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导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千姿百态,其重要原因就是个性的存在。个性,也称人格,它既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比较难以把握的问题。旅游者的个性是影响其行为的重要因素。本章在引入个性理论的基础上,将集中从个性类型、个性结构和生活方式方面探讨个性的问题,着重分析旅游者个性及其行为表现,并提出旅游者个性研究对旅游经营者的启示。
教学目标(1)了解个性的概念、特征及形成因素。
(2)掌握个性的不同类型及其对旅游者的影响。
(3)掌握个性结构理论及其对旅游决策的意义。个性是一种心理现象,客观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个性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一个人所特有的精神面貌。
6.1 个性概述
个性,也称人格,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最早是指演员舞台上戴的面具,代表剧中人的身份,以后被心理学引用,以表示在人生大舞台上每个人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表现出来的相应行为。
6.1.1 个性的概念
心理学上的个性是指一个人与他人相区别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以个体遗传素质为基础,以社会环境为条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每个人在生理上遗传特性的差异和所处的时代、环境及所受到的教育不同,所形成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也就不一样。个性所表现的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在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方式上有不同表现,正是个性不同所导致的结果。
6.1.2 个性的特征
个性具有差异性、稳定性与可塑性三个特征。
6.1.2.1 个性的差异性
每个人所具备的先天素质、所处的社会条件以及社会交往都是不同的,因此造成了个体独特的风格、独特的心理活动和独特的行为活动。这种差异性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尤为突出,如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项目的选择上,追新猎奇型旅游者更喜欢新开发的旅游地,选择充满刺激的游乐项目,安乐小康型的旅游者更倾向于选择安静的旅游度假地和传统的旅游项目。
6.1.2.2 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不是一时表现的心理现象,而是指人在较长时期的社会实践中,由于适应或改变客观世界而经常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因而个性心理都是比较稳定的。如,一个安乐小康型的旅游者可能在朋友的影响下参与过山车等刺激项目,这并不能说明他的个性是冒险和外向的。由于个性的稳定性,经营者可将具有相同或相似个性的旅游者归为一类,划分成若干独特的旅游消费者市场,通过把握群体特征进行产品定位。
6.1.2.3 个性的可塑性
个性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等的影响,因此,随着环境的变化、年龄的增长和实践活动的改变,旅游者的个性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另外,重大事件以及环境的突变都可能对一个人的个性改变产生影响。
6.1.3 影响个性的形成因素
人的个性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和一定社会环境中,通过实践活动而逐渐形成的。
6.1.3.1 遗传因素是个性形成的基础
人类的遗传基因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的生理特征、身体状况、精神活动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会使人们形成不同的个性。但遗传因素不是个性形成的决定因素,因为人与人之间个性差异的原因除了遗传基因之外,还与人的生理、体态以及神经系统的协调等因素有关。
日本的血型学说
日本学者古川竹二1927年就提出了一种血型学说。他认为,在血型和性格、气质之间明显地存在相关关系。他曾经发表了《血型与性格学的研究》一文,他认为,不同血型的人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A型:性情温和,老实稳妥,多疑虑,怕羞,顺从,常懊丧追悔,依靠他人,感情易冲动。
B型:感觉灵敏,不易受事物感动,擅长社交,多言,好管闲事。
O型:意志坚强,好胜霸道,不听指挥,爱支使别人,有胆识,不愿吃亏。
AB型:兼有A型和B型的特征。
血型全部是由遗传而来的,是由基因决定一个人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上的抗原,从而形成独特血型,如A型、B型等。
这种理论在日本较为流行,但仅是一家之言,尚缺乏科学依据,不能依此在生活中生搬硬套。
