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与领导干部谈领导心理
6370800000035

第35章 不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所谓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是指习惯化、固定化的认知模式,也可称为社会心理效应。通常有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月光效应、马太效应等四种效应。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指人们的知觉因素与情感因素的结合所形成的心理定势对一个人整体评价的影响。而第一印象往往具有表面性、片面性、主观性的特点,领导者倘若用这种非本质特征来识才、选才、用才,很容易造成以貌取人,凭印象用人的失误。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一个人的突出特征会像耀眼的光环一样,引起人们的重视注意,从而使人们对他的其他品质视而不见,并进而影响对他的整体评价。所谓“一俊百俊,一丑百丑”。这就需要领导者在选拔使用人才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晕轮效应的干扰,对人的评价,应当客观公正,既不以功掩过,也不以过掩功。

月光效应。月亮本身并不发光,但它借助太阳发出柔和的光亮,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仰望。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有类似这样的情形存在。比如,在干部选拔任用的问题上,某人本来并非属于真正的“千里马”,但由于其是某位领导的亲戚、朋友、同学,于是,就被人相中,跻身于领导行列。这正是所谓“龙生龙,凤生凤”。选拔任用干部应看其德才、看其政绩、看其群众公认的程度,千万不可为月光效应所左右。

马太效应,是指对已有相当知名度的人给予更多的荣誉,而对于那些尚未成名的则忽视或贬低他们的成绩和才能。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在人才选拔任用上的表现,则是显才容易得到重用而更“显”,潜才容易受到埋没而更“潜”。“马太效应”作为一种社会惯性,对潜在人才的发现和使用起着很大的抑制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早有洞察。斯大林便多次谈及这一问题。他说,在我们国家里有成百成千有才能的年轻人,他们竭尽全力要从下面冲上来,以求把自己的微末贡献投入到我们建设事业的宝库。但是他们的努力往往是徒劳无益的,因为他们常常被文坛“名人”的自负,我们某些组织的官僚主义和冷酷无情以及同辈的嫉妒压抑下去。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打穿这堵死墙,使不可胜数的年轻人力量得到出路。作为现代领导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马太效应”在人才问题上的副作用,努力打穿抑制潜在人才成才的“死墙”,真正做到唯才是举。平日不要眼睛只盯着少数几个“显人才”,要扩大视野,努力去发现暂时还没有出路的“潜人才”。

俗话说得好:“用人难,识人更难”。据《史记·仲民弟子列传》记载,孔子也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子羽,姓澹台,名灭明,是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39岁。子羽相貌丑陋,想拜孔子为师。孔子虽然收下了子羽,但认为从他的相貌上看,难以成才,不会有大出息。然而,子羽离开孔子后,曾任鲁国大夫,而且做事公道正派。他又南下楚国,设坛讲学,培养了几百名弟子,名扬诸侯。孔子听说子羽的事迹后,感慨道,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很显然,孔老夫子之所以“失之子羽”,是因为不小心也是戴着有色眼镜来审视子羽的,简单地“以貌取人”了。领导者理当力求避免步人心理误区,在选拔任用人才中,应当自觉地摘掉有色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