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典与现代(第二卷)
6397900000008

第8章 海南文史(7)

22日星期一。到底朝崖州河的西南方向走呢,还是朝陵水河的东南方向走呢?我们决定朝后一个方向走。我们9点钟出发,希望晚上到达七指岭(lamontagnedesSeptdoigts)脚下的陵水河盆地。但是在长满巨柏的树林里走了才几公里,脚夫们就不肯向前走了,因为要穿过两个敌对的村子。我们必须改变方向,沿着崖州河的左侧,斜穿向西南。这一次绕路使我们的路程延长了两天。关于此事原委,《五指山问黎记》22日载:“陈寿初闻余将取道南圣赴保亭,又复来谒,力持不可。据云,南圣线凡八十里,须两日方达,毛曲线仅五十里,一日可至。予意动,亟招王总管询之。王曰,陈言诚然,惜最近毛曲附近村人甲某,至此盗牛,众枭其首,并焚其身,匪族啣恨,扬言复仇,双方戒严,交通已绝。倘路出毛曲,必经匪村,夫役归途,当虞危险。予得其情,乃依原议出南圣。”

将近下午4点,我们在一个叫什番(TaHuó"n)什番(TaHuó"n),音译。按照黄强记录,22日他们住毛尚村(今称毛祥村,海南话同音),距水满峒40里。《五指山问黎记》:“22日,早饭后,整装开赴毛尚。……十五里,有山名万松坊,山北之水出昌江,山南之水趋陵水。……2时30分抵毛尚(离万松坊二十五里),总管王德和,曾谒予于水满峒,先予返,故米食酒肉咸备。”的黎村采购东西,并在那儿过夜。我在那儿认识了两个僈人,他们对我说,听到我说他们的语言,他们非常高兴。《五指山问黎记》22日载:“掌灯后,苗族代表两人来见。苗亦山居,离此约七八里,人口仅数十,其祖来自广西十万大山。位神甫曩曾传教十万大山,谙猺语,与谈甚洽。海南之苗,即广西猺族,殆无疑义。”

天黑时,用炸药炸鱼。《五指山问黎记》22日载:“峒人陈寿初,民国二年随故友邓仲元来琼,随军戍陵水,遂入山娶黎妇,已生子女。闻予来,伉俪挑猪鸭冬瓜为赠。酬银元、熟烟、饼干、罐头食物,称谢甚殷。陈听夫役道予鱼类炸鱼事,坚请一试。因携往村南里许,择水施放,得鱼约百斤,半赠王、陈,余付士兵。”

5.从南胜王昭夷家到保亭营

23日星期二。一大早一位黎族老妇人把她20岁左右的大儿子领来,要求我把他带上,去看一下大城市海口。我答应了,并给了她一些钱。其他的穷人也过来,向我索要纪念品。我给他们分发了针、线、小刀还有小剪刀。他们的衣服没有兜儿,就把这些东西挂在自己的白铁颈圈上。这位老妇人也许就是毛尚黎头王德和之母。《五指山问黎记》22日记录:“王总管有母,年已古稀,健旺如常人,能谈村中旧事久不倦。位神甫询其亦需针线否,笑曰,诚愿得之,即村中妇女亦所渴想。位神甫狂喜,亟启箧出针线,招村中妇女散给之。”

7点钟出发。离开村子2公里,我们遇到一个死人头,插在路边的一截木桩上。我问我的新仆人为什么有这么恐怖的东西放在这儿,他丝毫不激动,说:那是一个偷牛贼的人头,我们这儿偷东西要杀头的!《五指山问黎记》:“23日,晨甫起床,团董等已率五十余人等候门外。……南行二里,树梢挂首级一颗,皮肉变色,腥膻扑鼻,偷牛贼之头颅也。黎人不知有政府,不知有法律,焚身斩首,是其罚则,事无大小,罪无轻重,一以此绳之。”

路很难走。连续的上坡下坡。漂亮的森林被僈人破坏了一半,到处看到的只是被烧焦的树干。黄强把这些烧山者当成黎人。《五指山问黎记》23日载:“山东一片茅草,西多林树,间有烬痕,亦为黎农所焚烧。黎性喜山耕,利有林树焚灰,可充肥料,又可掘地种秧,不用牛犁。而所产谷米,味又远胜水稻,故燎原之火,率无已时。此辈不纳课税而裂国家之土,有时焚烈山泽,害及货财,礼教弗能拘,法律弗能梏,谁为司牧,竟抛弃其土地人民政事之权,可为浩叹!”

