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国内有关债务期限结构的文献回顾也是从理论文献与实证文献两方面来进行的。
2.2.1 债务期限选择的理论文献
潘敏(2002 )在他的博士论文《资本结构、金融契约与公司治理》中,通过在戴蒙德(Diamond,1991)的模型中引入企业家的自有资本和投资项目清算价值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从理论上探讨了企业长期债务、短期债务融资与企业自有资本之间的联系。他所得出的结论是:(1)如果企业利用短期债务融资,并且投资项目实施途中不会发生清算行为,则债务期限的选择与企业自有资本的大小无关。当然,在这种情形下,对所有企业而言,选择短期债务融资较长期债务融资有利。(2)如果企业利用短期债务融资,并且在投资项目实施途中有可能发生清算行为,则企业投资项目的现金流收益以及企业家的非金钱效用越大,企业就越倾向于选择长期债务融资。(3)在投资项目有可能被清算的情况下,清算时,如果投资项目的清算价值大于企业的负债偿还额,则投资项目融资额中自有资本的比率越高,企业越倾向于选择长期债务融资;相反,如果投资项目的清算价值小于企业债务的偿还额,则投资项目融资额中自有资本的比率越高,企业选择短期债务的动机就越强。一般地,在投资项目被清算的情况下,企业投资项目的清算价值均较小,所以,投资项目融资额中自有资本的比率越高,企业选择短期债务融资的倾向就越强。(4)经济主体中,好企业的比率越高,企业选择短期债务融资的动机也越强。
陈耿和周军(2004 )从债务代理成本的角度对债务期限结构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他们认为,债务融资的主要代理成本———资产替代———与债务期限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债务期限较短的情况下,企业面临较强的流动性压力,对企业的投资选择产生较大的约束。为了保持偿债能力和避免破产,企业一般不会用短期资金投资于高风险项目。而且,由于债务期限短,企业面临再融资风险的问题。如果存在将低风险债务资金用于高风险投资的行为,滚动短期融资则容易遭到债权人的抵制,企业资金难以为继。因此,企业以短期债务为主时,企业的资产替代行为受到天然的控制,从而债务代理成本也就得到了相应控制。另外,他们还从信号假说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若把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长期债务的额外成本也视为债务代理成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则信息不对称越是严重,市场就越是不能正确区分公司的价值,长期债务的发行折价就越大,其代理成本也就越高。与之相比,短期债务的发行显然能降低或避免这种成本。最后他们得出:短期债务能有效地降低或控制债务代理成本。
雷森、李传昭和李奔波(2004 )从信号传递博弈的角度,研究了不完全信息如何影响企业选择其债务期限结构进行了分析。针对信贷配给所带来的交易费用,重点研究了在什么情形下会出现分离均衡,即好的企业进行短期债务融资,差的企业进行长期债务融资。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信贷配给所带来的交易费用达到一定程度时,好企业将选择短期债务,差企业将选择长期债务。同时信贷配给不仅在传统的意义上有控制银行贷款风险的作用,而且在引入债务期限结构这一金融工具下,通过信贷配给带来的交易费用的增加,使好企业有选择短期债务从而向银行传递自己质量信息的愿望。这也意味着高质量的企业有着更高比例的短期债务,而低质量的企业有着更高比例的长期债务。
2.2.2 债务期限选择的实证文献
韩德宗、向凯(2003 )以1999~2001年间医药和生物制品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结构进行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为:(1)固定资产比率与长期融资比率正相关。表明债权人在考虑借款资金的风险时,关注的是公司的清偿价值。因为固定资产比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固定资产比率越低,公司风险越大,短期融资比例就越高,与信号假说中关于信用风险的解释一致。(2)“生物制药”虚拟变量与长期融资比率负相关。这与信号假说中的流动性风险解释一致。因为“生物制药”属高成长性领域,具备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从而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大,企业的风险也就越大,银行就越趋向于短期借款,故短期融资的比率就越高。(3)公司规模指标与长期融资比率成正比,表明公司规模对债务期限结构有一定的影响。(4)与国外实证研究结果不同的是,体现公司投资机会的资产的市场—账面值比率MV/BV指标不能进入回归方程,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解决投资不足问题上并未利用债务期限工具,或者上市公司本身就不存在投资不足问题。
肖作平、李孔(2004 )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选取1995年1月1日前在深、沪上市的239家非金融类公司为研究样本。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1)对债务期限结构的代理成本假说表示出一定的支持,代表公司成长性的变量———上市公司总资产的市场价值/账面价值(MV/BV)与债务期限结构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成长性好的上市公司大量使用短期债务以减缓债务代理成本;作为成长性的另一替代变量固定资产比率与债务期限结构呈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支持了债务期限结构的代理假说。(2)公司规模与债务期限结构显著地正相关,说明大公司对长期债务的使用要高于小公司。(3)与期限匹配原则相一致,加权平均资产期限与债务期限结构显著地正相关。(4)对债务期限结构的信号假说、税收假说均未表示出支持。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肖作平、李孔(2004 )检验模型的Adj-R2仅为5.2%,表明这些替代解释变量的解释能力非常有限,正如肖作平、李孔自己所言,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更多地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表明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在影响着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或者是这些影响因素的替代变量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未能充分代表影响因素。另外,我们不难看出,肖作平、李孔(2004 )更多的是对国外有关债务期限假说的检验,并没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决定进行研究,以找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肖作平(2005 )构建一个1995~2002年间至少连续6年可获得相关信息的204家非金融类公司组成的非平衡面板,采用双向效应动态模型,应用广义矩估计,从动态视角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经验检查。他的研究发现,(1)管制行业具有显著多的长期债务。(2)调整成本显著影响债务结构。(3)在投资机会集中拥有更多成长机会的公司使用更多的短期债务。(4)资产期限长的公司具有更多的长期债务。(5)规模大的公司具有更多的长期债务。(6)公司质量的好坏,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盈余波动性对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7)实际所得税税率大的公司具有更多的长期债务。(8)自由现金流量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取决于信息不对称程度。