6.1.3.2 社会因素是个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遗传因素只是个性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不是决定因素。事实上,有相似遗传素质的人可以形成不同个性,而不同心理条件的人在相同的环境中也可以形成相似的个性,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等因素。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最主要环境和场所。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是儿童模仿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个性形成与发展。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系统教育的地方,长时间的学校生活对青少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学校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和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认识自然,了解社会,接受一定的道德标准和处世原则。这一切都影响着青少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如政治形态、经济制度、宗教信仰、学校教育、民族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在一般情况下,具有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个性特征上具有许多共同点,如共同的价值观、信仰等。相反,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其个性特征就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所以社会文化也影响着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6.1.3.3 社会实践是个性形成的根本途径
个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人们从社会环境中所获取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只有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个人的品质。青少年踏入社会之后,就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对人对事的态度,以适应自己在社会上所担当的角色,从而形成并改变着自己的性格特征,否则就不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也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另外,个性特征的形成也与人们长期从事某种活动有密切联系,如果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其个性行为必然会受到该种职业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培养自己优良的个性,应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社会实践是个性形成的根本途径。
6.2 旅游者的个性与旅游行为
旅游者的个性与旅游行为关系密切,不同个性的旅游者有不同的旅游行为。
6.2.1 旅游者的个性类型与旅游行为
个性类型是人们根据不同的个性特征而进行的分类。个性类型的划分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分类,并结合旅游活动的特点说明个性与旅游行为的关系。
6.2.1.1 以气质为分类依据的个性类型
气质是个性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指的是个体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它主要体现在情感活动的速度、强度、变化幅度等方面,也能通过人的言语和行动的动态特点表现出来。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性情、脾气”等都是气质的通俗说法。
气质类型一般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某一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总是少数,多数是以一种气质类型为主的综合类型。现将倾向于某一种气质类型的人们在旅游中的行为表现分述如下:
(1)胆汁质基本特征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这类旅游者有理想,有抱负,有独立见解,反应迅速,行为果断,表里如一,在言语、面部表现和体态上都给人以热情直爽的印象。他们不愿受人指挥,而喜欢指挥别人。一旦认准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遇到困难不折不挠,有魄力,敢负责,但往往比较粗心,较少考虑各个方面及与左邻右舍的关系。他们自制力较差,容易感情用事,对待旅游活动带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能以极大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投身其中,但一旦丧失兴趣,情绪顿时转为沮丧,并很快会心灰意冷。
