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亲爱的年轻人,当你读到这段轶事,被里面的情节表现出来的美好情感所打动的时候,也要读到当这位伟大的人物在涉及他的门第和声名的时候,显得多么的渺小。你要记得的是,就是这位图伦,总是用公开让他的侄子居先的办法,来让所有人都知道这孩子是王府的主人。尊重人的天性,抛却那些世俗偏见,就能真正认识这个人了。
257只有极少的人能意识到,在这样精心的指导之下,读书会在年轻人尚未骄纵的心里,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我们自童年的最初时期就承担书本的重负,惯于学而不思,以致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根本不会留下什么印象。在人的历史中,和人的生活中,充斥的我们的欲念和偏见,使我们已经脱离了自然,以自己的面貌去评判别人了。
258正是我们自己的欲念,让我们去憎恨别人的欲念。正是我们的私心,让我们憎恨邪恶。若是邪恶不能伤害我们,我们反倒会同情,而不是憎恨他们了。坏人给我们造成的痛苦,使我们忘记了他们对自己造成的痛苦。倘若我们可以觉察他们的内心是如何惩罚自己的,我们是会欣然乐意原谅他们的恶行的。
259那么,恰当地研究人需要准备些什么条件呢?需要有热忱的意愿,去了解他们,需要有非常公正的判断能力,需要一颗足够敏锐的心灵,能够理解每一种人类情感,还需要这颗心该冷静的时候冷静,能够免受情感的刺激。如果说在人的一生当中,有一个时期是适合做这种研究的话,那就是我替爱弥儿选择的这个时间段了。早些时候,人类对他来说不过是陌生世界罢了。晚些时候,他或许又已经和他们长成了同样的模样。现在,他已经看出了世俗偏见对人的影响,然而自己还未受这种势力的支配。他已经看见了人类的欲念带来的后果,然而欲念还没有扰乱他的心。
260假使由于我的培养和关照,爱弥儿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看法以及对他人的感受,那么就对了。但是,假若他因此就认为他比别人高贵,生来便比别人优异,那就错了,他在欺骗自己。必须令他醒过来,或者,应该说我们必须预防他产生这样的错误,以免想纠正的时候,为时已晚。
261不要和年轻人浪费口舌,陷入空洞的争论,只为了证明他们也和其他人一样,拥有同样的弱点。我必须主动让我的学生去遭遇不同的事情,让事实来证明他并不比我们其他任何人更为聪明。而唯一我会尽最大努力关照,不让他遭遇的危险,就是荒唐女人的陷阱。我对所有意外的唯一防范,便是我会与他共同经历这所有我允许他陷入的险境,及我允许他受到的侵犯。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一句责备和抱怨也不会有,甚至对他根本绝口不提。这样的行为一定要始终保持,当他看见我因为他的缘故而忍受,他会在心里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比他自己承担痛苦更为深刻。
262到了这时候,我注意到了老师们虚伪的神气,他们愚蠢地假装聪明,对学生永远像对小孩子,使他们气馁。况且,他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强调自己和学生的区别所在。这样的做法,不但不能让年轻人的精神脱离坏的风尚,反倒会鼓励、催促他们要与你旗鼓相当。应把他们当做成熟的人来对待,如果他们还达不到你的水平,你就应当毫不犹豫地放下身段,不以为耻地降低到他们的水平。
263你要知道,你的尊严已经不在你自己身上了,而在你的学生身上。与他共同承担错误,以便纠正他们的过失。只有分享他们的羞愧,才能帮他们抹去耻辱。能采取的最好办法,便是最自然的手段。就像他那个年纪该有的样子,坦率、直截了当,告诉他面临的风险,明白而又敏锐地向他指出,不要夸大其词,也不要怒气冲冲,不要像老学究那样迂腐。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尤其不能把你的意见当成命令说出来,除非他已经变得只听从命令,或者这样武断的语气是绝对必须的。
264要是他一贯这样执拗,硬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那就让他自己选择吧,你跟着他的样子做,而且表现得快活、坦荡。要是可能的话,让自己投入进去,和他一样享受这过程。假如后果确实十分严重的话,你始终在场保护他,这样一来,这位年轻的学生就明白了你的先见之明和一番好意,他怎能不立刻就对你既是敬佩,又是感动呢?他的种种过失,正好是他自己递给你的缰绳,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约束他。在这样的情况下,做老师的主要艺术包括控制事件,有的放矢的劝诫,这样他便能预知这个年轻人的反应,在什么情况下或许妥协,在什么情况下或许不会。老师无所不在,但处处让经验教育学生,同时又不使他遇见太大的危险。
