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概论
6380300000022

第22章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过程(2)(2)

(3)警句哲理激情。我国历代先贤名人留下来的名言、警句融汇着他们动人的事迹、光彩的形象,那其中的深奥的哲理就格外激动人心。在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搜集一些这样的名言、警句、诗词来激发、鼓舞受教育者的良好道德情感。

(4)艺术典型激情。文学艺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要充分利用文艺的特点和功能,丰富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根据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需要,组织受教育者观看道德感强的电影、戏剧、歌舞、音乐,阅读有道德感染力的短文、小说中有关场面描写,特别是那些震撼人心的艺术典型,让受教育者在艺术欣赏中得到感情陶冶。

(5)活动实践激情,活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力之所在,实践贯穿在道德品质形成的全过程,它在道德因素互相促进、互相转化中居重要位置,在活动实践中增强受教育者的情绪体验,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强化受教育者的内心道德情绪体验,感情共鸣,有利于升华为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做好这步工作就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受教育者传统美德的形成,搭好了坚实的心灵桥梁。

3磨炼意志,增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动力。

道德行为是道德意志的外在表现,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有推动作用,对道德行为具有调节的巨大精神作用。在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的同时,要在实践中锻炼意志,提高道德意志的品格。

(1)讲道理树榜样,促进道德意志的形成。道德意志是道德认识的内化,道德情感的升华,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晶。由知入理,形象感人,榜样引路;受教育者明理动情,理智的情感促使他们效仿榜样的坚毅、执着、不畏艰难困苦的传统美德,锻炼自己的意志,养成坚持不懈,努力实现道德理想的坚强意志。

(2)正视困难,不畏逆境,在困难和逆境中磨炼意志。道德意志的培养和一般意志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系的。教育者要注意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活动中对受教育者一般意志的培养,不要放弃困难和逆境对受教育者锻炼成长的良机,有时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磨炼受教育者的意志。一些有远见的教育者提出“挫折教育”,良苦用心是值得钦佩的。

(3)组织行为训练,提高积极意志品质;针对不同性格类型,采取措施克服意志品质中的消极因素。培养受教育者积极的意志品质,要从日常学习生活入手,由简单到复杂,激发他们的自觉性和自控力。在注意培养积极意志品质的同时,不要忽视消除性格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对那些性格软弱、易受暗示或者性格执拗、固执的受教育者,要从自觉性、目的性和原则性着手培养;对那些性格畏首畏尾、犹豫不决或冒失,轻率者,要培养他们大胆,果断、沉着和耐心的品质;对那些萎靡不振或缺乏自制力者,要创造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控制行为能力;对那些缺乏精力或缺乏毅力者,要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4行为实践,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习惯。

道德行为是道德风貌的表现,实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就在养成受教育者的良好道德习惯,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人的道德风貌是在不断的道德行为的实践中形成的。所以,这一环节是道德教育的归宿。

(1)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材内容的学习进行道德行为训练。知行统一,重在实践,这是实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原则。教育者要不断引导受教育者伴随学习内容,学美德,行美德。

(2)开展各种活动,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行为锻炼。这是对行为训练的深化,在训练中理解道德知识,形成观念后,通过各种活动的锻炼使认识转化为道德信念,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知行统一,使知、情、意、行辨证统一,培养受教育者的意志和性格。

(3)观察社会生活,学习效仿道德榜样,在社会大环境中培养受教育者的传统美德。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良好的道德意识只有在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引导受教育者观察社会生活,选择效仿的道德榜样,这种活动本身就是对受教育者区分真善美,假丑恶的道德认识能力的检验的锻炼。所以,我们应在对社会道德区分,评价中促使道德认识的内化,在对榜样不断效仿的行动中,促进良好道德习惯的形成。

(4)组织受教育者开展道德评价活动,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道德评价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自评、互评,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也有用日记、自省的形式个体评价,不论采用哪种形式,总的目的在于形成正确的道德舆论,创造良好的道德行为环境,增强受教育者道德的自控能力,推动他们表现美德、创造美德的实现。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过程的优化模式模式是介于理论与实践的中间型态,它既有理论的认识意义,也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如何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过程的理论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活动,必须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过程的优化模式进行探讨。

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过程模式的优化?首先耍从理论上解决优化的条件、原则等问题。根据优化理论和系统论原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过程模式的优化命题进行界定。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过程模式的优化,是指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依据目标要求,对其结构系统要素进行调整,实现最佳组合,确定最佳运行方案,达到完成目标的有效性和消耗时间的合理性。在这个界定中要明确三个问题:一是优化的调控内容是传统美德教育过程系统诸要素,包括途径要素、信息结构要素、心理结构要素,组织管理系统要素;二是优化的调控手段,是对过程系统要素的调整、组合,创造良好的运行条件,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三是优化的目的是确定一个省时高效的传统美德教育的运行方案。其次,在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过程模式化的理论认识基础上,寻求优化模式的框架。

(1)施加教育影响,创造向内因转化的外部条件。讲解、灌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规范要求,开展模拟美德,访问模范人物活动,受教育者在听、仿、看中接收传统美德信息,作用于道德意识,提高道德观点、道德信念,这是教育过程的发端。

(2)引导受教者开动思想机器,加强道德情感体验,促使矛盾向道德目标指向转化。在施加外界影响后要多开展内化活动,这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重要环节。如引导受教育者开动思想机器,想一想古人先贤、伟人、英模传统美德的言行情操,讲述个人最受感动的美德故事,座谈感受体会,思、讲、谈,对比、想象、描绘、升华,加深情绪体验,激发热情,培养道德情感。这是外部条件转化的重要一步。

(3)组织传统美德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加速道德矛盾的转化,形成新的道德定式,养成传统美德习惯。宣传社会讲美德,在学校、家庭、里弄大讲传统美德故事,净化社会风气,奉献社会行美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学习生活中做起,从自己家庭做起,从小善做起,关心国家、社会,关心他人行大义,由小德而大德,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改造自己。这样,在长期坚持不懈的传统美德行为中由他动到自动,便会形成新的道德定式和良好的道德习惯。

(4)开展传统美德评价,深化美德意识,强化美德行为,把传统美德教育推向深入。开展个体传统美德评价,既是对受教育者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检验总结,也是对道德认识的深化,道德行为的巩固。发挥评价监督、激励、指导的作用,以评价为新起点,推动传统美德教育向新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