(2)多血质基本特征是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广泛但不持久,情绪变化快。这类气质的旅游者易于适应环境的变化,性情活泼,热情,善于交际,在群体中精神愉快,相处自然,常能机智地摆脱窘境。他们在旅游活动中肯动脑筋,主意多,常表现出机敏的能力和较高的活动效率。对外界事物有广泛的兴趣,不安于机械、刻板的日程。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容易浮躁,有轻诺寡信、见异思迁的表现。
(3)粘液质基本特征是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善于克制、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难于转移,惰性较强。这类旅游者反应较迟缓,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基本保持心理平衡。凡事力求稳妥,深思熟虑,一般不做无把握之事,在各种情形下都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他们外柔内刚,沉静多思,很少流露出内心的真情实感。与人交往时态度持重、适度,不卑不亢,不爱抛头露面和空泛清谈。他们行动缓慢而沉着,有板有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很乐意从事一些变化不大、相对安全、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旅游活动。但他们过于拘谨,不善于随机应变,有墨守成规的表现,常是稳重性有余,灵敏性不足。
(4)抑郁质基本特征是孤僻、行动迟缓,情绪体验深刻,善于细心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事物和人际关系,敏感,多疑。他们在生理上难以忍受或大或小的神经紧张,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他们感情细腻,常为区区小事引起情绪波动。他们情绪体验的方式较少,也极少外露自己的情感,但内心体验却相当强烈,心里有话宁愿自己品味,也不愿向别人诉说,常生闷气,与人交往时显得腼腆、扭捏,在陌生人面前很拘束,喜欢一人独处。他们爱好不广,有孤僻的表现。但如果在一个团结友爱的群体中,可能是一个极易相处的人,尤其善于细心领会别人的意图,觉察到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事物和微弱变化。对力所能及的活动也乐于参加。遇事三思而行,求稳不求快,因此显得迟缓和刻板。在旅游过程中,常比别人更容易感到疲倦,在困难的局面下常表现出怯懦、自卑和优柔寡断。
气质的生理基础
(1)气质的体液学说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气质的概念。他认为人体内有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它们分别产生于人的心脏、脑、肝和胃。人体的四种体液混合比例不同,就形成了不同气质。当血液占优势时,人的气质就属于多血质,粘液占优势的属于粘液质,黄胆汁占优势的属于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的属于抑郁质。虽然希波克拉底用体液来解释气质成因缺乏科学的依据,但他对四种典型气质的特点的描述,却能与生活中的事实相吻合,所以在心理学上一直沿用到今天。
(2)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近代俄国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研究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发现神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有三种基本特性,即兴奋性、平衡性和灵活性三种。按三种特性的不同结合,可以把神经活动类型分为四种类型,具有这四种类型的人所表现的气质特征,正好和希波克拉底所划分的四类气质表现特征相吻合。所以人们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就是气质的生理基础。
6.2.1.2 以性格为分类依据的个性类型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个性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人的个性的简单方法。他认为,生命力流动的方向决定着人的个性类型,生命力内流占优势的人属于内倾型,生命力外流占优势的人属于外倾型。内倾型的人,在正常情况下重视自己和自己的主观世界,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幻想之中。他们一般比较沉静,富于想象、爱思考、易退缩、害羞、敏感、防御性强。外倾型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常关注他人和外在的客观世界,他们爱交往、好外出、坦率、随和、轻信、易于适应环境。内倾与外倾实际上是个连续体,而不是各自独立的两个极端,大多数人处于这一连续体中的某一位置,绝对内倾或外倾的人并不多见。
根据荣格的理论,比较容易分辨出旅游者的内外倾程度。典型的外倾者一般的特征是:善交往,朋友多;粗心大意,做事易冲动,不计后果;喜欢运动和变化;不易控制感情。这类人容易被旅游广告所吸引,往往凭一时冲动作出决策,在旅游活动中是活跃分子。典型内倾型的人一般的特征是:喜欢安静、独处,不喜欢与人交往,朋友少;做事深思熟虑,极少冲动,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忍耐性强,很少发脾气。这类人在旅行中很少与人交往,遵纪守法;在作旅游决策时反复考虑,常犹豫不决;遇到问题自己解决。
6.2.1.3 斯坦利·C。普洛格的个性类型
