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技术:艺术思维
6339700000002

第2章 技术思维

技术素质、技术能力,是现代文明构成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有很多的人钻技术、懂技术、用技术。第一流人才一辈子从事第一线技术工作的人数多少、成就大小,是对一个社会、组织进行评价的基本指标。技术上没有突破,没有真正核心的自主创新技术,即使其他方面再强大,也无法形成总体技术力量以及相应的社会生活质量和工作效果。要有更多的人从事第一线的具体技术工作并能做出技术上的实质性贡献;每一个人的能力结构中,至少要有一项技术能力起到作用。作为教育,应当加强技术教育;作为个人,应当提高技术素养。在这样的背景中,重视和开展技术思维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技术思维的含义

技术思维是指在技术活动中的思维。基本的技术活动包括“技术发明-技术应用-技术使用”。其中,“技术发明”是指自己在技术上有所创造,形成新的、具有更强功能的技术样式或种类;“技术应用”是指同一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其思维机制表现为各个领域的特殊性对技术的验证和启发,或者,一般性技术在特殊性对象上的具体显现和问题;“技术使用”是指同一技术在某一个方面的使用,形成特有的技术使用方式和技术使用个性。

技术思维的具体样式有如:技术悟性,技术感觉,技术直觉;技术联想,技术想像;技术反思;技术分析,技术思维设计;技术观念(如对技术作为一种技能、行业、职业等的深层的、文化性的看法,以及具体的工具观念、指标观念、实现观念等),技术思想(如形式化、模板化、程序化等)。

二、技术思维的种类

1.按照技术思维的单位形式,可有:技术逻辑思维-技术形象思维-技术动作思维。

“技术逻辑思维”是指以技术性概念、知识、理论等或逻辑性感觉、认知为内容的思维。包括技术的逻辑性内容的次序、关系(因果、包含、平行、相似、差异等)等的概念、判断和推理。

“技术形象思维”是指以技术性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形象为内容的思维。例如,绘图、声音等软件中有关视觉、听觉等形象的思维。“技术形象”的一类重要内容是“技术表象”,即技术物件及其性能、操作、结果等表象。思维通过对表象的感知、分析和把握,来判断某一技术的有关状况。如动画影片,过去的动画是在平面上绘制的,所以在人物和镜头的运动上必须左右移动和对角移动,容易忽视纵深调度方面的摄制,使人感到动画片的造型设计缺少空间感和层次感。在《大闹天宫》中,拍摄方法比较注意电影画面的造型和场景的特点,使人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这里就有“平面感觉-空间感觉”“平面形象-空间形象”的差异,其相应的思维方式和技术类型,或者说,“技术形象思维”,是有不同的。

“技术动作思维”是指以技术性的躯体动作操作为内容的思维。如在点击、选取、拖拽等动作操作过程中的思维。在输入技术方面,为了使电脑绘画更方便,出现了数位板和无线压感笔,有效地解决了电脑自然手写、笔刷控制和艺术笔触输入的难题。随着电脑技术与软件技术的发展,在多个领域创造着高效与完美。新的技术、新的操作动作和相应的新的技术动作思维,是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

2.按照技术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性特征来划分,可有:手工技术思维-机械技术思维-电子技术思维。

“手工技术思维”是指使用手工技术过程中的思维。这种思维,与人对实物(画布、材料、舞台等)和手工工具(如纸笔、乐器等)的躯体操作技能、体力付出等因素关系密切。思维的人际差异除思维差异外,还更多地表现在相应的躯体、手头功夫的差异上。

如皮影雕刻,虽然一样的刀具刻一样的花纹图案,也有规范的口诀,但全看雕刻艺人的巧设摆布,转换刀口,运用阴雕阳镂,阴阳交错,明暗相辅的手法,才能镂刻出不同一般的影人。陕西华县皮影刻制的基础技法是“推皮刀法”,即右手持刀于形体线上,左手推皮走刀运转而刻。熟练的艺人推运自如,刀迹清晰流畅,曲弯有致,对垒严谨。雕刻线有虚实之分,还有暗线、绘线之分。虚线为阴刻,即镂空形体线而成,皮影多为这种线法。暗线则用刀划线而不透皮,多在活动关节处。绘线是以笔代之,以表现细致的物体。

“机械技术思维”是指使用机械技术过程中的思维。这种思维,与机械本身的类型、性能和相应的操作使用技能、经验等因素关系密切。思维的人际差异主要表现在具体的对于同一机械工具(如摄影机、摄像机、专用设备等)的性能认知及其操作技能、经验的差异上。