我们从海拔1000米忽然到了一个500米的平原,到处是割稻的人,确切说是割稻的女人,因为男人很少到稻田里去。插秧、割稻的都是女人,我没有继续说她们也犁地、耙地,因为这地方还不知道犁和耙,都是用水牛的蹄子来代替的。这里指黎人用牛踩田的稻田耕作方式。清人张长庆《黎岐纪闻》说:“生黎不识耕种法,亦无外间农具,春耕时用群牛践地中,践成泥,撒种其上,即可有收。”清代《琼黎一览》也说:“生黎不识耕种法,唯于雨足之时,纵牛于田,往来践踏,俟水土交融,随以手种粒于上,不耕不耘,亦臻成熟焉。”

这块平原是一个黎头的领地,是藤水(NamTeng)经流的地区。藤水是崖州河左边的支流,发源于把崖州河流域与陵水河流域分开的九曲山地(lemassifdeCuKhiac)。九曲山地(lemassifdeCuKhiac),海南话地名。今保亭县西部有九曲岭,九曲山地大概泛指保亭西部山地。萨维纳所记的Cu,用越南语的跌声,相当于汉语的浊上(但九是清上字);Khiac就是一般的k尾入声。我们明天早上要穿过这一山区,今晚上要住在黎头家里。这是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是美国新教牧师以前在府城时的学生,会说英语。

水牛群

这个黎头就是杞黎峒主王昭夷。王昭夷(1898—1942),陵水县保亭营(今保亭县)七弓峒什聘村人,曾在美国长老会在琼海加积的教会学校学习,后到府城“华美”中学读书。其父王义(又名王维昌)于1917年被黎族世仇所杀,1922年王昭夷世袭峒主,后赴广州等地学习。政治立场多变。曾任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委员、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等。1928年3月叛变,制造“保亭营大血案”,投靠国民党。抗战初期投降日军,后期秘密谋抗日,1942年底被日军诱杀于三亚。王昭夷曾于1926年编写《琼崖各属黎区调查》一书。关于王昭夷的生年,有人认为是1904年,按这种说法,1928年王昭夷年仅24岁,显然与萨维纳所说的30岁左右的年龄不符。黄强也说王昭夷30岁。《五指山问黎记》23日记录:“南胜,又名大旗,毛尚至此,凡四十里。……村长王昭夷来迎,昭夷年仅三十,前在嘉积美国教会学校毕业,曾充琼崖行政委员会公署科员。”另外,王昭夷老家在七弓峒,即今保亭县什岭镇,后来移居南胜(或作南圣)。萨维纳与黄强已说王昭夷家在南胜,即今五指山市南圣镇。萨维纳一行22日从水满出发,向西南绕了一圈,23日晚住南圣黎头王昭夷家,24日才翻越九曲山地进入保城。他有两个妻子,也都是基督教徒,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脖子上和手腕上佩戴护身符。基督教弃绝一切偶像,也禁止佩戴护身符之类的东西。

一大群仆人在院子里挥舞连枷打稻子。天黑时,另一大群苦工扛着木柴回来。黄将军对我说,这个封建主不老实,我得承认,由于他家的优越条件,我们受到隆重的接待。《五指山问黎记》这样描述王昭夷家:“结庐岗下,草阁茅舍,鱼塘蔬圃。复于高处筑洋楼一座,俯瞰全峒。王君云,砖瓦石灰,皆设窑自造。木材取诸山中,但得土木匠工赀,便可兴筑。楼凡二层,俨然大宅,仅耗七百金而已。若在府城,恐万金不办。……屋侧有鸽巢,饲鸽无数,鸡鸭鹅亦夥。马两匹,不加羁绊。屋前旷地曝谷,禽鸟飞集,踞地大嚼,足以人少事繁,未遑过问。屋内满挂玉蜀黍,夜间鼠辈啮黍,剥啄如下雨,主人亦漫置之。如此自由,殆为禽兽极乐世界。黎境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泽及异类,岂偶然哉!”

