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斯·玻尔与爱因斯坦,都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玻尔以独树一帜的哥本哈根精神和卓尔不凡的实验方法为我们揭开了微观世界的秘密,从而改变了世界科学史的进程,为创造现代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1885年10月7日,玻尔出生于哥本哈根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父是哥本哈根大学著名的生理学教授、丹麦科学文学院院士。玻尔之母亦学识渊博。玻尔从小就在优裕的教育环境熏陶下度过。
1909年,玻尔获得了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1911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追随卢瑟福来到曼彻斯特,投入到放射性的研究。卢瑟福的原子结构理论在玻尔手中得以完善。
1912年之后,玻尔在《自然哲学杂志》发表了三篇关于原子结构理论的论文,提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原子结构理论,从而极大地推动了量子理论的发展,为微观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局面。爱因斯坦对这“伟大的三部曲”赞赏备至,玻尔旋风遍及全球,引起物理学界的震动。
1921年,玻尔一手创建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院成立,成为世界著名的量子理论物理研究中心,之后一大批优秀青年科学家在此脱颖而出。
玻尔领导的研究院(后改名玻尔物理研究院)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著名物理学家加盟其中,如著名的奥地利人泡利和德国人海森堡。1922年,玻尔因原子结构方面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尔不受经典观念的束缚,创立了量子力学,使原子结构问题更加明晰。然而,20世纪20年代的大论战,在以玻尔、海森堡为代表引入的几率概念力图描述量子化轨道中量子跃迁的因果关系和以爱因斯坦、薛定锷等为代表则以偏微分方程为工具来阐述量子现象和物质结构的两种学术观点的激烈对垒中,却意外地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一门全新的科学原理诞生了,那就是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和玻尔的互补性原理。他们两人的“离经叛道”引起科学界激烈的争论,爱因斯坦对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有关量子力学的诠释不以为然,大加攻伐。他们二者水火不相容,各自抓住对方的弱点以维护自身的理论。然而,量子力学出现惊人的进展,玻尔构想的“复合粒子组成原子核”为原子核裂变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1952年,玻尔筹建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迄今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子核研究中心。
1962年11月18日,入冬刚至,玻尔的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