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拆掉心里的墙:20岁从“心”开始的人生经营课
6371400000016

第16章 拆掉情感心障之墙:让心回到家园(3)

心路迷障:莫非是我的感情没有寄托

我是一名大三女孩,今年22岁。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偶然与外系的一个男孩相识。此前,我从来没有和男孩交往过。对他,不知为什么我却关注起来。于是,后来就有了交往。在交往中我们的感情走近了。我似乎找到了那种依恋的感觉。但是,身边的人都说我们不合适,说我们是两条平行线,没有交点的。我妈妈也认为不合适。我自己的感觉是,我好像一个姐姐,他好像一个弟弟。这样,我们分手了。

分手一年后,我也没有找到比他更适合的男孩。于是,我又思念他,感觉还是他对我的感情更纯洁。于是,我几经犹豫还是去找了他。开头,他拿我当一般朋友一样。后来我说明了找他的意思,他反而更冷淡了。有时,我想约他出来,他说没空,有时,我拨打他的手机,他也不回话。总之,我的感情没有在他那里得到回应。我很痛苦,我感觉是过去和他分手伤害了他,他没有原谅我。但是,我心里总是放不下他。

有一个情况或许需要告诉您。我妈妈的婚姻不幸福,于是,妈妈就对我希望特别大,把整个人生的希望都压在了我身上。父母从小对我要求就非常严格,妈妈更是,这让我和父母很有代沟,我们很少交流,和妈妈更少。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家庭的温馨,没有温情。我不知这件事是否会影响到我现在对这个男孩的感情?我不知男孩是否爱我?也不知自己对他到底是怎么回事?莫非是我的感情没有寄托?

这是一个来访的女孩倾诉的感情故事。最后,她把一个难题留给我:“您说,我是该去找他,还是放弃?”

心理透析:未必一定是爱情的力量

心理咨询师不能就这样的问题替人拿主意,因为这实在是每个人应该自己把握的。但是,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当事人看清自己的心。

于是,我说:“先就爱情而论。有句俗话说‘剃头挑子一头热’,恋爱可不是‘一头热’的事情,不能单凭自己的一厢情愿,即使是你这边有情了,还要看对方是否对自己有意,不是你去找他就可以找来爱情的。何况,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你的故事更重要的,不是人家是否有‘爱’,而是你自己的感情是否就是‘爱’?说句似乎不合常理的话:男女走近,未必一定是爱情的力量。”

女孩先是沉思,后是疑惑:“男女走近,未必一定是爱情的力量?”

是的,事实常常是这样。那么,除了爱情,还有什么力量会让男女走近呢?那就是依赖性人格。有些女人特别依恋男人,有些女人离开男人就丢了魂,有些女人轻率对男人投怀送抱,甚至有些女人很容易地和男人上床,常常既不是简单的性道德问题,更不是因为爱情的力量,深层的心理渊源是依赖性人格。当然,这不单表现在女人身上,男人也常常是这样。不论男女,情爱与性爱欲望往往源于如下的心理动因:情爱与性爱活动可以提供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可以填补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可以满足强烈的依赖需要。由于不安全感和依赖需要的心理强度,已经达到了婴儿的水平,所以,他们需要经常地保持情爱与性爱接触,来证明“自己依恋的人在身边”,证明“别人的确深深地爱着自己”。相对而言,女性较普遍地更多依赖性。所谓爱是女人的唯一,与其说是女性对男人的钟情,不如说是女性对男人的依赖。这,是导致许多两性关系误区的心理渊源。

心灵跨越:需要看清自己的心

沟通至此,我分析说:“透过你的故事,也不难看出‘依赖’这两个字,不难看出你有较强的不安全感和依赖需要。其实,你自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你与那个男孩交往了一段时间才分手,很明显,决非全是别人的主意。以你的经历和心态,怎么可能在这样的大事上完全听别人摆布?就是说,当时分手分明有你个人方面的原因在里面。”