24日星期三。早上8点出发。我们等几个脚夫等了一个小时。出发前最后一刻其中四人才跑过来。他们只在腰部缠了些绳子,额顶上戴着一个角(unecorne)角(unecorne),即人们所说的黎族的发髻,也叫鬃。。将军在人群夹道上边走边给他们拍照。皆大欢喜。

登九曲山是很费力的,有九个拐弯或九次迂回。为了不让脚夫劳累,我步行。在山顶上走,一路风景如画,到处是悬崖峭壁,陵水河就发源这些悬崖峭壁中。这条路海拔1200米,通往七指岭前面的陵水河谷。其壮丽的景观让全世界的人都会发出尖声赞叹。《五指山问黎记》:“24日,晨为雾阻,9时始行。东南二里许,层峦叠嶂,几疑无路。山名九曲,升降迂回,曲尽其状。山上林木深菁,仰不见天,树多母生、苦梓、白薯、风栗、牛杷、红萝、厚皮木棉、大叶榕、细叶榕、油松、三角枫、茄楠等。山上有枫林一段,占地甚广,为王昭夷产业。往多杂树,鸟巢其间,嚼食野蚕,备极骚扰。后尽伐杂树,鸟患始息。今则枫蚕无恙,获利甚溥。左侧为七指岭,七峰如指,伸出森林表面,以远镜瞭望,亦多巨木。下山之路,因有拖板牛队经过,路面平滑,不能留足,士兵相率趺坐而下,有如戏冰。”我们再走不到三天就到海边了,也就是南部海岸,再也没有山可爬了。士兵们高兴了,边唱边向山坡下走去。我们来到一个叫保亭营(Paugiêngteng)保亭营(Paugiêngteng),就是现在的保亭县保城镇。原文误,应该是Pautenggiêng,giêng是越南语字母标音的平声,国际音标是[e]。保亭营本是清军驻军之所,后来逐渐发展成墟市。的汉人墟市,如同其名字所表示的,这是一个堡垒式的墟市。我们住在早先改造成学校的一座大庙里。《五指山问黎记》24日载:“2时抵保亭营(离南圣40里),寓团局。局附设小学校,门额题龙江门侯王,中祀偶像,廊下官衔牌,刻龙门七爷字样,询诸土人,亦不识为何神。冯子材昔曾驻此。昭夷导观全市,市作丁字形,茅屋参差,景象零落,每店存货,百金不值。市上遇侾八人,各肩刀、铲、葫芦、棕枝、铜锅数事。刀铲备开山工作,葫芦贮食品,棕枝作卧具。浑身精光,仅以布块裹下体,严寒不衣,故别无衣笥襥被之属。此辈最耐劳苦,开山辟土,是其专长。”

6.从抚黎庙到新村港取道清澜回海口

25日星期四。早上7点出发,向东走。我们沿着过了十来遍的陵水河走。景色单调。无论房子还是服装,一切都越来越汉化了。所有女人都留短发。

下午4点,在深草中迷路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一个叫抚黎(Mùilài)的黎村。抚黎(Mùilài)村,即抚黎庙,原址在今陵水西部群英乡。《五指山问黎记》载:“抚黎庙距保亭营六十里。”关于深草迷路绕远,黄强记录甚详细。抚黎村附近就是王昭夷父亲被杀之地,王昭夷后来多次洗劫这一带村子,双方有仇,带路的老妇不敢走大路,就带人绕路荆棘杂草中。《五指山问黎记》:“25日,饭罢候夫,9时30分向五弓进发。过石塘栈,人家十余,枕流而宅,陵水江船,此为终点。江上昔有民船廿余艘,匪焚其半数,舟航遂绝。经军队剿办,始复行使。最近防军他调,匪余孽,复出劫掠,行旅又怀戒心。……河水萦炯,甫趋右岸,旋复左折,想见船行蹇涩也。1时,抵早嗷村,团董郑家让出迎。……时引路人已不识前途途径,乃请郑另觅。郑思索良久,始荐一龙钟妇来,续引前进。所过山棘田泥,似非人足所常经,蹇连之状,倍于船石道上,疑引路者有误,奔前询诘。妇谓各村械斗,三年未决,人足亦三年不至,路虽荒,尚非错。予信之,再前进,过山隈,林中有人家,一男子口衔烟袋,鹄立道旁,叩以前路,答曰,此僻径,阻且长,若尊大路,君等此时在十里外矣。予以老妇所言告,男子乃责之,予亦大愤。老妇无以自容,忸怩央告曰,大路恐逢仇者,绕行为避祸计耳。悯其老瞀,斥戒之,邀男子共任向导。约三里,见大草场,有路坦荡,即吾人应取之路也。草场有二土人,方事焚草,询以抚黎村程几何,皆曰远甚,再诘远至若干里,则曰四里。既云远甚,又云四里,乡人愚昧,可怜可恨。”