“电子技术思维”是指在使用电子技术进行有关活动过程中的思维。这种思维,从应用和使用角度而非发明、研制角度来看,其思维内容主要涉及电子性工具和领域知识。思维的人际差异更多地表现在对具体的技术使用的内容的理解和选择上。具体的还可以有“信息技术思维”“数字媒体技术思维”等说法。

所有上述技术及其思维,都有其特定的知识技能体系;都有分别倾向于以“硬技术”或“软技术”为主的思维。即以技术本体为内容的思维和以技术应用为内容的思维;手工因素在不同的技术及其思维种类中的表现方式和具体作用不同;有基于多种多样技术的复合技术构成模式的思维,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思维。

3.按照技术思维的内容的不同,可有:技术发明思维-技术应用思维-技术使用思维-技术理论思维-技术管理思维。各类思维者主体通常是不一样的。

“技术发明思维”是指在技术发明过程中的思维现象、技能、经验、规律等。例如,不同的发明者其最初思维产生机制,可能分别起源于对实用需要的熟悉、对技术本身(某一技术知识、技能和理论等)的熟悉,等等。技术发明思维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例如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可在技术基本成熟时就开始申请而不是等技术完全成熟后才申报。在时间上争取优先权的策略,对于整个发明思维过程,具有多种意义。

“技术应用思维”是指在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思维现象、技能、经验、规律等。其思维重点是应用对象的特点和技术应用的特点。同样的数媒技术应用于艺术、教育、管理等不同领域,其相应的技术应用思维,就因内容不同而各有特点。

“技术使用思维”是指在技术使用过程中的思维现象、技能、经验、规律等。其思维重点是,同一技术,不同的人可能有很不相同的用法并能得到极不相同的结果。其核心机制是技术使用者自己的使用体系和思维体系的特点。例如,同一图像软件,不同使用者的经验和方法可能都不一样,特别是制作效果与个体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水平关系很大。每一种特别用法,都会要求着并促进着一定的技术思维。

“技术理论思维”是指关于技术理论知识、应用与研究的思维。

“技术管理思维”是指在技术管理工作中的思维。技术管理包括具体的业务管理、经营管理、行政管理等,其具体的思维内容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

4.按照技术思维主体形式的不同,可有:大众的技术思维-专家的技术思维。

从人的思维角度评价社会发展的技术水平,主要看“大众的技术思维-专家的技术思维”的水平。大众的技术思维的人数多少和水平高低,对于专家的技术思维可能达到的高度,有着不可替代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专家的高水平思维,也能有效引领周围群体思维水平的提高。例如,华州皮影艺术,现在有像雕刻艺术家汪天稳这样的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和表演艺术家潘京乐这样的传承人,还有一个庞大的制作群体,也有很多关心、支持和研究皮影艺术的人。传承人的思维非常关键,而大众群体的思维也在其中起到积极作用,传承人的思维与大众群体的思维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一种皮影艺术的文化。

借助于信息技术而实现的有无数人自由参与的网络群体技术思维,是技术思维的一种新形态。网络群体思维,包括着全部思维活动的内容和可能的成果,例如思维的产生、表达、交流、生产、验证、实现(包括利用某种手段,例如商业手段等)、评价,等等。

三、技术思维的特点

技术特有的显现、发现和实现事物、心理的功能特性,决定了技术思维的特点。技术思维的优势是:容易从技术功能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仅就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而言,技术在显现、解构和重构等方面,足以发现特有的形象等艺术信息,并能给以符合一定要求的技术处理。

技术思维的基本特点是实物性、实做性、实效性。

1.实物性。强调材料意识、工具意识、指标意识等。技术思维的支持物是具体的甚至是特定的某一技术的物件、事实、细节等。相应的思维是实物思维。技术思维始终或最终必须接受实际技术事实的支持。这种支持包括作为基础、对象,对技术操作进行配合、检证等。如,外景拍摄中的能见度(空气、水下等),相机的性能、指标及其组合等具体因素支持。

2.实做性。强调实际的技术操作。任何技术,都需要躯体实际地操作。即使自动化技术,也是如此。实做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过程和具体的操作付出。相应的思维是实做思维或动作思维。