265你若要指出他的错误,就要在他还没犯错误以前。而犯了错误以后,不要去责备他。若你这样做了,只会伤害他的自尊,让他奋起反抗。招人讨厌的教训是不会让人有所收益的。我觉得没什么比这句话更蠢的了,“我早就告诉你了。”要让他记得你说过的话,最好的办法反而是,你自己已经忘记了这些话。进一步说,倘若你发现他因为没有听你的话而感觉羞愧,你要好言好语地安慰他,不要让他羞愧。当他明白你为了他的缘故,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处境,不指责他,反而安慰他,他一定会真的把你当成亲爱的人的。但若你的责备让他更为烦恼,他会恨你,会把不听话当成常规,以此表明他不同意你的话,轻视你的观点。
266而你给他的安慰本身,就能转变为对他的教育,而且更为有效,因为对你的安慰,他不存有疑心。比如说,要是你告诉他,有许多人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他没有想到你会说这样的话,你便能假借同情的外衣,进行实际的管理和纠正。对自认比别人强的人来说,拿别人的过错来安慰自己,这个借口足以给他挫折感了。这本身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大部分时候只能说,别人并不比我们更好而已。
267犯错误的时候,正是可以讲寓言的好时机。我们在故事的掩饰下谴责罪恶,而用不着责怪孩子,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故事并非不真实,说的正是他在实践中悟得的道理。从不曾被阿谀奉承欺骗过的孩子,是不会明白我在这样的寓言里所讲的道理的。但刚刚被马屁骗过的,轻率的小傻瓜就太容易看出来。乌鸦的确是个傻瓜。于是,他便从事实里汲取了一个教训,这样一件小事的经验,也许很快就会被抛之脑后,不过,用寓言所表达的道理,是能深深刻在他的心里的。
268不过,无论如何,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你需要解释那些格言的意思,甚至不是叫你明确表达出意思来。大部分寓言结尾的道德教条是最愚蠢不过的,而且极不明智。似乎要是不把道德教条说出来,读者就不明白似的。或许是因为寓言本身写得不清不楚,否则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办法?为什么要给结局添这样的条条框框,剥夺学生自己思考发现的乐趣呢?
269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若学生愿意学习,对你要告诉他的事情,他的心智就不应停留在被动接受的状态,因为如果这样的话,他除了听你讲话以外,根本无事可做。做老师的骄傲应该让位于学生的自尊,他必须要能说,“我明白了。我知道了。我理解了。我学到东西了。”我们要让自己的话容易理解,但不用把一切话都自己讲完。要是你讲得太多,那等于什么也没说,反正没人会听你说的。
270有许多年轻人在他最为活跃的人生阶段,被限制在纯理论的学习之中,然后,突然被推到社会当中,一点实践经验也没有,就去经历世界上的人和种种事端。这样的做法,不但违反理性,而且还违反自然,这种情况总会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要是说,真正懂得该如何行动的人是极少数的,我丝毫不感觉奇怪。
271我也在教育我的爱弥儿该怎样生活,我也教育他要喜爱自己接触到的人。除此以外,我还教育他如何自食其力。然而,这一切也还不够。为了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他还必须要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他还要知道是什么样的动机在驱动人们的行为。他必须要考虑,在文明社会之中,私利是如何作用与反作用的。他必须要懂得准确地估计后果,不让自己沦落到生计不保的地步,再不济,至少能让他尽最大的努力,各种可能的办法都要会用。法律不允许少年管理自己的事务和财产,不过,倘若他们从未有过一点点的经验,就算到了年龄,又有什么用处呢?
