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我国非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
6364400000008

第8章 我国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入世后各项条款的承诺逐步兑现,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围绕优化外资结构、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一系列政策,如修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等,有效引导了外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外商在我国境内也掀起新一轮的投资高潮,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户数持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注册资本增长较快,中部地区各项指标增长明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外商投资企业的特点

(一)外商投资企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截至2008年,全国实有外商投资企业43.49万户(含分支机构14.69万户),比上年底增加2.85万户,增长7.01%,投资总额2.32万亿美元,比上年底增加0.22万亿美元,增长10.21%;注册资本1.3万亿美元,增加0.15万亿美元,增长12.56%;其中外方认缴出资额1.04万亿美元,增加0.12万亿美元,增长12.78%,外方认缴出资额占认缴注册资本的79.88%,比上年底增加0.16个百分点。企业法人户均注册资本451.47万美元,比上年底增长11.84%。

人民币升值传递给全世界中国综合实力增强的信号,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企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块头”企业实有4.3万户,占外商投资企业总户数的14.93%,比上年底增加2375户,增长5.84%。

2008年全国登记外商投资企业5.24万户(含分支机构2.81万户),投资总额0.18万亿美元,注册资本0.12万亿美元,其中外方认缴出资额0.1万亿美元。

(二)港资企业仍是我国外资经济的主流,拉丁美洲来华投资增长较快

从投资来源地看,亚洲地区来华投资实有户数仍居首位,拉丁美洲投资增长较快,实有外商投资企业户数首次超过北美洲位居第二。

亚洲地区投资的企业为25.57万户(含分支机构,下同),占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总户数的58.78%,注册资本8193.81亿美元;其次为拉丁美洲3.58万户,注册资本1821.32亿美元;再次为北美洲3.42万户,注册资本987.42亿美元;欧洲2.25万户,注册资本1051.66亿美元。可见,在我国良好的经济运行局面以及其他政策层面的影响下,亚洲地区的外商在华投资热情不减,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国家投资者为了避免受本国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将投资目光转移到了中国。

从国别和地区的外资流向看,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国家和地区仍然是我国主要外资来源地。企业户数(含分支机构)位居前六位的国别和地区分别是:中国香港14.93万户、英属维尔京群岛3.11万户、中国台湾2.96万户、美国2.8万户、日本2.58万户、韩国2.22万户。港资企业占外商投资企业总户数的34.3%,中国香港与内地合作历史悠久,加之港商看好内地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预计在今后,港资企业仍会持续增长,并长期在内地外资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不丹、马拉维、莫桑比克、马其顿共和国、圭亚那、海地、波多黎各等7国外商首次在我国投资。截至2008年年底,已有来自世界六大洲211个国家(或地区)的外商在华投资,呈现“朋友遍天下”的多元化趋势。

(三)外商投资仍以外商独资经营为主

外商独资企业持续增长,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国实有25.75万户(含分支机构,下同),占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总户数的59.21%;中外合资企业11.13万户,占25.59%;中外合作企业6.16万户,占14.17%;外商投资股份公司0.45万户,占1.03%。

(四)外商投资企业吸纳劳动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1985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吸纳就业人数仅为5.9万人,而2007年外资企业吸纳劳动就业人数达到1583万余人。1985~2007年我国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就业人数变化趋势。

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贡献

三、外商投资企业产业贡献

第三产业一路领先,注册资本(金)增长21.49%。第一产业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如养殖业和种植业受灾害天气影响,投资收益期长、技术性较高等风险制约,呈现较缓慢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家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高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业等产业政策的实施,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将是外商投资的热点。与此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新的《外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扩大了服务业准入范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积极支持外商设立现代服务业和研发机构,利用外资的质量不断提高,各地新登记服务业企业大幅增加,外商对第一、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长明显,第三产业的注册资本(金)增长尤为迅速。预计今后外商投资第三产业的比重将持续呈上升趋势。

从企业实有户数上看,目前我国外商投资企业产业分布呈金字塔状。2008年年底外商投资企业在第三产业实有21.87万户,占实有总户数的50.28%,注册资本4873.98亿美元,比上年底增长21.49%,占注册资本总额的37.48%;第二产业实有20.89万户,占实有总户数的48.02%,注册资本7968.95亿美元,增长7.76%,占注册资本总额的61.27%;第一产业实有0.74万户,占实有总户数的1.7%,注册资本162.6亿美元,比上年底增长10.27%,占认缴注册资本总额的1.25%。

四、外商投资企业区域分布

外商投资企业区域分布呈现“东高西低”之势,凸显中部崛起。外商投资区域分布仍然不平衡,中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户数增长较快,西部地区实有户数呈现下降态势。

(一)东部沿海地区聚集了全国81.69%的外商投资企业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中国外商投资的重要聚集地,全国81.69%的外商投资企业落户该地区,2008年年底东部十二省市实有35.53万户,比上年底增长6.6%。多年来,广东、上海、江苏三省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户数长期名列全国三强。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地理位置毗邻港澳,拥有优良的港口、较好的产业配套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环境等优势,使得广东连续20年成为全国吸收外资最多的省份。2008年年底广东省实有外商投资企业9.01万户,占全国实有户数的20.72%。

随着长三角洲(包括江苏、浙江、上海)投资环境持续改善,长三角在基建与服务资源、社会文化及资源环境等方面优势尤为明显,长三角地区以其完善的产业布局和强大的经济活力,令外商投资企业对投资该地区充满信心,外商投资企业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重要的驱动力。2008年年底长三角地区实有外商投资企业13万户,占整个东部地区实有外商投资企业总户数的36.6%。

2008年有一批著名外资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投资项目新开工或建成,给长三角经济频吹“暖风”。如2008年11月14日,著名的跨国化学公司德国瓦克化学与美国道康宁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张家港硅氧烷和气相二氧化硅工厂正式投产。一期工厂占地近1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亿美元,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有机硅生产基地之一。

(二)中部地区外资吸引力增强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部地区进一步拓宽了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及区域市场,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得到了明显提高。加之受沿海地区资源、生产成本、产业转移、市场等因素影响,国内外产业和资本向中西部转移,中部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来投资。2008年4月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武汉成功举行,吸引了113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客商前来寻找商机。目前中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户数增长较快,2008年年底中部九省实有5.05万户,同比增长15.81%,占实有总户数的11.62%。

(三)西部地区实有户数呈现下降态势

由于全国各地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差异越来越小,西部地区很难依靠政策优惠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除少数中心城市外,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础和配套服务能力不强,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了投资成本和风险,在相同产业准入范围内,西部对外资吸引力不大。2008年年底西部十省市实有2.91万户,下降1.35%,占实有总户数的6.69%。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向四川、重庆、陕西高度集聚,川、渝、陕三地外商投资企业实有18043户,占整个西部地区总量的61.98%。

五、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工业产值

1998~2007年我国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关键指标。1998年外资工业企业总产值为16757.9亿元,而到了2007年外商工业总产值达到127629.31亿元,同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405177亿元,外商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