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遥望一片星空:品味西方文学经典
6374200000030

第30章 “狂飙突进”的先锋歌德——《浮士德》第一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的成就,不仅仅集中表现在文学创作这一领域;在自然科学这一方面,他也有很深的造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歌德曾经对植物学提出过重要假说,对解剖学提出过一些新发现。

一七四九年八月二十八日,歌德诞生在德国法兰克福。他的父母在德国都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父亲是政府的高级官员,而母亲是当时法兰克福市长的女儿。歌德从小在这样一个条件十分优越的家庭里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童年时期,歌德被父母送入了当地著名的学校就读。在这个学校里,他学习成绩十分突出,尤其对文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期间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经过长期的学习之后,歌德又随父亲来到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但是,歌德对枯燥无味的法律条文毫无兴趣,于是他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文学创作上,并且还写了一些抒情诗还有戏剧。然而,在这期间他却不幸患上了重病,不得不离开莱比锡大学返回家乡。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痊愈后,他又于一七七零年走进了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学习还没有完成的法律课程。

在斯特拉斯堡大学,歌德结识了一些对他一生都有着重影响的老师,如卢梭、斯宾诺莎和“狂飙突进”运动的领导赫尔德尔。其中,赫尔德尔把歌德领进了《荷马史诗》、《威尼斯商人》、《莪相》等优秀的文学作品当中,使他脱离了宫廷文学、古典文学的枷锁,开始把精力投入到了采集民歌和对民歌的学习和研究之中。一七七一年,歌德拿到了斯特拉斯堡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结束了大学生活。

回到法兰克福之后,歌德每天的大多数时间仍然是在文学创作中度过的。他用了四年的时间完成了《普罗米修斯》、《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和《少年维特之烦恼》等文学作品的写作。这些作品在狂飙运动时期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诗篇、小说和剧本。特别是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很快就得到了广大青年的认同。一股“维特热”在德国和整个欧洲迅速地蔓延开来,许多青年都模仿维特的行为、维特的服装,甚至是维特的自杀。歌德为了规劝这些青年们不要误入歧途,特意在这部小说再版时写了一节序诗,告诉他们“做堂堂男子而不步维特之后尘”。

正是《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作品,奠定了歌德在德国文坛的位置,使他成为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先锋。小说主要叙述了少年维特渴望美好的爱情,向往着自由平等的社会生活;但是,当他带着这样的热情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却处处碰壁。维特恨透了贵族们歧视人民的丑恶嘴脸和封建官僚压迫人民的残暴行为,以及人民自己的庸俗与势力眼。在这个冷漠无情的世界中,主人公维特找不到一个能与自己有共鸣的人,于是感到十分的寂寞、愤懑和伤感,以至最后在绝望中割脉自杀。

青年时期的歌德尽管在文学创作上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且在世界文坛上取得了很高的地位,但是这些成就并没有使他满足。一七七五年十一月,他接受了魏玛公爵应卡尔·奥古斯特的邀请,来到魏玛这个封建小国担任国务参议员等职务。在这里,歌德开始了终日奔忙的日子,主要负责很多项目管理,比如矿山开发、交通、军事、水利、财政等等。有时,他还参加一些文艺活动。由于每天都要处理这些繁杂的事物,歌德根本腾不出一点时间,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创作中去,以致在这里耗费了整整十年宝贵的时光。期间,他不仅没有写什么著名的文学作品,而且也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直至一七八六年,歌德终于忍受不住了宫廷这种苦闷的生活,于是他改名换姓,一个人悄然离开了魏玛,来到自己一直都很向往的意大利。

意大利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精美的罗马古典艺术深深地吸引了这位作家,同时促进了他对文学创作的又一次觉醒,对艺术理想的又一个转变。从此,歌德开始痴迷古典艺术,追求“古典主义”的文学创作,放弃了以前狂飙运动时期的创作风格。一七八八年,歌德回到魏玛,毅然辞去了所有公职,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直到一八三二年三月二十二日在魏玛病逝。那一年,歌德八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