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本书看懂经济学
6400700000015

第15章 懂得博弈创造效益(1)

带你寻找双赢的机会

博弈在经济学里是斗智斗勇,给你一个巧妙回避风险的方法,用迂回的策略,以搭顺风车的便利给自己创造盈利的机会。

他们面临怎样的选择——囚徒困境

有一天,某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窃。警方在侦破此案的过程中,抓到了汤姆、杰克两个犯罪嫌疑人,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了被害富翁家中丢失的财物。面对呈现在眼前的物证,他们承认了自己的偷窃行为,但却矢口否认杀害富翁,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他俩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

针对两人的狡辩,警方对他们采取了隔离审讯。为了分化瓦解他们,检察官分别对两人说了以下一段话:

本来你们的偷盗罪证据确凿,可以就此判你们1年刑期。但是,根据将功赎罪制度,如果你主动坦白并且揭发同伙的杀人罪行,我们将对你进行从宽发落,判你无罪释放,但你的同伙要被判30年刑期。如果你顽抗到底,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出你的杀人行为,那么你就要受到严惩,将被判刑30年,你的同伙将被无罪释放。当然,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那么你们都将只被判15年刑期。汤姆和杰克各只有两个选择,即坦白和抵赖。这两个嫌疑犯该怎么办呢?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还是抵赖。显然最好的选择是两人都选择抵赖,都得到最好的结果——只判刑1年(杀人罪按照疑罪从无原则,证据不足无法成立,只能以偷盗罪各判每人1年徒刑)。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没有串供的条件,所以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策略,以及对方采取的策略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汤姆和杰克都是绝对的精明人,都只在乎减少自己的刑期,并不关心自己的选择会对对方产生什么影响,对方因为自己的决策又将被判多少年刑期。

汤姆会这样推理:假如杰克选择抵赖的话,我只要坦白,马上就可以无罪释放,获得自由,而我若抵赖则要坐牢15年,显然坦白比抵赖要划算得多;假如杰克选择坦白的话,我若抵赖,则要坐30年牢,坦白却只坐15年牢,显然还是选择坦白为上策。所以说,无论杰克选择抵赖还是坦白,我的最佳选择都是坦白,还是坦白交代了吧。

同样,杰克也跟汤姆一样会算计,也会如此推理。因此最终结果是两个人都要做15年牢。

这就是博弈论中经典的故事“囚徒困境”。

在囚徒困境中,最好的策略直接取决于对方所采用的策略,取决于对方所采取的策略为发展双方合作留出多大的余地。独立于对方所用策略之外的、从利己目的出发的、最好的决策是不存在的。但在经济活动中商家们往往都会从利己目的出发来做最后决策。

就拿最普遍的价格竞争来说,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激烈的价格竞争算得上典型的囚徒困境现象。在价格竞争中,只要双方都以对方为敌手,只关心自己的利益,那么不管对方采取怎样的决策,自己采取低价策略总会占便宜,这就促使双方都采取低价策略。

比如在家电行业中,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大批家电涌入市场,为了各自利益,各个商家竞相降价,消费者当然是从中获益,但商家们为了抢占市场,所剩利润微乎其微。这种状况下,如果商家们继续争下去,利润可能会为负值,甚至一些实力小的商家会濒临破产。只从自己角度出发,最终都没有赚到钱,损人而不利己。

那么如果双方进行合作,共同制定比较高的价格,就可以避免无休止的价格大战并获得较高的利润。但是在不确定其他商家是否遵守承诺之前,每一个商家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因此一轮轮的价格大战时有发生。双赢也就成为泡影。不同企业之间五花八门的价格联盟总是非常短命,道理也就在这里。

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人们也面临很多和囚徒困境相似的选择。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市场中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过做生意的人都很精明,你希望利益最大化,我也希望利益最大化。那么在不能确定对方如何选择的时候,商家们当然从自己的最佳利益角度做出选择,这样选择的最终结果对两个参与者来说都是最坏的。这是一种严格的劣势策略,理性的经营者们一定要尽量避免陷入这种策略,在不受其它力量干预或制约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

为什么肯德基和麦当劳紧紧相邻——纳什均衡

假设有一条笔直的公路,公路上每天行驶着大量来往的车辆,并且车流量在公路上是均匀分布的。现在设想有两家快餐店A、B要在这条公路上选择一个位置开张,招揽来往车辆。他们所卖的东西口味差不多,价格也相当。那么,两家快餐店开在公路的哪个具体位置好呢?

