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2013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
6392700000016

第16章 瑜伽(1)

郭文斌

儿子:要做一个超越者,最关键的是什么?父亲:放下。

儿子:放下什么?父亲:一切。儿子:真能放下一切?

父亲:对于一个真正的超越者来说,应该是这样。儿子:假如亲人去世呢?父亲:不知道,不过庄子的态度是鼓盆而歌。儿子:做超越者到底有什么好?父亲:先是自己快乐,再把这种快乐分享给他人。儿子:您说,当庄子鼓盆而歌时,别人是一种什么感受?父亲:可能会不理解--小心脚下的蚂蚁!儿子:在庄子眼里,死亡真不存在?父亲:在他眼里,死亡应该是一个假象。儿子:就像活着也是一个假象?

父亲:对。儿子:如果让您在超越者和国王之间做选择,您选择什么?父亲:超越者。

儿子:真的?父亲:当然。儿子:我觉得您放不下。父亲:你怎么知道?儿子:您的情执太重。父亲:我倒没觉得。

儿子:如果我爷爷走了,您是哭呢还是唱呢?

父亲:小心蚂蚁!

儿子:我得给您老人家认个错。

母亲:说。儿子:其实我跟万东平借了一万元。母亲:啊?那另外五千元哪里来的?

儿子:是我上大学时爷爷、奶奶、伯伯、舅舅、姨姨和几个叔叔给的,我瞒了你们数目,现在给您老人家认错。

母亲:这不算错,老妈倒高兴呢。儿子:老妈真伟大!

母亲:帮助万东平没错,幸亏那年你叫上他去卖菜,被免去学费,不然,他的学费我和你爸准备出呢。

儿子:啊,那您和我爸都伟大!母亲:我和你爸都商量好了,没想你替我们省下了这笔钱。儿子:我当时也没记者写的那么高尚,也许是上苍安排吧,就想上街卖菜,就叫上他去卖,谁想那个司长正好下基层,把他作了典型。母亲:也是他的福气。

儿子:他现在还要供妹妹上大学,一万元对于我们不算少,可没有也能过得去,但对他们家来说,是个大数字。

母亲:老妈同意你的意见,我到时给你爸说一声。儿子:今后您给我爸吃好一点,您看他那个身体,都成芦苇了。母亲:等你回来,亲手给他做啊,你爸最爱吃你炒的菜了。儿子:哎哟,您烧水了啊?

母亲:妈还忘了。孙子:爷爷您要向我奶奶学习,除了阿弥陀佛,心里再什么都不要想。爷爷: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就想着抱重孙。孙子:那也是想,您要把重孙的那个位置替换成阿弥陀佛。爷爷:我担心到时认不出阿弥陀佛来。孙子:您认不出他,他能认出您,《无量寿经》您读过多少遍?佛是不打妄语的,只要您诚心念他,他肯定会来接您。爷爷:爷爷肯定会念,就怕他老人家听不到。孙子:怎么会听不到呢?他老人家就在我们心里呢,就像我们小时候走丢了,找不见家,一喊您,您老人家准能找到我们。爷爷:那当然,孙子是爷爷的心头肉。孙子:我们也是阿弥陀佛的心头肉。爷爷:好的,爷爷答应你,向你奶奶学习,每天念一万遍。孙子:一万遍不够,要念到一心不乱,到时才能有保证。就像一个人走路,不防闪了一下,都会不由自主喊一声妈,但念佛人不能喊妈,要喊一声阿弥陀佛,这样才能保证在任何时候往生得了。

爷爷:那不容易。孙子:我奶奶能做到,您老人家就能做到。爷爷:好,爷爷慢慢赶。

赶在这个日子之前往生。奶奶:那就在眼前了,我们得抓紧念。

爷爷:那只不过是个传言,老天爷就是收人,也要留些好人做种子呢,所以你不但要好好学习,还要好好做人。

孙子:孙子记住了。儿子:看完《论语》,觉得孔老夫子真悲壮,明知难为而为之;看完《道德经》,觉得老子真智慧,明知难言而言之;看完《无量寿经》,觉得阿弥陀佛真慈悲,明知难度而度之,竟然用五大劫为苦难众生建造一个极乐世界,而且发下四十八大愿,只要众生愿意去,他一定前往接引,这是多大的心量啊。父亲:是啊,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小时候听《地藏经》,想不通地藏王菩萨为什么要发下那样的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儿子:但我怎么觉得,极乐世界不在远方,就在心里?当一个人在活着时能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就已经在极乐世界了。父亲:小心蚂蚁--是啊,无论是极乐还是六道,都是我们的心。但对于这个花花世界中的众生来说,要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几乎不可能。儿子:所以说,念佛就成为一个大方便、大实惠、大慈悲。父亲:那要先相信。儿子:就是,我奶奶比我爷爷快乐,就是她信。父亲:这是她没读过书的好处。

