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界著名家族教子羊皮卷
6371300000011

第11章 雨果家训:按自己的兴趣去做

维克多·雨果是诗人、作家,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在世界上乃至在法国,雨果是艺术家却鲜为人知。雨果从未学习过绘画,却留下了300多件绘画作品,这完全取决于雨果的绘画天赋。雨果的后代继承其艺术天赋,在以后不同的时期均不同程度地为艺术创作做出过贡献。雨果的后代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与雨果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从小就爱好文学,悄悄地学着写诗歌。进学校读书后,兴趣更是日趋浓厚。由于舞文弄墨在当时人们心目中并没有什么地位,因此老师得知后非常不高兴。为了阻止雨果写诗,故意用大量的数学题来压他。

雨果的母亲知道后,没有屈从世俗的观念,她觉得应该以孩子的爱好为主,于是在一个假日,她对雨果说:“我积极支持你进行诗歌创作。你要记住,按自己的兴趣去做,远比被别人强迫着去做要快乐得多。”她仔细观察雨果的一举一动,善待儿子的这种爱好和兴趣,支持他学习诗词歌赋。

平时,雨果的母亲处处留心帮助儿子寻找诗题,去捕捉一闪即逝的灵感。在母亲的支持下,雨果创作激情勃发,诗思泉涌,进步神速。1817年,15岁的雨果写了一首题为《学习之益》的诗参加诗歌比赛。这首充溢着才气的诗,得到了法兰西学院许多老院士的称赞,从而使少年雨果在巴黎崭露头角。

随着时间的推移,雨果的文学天才逐渐被激发出来。每逢母亲的生日,他总要向母亲献上几行热情洋溢的诗。17岁那年,正逢都鲁士学院诗歌创作奖比赛,有金鸡冠花、银罗兰花、银金盏花、银百合花四种奖。这一年因为重建法国十六世纪名王亨利四世的铜像,特征求纪念诗歌,设一个金百合花作为特奖。雨果知道后,决心不放过这次征诗的机会。没想到母亲这时却病倒了,并且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他只好打消了这个计划。可母亲却非常重视这金百合花奖,她喘息着对雨果说:“维克多,你那纪念诗歌呢?那金百合花呢?”

“妈,欧仁昨天守了你一夜,今天夜里轮到我守你了呀!”

“你不应征了吗?”

“我已经拿《凡尔登贞女》那首歌寄去争普通奖了。”

母亲伸出瘦弱的手扶住自己的小儿子说:“我要你得那金百合花奖。”

“现在已经来不及了,明天就到征稿日期了。”

“明天将你的纪念诗歌寄出去。”

雨果听了母亲的话,一夜完成了120行诗。

第二天早晨,他兴奋地对母亲说:“妈妈,我作出来了,我终于写好了。”

母亲在他额头上吻了一下作为回答,而雨果也捧回了金百合花奖献给了母亲。

母亲就是这样,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激励雨果去做自己的事。在她的支持下,雨果的文学天才终于最大限度地被激发了出来,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在小说创作方面,把当时的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后来,当雨果有了自己的儿女以后,他也谨记母亲的教训:以孩子的兴趣为主,让孩子按自己的兴趣去做。雨果不仅对自己的儿女,就是对孙儿孙女他也给予了浓重的艺术熏陶。雨果在教育后代的时候,多次强调“要做适合自己的事情”。他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从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而“按自己的兴趣去做”,后来也逐渐演变为雨果家族的家训。

雨果的长子夏尔·雨果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摄影艺术。雨果的许多照片都出自儿子之手,成了人们今天研究雨果的珍贵史料。孙子乔治·雨果继承爷爷的衣钵,成了颇有名气的水墨画家和素描画家,其成就最高的作品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题材所创作的铜版画。雨果的曾孙之一让·雨果也专门从事绘画,画过大量的戏剧舞台布景画,晚年移居法国南部,专门从事静物、风景和家庭生活题材的绘画,其作品的特点是色彩浓烈斑斓,极富震撼力。雨果的另一个曾孙弗朗索瓦·雨果和儿子皮埃尔则是制作金银工艺品的工匠,他们的工艺品深受现代艺术大师们的钟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志向,都有自己选择道路的权利。雨果的成才首先得益于母亲的支持,可以说,他的母亲是一位聪明的母亲,她懂得尊重孩子的选择。其实,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应该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