26日星期五。早上6点出发,今晚必须赶到35公里外的陵水。离开村子才几百米远,我们过河就花了3小时。这地方的河水又宽又深,一个士兵差点淹死。《五指山问黎记》:“26日,早期因候米。至8时,始饭毕就道。村邻巨流,电击雷崩,水势瀁漭。因无船,先令士兵凫水试涉,深几没顶,有挣扎不住被水卷去者,幸下流有浅滩,得不死,然而险矣。乃令解除全部行李绳索,接驳成长绳,分系两岸,各人牵引而前,得安渡彼岸。检查人数无缺,引为大幸。”幸亏大家跑过去救他,我的两个脚夫也死里逃生。过了河,我们沿着河右岸一直走到陵水,穿过了一片多沙的土地。这是贫瘠的地区。对面的河左岸则肥沃,覆盖着椰树林。《五指山问黎记》:“七里转趋左岸,此处水浅,顷刻渡过。四里,有村,二十余家,名黎王村,引路者已不识途,转雇村人替换。八里,又趋江之右岸。五里,便为喃啶村,椰树林底下,民居数十。自离南闾,未见椰树,自离大旗,未见竹林,至此两复见之。东行五里,有盐田村,民居亦不少。离此二十里,便为坡村,即昨晚函约备粥之所。”陵水驻军出来迎接我们。当我们到达城门口时,天已经漆黑了。《五指山问黎记》:“又三里,将近黄昏,计程行六十里矣。黄县长世治率各机关团体代表出郊相迎,陵城商民,以予此次自北而南,横过五指岭,迤出陵水,实向所未见,燃放爆竹,表示欢悦。陵水久置县,为汉族所居。此后足迹所涉,非关访黎,遂以辍笔。”黄强的记述到此为止。

晚上10点,有人告诉我们附近有共产党活动。半夜里士兵又被派出去捉拿他们,早上5点钟才回来,没有追上他们。

黄将军出门打猎

27日星期六。我们的宿营地仍旧是一座被改造成县衙门的旧庙。这是岛上所有的县里给我留下记忆最好的一个。我跟邓少校住一间漂亮的房子,非常安静,适合作弥撒。

午饭后,有人派民兵护送我去看陵水河的入海口,那儿全被石头挡住了。返回时,我们下了舢板步行,穿过了一片椰子林。

28日星期天。弥撒过后访问村子。墙垒上留下的只有几个还没有完全破坏的门楼。

29日星期一。早上3点顶着美丽的月光出发。一艘小汽船在陵水西边15公里处一个名叫灶仔(Tchuchi)的泻湖里等着我们。大帆船上的人齐声鸣枪迎接我们。

早上8点,我们起锚,到夜里11点,我们在文昌河的入海口一个叫清澜的小港里抛锚。

30日星期二。早上8点乘汽车离开清澜,在离开20天后,于下午3点抵达海口。

在一切结束后,我请黄强将军允许我感谢他一路上对我的体贴照顾,也请他同样记得那些给我留下美好记忆的可爱的军官们。最后,我请他相信,我最近听到陪伴我们的几个勇敢的士兵由于途中遭受的极度劳累,回来不久就死去,我对此深感难过。

译后记:

萨维纳是位勤奋的学者,从1925年到1929年的4年时间里,他调查了黎语、临高语和海南闽语,足迹遍及海南各地。这本《海南岛志》是1928年10月间他与黄强将军一行穿越中部黎区的日志,书中另有海南岛综述及法语黎语对照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