3.实效性。某一技术有没有效果,效果大小,通常都能有“立竿见影”的实效作为证明。技术思维强调效能意识或结果意识。相应的思维是结果思维。技术思维者,往往能够表现出“不做出来,誓不罢休”的精神和思维方式、做事方式。

四、技术思维的内容

1.技术思维的内容意识

技术思维中,从技术的角度发现、表现和实现的内容,可以称之为“技术内容”。技术内容与技术本身有关。反过来,一定的技术先在地决定了可能的技术内容。即“技术-内容”。例如,使用不同波长的太空望远镜拍摄,天体会呈现不同的外观。如对仙后座A星分别用X射线、可见光波、红外线和无线电波拍摄,得到的图片差异很大,好比欣赏“仙后”不同装扮的美貌(据戴吾三

刘兵。科学与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1.)。

2.技术思维的一些典型主题

例如,对矛盾性技术指标的思维。如,虚拟建筑场景漫游的最大难点在于建模逼真度和绘制实时性的矛盾。由于这种漫游所看到的景象离观察者近,就要求绘制非常逼真。因此,建模时构造要精细,会消耗很多时间。同样,由于计算机性能的制约,构造出来的模型越复杂,在绘制时要达到实时效果就越困难,实时性太差就会使观察者无法接受。这对矛盾是整个虚拟现实系统普遍存在的。又如,对“技术-效果”的思维。如可有“特定效果特定技术”“不同技术不同效果”等的区别。

3.技术思维模式举例

技术-事物。相近或相似的有:技术-哲学(“班墨一家”);技-道(这里的“技”,有的理解为“艺术技法”,有的则理解为一般意义的“技术”。“技近乎道”;“道由技进”,“技进乎道”;“技、道两进”[苏东坡]);将一切事物都技术化,寻找“事物-人”的技术接口。

事物-思维-技术。要提升技术在事物中的普遍价值和技术对思维的启发作用,需要把握技术所具有的与事物、思维同样高的理论位置。与此相近或相关的模式还有:技术思维-技术事物;技术分析-技术思维;技术主宰论-技术工具论;技术乐观主义-技术悲观主义等。

人-技术。人为了使用机器,不但首先必须适应机器,而且不得不同样地适应使用机器的产品。但结果常与初衷大相径庭,所以需要小心翼翼地设计与调节;技术本身使人趋同,因而需要同中求异;有些技术可以替代人的技能或操作,有些只是人的活动的补充、辅助、延长、扩大以及需要人的操作等活动的配合。即“替代-互补”;技术对人有极大的、无限的暗示和启发作用。

技术-社会。体现这一模式的思维有如:“技术社会学”;对一个社会结构与发展的评价指标之一是技术;技术系统本身的社会性。技术所需要的社会条件以及技术对社会能够起到作用的条件。等等。

科学-技术-艺术。作为人类活动的几种重要领域,在事物、心理、智力、思维、创造等几乎一切方面都有许多可以联系和比较的地方;每一个领域的发展,都能促进其他两个领域以及三者整体的发展,但起作用的具体方式与结果有所不同。

理论-技术。两者都是一种工具;依靠技术所能显现、发现某种东西的过程,与依靠理论(如结构理论、哲学理论、艺术理论、技术理论等)所能显现、发现某种东西的过程,是同构的。

技术构造-技术操作-技术效果。技术思维内容的一种表述可以是:关于技术构造(如设置、界面等)的思维,关于技术操作(如复制、拼合、搜索等)的思维,关于技术效果的思维(如清晰度思维,逼真度思维等)。

机械-机事-机心。“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庄子·天地》。“机事”:机巧之事。)

其他有如:技能-技术;人工技术-机器技术;材料-工具-操作-效能;技术研制-技术推广-技术实现。等等。

五、技术思维分析

1.技术思维的事物分析

(1)“技术-事物”具有丰富的事物意义和思维意义。同样一个技术操作,如移动、复制、搜索等,可以在艺术、社会和一般思维中找到与之相似的情形。

(2)技术本身是物质形态。其操作对象或内容,也是物质形态。同时,对于大脑的思维,技术也有与任何物质形态一样的制约作用。如实物、实做、实效对思维的制约作用。

(3)技术是一个窗口,可以独特地显现事物、人性以及两者连结的某些特性。因此,从技术角度切入,可以独特地达到事物、人性、思维的某一深处。技术将一切事物统一于或形式化为自身。换言之,同一事物因不同技术而被解构、显现为不同的事物样式,这些样式分别是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或层次。例如,数字媒体技术把一切事物形式化为“0、1”的不同组合,但这只是一种显现形式和结果。又如,技术在改变人的生活的过程中,会同时产生一系列的比较广泛深刻的影响,有些影响可能要在很长时间以后、在特定条件下,才会显现。