“是的,是有我个人的原因。”女孩脱口而出。

“你个人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你分明意识到你对那个男孩不合适,你们之间不是爱。不是爱是什么?你自己提出的问题——‘不知自己对他到底是怎么回事’,‘莫非是我的感情没有寄托’,这本身不是已经给出了答案吗?你的心灵缺乏来自家庭的温情。为了获得安全感,感情的缺乏是需要补偿的。于是,你便想在男孩身上寻找这种补偿,这便是你说的感情的‘寄托’。没有和男孩交往过的女孩,偶然有了和男孩的交往,自然容易寄托感情。但是,当你感到你们是不能相交的平行线,当你感到仿佛找了一个弟弟的时候,你的需要不能满足了,于是你们分手了。在你没有找到更合适的男孩的日子里,你难耐感情的匮乏,就希望在那个男孩身上继续寻找这种寄托了。于是,你继续走近那个男孩。但是,那个男孩实际上只是你寄托某种感情的‘替身’,这样的两颗心怎能撞击出爱的火花?这样的走近怎能找到好感觉?于是,你陷入了困惑之中。”

“您可说到我心里去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您让我看清了自己的心。”

心理咨询的实践表明,心灵蒙上面纱,当事人便陷于困惑。心理咨询师不过是帮当事人一把,揭开这层薄薄的面纱。许多时候需要的就是看清自己的心。一旦当事人看清了自己的心,面对生活往往就能做出理性的选择。

女孩不可思议的故事

心路迷障:为什么我总是让我深感愧疚?

网络咨询,虽然不是最佳的心理咨询形式,却是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首选的心理咨询形式。因此,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每天晚上都要照例打开电子信箱,处理心理咨询来信。这天,一个电子邮件中的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吸引了我。

我是一名大学女孩,一件事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不能忘怀,请您帮帮我。

事情是这样的。前不久,我乘火车返校,随身带着的行李包,上车时放在了货架上。火车走了十几个小时,坐在旁边的人也就都熟悉了,特别是一个30左右岁的男子,我们聊了很多很多。

快到站了,我得下车,那个男子要下一站才下。我踮脚想拿架子上的行李,因为架子高,挺费劲儿的。这时,那个男子开口说:“我帮你拿吧。”我说:“不用。”我当时用的是小孩子撒娇淘气般的不服气的语气,但让人听起来就是一种不领情的语气,是一种对熟人很不客气的语气。我拿下行李,连声谢谢也没说就下车了,也没回头看他一眼或者微笑一下表示谢意。之后,我马上意识到,但已经来不及了。

下车后的路上我想,我可能伤害了他。回来后我还经常想:他会是一个十分脆弱的人,我对他的所作所为,会令他对这个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人有消极悲观的想法,他会厌世,会因这个无情冷淡的社会而在思想上走极端,以至心情压抑等等,甚至想到,他最后会想不开自杀,会得抑郁症什么的。这几天来一想到这些,我就很愧疚,良心备受谴责。我很焦虑,很害怕,担心他真的会那样。事实上,他怎么样我根本不知道。但我总会那么想,因此寝食不安,什么都做不下去,学不进去,上课跑神儿……

我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件事我总是让我深感愧疚?

心理透析:好感与留恋的改头换面

乍看起来,女孩的故事是不是不可思议?这个女孩到底怎么了?

透过来信的字里行间,对女孩的心态我已经有了初步把握,但是,鉴于网络咨询的局限性,我还是建议女孩电话咨询,以便进一步确切诊断。周六晚,女孩果然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大致重述了来信的内容。之后,我交流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平时在人际交往方面是怎样一个人?女孩地回答是: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喜欢封闭自己,周围缺少伙伴,生活中很少和同学交流,和异性同学更是很少交流。

第二个问题:列车上经历的和男人近距离的交流是第一次吗?女孩的回答是:是的,这是我第一次和男人这样和谐愉快的交谈,平时几乎没有过,当时,和他火车上的谈话,像跟一个熟人一样聊天,聊得很好,很投机,留给我的印象很好。

第三个问题:你还没有谈过恋爱,没有交过男朋友,是吗?女孩的回答是:您说的对,从中学到大学,虽然有过对男孩子的好感,但是,从来没有过一个男朋友。这您怎么知道?