美国学者斯坦利·C。普洛格在个性类型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上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把个性分为心理中心型和他人中心型两类。心理中心型的人是那些内心体验深刻、考虑自己比较多、性情压抑、不爱冒险的人;他人中心型的人则是那些自信、探索欲强、外向、喜欢冒险、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人。通过对比这两种人的旅游行为,得出心理中心型的人和他人中心型的人在旅游行为的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探险旅游活动
冒险倾向隐藏在人类精神、情感、智力和行为的深层,也是未知事物具有永恒吸引力的原因。在脆弱的环境中,人们总是怀疑自己是否具有足够的能力,人越想超越其已有的能力就会越冒险。同时,冒险也是对人类特殊审美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爱因斯坦曾说过:“神秘感是人类最美好和深邃的体验。”成功的冒险行为能带给人们一种成就的欣喜和超越之感,而不太成功的冒险往往是人们进一步尝试和学习的动力。
探险旅游者往往会在系列活动中显示不同的兴趣和为自己设置逐步提高的目标,即具有追求成长性。例如,Ewert在对美国华盛顿雷纳山国家公园登山者的调查中发现,“首次登山者的动机主要是认知、逃离现实及其他社会原因。相反,有经验的登山者的追求往往是振奋、挑战、自我测试、决策、控制等固有人性的体现”。Ewert的研究还表明,多次参加登山、探洞等探险旅游活动的旅游者往往偏爱人迹较少的目的地,偏爱更崎岖的路途及比初次经历更难以控制的局面。
心理中心型的人要求生活中的一切都具有可测性。他在出游前,就会准备好行李,安排好全部行程,对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准备,以备不测。他最强烈的动机是休息和松弛。因此,他会选择一个比较熟悉的、风险较少的旅游目的地,一个阳光充足的海滨、设备齐全的旅馆,达到放松和休息的目的就可以了。而他人中心型的人则期望生活具有变动性,一般愿意去那些比较偏僻的、不为人知的地方旅游,对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渴望。他喜欢乘飞机和到国外旅游,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感兴趣,他理想的假期是能得到一份出乎意料的惊喜,对那些千篇一律、缺少特色的旅游产品不感兴趣。
心理中心型他人中心型选择熟悉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未开发的旅游地喜欢旅游地的一般性活动喜欢获得新鲜刺激和享受新的喜悦选择晒日光浴和游乐场所,包括无拘无束地休息喜欢新奇、不同寻常的旅游场所低活动量高活动量喜欢能驱车前往的旅游景点喜欢乘飞机去旅游目的地喜欢现代化的旅游设施旅途中能满足基本需求就行,不一定要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喜欢家庭的气氛、熟悉的娱乐活动,不喜欢外国的气氛愿意接触有差异性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全部行程要事先安排好,准备好齐全的旅行袋旅游的安排只包括最基本的项目,留有较大的余地和灵活性。
6.2.2 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
生活方式是指社会生活的形式,它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个性特征,与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关系密切。习惯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在是否旅游、到哪儿旅游、选择何种旅游产品的决策上有很大的不同。按照不同旅游者的个性特征及其在旅游中的表现可将旅游者划分为不同的生活方式群体。
6.2.2.1 舒适安宁型
舒适安宁型的人酷爱清洁,注意健康,喜欢过井然有序的生活。这种类型的旅游者多是中老年人。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修养,生活条件优越,家庭观念较强。他们喜欢环境优美、幽雅宁静、气候宜人、有保健功能的地方,选择轻松、愉快的旅游活动,不喜欢冒险和剧烈的运动。旅游经营者对这类旅游者进行产品设计宣传时,要体现自然和放松,强调身心健康,突出清洁和安静。
6.2.2.2 活跃开放型
这类旅游者性格外向、活跃、自信、爱好交友,有积极向上的生活观。他们敢于尝试新的事物,喜欢陌生的旅游目的地。他们通常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在他们眼中,旅游是一次难得的体验人生的机会,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摆脱刻板的日常生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博物馆、音乐、戏剧、美术、民族风情是他们选择旅游产品时首要考虑的对象。针对这种类型的旅游者,旅游商品和宣传要突出一个“新”字。
6.2.2.3 探险猎奇型
这类旅游者往往是身体健壮、意志顽强的年轻人。他们有知识、有理想、富有创见、追求时髦,喜欢冒险和刺激,对于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他们喜欢远距离的旅游,穿越人迹罕至之地,对没有开发或没有完全开发的景点尤其感兴趣。对旅游设施的要求不高,不怕吃苦,追求的是新鲜和刺激的感受。对这类旅游者进行产品宣传时要突出新奇和刺激,体现创意和神秘,强调经历和体验。
6.2.2.4 历史考究型