也许你马上会说把这条公路从0到1四等分,快餐店A设在1/4的位置,快餐店B设在3/4的位置,不就是最好的策略选择吗?的确,从资源的最佳配置来看,这种均匀散布的情况是最优的,每家快餐店都拥有1/2的顾客量。同时,对于开车的司机来说,这种策略的敲定,会使司机到快餐店的总距离最短,可大大缩短吃饭时间。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精明的快餐店老板,总是希望自己的顾客尽可能地多,生意尽可能地红火,出于这种理性考虑,原来位于1/4点处的A快餐店就有了向1/2点处移动来扩大自己地盘的激励。当然,B快餐店的老板也不甘示弱,做为一个经济理性人,他也会有将自己的快餐店从3/4点处向中间的1/2点处移动的激励,好扩大自己的地盘,争取更多的顾客。

最后的结局是两家快餐店设置在位于中点的l/2附近的位置,两家相依为邻且相安无事地做自己的快餐生意。

因此,在每个大大小小的城市街道上,我们经常会见到这么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现象:某一地段上的商店十分拥挤,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区,但另一些地段却十分冷僻,没什么商店。再仔细观察,你还会发现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往往同类型的商家总是聚集在一起,比如肯德基、麦当劳两家百年老店紧紧相邻;沃尔玛、家乐福相隔不远,相依为伴;安利、雅芳隔路而望……这样的位置叫做纳什均衡的位置。纳什均衡是一种最优均衡,在这一均衡下,每个参与者都确信,任何一方单独改变策略,偏离目前的均衡位置,都不会得到好处。比如一件衣服在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后成交,这个成交价就是买方与卖方的平衡点。这样的结果就是纳什均衡。

企业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留住人才就是把握了竞争资源。但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也就是说企业始终会把支付给员工的薪酬作为支出成本来对待。

企业对员工的薪酬策略不同,形成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当核心员工普遍觉得所在企业的薪酬水平偏低,有转行或另觅其他城市的倾向时,企业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或提高薪酬水平,留住人才;或保持薪酬不变,任人才流失。就企业而言,只要我企业提高薪酬水平,那么不但企业现在的核心员工可以留住,还可吸引其他企业的优秀员工纷纷选择加入我企业,这就使得其他企业会面临人才危机,而我企业则人才济济,发展蒸蒸日上,前景一片光明。

如果我企业对员工的薪酬不变,而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提高,那么我企业的核心员工将会跳槽,致使自己陷入人才危机,可能还会使得生产无法正常维持下去。而其他企业由于我企业核心员工的加入,将会如虎添翼。

但是,如果我企业与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联手,一起提高薪酬水平,同样可以留住现有人才,还可以把其他行业或其他地区的人才挖过来,但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收获”其他行业或其他地区的优秀员工的代价是要付出高额的薪酬成本的。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所有企业都会选择保持对员工的薪酬水平不变。因为同一行业的所有企业对员工的薪酬水平不变就意味着企业的薪酬成本不会增加,自己企业的核心人才只能选择放弃本行业或本地区,而转行或另觅其他城市,显然要比人才都跳到同行业或同地区的其他企业要好。这种策略很明显是一种损人(损害员工的利益)利己(增加自己企业的利润)的策略。这将使得原本对所有企业都有利的策略(提升员工的薪酬水平)和结局(留住且吸引更多人才)就不会出现。企业都选择的这种对员工的薪酬保持不变的策略以及因此而招致的优秀人才流向其他行业或其他地区的结局就是企业薪酬的纳什均衡。

企业薪酬的纳什均衡能够使企业以最优的方法留住人才。在同样条件下,哪个行业有尖端人才人哪个行业才能步履如飞。

经济是日趋全球一体化的,所以不仅在人才方面,在其它方面也是如此。这里我们只是以企业薪酬的纳什均衡为例,目的是告诉人们如何去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寻找最优的合作方法,以便发挥纳什均衡的正效应。

你是大猪还是小猪——猪智博弈

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设计得很长,在猪圈的一端是猪食槽,另一端安装有一个踏板,用以控制猪食的供应。猪每踩一下踏板,猪圈另一端的猪食槽就会落下10个单位的食物,供两头猪食用。

但是猪在踩踏板后跑到食槽这段路程需要消耗相当于2个单位饲料所带来的能量。并且由于踏板远离猪食槽,踩踏板的猪将比另一头猪晚到猪食槽前,从而也会减少其吃食的数量。

如果两头猪同时踩踏板,然后再一起跑到猪食槽前吃食,则大猪将会吃到7个单位猪食,小猪会吃到3个单位猪食,减去从踏板到猪食槽中间的劳动耗费各2个单位,大猪实得5个单位猪食,小猪净得1个单位猪食。如果大猪踩踏板,小猪在另一端的猪食槽等着先吃,大猪再赶过去吃,大猪会吃到6个单位猪食,小猪会吃到4个单位猪食。减掉大猪去踩踏板路途中付出的劳动耗费2个单位,大猪净得4个单位猪食,小猪由于没有去踩踏板,也就不存在劳动耗费,实得仍是4个单位猪食。

如果小猪踩踏板,大猪在另一端的猪食槽等着先吃,小猪在踩完踏板后再赶过去吃,由于大猪先吃,会吃到9个单位猪食,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猪食,再减去踩踏板消耗的2个单位猪食,小猪是净亏损1个单位,即实得-1个单位猪食。

如果两头猪都选择等待,结果是谁都没有猪食可吃。两头猪的所得均是0。那么,两头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呢?

