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非子·内储说上》,中国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论科学技术》,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载于《自然杂志》1990年第1期。
[4]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郭成康等著:《康乾盛世历史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年版。
[5]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6]许毅:《许毅选集》(1~3卷),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鲁昕著:《准预算管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8]鲁昕著:《财政理论与实践文集》(1~5卷),2006年12月。
[9]亚洲开发银行著,张通译:《公共支出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10]项怀诚主编、贾康副主编:《中国财政通史·导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11]项怀诚编著:《中国财政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12]项怀诚主编:《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机构设置及职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朱志刚主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14]楼继伟主编:《政府预算与会计的未来:权责发生制改革纵览与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15]张少春主编:《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16]贾康著:《财政本质与财政调控》,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贾康:《绩效预算之目的:实现高效率》,载于《中国财经报》,2006年6月9日第2版。
[18]白景明:《绩效预算与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要点》,载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报告,2005年,第27期。
[19]财政部办公厅编:《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与支出效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财政部预算司编著:《绩效预算和支出绩效考评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1]财政部预算司与香港理工大学课题组译:《权责发生制预算国际经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2]财政部课题组:《英国财政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23]财政部课题组:《美国财政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24]财政部综合司赴英培训团:《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管理新体制》(2002年国外财政考察与借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邱华炳著:《国库运作与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6]陈毓圭主编:《财务学术前沿课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7]陈工著:《公共支出管理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28]王金秀、陈志勇编著:《国家预算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王雍君编著:《公共预算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0]邬焜著:《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1]王则柯著:《信息经济学平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2]王绍光著:《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33]马国贤著:《政府绩效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4]马骏著:《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理性化与民主化》,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5年版。
[35]马骏主编:《公共管理研究》(第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6]苟燕楠、董静著:《公共预算决策——现代观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37]张志超等著:《美国政府绩效预算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38]孔志峰等著:《绩效预算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9]童本立、马国贤:《绩效预算、单一财政账户和政府采购是构建我国公共支出体系框架的三项核心制度》,载于《湖北财税》,2000年第8期。
[40]石英华著:《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41]常丽著:《论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改进》,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2]彭健著:《政府预算理论演进与制度创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43]徐曙娜著:《公共支出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与制度约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44]逯峰著:“财政业务一体化分析及平台建设研究”,摘自《财政部科研所博士后工作报告》,2006年9月。
[45]佛山市佛城区财政局课题组编著:《财政内部控制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46]刘昆主编:《绩效预算:国外经验与借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47]安秀梅著:《公共治理与中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48]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5年中国财政发展报告:公共财政的信息、决策与职责》,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9]王伟光著:《利益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0]廖进球著:《政府行为与公共治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51]刘旭涛著:《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52]卓越主编:《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著,财政部科研所译:《财政透明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财政部科研所译:《比较预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5]B。J。理德,J。W。斯韦恩著:《公共财政管理》(第二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56]戴维德·纳爱斯著:《公共预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7]爱伦·鲁宾著:《公共预算中的政治:收入与支出,借贷与平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8]杰克·瑞宾,托马斯·D·林奇著:《国家预算与财政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59]孙克姆·霍姆斯著:《公共支出管理手册》,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60]珍妮特·M·凯丽,威廉姆·C·瑞文巴克著:《地方政府绩效预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1]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编:《信息改变了美国:驱动国家转型的力量》,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年版。
[62]G。戴维加森等著:《公共部门信息技术:政策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3]普雷姆詹德著:《有效的政府会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版。
[64]欧文·E·休斯著:《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5]罗伯特·D·李、罗纳德·约翰逊著:《公共预算系统》(第6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6]约翰·格林著:《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67]OECD著:《中国公共支出面临的挑战:通往更有效和公平之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8]托马斯·D·林奇著:《美国公共预算》(第四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69]North,D.C.,Weingast,B.R.(1989),“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governing public choice in 17th century England.”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XLIX.
[70]V.O.Key,Jr。,“The Lack of a Budgetary Theory,”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34.
[71]Wildavsky,A.(1964),The politics of the budgetary process,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
[72]“Commission on SOrganization of the Executive Branch of the Government.”(1949).Budgeting and Accounting.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73]William F.Willoughby:The movement for budgeting reform in the states.
[74]Mikesell,J.(1999).Fiscal Administration.New York:Hartcout Brace College Publishes.
[75]http://www.whitehouse.gov./results/agenda/scorecard.html,The Budget of U.S.Government for Fiscal 2005.
[76]《2004财年政府预算报告》的“绩效与管理评估”,http://www.whitehouse.gov/omb/budintegration/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