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历史怀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旅游动机之一就是登临古迹、凭吊先人、缅怀过去。这类旅游者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受科学或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多数是学者、知识分子。他们喜欢参观博物馆、艺术馆、风情园;注意收集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动植物标本等资料。他们对旅途中的交通、食宿条件有较高要求。因此,对他们进行宣传时要突出价值,体现历史和文化内涵。
除了上面所列的几种生活方式群体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类型。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他们的消费意识、消费能力、消费习惯、消费性质和消费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也不同。
6.3 个性结构与旅游行为
不同的个性结构会导致不同的旅游行为,所以要对不同个性结构的人采取不同的旅游对策。
6.3.1 弗洛伊德的个性学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是一个动态的能量系统,而支配这个能量系统的基础,是三个相互依存并能相互转化和交换的结构成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指的是人生理上的本能冲动,具有非理性、无意识的特征。它的主要作用是释放能量,按快乐原则操作。
自我是介于本我和现实需要之间的一种协调机制。它的主要作用是使人能在其外在环境和内在的本我冲动之间维持平衡,并受现实原则的支配。
超我是社会的产物,是自我的进一步超越。它在个性中担当着道德和教化的职责,追求尽善尽美的理想,对自我的维持和本我的快乐时刻进行着道德上的监视和控制。在弗洛伊德的人性结构中,本我属于无意识状态,超我属于有意识状态,而自我则介于无意识和有意识状态之间。
弗洛伊德的观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旅游者的消费行为。这种观点强调了支持购买行为的无意识动机的潜在重要性,它暗示了消费者没有必要说明选择一件产品的真实动机。这个理论也暗示了自我可能会依赖于产品的象征意义,以求在本我的需求和超我的禁止之间达成妥协。即一个人可通过使用表明其根本愿望的产品,将他的不可接受的愿望,引导至可以接受的途径。
6.3.2 自我状态
1964年加拿大临床心理医生埃里克·伯恩博士在其专著《人们玩的游戏》中,提出一种新的个性结构理论,即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该理论把个性分为三个部分,即“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这三种状态大致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相对应。在任何情境里人们的行为都会受到个性的三种组成部分或其中一部分自我状态的支配。但这些状态只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现象,并不是真的担当有关的角色。
6.3.2.1 儿童自我状态
一个人最初形成的自我状态就是儿童自我状态,是指人们完全不受压制的、表面可笑的行为或天真烂漫的行为以及自然的言行。人们的需要和欲望大部分由儿童自我掌管,并主管情感和情绪。
一个人个性中感受到的挫折、不适应、无依无靠、欢乐等情感就是儿童自我状态的一部分,另外,儿童自我状态也是好奇心、创造性、想象力的源泉。一个人以他的儿童自我状态行动时,他可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叫做自然儿童自我状态;当他按照小时候所受的训练来行动,就叫做顺应儿童自我状态。
6.3.2.2 父母自我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是人们通过模仿自己的父母或在其心目中具有和父母一样的权威人物而获得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它提供一个人有关观点、是非、怎么办等方面的信息。父母自我支配着人们有关批评、教育及道德方面的行为,告诉人们应该怎么样,也帮助人们分清功过是非。父母自我状态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慈母式的,如同情、安慰,另一方面是严父式的,如批评、命令。
6.3.2.3 成人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是个性中支配着理性思维和信息处理的部分。它检验父母自我状态的信息是否真实、适用,也检验儿童自我状态的信息是否适合具体情况。成人自我状态支配理性的、非感情用事的、较客观的个性行为。当一个人的成人自我状态起主导作用时,他比较冷静,处事谨慎,尊重别人。
在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身上,这三种自我状态处在协调、平衡的关系中,三者都在发挥作用。在不同的情境中,有时是他的儿童自我状态起主导作用,有时是他的成人自我状态起主导作用,有时是他的父母自我状态在支配着他的行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长期由某一种自我状态支配,那么他的人格就出现问题了,也就是说他是个心理不健康者。
人格的三种自我状态必须是相互平衡与协调的,当它们共同负担起支配行动的职责时,这个人才是正常健康的。当然,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可能是某一种自我状态占优势,也是正常的。比如:有的人较理性,有的人更具责任感,有的人更浪漫些。