在英国,一位中国母亲带着5岁的儿子到公园里玩。儿子在与英国小朋友的交往中,用一只“纸飞机”换回了一辆玩具“小汽车”。中国母亲大为吃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英镑,而这辆“小汽车”少说也要20多英镑。当中国母亲找到“小汽车”的主人——英国小孩和他的妈妈时,这位英国母亲却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如果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她还表示,过一会儿要领孩子上玩具店,让他知道这辆小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以后孩子就不会再做这样的蠢事了。

同一般中国父母的做法相比,这位英国母亲显得更为高明而有策略。首先,她十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担心孩子选择的错误可能带来的后果;其次,英国母亲把孩子的这一失误,当做是帮助孩子提高认识的机会,从而充分加以利用。事实上,孩子在自己选择的活动中主动去探索,正是他认识世界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独立意识会不断增强,他们逐渐会有思维、有见解、有个性、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们不喜欢父母的唠唠叨叨,更不喜欢父母强迫他们只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他们希望得到的是父母的尊重。

有这样一位少年,性格内向,他从小就佩服那些在家乡养兔、养鸡致富的能手。中考时,他报考了当地的职业高中,被该校的水产专业录取。这本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然而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倔强的他拒不服从父亲要他复读的安排。之后,父亲要他学习汽车维修技术,他还是不从,却执意要去学电脑。从此,父亲和儿子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对立情绪。精神上的折磨使儿子整日心情抑郁,沉默寡言,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做出了一系列令人想不到的事情,最后用撕碎的蚊帐布条了结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产生如此的悲剧,少年的父亲一定会后悔万分的。

倘若父亲支持儿子读职业中学,他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养殖能手;倘若父亲支持儿子去学电脑,他很可能是一个熟练的电脑人才;倘若做父亲的能和孩子坦诚地交换一下意见,来一点思想上的沟通,注意尊重一下儿子的选择,或许他就不会精神崩溃,不会这样轻易走上黄泉路。

像上述这样的悲剧很值得做父母的加以思考,而像那位企图为孩子设计人生道路的父亲大概不会太少。在他们看来,孩子是自己生的,出于爱,为他们规划一下未来,是理所应当的。关心孩子的前途和人生,乃人之常情,无可非议,可问题在于要适度,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为此,就要求父母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孩子在充满民主的家庭教育中成长。

也许有的父母会说:“毕竟孩子还小,他们的选择可能正确。”的确,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这就要求父母在尊重孩子选择权的同时,还应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不过“辨别”能力也只有在选择的实践中培养。因此,最好的培养办法还是多为孩子提供“自作主张”的机会。星期天,最好让孩子办一天伙食,吃什么、怎么吃,都由他去操心。孩子需要添置衣服了最好在式样、颜色等方面由孩子做主。学习上遇到困难了,父母就应帮着出出主意,但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还得孩子自己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斗,走一段弯路,但选择的能力却会在一次次的选择尝试中不断提高。父母千万不要用“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之类的责备去剥夺孩子的选择,甚至阻止孩子选择的实践。

当然,父母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并非是推卸责任,而是在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逐渐成熟起来。为此,父母的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代替孩子做出生活的选择,要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做出选择,可以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加以指导。

(2)对孩子既要充满爱心,又要不失理智,懂得什么是孩子最需要的,能够巧妙地将理智和情感融合在一起。

(3)拒绝或阻止孩子不恰当的要求和行为时,应心平气和地说明原因,绝不能简单粗暴地诉诸大人权威。

(4)父母要明白自己的价值观可能与孩子存在较大差异,既然不能改变自己,那么就应该宽容地对待孩子,让他们持有自己的价值观。孩子不是“物”,他们有自己的情感和意志,有自主选择生活道路的权利,父母切不可横加干涉。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他的身高、体重,有他的志趣、爱好,有他的长处、短处,他的道路主要应该由他自己来决定和选择。当然,由于孩子知识经验的不足,看问题的不全面,父母给予应有的指导和帮助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父母该采取何种方式与子女交流。

真爱是付出。这就要求父母,驱除内心的恐惧,摒弃固有的思维惯性,接受新的观点和挑战,勤奋努力地劳作,多花时间和精力来陪伴、照料孩子,这是真爱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真爱最重要的付出手段是关注。关注是一种源于意愿的行动,是一种抵抗我们思维惯性的工作。只有通过关注,父母才能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捕捉到孩子隐蔽的细微的需求,及时满足和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