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拆掉心里的墙:20岁从“心”开始的人生经营课
6371400000012

第12章 拆掉人际心障之墙:别把阳光关在门外(3)

晓婧的感觉是有道理的。正是早期的家庭生活,以及后来的父母离异的生活,让晓婧一直非常严重地缺乏安全感,心灵四处飘荡,不知哪里是自己的心灵可以安住的家园。这样缺乏安全感的心灵,最需要寻求保护。而寻求心灵保护的渠道,通常是密切人际关系。更何况,青少年时期是不能没有朋友的年龄阶段,他们心灵的安宁更需要通过人际关系来满足。这样,就导致了她的人际依赖人格。于是,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她的人际交往模式:过于追求密切的人际关系。而这样心态下的密切交往,往往潜意识里有较多的回报期待,期待来自他人的对自己心灵的安抚。可是,在通常情况下,这种过于密切的交往模式,往往难于被人接受,往往难以得到回应。于是,自己就感到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心灵没有得到安抚。于是,心灵就更加缺乏安全感了。就是这样,缺乏安全感导致人际依赖,人际依赖让心灵更加缺乏安全感。于是,困惑中她选择了心理咨询。

心灵跨越:学会保持独立

晓婧的选择是明智的。我们交流了上面的意思后,晓婧表示了领悟。通过两次心理咨询会话,晓婧看清了自己心情不好的根源,看清了自我调整的方向:关键是在与人友好相处的同时,不对人际交往抱有太多的期待,淡化人际依赖人格特征,学会保持距离,学会保持独立,学会在独立的生活中安顿自己的心灵。

后来的一个周六晚上,晓婧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她说,少了一些人际依赖,感觉与同学关系其实都不错。她高兴地告诉我,现在自己的心灵安宁了许多,对走向社会多了一份信心。

一个女生的人际障碍

心路迷障:我是精神分裂症吗?

一名大学女孩千里迢迢找到我。我们坐在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早就过了下班时间。女孩很压抑,满脸的愁苦。几经沟通后,她说她是精神分裂症。她说对照书上面说的也挺像的,但医生说她不是。她就拨通了心理咨询专线,终于找到我。就初步沟通看,我也没有发现精神分裂症症状。女孩究竟是怎么回事?

“现在,我在我们宿舍没法生活了,和同学们关系闹得很僵。”女孩开始了诉说,“比如,一个同学的腿走路不方便,我就常常帮她买饭。突然有一天她竟然怀疑我花了她的钱,怀疑我是出于贪心才这样帮她的。我就非常生气,充满恨意。第二天她又主动和好,向我道歉。再比如,我在宿舍和一个同学说我心里挺烦的,她不但不理解还表现了对我的不满,说我,你怎么总是烦?我心中就怒火生起,好几天都不想理她,也不想理宿舍的每一个人。我讨厌宿舍的每一个人,讨厌学校的每一个人,我很想离开这个学校。甚至我想杀了他……”

“谁?为什么?”虽然我预感到她的人际关系紧张事出有因,还是有几分惊讶。

“去年暑假前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晚上我外出,在出租车上司机想欺负我,正好让巡警碰上了,就把我们带进了公安局。学校把我带回来,系里老师的态度太过分了,特别是系领导,又让我谈情况,又让我写报告。我非常讨厌,非常恨他,有一种想杀掉他的念头。那天解决问题的时候我大喊大叫起来,学校就和家里联系说我想自杀。结果家里来人了,我不知该怎样面对,就再一次大吵大闹。当晚说什么也不肯睡觉,还把自己关在卫生间,把宿舍的人都吓坏了。老师同学都来了,撬开门,把我拉近医院,我大喊大叫。后来家长把我带回家。开学后回到学校,就感觉和宿舍的人很难相处了,就出现了开头说的那些事情,现在关系很僵,我是精神分裂症吗?我该怎么办?”

心理透析:人际心理出现误区

显然,女孩不是精神分裂症。她能够主动求治,有清楚的自知力,更重要的是会话本身证明了她语言和思维的正常。很明显,是偶发的生活事件造成的精神压力,再加上性格问题,导致了一系列心灵的迷乱,集中的表现为人际障碍。我和女孩大致说明了上面的意思,女孩轻松了许多。

随后我们又做了较多的沟通。她说,大约读中学的时候开始不爱和父母说话了,不愿和异性交往,同学关系不是很好,慢慢地我总是感觉别人太虚伪,自己总是吃亏,我愿意帮助别人,可是别人就利用了我这个弱点,并不回报你……她说了好多好多,随着她的诉说,但见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了。

“马老师猜想,你已经很久没有和谁说这么多话了?”