袁卫秋(2006 )选取沪、深股市1997年1月1日以前上市的720家公司,利用其1997~2001年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债务期限结构的权衡思想,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代理成本理论基本不能解释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行为。(2)期限匹配理论和债务发行成本理论都得到了有力的支持。(3)提出的权衡思想能够较好地解释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行为。(4)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财务灵活性和财务实力,且财务灵活性和财务实力强的上市公司倾向于缩短债务期限,以节约单位债务成本。表明上市公司的债务选择是其理性思索的结果。
杨胜刚、何靖(2007 )运用深、沪上市的233家分布于12个行业门类的非金融类公司作为样本,采用单方程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1 )单方程模型对整体样本的OLS检验结果支持期限匹配假说和代理成本假说。对3个子样本(根据财务实力将样本分为强、一般和弱三个子样本)的检验结果表明,只有财务实力较弱的样本才支持代理成本假说,而财务实力弱强的样本则支持了税收假说,而所有子样本都支持期限匹配假说。(2)联立方程模型对整体样本的2 SLS检验结果不再支持代理成本假说,事实上,只有财务实力较弱的样本的检验结果仍支持代理成本假说。
肖作平(2007 )在考虑债务期限与资本结构相互依赖关系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应用2 SLS对债务期限和资本结构的联系影响因素进行经验检查。他的研究发现:(1)债务期限和资本结构是联立决定的。在其他情况相同下,具有较高债务水平的公司被预料使用更多的长期债务。反之,使用更多长期债务的公司在其资本结构中具有更多的债务。(2)成长机会与债务期限负相关,公司规模、资产平均期限与债务期限正相关,支持了债务期限结构的代理成本假说。(3)盈余变动、利率期限结构与债务期限不呈显著关系,债务期限结构信号传递假说与税收假说没有得到支持。
王东静、张祥建(2007 )选取了2001年、2002年、2004年和200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协方差分析模型来验证中国贷款利率上限取消后企业的融资行为方程是否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他们的研究表明:(1)利率市场化改革后企业的负债水平有所提高,中小企业提高得尤其显著,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后,企业债务期限缩短,这说明金融机构的放贷行为甚为谨慎,在增加贷款的同时缩短债务期限以保证资金。(2)利率市场化后,债务期限对资产期限敏感度增加,小企业的变化尤为显著。(3)利率改革前,成长机会变量与债务水平正相关,与债务期限负相关,贷款利率上限取消后,企业成长机会与债务水平的正向相关性加强,与债务期限负相关性减弱。
肖作平、廖理(2007 )在控制相关变量下,从代理成本视角经验检查了在中国债权人法律保护较弱的背景中,大股东是否影响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本书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债务期限显著负相关。(2)第一大股东的产权性质显著影响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的公司具有相对高的长期债务水平。(3)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与公司债务期限显著正相关。(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的交互项与公司债务期限显著正相关,表明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的提高能削减第一大股东和公司债务期限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谭小平(2008 )基于上市公司的自身特征,经验检查了影响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内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种制度与经济环境下,上市公司的资产特征、整体财务实力和代理成本因素等公司自身内在特征对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营业务收入越多的公司就会有使用更多短期债务的趋势;使用债务资金较多的公司则会使用较多的长期债务;整体财务实力弱的公司当它们变得更弱时,会被迫使用更多的短期债务,而整体财务实力强的公司当它们变得更强时,有使用更多短期债务的趋势;代理成本假说和期限匹配原则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没有找到支持税收假说和信息不对称假说的证据;公司的股本结构对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也有着显著的影响,另外,行业因素对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总而言之,我国对债务期限结构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上,还不能完全将国外较为成熟的期限结构理论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也还未能提出对期限结构理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新理论;在实证检验方面,考虑的因素还不够全面,并且大多没有考虑宏观因素的影响,而我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宏观制度环境与国外公司具有显著的差异。因此,本书将力图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来系统地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