对小猪来说,无论大猪会不会去踩踏板,自己不踩踏板总是最佳选择,于是,小猪将采取“搭便车”行为,舒舒服服地等在猪食槽边。

对于大猪来说,由于小猪有等待这个占优策略,即小猪是不会去踩踏板的。大猪此时若选择等待,一份猪食也得不到;选择踩踏板还会得到4个单位的猪食,所以,等待便是大猪的劣势策略,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只好亲力亲为,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这就是有名的智猪博弈。智猪博弈是一个“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的均衡。它的结论是,在一个双方公平、公正、合理和共享竞争资源的环境中,有时占优势的一方最终得到的结果却有悖于他的初始理性。

在经济生活中,这种情况也比比皆是。很多人都争着做那只坐享其成的小猪,只想付出最小的代价,却想得到最大的回报。

比如,新开发的某种新产品的性能和功用还不被人所熟识,在其推广过程中,一般只有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都比较强的大企业才会花巨资进行铺天盖地的产品介绍活动和广告轰炸。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与智猪博弈故事的原理一样。

大企业是“大猪”,中小企业是“小猪”。作为“小猪”的中小企业完全没有必要做出头鸟,自己投入大量资本做产品宣传,而只要尾随“大猪”(大企业),待大企业的广告为产品打开销路,并逐步形成市场后,再推出类似产品进行销售,就能赚取一定的利润。这也是为什么占有更多资源者要承担更多义务的原因所在。

很多保健品就是这样,当大的企业研发出一种养生健胃的产品,并通过宣传开始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时候,小企业很快就推出一种与之功能类似的保健品,结果同样会有好的收益。

对中小企业来说,当与强者竞争取胜无望时,可以选择等待为最佳策略。

对于大公司来说,当小公司的发展壮大确实对自己的存在构成了威胁时,大公司就要绝不手软,迅速以小公司接受不了的超低价对小公司作出进攻性的反应,并且让小公司的领导们清楚地知道,他们在什么样的规模水平之下才是可以被大公司容忍的,否则就会招致大公司强有力的甚至是摧毁性的回击。

在我国经济体系中,有着实力强大不可比攀的大公司,也有力求先生存而后发展的中小企业,对于同一行业却实力不同的投资者来说,如何做好“小猪”,或者如何避免成为“大猪”都是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不理智的生财之道——赌徒博弈

小王和小李都是工薪阶层,月收入都是1000元,全家老小吃喝全靠这点儿收入。一天,两人心血来潮都想试试自己的运气如何,就拿着月底的1000块钱薪水关门玩起了赌博,并且还规定要赌到一方输光为止。

一开始小王就输掉了15块钱,其实15块钱数目不算大,是任何人都承受的起的损失,可是小王却觉得心里不舒服,输了钱就是让别人抢了先,自己很没面子,面子的事儿可不是十几块钱能买回来的,所以接下来小王下的赌注更大了。然而天不遂人愿,小王越是想赢回自己的钱,挽回自己的面子越是着急,越着急就越不知道如何出牌,结果一局比一局输得惨。

这下子小王显得更急躁了,本来两个人是边喝水边聊天边打牌,直到刚才小王还算撑得住,时不时和小李说句话。可是这会儿他水也不喝了,话也不说了,抓牌的样子毛躁不安。

小李就不一样了,总是赢钱,心情好的不得了,一边劝小王别往心里去,别着急,也许到后期手气就翻过来了,一边把赢来的钱放在上衣口袋里。

又过了一会儿,小王的1000元钱输掉了600元。按说这时小王该收手了,一家人的生活都靠这点工资,继续再玩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但是输红了眼的小王根本不去想下一个月的生活,只是越输越不甘心,总想把钱赢回来。

大约七八个小时过去了,他俩之间的赌博以小王全输、小李全赢而告终。小王变成了穷光蛋,一家老小下个月的生活都难以维持下去;而小李收入加倍,下个月的生活就会过得舒服一点。小王和小李的这种赌博是一种赌徒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