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COSO框架下的内部控制
6352000000012

第12章 本书选择的案例

本书以中国石油股份公司作为内部控制设计的研究对象。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于1999年11月5日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重组过程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在重组过程中,中国石油集团向中国石油注入了与勘探和生产、炼制和营销、化工产品和天然气业务有关的大部分资产及负债。

中国石油是中国销售额最大的公司之一,广泛从事与石油、天然气有关的各项业务,包括:原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与生产;原油和石油产品的炼制、运输、储存与营销(包括进出口业务);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天然气的输送、营销和销售。

中国石油发行的美国存托股份及H股于2000年4月6日与4月7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中国石油的财务业绩优良,2000年、2001年和200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52亿元人民币、455亿元人民币和469亿元人民币。

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目标

中国石油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主要业务目标就是通过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公司主要业务流程,对关键流程进行风险分析,找出风险点和控制缺口,通过强化相关部门控制职责,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完善制度规范,建立测试方法和标准,保证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在满足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生产经营目标的完成。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进展过程中,侧重关注影响财务报告的有关流程,以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从而最终满足该法案的要求。中国石油以此为契机,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全面建设公司内控机制。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路

中国石油内控体系将采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所接受的同时也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COSO框架为标准。以业务流程为起点,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全面梳理,锁定与财务信息生成、汇集和处理相关的业务;对所定的流程进行分析,确认存在的风险;按照COSO框架要求的控制标准,对确认的风险提出控制要求;将现有的管理制度所规定的风险控制措施与控制要求进行对比,在制度设计方面进行缺口分析,提出具体的整改建议;在缺口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各项规章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建立测试标准,通过测试运行对内控体系进行全面评价,然后留有一定时间交外部审计进行预审,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以保证公司的内控最终能通过审计。

三、选择本案例的原因

由于中国石油是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上市的股份公司,其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石油公司为目标,一直致力于推动公司的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和依法管理,努力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是我国相关法律的要求,也是上市地法律监管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提升公司形象和价值的客观需要。按照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要求,制定符合相应规定的内部控制体系刻不容缓。从目前来看,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已走在其他大型集团公司的前面,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地方。故本书以中国石油为案例,既有理论研究价值,也有实际应用价值。在后面各章的研究中,针对中国石油的实际情况和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结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要求,提出内部控制建设的初步设想和可行性方案,以供读者参考。

§§第四章 COSO框架下的控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