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从责任走向优秀
6336200000019

第19章 监督强化责任

再好的责任制度,不落实、不执行,等于没有责任制度;再好的责任文化,如果不结合本组织的实际很好地宣贯,责任文化就悬在半空中,不能落到实处;再重大的、再细小的责任,只要不监督、检查,就不可能落实,就等于没有责任可言;再好的目标、计划、任务,只是轰轰烈烈的布置,没有监督、检查,也一定不会落实。

责任重大,事后要算账一年下来,人们总是“盘点”一下收获,收支多少,支出多少,盈余多少;计划执行怎样,目标达成如何,任务完成如何,“盘点”这些,实际上就是盘点方方面面的责任心。

通过“盘点”,看我们在哪些地方履责、履职好,哪些方面不够,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何改进。

履行职责好的,给予表扬、奖励,履行职责不够的,给予批评。

一旦出了事故,造成了损失,必须问责,一问到底,就是要“秋后算账”。问责是为了有人承担,以便总结经验,以免再犯;问责也是为了警示大家,都要负起责来,给予压力;问责是一种教育,让大家从中吸取教训,增强责任感;问责是一种管理,是责任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环。

事前警示,防患于未然秋后算账固然重要,出了事故清查固然重要,但木已成舟,既成事实了,损失不可能改变了,所以,责任问题,重在事前,防病胜于治病,预防重于抢险。以预防为主是很有道理的。

警示的方法很多,前面讲的各种教育,包括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制度的设计,让大家养成责任的习惯,这些都是很好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先、预告、预警、预防、预测、预备、预示、预演、预见、预置、预报、预想、预知、预估、预计、预言,怎一个“预”字了得!

落实责任,一定要“预”,走在事故产生的前头,亡羊补牢固然重要,亡羊之前把“牢”做好一些,更是重要。

全员全程,责任总动员责任是每一个人的事,不能有人员的死角,特别不能漏人,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责任无小事,责任无特殊。

全员负责,不等于大家都负责、大家都不负责,出现责任的真空是最可怕的。

着名的“责任稀释定律”认为:人越多,越没有责任!

执行中常见的误区:管理者通常会本能地认为,重要的事就等于大家做,大家做就等于人人做;员工却认为,大家做等于别人做我不做。大家的责任,我又不是“大家”,“大家”又不是我一个,我有什么责任?都这么想,结果就是,大家做等于没人做,责任都没有。

以前,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产权虚置,全民的生产资料,全民都有,好像全民都没有。所以,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条,就是产权清晰、明晰,接着就是权责明确。

所以,全员责任制一定与之配套要实行责任人制,就是实行核心责任人制,这既是强化员工责任心的重要方式,也是检查、监督、问责。

在每一个项目中,在每一个团队里,确定一个核心负责人,事情做没做好,不管是谁的原因,都由核心负责人负全责。在有的学校,实行了课程责任人,几个人都讲同一门课,确定核心责任人,有的叫首席教师制。为了实现工作目标,核心责任人有权调用所有的周边资源。权利责结合起来。责任人制是落实全员责任制的有效方式。

再就是全过程。只有事前警示和秋后算账,没有过程监督,责任是不能落实的。到了秋后,已经出事了,不能挽回了,再算账作用也不大。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不等于就不要过程,通过过程才能达到目标。

监督的本意就是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可以督导,监督指导、引导,时间感较弱,偏重正确性;可以督促,监督促进,时间感强,很紧迫。

事前无法监督,事后也无法监督,监督一定要在事中。

搞建筑都有监工、监理,他代表甲方对乙方的质量、安全进度进行监控。很多重大的事项,都一定要在事中监督,比如食品质量监督、教学质量督导、工程安全监督、重大的投资监督,等等。国家发改委公布,国家关于源万亿元拉动经济的投资,大家随时可以在网上查讯和监督。重大的事项全民监督,重大的事项还要有专人监督。

监督、检查、问责,贯穿到履责的全过程。

事前问责是提醒,事中问责是督促,事后问责是诫勉,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责任无有无,责任有大小;永恒的责任,永远的优秀!

从责任出发,与责任相伴,就一定会到达优秀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