272我要不厌其烦地一再重复,要让年轻人从实践中学习,而不是从你的话语里。但凡能从经验中学到的东西,不要让他从书本里学。当他们根本不想说服谁,也没有事情要说服别人,坐在课桌前无话可说的时候,你硬要他们有所感觉,要他们感受激情语言的魅力,说服艺术的力量,让他们练习口才,这多么荒唐!要是让我去教一个欲念激情都还未全然发展的少年如何修辞的话,我就会不断地让他的注意力转移到能搅起他欲念的东西上,然后我和他一起讨论,他要怎样讲话去说服别人,让别人愿意帮助他得到这些东西。
273不过,我的爱弥儿所处的环境,演讲的艺术没有多少用处。因为他关心的主要是他的身体健康,所以他需要别人的地方,不如别人需要他的地方多,他不至于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他们有所要求。所以,他若真的有什么事情想说服他们的话,也不至于急火攻心,情感强烈的。从实际的需要来看,他的语言整体应当是简单的、朴素的。通常,他说话的方式就是切题,只要让自己明白就好。他没什么精辟的言辞,因为他还不会总结。他的话中也很少有描绘,因为难得有冲动的情感。
274我想得愈多,就愈加肯定,我们只要把善意付诸行动,不管结果如何,找出其原因来,那么有用的知识都是可以传输给年轻人的。除了真正学到手的知识以外,再加上他能从大学里学到一门科学,他学到的东西远比其他人学到的重要得多。他所学的一切,都是为了生活用的。他对自己的同伴怀有那样的兴趣,因此,他一定会很快学到如何分辨和衡量他们的行为、趣味、喜悦,很快就能学会大致估计那些能够增加或削弱幸福的东西的真正价值了。
275我们的出发点即人之初生,所有人都一样,但我寻求的是培养天性,而你追求的是剥夺天性,继续走下去距离就会越来越远。六岁的时候,我的学生同你的学生区别不大,因为那时候你还没来得及损害他们的原本模样,而现在,他们已经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了。等他们到了成人的年龄,他们展示的面貌将全然不同,除非我的劳动全白费了。也许他们的知识量没有很大的差别,但知识的内容就毫无相似之处了。你会惊讶地发现,我的学生拥有高尚的情怀,而你的学生一点苗头也没有。不过,你要记得,在你的学生已经成了哲学家、神学家的时候,爱弥儿还不知道哲学家是什么意思,也很少听到上帝的名头呢。
276爱弥儿的童年在自由自在之中度过,而这样的自由自在,你们的学生要在青少年时期才能享受到。所以,爱弥儿的青少年时期,刚刚开始承受你们的学生在童年时已经在忍受的束缚,这时候你们的学生已经憎恨这些桎梏了,他们讨厌规矩,他们觉得这些规矩毫无意义,只是老师的暴政罢了。但凡他们逃离了童年,就要摆脱这所有的管束,想方设法弥补这些年因为强加在他们身上的限制而造成的损失。正如一个犯人,从脚链中解放出来,当然要伸展活动一下他的四肢。
277而爱弥儿,不管怎么样,他以自己长成了大人而骄傲,愿意服从因为成长而套上的枷锁。他的身体已经长成了,不再需要那样多的运动,开始能够自控了,他正在步入羽翼渐丰的阶段,在每个场合都想试试自己的翅膀。因此,理性的年龄,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反倒是拿到放荡许可的年纪,而对爱弥尔,正是开始学习推理论证的阶段。
278你们是不是想知道,这两种教育的办法,究竟哪一种更接近自然规律?仔细地思考他们之间的区别,这两种状态,到底是谁被更多地剥离了自然?观察观察农村的年轻人,看看他们是不是也像你们年轻的学生一样裹手裹脚。勒博先生说过,童年时期的原始人都是十分活泼的,始终忙于各种体育活动,让身体得到锻炼,但就快要到青春期的时候,他们便会变得安静,富于梦想,不再去玩锻炼体能的或者危险的游戏。
279与那些从小就在教条中学习的年轻人不一样的是,爱弥儿并非仅仅是在体育和饮食方面活泼好动,他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已经学会了动脑筋。既然在这条道路上,他已经抵达了这个阶段,那么他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走上我指引他走的道路了。我提示他思考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他的好奇心。这些问题本身就是有意思的,而且对他来说,也是全新的问题,另外,也因为他已经能理解这些问题了。
280而与此相反的,你们的孩子们,已经被你们愚蠢的功课、冗长的说教、枯燥的问题折磨得不堪重负了。既然如此,他们怎么能不拒绝把自己的心智用到这些令他们伤悲的东西上呢?怎么能不拒绝那些始终沉重地压在他们身上的、难以承担的教条呢?怎么能不拒绝去思考他们生命的来源和意义,何况,你们还把他们生命的来源和意义说成快乐的敌人呢?
281如今在眼前的,正是临界的时刻。马上你就得放弃你过去的口吻了,他仍然归你管教,但不再是你的学生,而是你的朋友,是一个男人了,从今以后,你要以对待成人的方式对待他了。当最需要威信的时候,不要放弃权威。恰恰在他刚学会自控,最容易落到严重错误的陷阱中去的时候,要让他当一个完整的成年人,这不能靠自我约束。在我的权利对他的利益最为重要的时期,我不能弃绝自己的权利。
282不,不是这样的,谁吩咐过你要放弃你的权利的呢?他不过刚刚认识你的权利罢了。到目前为止,你所得到的一切,不是用暴力就是用诡计得到的。威权、义务的法则,他是一无所知的,你要得到他的服从,就必须强迫他,或者欺骗他。可是,你看看现在,你有了多少新手段去束缚他的心。理智、友情、亲情和感激,上千种感情的锁链都在同他诉说,而他根本不能不去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