数百种,并一一作了考释。其金石收藏品之多,甲于当时,故各方酷爱古玩金石的人都请黄易示其所收古物,被人称为“文艺金石巨家”,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小蓬莱阁诗集》《秋景庵印谱》等著述行世。

他还善书,工隶,其书风格沉着有致,精于博古,在古隶法中参杂以钟鼎铭文,更现古朴雅厚。其篆刻作品,风格醇厚儒雅,为继承秦汉之优良传统。又精研六书摹印,为丁敬之高足,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誉,与丁敬并称“丁黄”。后人何元锡曾将二人印稿合揖成《丁黄印谱》。

其篆刻师法丁敬,兼及宋元诸家,并有所创新,其工风稳生动,时人对他评价颇高。他的“一笑百虑忘”印,章法平中有奇,为成熟之白文印,刀法相继丁敬之风;而“乔木世臣”为朱文印,字体结构严谨,形态饱满,刀法胆大而手法精细,线条雄劲,故整方印显得十分大度。

6.奚冈

奚冈,初名钢,字铁生,一字纯章,号箩龛,别署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野蝶子、散木居士,钱塘人。

他还工书法,9岁即能隶书,后楷、行、草、篆、隶,无一不精,亦以绘画名于当时。其篆刻,宗法秦汉,为“浙派”名家。“蒙泉外史”为白文印,寓拙于巧,为取汉印平正、浑朴之法,用切刀所刻,章法分布以字画多少而定大小,但整体浑若天成。“龙尾山房”一印为奚冈朱文印的代表作,此印笔画多用弧线,弯曲成形,与常见的直线朱文印不同,故能独树一帜。印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作似断非断之状,且边栏亦是虚实相间,显得内部饱满,外部相应,为其炉火纯青之作品。

7.陈豫钟

陈豫钟,字浚仪,号秋堂,浙江杭州人,清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他喜好收藏金石文字,又精于墨拓,收集拓本数百种,为其学习、创作之基石。

工篆刻,早年师法文彭、何震,后学丁敬,作品工整秀致,边款尤为秀丽。精于小篆籀文,兼及秦汉印章。阮元任浙江督学时铸的文庙大钟和铭文,便是陈豫钟摹仿古文勾勒的,端整壮丽,极受赞赏。他爱好收集金石文字,积卷数百,见到名画佳砚,不惜重金收购,尤其爱好古铜印。并能书画,他的书法得李阳冰法,遒劲挺拔、苍雅圆劲,为时人所喜爱。曾辑录《古今画人传》《求是斋集》等著作行世。

他刻的“竹影庵”一印为朱文印,印文似汉代篆文,章法布局奇妙,因“竹”字笔画较少,故他将左下角边栏凿断,与右上角对应相呼,使布局平衡。

“振衣千仞”一印为白文印,线条刀迹显然,结字趋方,但各异其趣,风格秀丽文静,工稳而不失流动,为陈氏代表作。

8.陈鸿寿

陈鸿寿,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字子恭,号曼生,别号种榆道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在篆刻上,他继承了丁敬、蒋仁、黄易、奚冈等人的风格。其篆书略带草书意味,喜用切刀,运刀犹如雷霆万钧,给人以苍茫浑厚、爽利奔放之感,使“浙派”面貌为之一新。他的风格对后世影响较深,与陈豫钟齐名,世称“二陈”。

他还善书,隶书奇绝,自成一体;行书亦清雅不俗。蒋宝龄在《墨林今话》中评他为:“曼生酷嗜摩崖碑版,行楷古雅有法度,篆刻得之款识为多,精严古宕,人莫能及。”除此,陈鸿寿擅长竹刻,山水、花卉、兰竹,博学能诗,还善制作和识别茶具,公余之际常识别砂质,创作新样,自制铭句镌刻器上,曾风行一时,人称“曼生壶”。著有《桑连理馆诗集》《种榆仙馆印谱》等行世。

他所刻的“琴书诗画巢”一印,线条浑厚、苍劲,切刀痕迹显见,为浙派典型的朱文印风格;此印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有法可循。而“南芗书画”一印,篆书笔法平稳,虽是仿汉印之作,但刀法从浙派中来,有稳如泰山之感,虽边栏破损任之,但全印却反呈苍劲浑朴之气势,这非得要有娴熟之刀法和深厚之功力不可,于此可见他的成就。

9.赵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