儿子:所以说,学习的过程,其实是播种烦恼的过程,大学生的烦恼比中学生多,中学生的比小学生多,小学生的比幼儿多。

父亲:但人不能不成长。儿子:成长肯定是要成长,但要让智慧成长,而不要让烦恼成长。父亲:这是哲学家的事。儿子:也是我们每个人首先要搞清楚的事,不然活着就是行尸走肉。

儿子:提高生命的层次,而不是在一个平面上重复。父亲:但许多人就连在一个平面上重复都无法保证,多数人都在不断地堕落,生生世世。儿子:因此我觉着,对于世人来讲,无论是孔子还是老子还是佛陀,都十分重要,他们给试图提高生命层次的人提供了无限的超越空间和可能。父亲:是啊,但无论是老子、孔子,还是佛陀,都谆谆教诲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要有爱心,这是基础。儿子:对,喜欢上老祖先留下的这些经典之后,我才觉得自己真正爱国了,以前爱国只是一个概念,没有温度,现在是发自内心地爱。父亲:可以理解。儿子:现在才有些懂得夫子“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什么意思了。父亲:是吗?儿子:您说,人到下一世后,这一世学的东西还在吗?父亲:应该在的,不然苏东坡为什么说“书到今生读已迟”。儿子:您说,人到下一世后,还认得他这一世的父母吗?父亲:这要看他在换乘过程中的清醒程度。儿子:我们在这儿坐会儿吧。

父亲:好。儿子:今早起来我有种感觉,不知对不对。父亲:什么感觉?儿子:死亡可能和睡着差不多。父亲:你最近怎么老是想这些问题?

儿子:您听着,也许对您的超越有帮助。如果我们把睡眠看作死亡,那么死亡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我们天天都在死。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睡着之后,还有一个知道我们睡着的,那个“知道者”,是不是就是我们的本体,或者接近我们的本体呢?

父亲:不知道。儿子:您注意听,这个我觉得很重要,由此推想,既然我们睡着了还有一个知道我们睡着了的,那么我们死去后肯定还有一个知道我们死去了的,这个“知道者”,您说是不是就是六祖讲的那个不生不灭的“自性”呢?

父亲:不知道,但你这样联想有点意思。儿子:我想申请六千元。

母亲:干吗?儿子:给我爷爷奶奶买个按摩椅,代替您老人家,您老以后腾出时间把我爸的生活搞好。母亲:你是说我亏欠你爸了?

儿子:您老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他更辛苦,他做的事很有意义,我们都要全力支持他。

母亲:你看吧,反正你奶奶有老妈平时给按。儿子:买一个,您和我爸平时也可以按嘛,我爸写累了,可以躺在上面看看书,提提神。母亲:说白了,你还是为孝敬你老爸。儿子:他可是您将来的老伴儿。母亲:我将来不靠他。

儿子:那靠谁?母亲:儿子。

儿子:还是他靠得住,儿子都是娶了媳妇忘了娘。母亲:我儿子肯定不是那样的。

儿子:那也难说。孙子:爷爷您知道李世民吗?爷爷:知道,少有的明君。孙子:可是他居然刚从地狱出来。

爷爷:是吗?你怎么知道?孙子:他附在一个女人身上说的,网上有录像。爷爷:他怎么能下地狱?

孙子:他自己说是因为当时杀了许多人,事实上他已经做过一次畜生,然后到地狱道。

爷爷:看来因果真是不虚。孙子:他当时肯定不明白这个道理,不然就不会杀那么多人。爷爷:也许知道,但他不信。奶奶:看来还是做老百姓好,造业的机会少。孙子:是的,但还是会造,只要是人,就要造业。老百姓锄地时,一铲子下去,多少虫被杀死了。奶奶:照这样说,奶奶也杀过很多生。

孙子:对啊,因此您老人家要发奋念佛,只有念佛可以带业往生,不然到时要还人家命。

奶奶:那还得了。孙子:只要您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它们不但不要账,还跟着沾光呢。奶奶:那就好好念!儿子:对于眼前流过去的水来说,这段渠和它们是什么关系?父亲:一个是经历者,一个是被经历者。儿子:对于这段渠来说,眼前的水只会经历一次。父亲:一次也是所有次。儿子:太玄奥了--您说,这渠水知道它们流向哪里吗?父亲:那你要去问水。儿子:等忙过这阵子后,您和我妈出去旅游一次吧,您的节奏也太紧了。父亲:等你大学毕业了,带你妈出去旅游啊。