6.3.3 自我状态与旅游决策
人的三种自我状态在一个人的个性中是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当一个人在考虑是否旅游、到哪里去旅游、花多少钱、旅游多久、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住什么饭店等问题时,个性的每一个自我状态都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只有当这三种自我状态达成一致意见时,旅游活动才能进行。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消费动机主要存在于儿童自我状态中,因为儿童自我状态最容易被诱发,儿童自我状态掌管着人的情感,旅游活动很容易打动儿童自我状态,旅游广告中如广阔的大海、绿色的草原、豪华的飞机、舒适的酒店、新奇的旅游设施等,都能激发起他们的快乐情感,从而提出旅游的要求。父母自我状态是个人基本知识、见解、是非感的主要来源,对个人的行为起着保护和批判作用,所以对儿童自我状态所提出的要求和愿望常持保留态度或提出一系列质疑。尤其是父母自我状态对儿童自我状态想外出旅游的欲望持有很大的怀疑态度。在此情况下,旅游工作者要激发父母自我状态中的一些旅游动机,就必须提供一些具有教育价值并能联络感情、消除疲劳、提高威望等方面的旅游活动项目。只有促成父母自我状态的旅游动机,才能最终实现儿童自我状态的旅游需要。成人自我状态是父母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的仲裁者。它一方面设法取悦儿童自我状态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设法排解父母自我状态的疑惑,促成旅游决定。
在旅游促销中,首先要做到“打动”,即打动儿童的自我,激发旅游者的欲望、情感;然后要“合理化”,即对其成人的自我进行理性说服,让他得出“可以”、“合适”等结论;最后要做到“意义化”,即提出一个高尚的或有意义的理由,以满足其父母自我的一些原则性需要,比如这样做既合乎身份,又有利于工作等理由。只有全面满足自我状态的三方面要求,才能最终使旅游消费者采取旅游行为。
每个旅游者总是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征,个性对旅游者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本章分析了个性的概念、特征及形成过程,着重论述了不同类型个性的旅游者的特点,分别以气质为分类依据把旅游者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以性格为分类依据把旅游者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两类,按斯坦利·C。普洛格的分类把旅游者分为心理中心型和他人中心型,阐述了不同类型旅游者的特点及其对旅游行为的影响,还提到生活方式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个性结构理论,阐述了旅游者的三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即儿童自我、父母自我和成人自我状态,及其对旅游决策的影响。
个性气质性格他人中心型心理中心型
珠海御温泉镶嵌在珠海斗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御温泉度假村,是国内露天温泉旅游度假胜地之一。设有天然温泉华兴池、花草温泉、木温泉、咖啡温泉、酒温泉、瀑布温泉、音波喷射温泉、石温泉,以及成人、儿童温泉游泳池和设备齐全豪华的健身中心等十余种不同类型的温泉浴服务,并建有十多套独立室内温泉浴池的园林式贵宾休息房,还配有大型蒸气浴和桑拿浴室及40多间标准按摩、推拿室,供游客浴后接受保健按摩,增强温泉浴的疗效。
御温泉现有天然泉眼两处,深度为150米,出口水温70℃,属高温氯化物——偏硅酸型医疗矿泉水。经有关部门化验,确定含有极丰富的有益人体的化学成分,如偏硅酸、锂、溴、硒、铁、铜、锶、锰、锌、砷、硼、碘、氟等,对风湿病、神经性骨痛、消化道等多种疾病均有特殊疗效,还能起到舒筋活络、强身健体、滑肤养颜、安神定神、抗衰老等作用。
问题:如何向旅游者宣传珠海的御温泉,才能吸引他们前去游览?
Ⅰ,判断题
(1)个性受遗传因素影响比较大,所以具有稳定性,很难改变。()
(2)心理中心型的旅游者一般愿意去那些比较偏僻的、不为人知的地方旅游,对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渴望。()
(3)对旅游营销者来说,说服了旅游者的儿童自我,激发起他们快乐的情感和旅游愿望,就可以使他们采取旅游的行为。()
(4)根据弗洛伊德的个性理论,人性可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Ⅱ,选择题
(1)影响人们个性形成的因素有()。
A。遗传B。社会C。学习D。社会实践
(2)弗洛伊德的个性理论认为人的个性结构是由()组成。
A。本我B。自我C。超我D。真我
(3)以气质为分类依据的个性类型可以分为()。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4)喜欢环境优美、幽雅宁静、气候宜人、有保健功能的地方;选择轻松、愉快的旅游活动,不喜欢冒险和剧烈的运动。这是哪种类型的旅游者?()
A。舒适安宁型B。活跃开放型C。探险猎奇型D。历史考究型
1.不同气质的旅游者有何主要表现?怎样进行服务?
2.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有什么关系?怎样为不同生活方式的旅游者安排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