女孩的回答印证了我的推测。女孩邮件中那让人近乎不可思议的故事,折射出的是女孩的补偿心理。一个内向封闭的女孩,平时很少与人亲近交往,特别是缺少两性之间的亲近交流,与那个男人的旅途偶遇亲切交谈,肯定感觉特别好。而30岁的男人,正是有魅力的年龄,更会给女孩从没有过的好感。邮件中女孩没有用“男人”或“男的”,而用了“男子”这个字眼,不经意间透露的正是女孩的好感。就是说,旅途与男人的偶遇,在女孩心理上引起的反响非常强烈,甚至还触发了少女对异性的种种情怀。这种新异的印象必然非常深刻。正是这一切,使女孩的异性交往的心理需求得到了补偿。而分手的时候,女孩对男人的帮助说“不用”,很有点“欲说还羞”的心态。分手后女孩的想法,与其说是担心,是愧疚,不如说是遗憾,是留恋:为什么没有好好话别哪怕回眸一笑?那种美好的感觉还能继续吗?

在我们沟通上面意思的过程中,女孩一再地表示,“我理解您说的意思”,“您分析挺有道理”,“您说到了我的心里”。就是说,女孩有所领悟。但是,让女孩依然疑惑的是,留恋应该是美好的感觉,为什么却变成了可怕的担心和愧疚?

这主要是女孩内在的心理冲突所致。与男人列车偶遇留下来的朦胧的好感,女孩自己隐约之间是有所觉察的。但是,一个很少与异性交往的女孩,觉察到自己对男人的好感之后的第一反应是:我怎能对这样一个男人有这样的心态?于是,女孩不能接受自己这种对男人的朦胧的心态。这是一种排斥心理。但是,女孩对男人的好感和留恋,又是一种自然萌发难以抑制的心态。这是一种向往心理。于是,一面是向往,一面是排斥,形成了强烈的心理冲突。按照心理活动的逆定律,对某种心念你越是压抑,它反而越是强烈,这就是许多强迫观念的由来。于是,女孩内心的好感与留恋,通过心理的“置换作用”改头换面,以担心与愧疚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既能满足了留恋的心理需要,又避免了自我否定的心理压力。

心灵跨越:坦然接受自己的内心

沟通至此,女孩领悟得很好。最后她说:我全明白了,如果那天是一个女的,我就不会这样了。可是,现在我该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首先,接受自己对一个男人的朦胧的好感,甚至包括种种的幻想,都应该坦然地接受。这是最重要的。一旦内心接受了,也就不用改头换面,变成担心、愧疚种种莫名其妙的念头了。其次,如果还出现强迫观念,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在意它,就是对“担心他会不会受伤害”等念头顺其自然,由它去想,这样反而会逐渐地淡化。最后,根本的对策是开放自己,增进人际交往,特别是增进异性交往。一旦日常的异性交往能够满足心理需求了,这样的心结也就自行化解了。

大约一周后,女孩再次发来电子邮件,最后是这样几个字:一切OK,谢谢!其实,我要感谢女孩的领悟与合作,让她的故事不再不可思议。

她为何不准我和女孩好

心路迷障:好友是不是心理有了毛病

我是一个大学女孩,最近碰到一件让我心烦头痛的事。我和本班的一个女生关系很融洽,可以说是形影不离的好友。但是亲密的关系给我带来了不少困扰。

还是去年元旦,我突然回家,没有来得及告诉她。真的没有想到她哭得好伤心,她还打电话说好想我。当时我没有往心里去。可是,最近我说要转班,您猜她是怎样的反应?她居然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不说话。我觉得她太依赖我了,而且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她曾经对我说,如果我和别的女孩子在一起,她心里就有一种酸溜溜的味道,特别是我和妹妹在一起她更这样,所以她特别恨我妹妹。她还说,我转班以后,不准我和别的女同学在一起玩,一起闹,一起笑。哦,还有一点,她妈妈从小不爱她,小时候也没有知心的朋友。

现在我不敢和她说话了。我知道她好痛苦,好伤心。我好害怕她。马老师,您说我的好友是不是心理有了毛病?您说我该怎么办?