“这是第一次,第一次有人这么静静地倾听我的诉说,我心里好受多了……”

我知道现在是进行认知调整的时机了,于是笑道:“你心里好受多了,可马老师不是亏多了吗?马老师拿出休息时间特意接待你,到现在都不知你叫什么名字,你说马老师怎样得到你的回报,照你刚才的说法,马老师不是太亏了?”

“您是好人!”女孩脸上第一次绽开了笑容,原来她的笑也是那样灿烂。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世上永远是好人多。”我说,“可是,你为什么感受不是这样呢?是因为你的人际心理出现了误区,你有较重的自我中心意识。你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以及你对学校处理那个偶发事件的过程的看法,都存在自我中心意识。你说呢?”

心灵跨越:学会心理换位

女孩点头表示接受,随后问道:“我怎样走出自我中心呢?”

“要克服自我中心,就需要学会心理换位。”随后我具体分析说,“就偶发事件看,由于你感到委屈,就对一切处理此事的人产生敌视态度。可是如果你站在学校的角度来看,让你写报告,谈情况不是很正常的吗?就你谈到的几个人际关系问题看,你说同学怀疑你帮她买饭是为了贪小便宜,让你生气,可是如果站在对方角度想想,很可能是她哪个地方没弄清而产生误会,或许正是因此过后人家给你道歉,再说,我们自己就没有误会别人的时候吗?你说同学对你的心烦不愿意听,让你很生气,可是如果站在对方角度想想,或许人家也正心烦,或许人家是为了劝你,何况人家有什么义务一定要倾听你的心烦?你说帮助了别人,别人却不回报你,这让你很生气,可是如果站在对方角度想想,也许人家没有找到机会回报你,难道别人帮你一点,你一定就立刻回报吗?如此心理换位,你就会为自己对别人那么多的恨意感到好笑了。”

女孩的悟性很好:“我懂了,破除自我中心,学会心理换位,”

第二天,应女孩要求我们又一次坐在了心理咨询室。女孩说:“昨天我收获不小。可是,我今后该怎样去做?我对别人友好起来了,别人是不是也会这样待我?”

女孩的顾虑可以理解,我笑道:“很高兴你的悟性,也高兴你想到了这些。我们昨天的沟通主要是认知领悟,那是关键的一步,看来你已经有了较好的领悟。第二步就是拿出行动,主动与人友好地交往,主动开放自己的心灵,你才能感受到别人心灵的阳光是那样温暖。这在人际心理学上叫做‘主动性原则’。还有一个叫‘互动性原则’。打个比方,你对着镜子笑,镜子里的人一定送一个微笑给你。你还可以做个实验,面对一个婴儿,他也许一点也听不懂你的话,但是他一定会回报你的微笑。这就是互动性。所以,当你主动友好地与人交往的时候,你一定会得到友谊的回报,你会感到大家是那样地喜欢你。于是,你心灵的天空变得晴朗起来了。”

“主动性,互动性,好,我懂了。马老师,谢谢您!”此时女孩的脸上阴云已经散去,我知道她心灵的天空开始晴朗。

一个男生的人际过敏

心路迷障:心中说不清的焦虑不安

我是一名大一男生,但我的问题始于高中。当时班上有个男生,由于平时交往较少,所以关系很平常。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发现他总是有意无意地向我的方向吐口水,而且声音特别大,似乎暗示着一种对我的不满。由此,我逐渐感到关系紧张。我曾一度想把关系搞好,但在实际接触中,他对我的示好表现得若无其事,令我非常失望和痛苦。此后,只要他在班上,我就如坐针毡,心中说不清的焦虑不安,最明显的就是与别的同学说话时常常词不达意,但与他本人说话时,那种紧张却自然消除。最终只好换班了。别人问为什么,只好找一条冠冕堂皇的理由。

转眼到了高三,心想只要努力学习一切都会好的。可事与愿违,又一个男生出现了。他说话总是以“他妈的”开口,我每次听到,心里特烦,想去阻止他,又一想,或许是自己太敏感了,管他呢。但是由此我心里又感到关系难处。一段时间后,果然被言中了。我怀着上次的心情,与他化干戈为玉帛,试着和他相处,结果还算不错。

目前来到大学,再次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也常常会因为一些同学关系紧张不安,弄得连入睡前都为此担心焦虑。看到了您的心理专栏文章,心中有了一线阳光。请您帮助我,我怎样告别痛苦?

