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批评,最重要的是要让他心服口服。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是想象得那么容易。
首先,你一定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道理和事例去教育他。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要给他说一些通俗易懂的道理,不能用某种高深莫测的东西强行向他灌输。书本上的道理应该给他讲,但不能搬弄出那些晦涩的文字,那种学究式的大道理孩子是很难接受和理解的。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批评孩子不等于惩罚孩子或者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出气筒。永远记住: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永久的影响。
父亲在对我的教育上,一直特别仔细地观察我所做的事,尽量去理解我。即使需要就某件事批评我的时候,他也会在弄清真相后再作评价。
比如,在某些时候,父亲突然发现我对学习的兴趣大为下降。由于我一直是个喜爱学习的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就特别容易引起他的注意。这时,在他的头脑中反映的不是“这个孩子不勤奋学习”,而是“卡尔怎么啦?他遇到了什么问题或不愉快的事吗?”
这时,父亲并不是马上训斥我,而是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耐心地和我交谈。有一次父亲发现我捧着书本保持一个姿势很久,表面上看起来我在学习,实际上我很久都没有翻动一页,只是坐在那里走神。
等到了我休息的时间,他对我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只有集中精力才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果不把心思放在一处,即使花费很多时间也没有用。不集中全力去学习和工作等于浪费生命。”
我看着父亲小声地说:“爸爸,您也注意到我学习时走神了吗?”
“是的,我认为你是个很好的孩子,自从我教你认字以来你一直对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可今天为什么走神了呢?儿子,告诉我,是你忽然对学习不感兴趣了吗?”
“不,爸爸……”我想了很久后对他说,“我仍然觉得学习很有趣,当我慢慢地掌握了那些知识后我真感到幸福。”
“可是为什么你今天在学习时走神呢?”他不解地问道。
“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呢?没关系,告诉爸爸,好吗?”父亲耐心而又诚恳地对我说。
“只是我今天突然想到,我学那么多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呢?”我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在想,学习木匠活可以做家具和建造房屋,学铁匠活可以制造炊具和农具,但我学了那么多的语言和诗歌,能做什么呢?仅仅是为了好玩吗?”
我这样回答,在父亲的心里面却产生了一种喜悦的感觉,因为他已经知道我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了。
他认为这是一个对我进行更深一层教育的好时机。
“儿子,你想到了这个问题我很高兴,因为你是在思考。”父亲首先肯定了我的这一行为,然后尽他的力量去帮助我解开心中的疑惑。
“首先,知识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如果你没有起码的对力学的理解,你怎么会知道一座房屋需要多大的木材去支撑它呢?如果没有数学,你怎么计算需要多少材料?你怎么知道哪一种设计最合理呢?如果你没有审美知识,怎么能建造出漂亮的房屋呢?如果没有知识作为基础,这样的木匠可能永远也建造不起来房屋,他只能天天面对着木头发呆,恐怕他自己也会变成一块木头呢!”父亲活泼而有趣地说着这些道理。
我听到这里“哧哧”地笑出声来。
“如果铁匠不懂得把铁块放在火里烧红后才可以使它变形,他怎么能做出那些炊具呢?这里面就有物理知识。如果一个铁匠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他可能会被那些大铁块逼疯的,说不定还会用牙去咬它们呢!”父亲做了一个用牙咬的动作,“你猜猜会有什么结果呢?”
“他一定会把牙搞掉的……”这时我哈哈大笑起来。
“儿子,好好记住,诗歌、文学、绘画、音乐、哲学,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还有语言文字,这是只有人类才具有的。为什么我教你各种不同的语言呢?并不是一定要把你培养成外交家或者是翻译,而是要让你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你说你喜欢但丁,如果你不懂意大利语,你怎么能够真正地去理解但丁呢?那些美妙的诗句,你只有用他本国的语言才能够完全地体会到。还有更重要的,儿子,就像你自己说的,你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快乐,感受到了幸福,难道这还不够吗?一个人有了快乐和幸福,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我听到这里,眼睛中散发出喜悦的光芒,我心中的疑团完全解开了。
父亲认为,我之所以能够学有所成,关键在于我的求知欲和拥有在学习中体会到的幸福感。
身为人父,要担当得起做父亲的责任,面对孩子的疑惑应该耐心地帮助他解答。如果对孩子的行为,不去思考而是片面地理解,那么不但不能对孩子有所帮助,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
现在我来做一个假设,如果当孩子学习走神的时候,做父母的不去关心和帮助他,而是采取责骂的方式,那么,就会出现与上面截然不同的情况。
孩子捧着书坐在那里走神。
父亲发现他并没有翻动一页书,而只是装装样子。
“你这小混蛋,你在做什么?”父亲冲上去给了孩子一记耳光。
“我在看书……”孩子被父亲的粗暴吓呆了,吞吞吐吐地撒了个谎,虽然他本不想这样。
“胡说,你还想骗我。”父亲冲着他大吼起来,“你不知道学习时走神是不对的吗?”
孩子无法回答。
“没听见我的问话吗?为什么不说话?”
“我……我在想……”孩子本想对父亲说说他的想法,但这时已经说不出话来。
“你想什么?快说!让你学习你却东想西想,太不像话了。”
“我在想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孩子鼓足勇气表达出他的想法,“铁匠能够制作农具,木匠能够修房子,学这些语言和文字有什么用呢?”
“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父亲又给他一记耳光,“简直不求上进,甘愿去做那些靠体力吃饭的粗人,我简直白教你了……”
“可是,我不懂……”
“不懂什么?我叫你学你就学,有什么懂不懂的。”
这样对待孩子的父亲是应该被打下地狱的,幸好我没有这样的父亲。
这种做法既失去了一个教导孩子的良机,也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更糟糕的是会给孩子内心留下极恶劣的印象,他会认为,学习是一件可怕的事,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讨好父亲。
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呢?连孩子本身的求知欲都在顷刻间被抹杀掉,还能谈得上其他的吗?
我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变得自私、凶恶、虚伪、懦弱,全都来源于这种极为低劣的教育。或者说,这根本谈不上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