心理透析:两个心理因素相互作用

你的同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仅据你的来信看可能有如下两种情况。

一是她可能把你当成了“心理上的母亲”。我们谁都有渴望抚慰的需要。谁是满足自己抚慰需要的最合适的人呢?当然是母亲。这是生命一开始就留给我们的大脑印迹。于是,我们的潜意识里形成一个情结:母亲是一个无条件地呵护我们滋养我们抚慰我们的人。我们形成了对母亲的依恋,母亲成了我们寄托感情的对象。但是,母亲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比如母亲老了,母亲不能和儿女在一起,或者如她的情况在母亲那里找不到温馨的感觉。于是,在我们的心理上,就会把和我们潜意识中起到了母亲作用的人当成母亲。这个人可能是任何一个人,而且会经常变化。比如,女儿可以成为母亲的心理上的母亲,哥哥也可能成为妹妹的心理上的母亲。就你们的情况看,她对你的那种感觉,就是因为她在母亲那里不能满足自己的感情需要,而把你这唯一的朋友当成了心理上的母亲。于是,对你的感情就有了一种强烈的独占欲,不准你和别的女孩子在一起。

二是她可能正处于性倾向的混乱期。性心理学的研究以及心理咨询的个案一再证实,青春期是一个性倾向比较混乱的时期,在这个阶段,许多少男少女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出现性别自我同一性障碍,表现出与自身的性别相背离的性心理或性行为。比如,少男少女进入了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萌动是一种自然的力量,但是,由于复杂的原因,他们不能通过常态的两性接触和交往来满足性心理的需求,至于性生理的能量更是不能通过两性的性行为得到宣泄。于是,同性之间的一些亲密接触便起到了缓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紧张的替代作用。强化的结果,性行为与性对象建立了神经联系,于是,性倾向就出现了混乱而指向了同性。这不仅在男孩子中存在,在一些女孩子中也存在。等到他们比较能够和异性自然交往或者能够进行常态的两性接触的时候,性倾向慢慢地走向了常态。从混乱走向有序,是不少少男少女性心理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这样一个阶段,大多完成了性别的自我同一性,告别了性倾向的混乱期,而形成常态的性倾向。

上述两种情况也可能相互杂糅相互作用,难以截然分开。

心灵跨越:注意彼此保持距离

不论哪一种情况,你们的交往出现了以前的麻烦,应该说,都既有她自身的原因,也有你的责任:没有把握好交往的距离。不过都不必太追悔。因为人最难的是读懂自己的心,何况你们还很年轻。马老师相信,至此你对自己的心,对朋友的心,都有了很好的理解。

有了理解也就有了办法。你应该帮助朋友在获得友谊和感情的同时,培养彼此的独立意识,注意彼此保持距离。这是任何人际关系都应遵循的规则。这样,她虽然会有一时的痛苦,但从长远看,是有助于你们的心灵健康成长的。当然,你不必不和她讲话,而应该就上面的问题和她沟通,也可以把马老师的信给她看看。注意不要张扬,只在你们之间悄悄进行。这也是对朋友的一种爱护。她如果领悟了上面的意思,肯定会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距离,你们必定既能独立成长,又能友谊长存。必要的话,可以建议她进行心理咨询。

女孩走过“师生迷情”

心路迷障:他强烈地吸引了我

我是个大三女孩。父亲在我早年就去世了,妈妈拉扯我和妹妹,很不容易。所以,我很少和男生交往,不会恋爱,更不想涉足爱情,不想因为恋爱而耽误学业。

没想到现在却陷入了一个感情的旋涡。这个学期我们学校请来了一个外教,一个27岁的男教师。以前我对他只是有好感,觉得他挺有意思。后来感觉就有些异样了。我感觉他强烈地吸引了我。一个是他的幽默,一个是他的英语,我一向喜欢英语的。再有,他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外教,也许是新奇。我说不清。反正最近以来,我总是想着他,课也听不好。而且饮食无味,一直把饭当作药吃,前天去秤体重居然瘦了好几斤。同学还笑问我减肥的秘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