心理透析:对人际关系太过敏

困扰你的人际关系问题,并非什么实质性的人际障碍,而是由于你对人际关系太过敏,而导致的人际方面的主观猜想。为什么这样说?

我们先来看看你与第一个男生的关系。你们是“关系很平常”的同学,看不出他有任何与你不和的原因。吐口水纯属自然而然的事情,怎么是对你的不满?在你试图刻意接近搞好关系的时候,对方的“若无其事”,恰好反应了人家其实根本没有对你的什么不满。你看,这不是自作多情吗?

你与第二个男生的关系也是如此。你对他的说话习惯不满意,于是你主观感觉似乎你们的关系难处了。当你试图表示友好相处的时候,“结果还算不错”,说明其实在人家那里,也许根本谈不上什么“化干戈为玉帛”,而是根本就不曾有过什么“干戈”。所以,你一旦表现出友好相处的时候,就感受到了效果不错。你看,这不也是你的自作多情吗?

由于你的自作多情,产生了心理暗示效应。如同“疑人偷斧”的故事一样,你说的“果然被言中”,正是心理暗示效应。你猜疑人家对你不满,于是,就感觉人家的言谈举止似乎都表现出来,于是,你就越发猜疑人家对你的不满。恶性循环,让你陷于痛苦之中。再说,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着一个互动规律。就是说,人际关系往往是相互作用的结果。你既然自始至终对人家没有任何不友好的实际表现,人家也不可能对你有什么不友好。所以,关键是不再自作多情吓唬自己。

心灵跨越:主动勇敢地与对方交往

首先是进行认知调整。

上面的分析已经有助于你的认知调整,你可以这样继续进行自我认知调整:中学生活已经过去了,就眼下的大学生活说,其实,大家刚刚走到一起来,难免显得有些隔膜,这原本不算什么。如果你又感到人际关系让你担心焦虑,你可以做两件事。一是自我辩论。把一张纸从中间分为两栏,分别写上正反论点——他对我不友好;他对我很正常。然后逐一寻找论据,事实的,道理的,都可以,这样可以帮你战胜自我的多疑和猜想,不再自作多情。二是调查论证。在同学那里进行一个侧面调查,看看大家是否发现了谁对你的不友好。调查的结果也会让你不再自作多情。

其次是进行行为调节。

当出现这种人际过敏的障碍时,最重要的是不能逃避,不管有多大的心理障碍,也要积极主动勇敢地与对方交往。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能够让自己切实感受到,人际关系其实没有什么麻烦,不必过敏猜疑,交往之前的忧虑重重,很快就化为心情轻松,说不定你会情不自禁地笑自己:真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你所说的与第一个男生本人说话时,那种紧张就消除的感觉,正是这种体验。你与第二个男生的主动接触效果不错,也证明了这一点。从这个角度说,在面对第一个男生时,选择了换班,是很不足取的。因为那等于是逃避,逃避的结果只能是加重心理障碍。所以,马老师比较支持你主动接触的做法。但是,不能刻意“套近乎”,那样弄不好反会让对方反感,让自己更紧张。所以,主动接触最好是在自然而然之中进行。

最后是注意性格修炼。

你所以对人际关系如此过敏,与你的性格有关。提起性格,你也许会说自己是个敏感多疑的人。这自然不错,但是依马老师看来,关键还是你的自信不足。自信不足,就容易追求完美,追求完美,就会谨小慎微,谨小慎微,就容易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敏感多疑。所以,在性格修炼上,重要的是学会喜欢自己。以为别人不喜欢自己,往往是自己不喜欢自己。有的人自视过高,很以为了不起,这自然不好,但这样的人很少出现如你一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固然不必自视过高,但是,我们可以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包括悦纳自己的一切。如此,你的心就会归于安宁,人际敏感带来的人际焦虑也就会逐渐消散了。不信,你试试看。

别人为什么排斥我

心路迷障:他们都很排斥我

我是一名男生,将近一年的大学生让我非常郁闷。都说大学生活充满阳光,可是大学对我却是阴暗,孤独,寂寞。

最让我痛苦的是我朋友很少。诺大个校园,竟然没有一个可以说得来的朋友。我很想与同学打成一片,很想融入他们之中。但是,每当我跟他们说话的时候,无论我怎样推心置腹,怎样坦诚,他们都很排斥我。我待人诚恳,志向远大,积极进取,相貌也不错,每天早晨锻炼身体。我真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根神经?为什么他们对我总是一双双漠视的眼睛,一个个反感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