父亲:好吧,等把你爷爷奶奶送回家,我们就出去一次。儿子:我知道给您说是白说,您现在已经执著于公益,要让您停下来,除非……父亲:除非什么?儿子:事实上,对于那些认同于声色犬马的人来说,他们还觉得搞公益的人特无聊呢。

父亲:可是有不少人已经厌倦了声色犬马的生活,又找不到超越的方向,公益倡导就有了用武之地。

儿子:这倒也是,不过实在太辛苦了,我想动员一位同学把网瘾戒掉,想了那么多办法,都没有如愿,您老也真有耐心,一茬一茬地往过扫,您有没有调查过,依教奉行的有几个?

父亲:这倒不是我们要考虑的,只要你按照你的心愿做了,你已经完成了一份责任,至于他是否愿意信受,那是他自己的事了。儿子:这倒也是,您老人家肯定是从中尝到甜头了。父亲:知父莫如子。

儿子:我也有体会,当时我从网上给郑君明搜寻游戏对人的危害的资料时,还差点流眼泪了,觉得挺幸福的。

父亲:是啊。儿子:您老就这么干下去吧。父亲:那肯定,不然,活着做什么呢?

儿子:如果上苍给您说,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做呢?父亲:那就听上苍安排。

儿子:您会抱怨吗?父亲:又有何怨?

儿子:等我毕业,您就把工作辞了,专门给我爸搞生活吧。

儿子:像您和我爸这种活法,能花多少钱?您辞了工作,还可以给年轻人增加一个就业岗位。

母亲:你总是替别人着想。儿子:我爸实在需要一个人专门搞生活了,许多像他这样疯忙的,家里都请保姆了。

母亲:就是,老妈都有些受不了了,觉得日子就像是一个飞轮在转,你看他那架势,能停下来吗?

儿子:这您别愁,该停下时,自会停下来的。母亲:你再别恿你爸了,他本来就觉得他做的事很崇高,你再恿,他更觉不着了,平时多给他泼些冷水,如果他有一天累趴下了,该怎么办?上有老下有小的,你看你爷爷,都快九十的人了,你奶奶也八十多了,你伯伯都快六十了,你两个弟弟,谁供给上大学?

儿子:这您不用愁,老天会有安排的。爷爷:你买那么多书干啥?孙子:这是我爸需要的。爷爷:你爸哪能看完那么多书?

孙子:爷爷您别心疼钱,网上买这些书很便宜,有些书还不到书店的一半价钱。这些都是用得着的,他今后不用再跑书店了。

爷爷:这个书柜多少钱?孙子:才四百,在家具城买,至少得一千元。爷爷:大学也上木工课吗?孙子:是啊爷爷,您看我这手艺咋样的?

爷爷:我看和你大伯差不多,你大伯学木匠三年才出徒,你这一上手就能做柜子。

孙子:嘿嘿,我只是把人家做好的零件组装起来。

孙子:我爸啊,他宁可把书堆在地上,也不愿意去买一个柜子。爷爷:最近花过一万了吧?孙子:没有呢爷爷,您别心疼钱,我马上就要挣工资了。爷爷:那个洗衣机还能用,换了怪可惜的。孙子:都二十年了,一洗整个楼上都响,多亏人家邻居素质高,换了忍性不好的,早告到环保局了。爷爷:和环保局有啥关系?孙子:噪音太大了。爷爷:那淋浴器没必要换的。

孙子:那个也快十年了,电路不好,我爸又大脑子,我怕会出事。

爷爷:那应该换,但电饭锅还能用。

孙子:电路也不好了,您没看您媳妇子都拿透明胶带粘电源线,我怕也会出事。

爷爷:那应该换,但台灯没必要买。孙子:哈哈,别人家像您儿子这样的,卧室比宾馆还豪华。您看我爸那卧室,跟民工宿舍一样,床头那个牛头灯,刺眼不说,还直接在墙上的插座上插着,一按开关全屋子都冒火花,也很危险。

爷爷:那应该换,他们咋这么不注意安全呢?孙子:您家儿子平时够省的了,从来没有好好享受过,您和我奶奶来时,我妈把他平常穿的内衣藏起来了,他平常穿的内衣,都补丁摞补丁了。爷爷: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