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蒙台梭利教育羊皮卷
6371000000023

第23章 3感官教育的注意事项

教育者必须减少对孩子们的干预,但也必须让孩子向着正确的目标努力。如果我们想通过训练使某种感觉充分发展,那么我们就应该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训练。

3~6岁阶段是孩子发展的敏感期,也是感觉活动和认知活动相辅相成的时期,这个时期孩子的感觉不断发展,开始能观察周围的环境,事物的刺激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在这个时期,教师可直接用感觉刺激法促使孩子的感觉得到合理的发展,同时也为孩子建立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打下基础。如果错过了感官的自然形成时期,日后再加以训练,不仅增加了难度,而且也不可能达到完善。总结起来,教师或家长需注意的是以下8个方面:

1感觉训练的一大技术特点是感觉隔离

任何时候都要尽可能做到这一点。例如训练听觉应在安静而黑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一般感觉训练,如触觉、温觉、压觉和立体感觉的训练,都应该把孩子的眼睛蒙起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大大提高正常儿童的兴趣,不致使练习陷入嬉闹玩笑之中,也不至于把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到蒙眼上,而是集中到我们想进行的感觉刺激上。

2教育者要正确引导

在孩子通过多次重复练习,从感觉转移到观念的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参与其中,力求使儿童的内部注意力独立出来,让它集中于感知上。教育者必须减小对孩子们进行干预,但也必须让孩子在这种自我教育当中向着正确的目标努力。如果我们想通过训练使某种感觉充分发展,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感觉的形成期,用相应的方法训练。

3教育者要适当地进行测验

教师必须始终进行小测验,以保证他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得到实现,并且,这种小测验一定要限定于名称课程所引起的注意力范围之内。测试的目的在于,让我们了解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名称和物体是否还保持着联系。教师必须考虑到遗忘的时间,要让测试和课程之间有一个短暂而安静的间隔。接下来,清楚而缓慢地说出他所教过的名称或者是形容词,可以问孩子:“哪一个是光滑的?哪一个是粗糙的?”

孩子会用手指指着物体,教师或家长就能知道孩子是否已经建立起了联系。但如果孩子没有这样做,如果他犯了错,不要急于去纠正,应当暂停课程,过些天再继续。为什么不纠正呢?因为,如果孩子在建立名称和物体的联系失败时,唯一能够继续的方法就是重复感觉刺激的行为和名称,也就是说,去重复课程。如果我们一定要纠正他,以一种斥责的方式说“不对,你错了”之类的话,就会使这个孩子比其他人更容易生气。这会保留在孩子的头脑中,会对名称的学习产生阻碍。

4激发孩子的神经活动

如果孩子没有犯任何错误,我们可以激发他与物体的观念相对应的神经活动,也就是说让孩子说出名称或者形容词。我们可以这样问:“这是什么?”孩子回答:“光滑。”这时可以打断他们,教他们如何清晰正确地发音。首先,让孩子深吸一口气,然后大声说出“光滑”。当孩子这样做的时候,指出孩子发音中的缺陷,或者指出孩子所习惯的某种特殊的婴儿口音错误。

5必须耐心等待孩子自发观察行为的形成

当孩子对周围环境进行自发的观察时,对每一次新发现,孩子们都能收获一种快乐。我们应该热切地观察孩子们通过何种方式,在什么时间实现了某种特定概念的推广。我们不能通过说“你去观察”这种方式去塑造一位观察者,而是要给予他们观察的能力和方法。而方法的获得,需要通过对感觉的练习。一旦我们唤起了这种行为,孩子的自我教育就有了保证。

6感觉训练的通用原则

(1)一致性识别(将相似物体配对,将物体插入适合它的位置中);

(2)对比性识别(对立物体的区分);

(3)相似物体的区分。

为了在某段时间内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感知源上,最好尽可能地隔离感觉,例如在进行训练时保持房间内安静,或是在进行那些与视觉感知无关的训练时,将孩子的眼睛蒙上,让孩子克服困难,训练到一定的程度后,孩子感知事物的能力就会变强。

7感官训练的顺序

感官训练是开发孩子智力的一个过程,从易到难,无疑是科学的训练方法。教师或家长应该先让孩子接受存在鲜明对比的刺激,再接受对比不鲜明的不同刺激。例如,我们首先呈现红和蓝,最短的和最长的竹竿,最薄的和最厚的等等来区分;然后再呈现有细微差别的色彩和在长度、尺寸上差别非常小的东西来加以区分。

8感官训练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觉训练期,即只通过自主训练就能获得准确的感觉差别的时期。

第二阶段——把感觉和名称联系起来。例如,向孩子出示红、蓝两种颜色。出示红色时就说:“这是红的”;出示蓝色时说:“这是蓝的”。然后把这些有色线条放在孩子面前让他们看见。

第三阶段——认识相应名称的物品。对孩子说:“给我红的,”然后说,“给我蓝的”。

第四阶段——记忆相应物品的名称。给孩子看一件物品,问孩子:“这是什么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