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放养”你的孩子:自由教育的72个法则
6381200000077

第77章 绝不允许“偷针”的行为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小孩去邻居家玩时顺手牵羊偷了邻居的针,他把针送给母亲,他的母亲不仅没有责怪他,还帮他在邻居面前刻意隐瞒。后来那个小孩胆子大了起来,越偷越多,越偷越大,最后发展到偷窃金银珠宝,终于被抓住并判处死刑。

临刑前,公差问那个孩子临死前有什么愿望,那个孩子就对他母亲说:“临死前,我就想吃你一口奶。”

那个母亲对孩子非常娇惯,就哭着把奶头露了出来,结果奶头被自己的儿子一口咬掉了。儿子还怨恨地说:“我小时偷针你不管教我,才让我走到今天偷金这一步,以至于被判死刑,我这样做是为了让你记住这个教训。”

儿子之所以怨恨,是因为母亲错误的家庭教育让他误入迷途,最终将他送上了断头台。孩子如果小时候养成小偷小摸的坏习惯,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抓紧教育,否则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再缺乏管教和合适的教导,将来就可能发展成为犯罪行为。

有位学者说过:要造就一个人,或者毁掉一个人,就看你是如何被教育的。当孩子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时,父母就是影响和决定孩子一生十分关键的因素。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旦出现小偷小摸的行为,父母万万不能忽视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危害性,更不能理解为小孩子只是闹着玩,犯不着大惊小怪。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小时偷油,长大偷牛。”如果父母任其发展,会助长孩子的偷窃行为,偷窃数额也会越来越大,最终让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司法机关所受理的盗窃案件中,绝大多数犯罪嫌疑人都是从小就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习惯,以至于不能自拔,在犯罪的深渊中越陷越深。因此,父母应当坚决杜绝孩子小偷小摸的行为。

心理学者指出,没有孩子天生是小偷,每一个“偷”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深层原因,父母应该在充分了解事实真相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

1.偷窃,只为报复

13岁的小刚发育比较晚,个头矮小,性格内向,常有个头高大的男同学欺负他。这天,小刚带了一个新买的游戏机去学校,却被一高个男生强行借去玩,归还的时候游戏机已经被弄坏了。小刚不敢抗议,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在一次自由活动的时候,小刚发现欺负他的那个男生的手表正放在桌子上。没来由地,一种报复心理油然而生,他趁大家不注意,拿起手表放进了自己的书包。

当母亲发现小刚书包里的手表,小刚向母亲说出了自己偷手表的原因和过程,并说:“我知道偷别人东西是不对的,我只是想报复他一下而已。”

有的孩子已经有了是非观念,明知道偷东西违法,却仍有意为之,主要是由于正确价值观的缺失。有些孩子偷东西是为了刺激,有些孩子偷东西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胆量,还有的就是报复他人、发泄某种情绪等。这时父母一定要耐心教育,帮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偷窃是可耻的。为了不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最好是私下进行教育。

2.偷钱是为了“买”友情

12岁的莉莉朋友很少,所以她很珍惜自己和朋友之间的友谊。最近,莉莉发现最要好的同学小娜疏远了自己。为了留住,卜娜,莉莉就常买些好吃的来“讨好”小娜,可是自己的零花钱很快花完了,于是她就偷偷拿父母的钱。

一次偷钱时,莉莉被后妈发现了,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莉莉只是减少了偷钱的次数,却没有从根本上杜绝问题。

莉莉小时候被亲生母亲抛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她十分害怕再次被同学抛弃。为了维护这段友情,她不惜去偷父母的钱“买”友情。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父母如果平时能多陪陪孩子,了解她的内心需求,使她的情感得到满足,不再有担心被抛弃的焦虑,她才会停止用错误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友情。

3.纠正孩子的“拿来主义”

5岁的小宝是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前段时间,幼儿园老师告诉小宝的妈妈,孩子总喜欢拿别人的玩具,有时候还悄悄藏起来。小宝的妈妈当时没当回事,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可是,有一天放学回家后,小宝突然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奥特曼玩具在家里玩起来。妈妈一看就知道这是别人的东西,妈妈很生气,让他第二天将玩具还给小朋友。

可是没过几天,小宝又私自拿了妈妈皮包里的钱去买饮料喝。小宝的妈妈这才大吃一惊,小宝小小年纪竟然学会了偷东西!她准备好好教育小宝一番。

五六岁的孩子不仅好奇心强,还有强烈的占有欲,看到别人的好东西就想占为己有。有一些孩子认为家里的东西都是自己的,对于“偷拿”家里的东西,感觉是理所当然的。

不管孩子是出于什么心理和原因,父母都应该第一时间制止这种行为,同时应该很严肃地教育孩子,而不是简单地暴打一顿。为了不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不要随便用“偷”这个字眼去给孩子的行为下定义。

此外,孩子偷东西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有的父母平时爱占小便宜,顺手牵羊拿别人的东西,孩子看得多了,也会受影响。人常有无穷无尽的物质欲望,父母应当从小控制孩子的物质欲望。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物质要求百依百顺,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向极端,造成不良后果。

在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做简单的家务,培养他的劳动观念,并及时进行表扬,给予他精神鼓励或物质奖赏,培养孩子通过劳动获得物质满足的习惯。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偷针”的行为,就要坚决杜绝,以免孩子习惯成瘾,酿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