2.技术思维的心理分析

(1)技术自我。“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颜氏家训·勉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魏灵公》)。技术构成主体的自我的一部分。先进的技术增强各种主体的技术自我意识、技术自信和技术优越感,而不掌握某种先进技术,则会造成主体的技术自我意识的卑劣感或低劣感。不论这种技术主体是国家、组织还是个人或是整个人类,都是一样。任何主体,都希望自己能够掌握所需要的先进技术。主体总是在不断地确立技术自我,扩大技术自我。

(2)技术思维的心理生活状态。与技术思维密切相关的技术感情、技术记忆(包括认知、思维、感情、意志、动作等生理、心理性记忆)、技术习惯等,共同构成心理生活内容。技术家或对技术有强烈兴趣的人,在进行技术实验、技术操作、技术发现等活动时,不厌其烦,乐在其中。

表现出热情、专注、宁静、精力充沛,不易出现感觉疲劳、情绪烦躁等负性情绪;他们在进行技术思维时,相信“调整思路、增加次数”,是多数情况下获得成功和产生想法的基本条件;由于技术的“全或无”特点(懂得、会做,就感到非常容易,否则就一筹莫展),因此,在两极情况下,情绪跳跃十分明显。

(3)技术思维的敬畏意识。像依靠人工的艺术思维敬畏自己的感觉、状态以及所有与之有关的事物一样,技术思维敬畏具体的物具、操作和结果。设备、工具的拥有与否,结果、数据的出现与否,操作的顺手与否、恰当与否,都是技术思维一直关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事件。

(4)技术与思维的关系。根据“用进废退”的道理,人的任何机能的状态与发展,都要受到其使用部位、使用方式、使用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机等技术的大量使用,仅就这一个因素而言,一方面会使人的与计算机有关的机能得到发展,同时也会挤占人的纯躯体、纯大脑的机能以及在其他技术上所需要的机能的使用和进步的机会;某些技术操作和相应的技术思维操作,可能表征着整个人类思维能力;技术思维的发展同时受到“事物-心理”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3.技术思维的评价

具体思路包括从技术(本身的特性)评价来把握技术思维评价、技术思维的内容(用“什么技术”“做什么”“得到什么”等)的评价、技术思维操作(的具体方法)的评价、技术思维效果的评价(哪些技术成果得益于什么样的技术思维)等。

六、技术思维的训练

1.技术思维素质训练。如,技术记忆能力的训练。技术思维、技术操作中,各种技术线索(如故障的产生与排除、某一新性能或新联系的偶然发现等所暗示的线索。技术线索是窍门、启发、概括、发明等的基本来源)记忆、动作记忆是一些重要的基础性品质、能力因素。又如技术思想、技术个性的训练,等等。

2.技术思维操作训练。包括制形、处理、创建三类操作,具体内容见第三章第三节。

3.技术思维内容训练。如,技术发现能力的训练。针对特定领域的任务内容,从技术角度考虑可能发现和实现的现象、入口和联系。

例如在网页制作中,对于看上去很不错的淡入淡出效果的动画效果制作而言,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那就是浏览器可以被设置为禁止播放动画。此时动画只会显示其第1帧时候的画面。那么类似上面的淡入的动画在网页中将是一片空白,因为其第1帧本来就是空白的。这就容易引起观看者的误会。也可能没有人会刻意关闭动画显示,但既然不能排除这个因素,就需要从最广泛的层面去考虑访问者的情况。在网页的整体布局中,应避免在重要的文字或指示部位使用淡入淡出动画。在将动画放入网页中后,应关闭动画显示,检查是否存在问题。如要同时照顾到禁止和允许播放动画的访问者,可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点。在动画的制作上可以这样考虑,主体部分不作动画,仅在修饰部分作动画效果。例如一组文字,文字本身不做动画,只是在文字的边缘制作了动画效果。这样即使停止动画播放或播放时中断,也不会影响观看者对内容的理解。

这个例子中,“技术发现能力”的表现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触类旁通而延伸到更为宽广的范围。

4.技术实现能力。强化技术实现意识,积极进行技术实现的各种尝试,利用每一次尝试所得到的尽可能多的信息,促使自己产生想法,促使最终的技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