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缺憾,往往会让我们的心境烦乱不已,可能你会对这个烦躁的世界充满埋怨,埋怨让你不满意的那些人或那些事,殊不知,正是这些生活的缺憾让你领悟到人生的可贵,并修炼出一个成功的心态。
缺憾是你的另一种美
完美往往让我们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或许正是缺憾才成就了人生的精彩。
一个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圆想要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到处找寻着自己的碎片。
由于它的不完整而滚动得非常慢,也因而领略了沿途鲜花的美丽,它和虫子们聊天,它充分感受阳光的温暖。它找到了许多不同的碎片,但都不是原来那一块。
它坚持着找寻……直到有一天,它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然而,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后,它滚得太快了,错过了花开的时节,忽略了虫子……当它意识到这一切时,它毅然放弃了历尽千辛万苦找回的碎片。
完美往往让我们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或许正是缺憾才成就了人生的精彩。
这就像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一样,正是有了缺憾,才造就了一个多彩多姿的自然世界。所以,我们应该感谢折磨自己的人。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叫支离疏的人,’脸部隐藏在肚脐下,肩膀比头顶高,颈后的发髻朝天,五脏的血管向上,两条大腿和胸旁肋骨相并。替人家缝洗衣服,足可过活;替人家簸米筛糠,足可养十口人;政府征兵时,他摇摆游离于其间:政府征夫时,他因残疾而免去劳役;政府放赈救济贫病时,他可以领到三斗米和十捆柴。
“支离疏”意即形体支离不全。庄子写这个人时没有提到他的名字,想必是因为这个人的真名在当时就已经被人遗忘,而保留下“残疾人”这个绰号了。在我们眼里,这个人是很惨的,可庄子却告诉我们说,残缺也许是福——因此,我们要用感谢残缺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不足。
人活在世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谁能事事顺心呢?其实人生从来不曾完美,人生就是这样子,永远是缺憾的。佛学里把这个世界叫做“婆娑世界”,翻译过来就是能忍许多缺憾的世界。本来世界就是缺憾的,而且不缺憾就不叫做人的世界,人的世界本来就有诸多缺憾,不完美才是完美,太完美了就是缺陷。我们总是生活在种种缺憾中,缺憾是与生俱来的,没有缺憾就意味着圆满,圆满也意味着停滞,到达了终点。因为圆满,会使人失去了“咬牙切齿”奋斗的劲头。如此,圆满反而成了一个最大的缺憾了。失去断臂的维纳斯,她的美不仅征服了西方也征服了东方。曾几何时,多少艺术家绞尽脑汁,想为她重塑双臂,然而,欲成其美,适得其反。许多悲剧之所以那么耐人寻味就在于它的缺憾,留给观看的人很大的思考余地。正如狄德罗所说:“如果世界上一切都是十全十美的,那便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了。”月亮因为有阴晴圆缺,所以才那么丰富多彩。卓越、出色者并非完美,奇才常常有大缺憾。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有人说她脸太短,身体则丰满得有点偏胖,然而她却被评为20世纪最美的女人。美国伟大的总统林肯,形象丑陋,不修边幅,嗓音粗哑,但他却是历史上最优秀的演说家。
在美国,《独立宣言》是广受尊重的历史文件,其地位也许仅次于《联邦宪法》。《独立宣言》的原件珍藏于华盛顿国家档案馆,是美国的无价之宝。然而这样一份神圣的、庄严的文件,有谁能料到,其中竞有两处“缺憾”。原来,当初这份文件成稿以后,大家发现遗漏了两个字母,没有人认为应该重新抄写一遍,只是在行间把这两个字母加了上去,并打上了“八”的脱字符号。在上面签字的56名美国精英,并未因此认为这有辱这份赋予国家自由的文件的圣洁。《独立宣言》文字简约,篇幄不长,重新抄写得工整漂亮并不难做到。别说这样重要的文件,就是一份普通的公文也有多少官僚为之而斤斤计较,但这种细枝末节的完美于问题的实质有无影响呢?值不值得把宝贵的时间精力花费在这上面呢?56名胸怀全局、不拘小节、务实而又浪漫的精英们签下自己的大名,就迅速去为文件的内容而奋斗了。世界上完美无缺的文件很多,但成为国宝的有几件呢?形式上的细枝末节再完善,也不过是个形式而已,内容如何、执行的情况如何才是一份文件的价值所在。
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缺憾呢?还在为它而烦恼吗?要想寻求到快乐,就必须学会放弃完美,感谢残缺。人生的真谛,往往不是寄予“歌舞升平”的繁华,也非蕴于“平步青云”的惬意,更不在乎“儿孙满堂”的完美,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完美的人是可怜的。他永远无法体会有所追求、有所希冀的感受,他无法体会他所爱的人带给他一直追求而得不到的东西的喜悦。没有缺憾,人生将变成一个痴迷、狂欢的舞台。一个有勇气放弃他无法实现的梦想的人是完整的,因为他们抵御了利欲的冲击。综观历史五千年,其闻无怨无悔的,唯有屈原、杜甫、司马迁等有限几个罢了,但正是缺憾成了他们的无憾,使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雾后往往是晴天
大自然的雾消散很快,生活上的雾,在好心态的驱逐下,一样停留不了多久。
雾挡住了太阳,模糊了我们的视野,使人的心情也像雾一样灰暗不明。许多人都因一大早见到雾而郁郁寡欢,但也有的人见到雾反而兴奋不已,因为他知道大自然的雾,日出便消散,雾后是晴天。
同样是雾天,不同的是人的心态,乐观的人看到是雾后的天,悲观的人只见雾、不见天。
其实,换一种心情去看雾,你会减少许多的忧愁和不必要的郁闷;换一种心态对待生活,你会收获许多的快乐。当我们因昨天与朋友闹一场误会而心头茫然时,应该立刻运用沟通的手段,让和解的阳光尽早出现。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电子邮件、送一件表示歉意的礼物……你的所作所为都是天晴前的浓雾,慢慢地雾散了,朋友又回到了你身边。那种愉悦无以言表。
因此无论何时都应该想到雾只是薄薄一层,它后面有个好太阳,又亮又温暖,它会把雾收去,交给世界一个好晴天。所以,我们应该感谢折磨自己的人。
只有拥有阳光般的心态,才会拥有阳光般的生活。
一个人在工作或者生活不开心的时候,内心比较脆弱,所以很容易对他人产生不当的期待。我们时常在这种情绪低落的时候,把我们见到的每一个人都当成是我们的朋友,向他倾诉我们的不幸,并渴望获得安慰与同情。你的每个朋友都愿意听你诉苦吗?
对于每个人来说,随时遭遇无法预料的危机,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
家里小孩生病、至爱亲友死亡、婚姻亮起红灯等,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都会使我们压力备增,心力憔悴,精神疲惫,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从而使烦恼剪不断、理还乱。
人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往往会感到非常脆弱,但是无论问题多严重,最好不要找同事倾诉,更不要四处找人哭诉。如果一定要发泄,也一定要找办公室以外的朋友,否则很可能给同事造成你“有病”的印象。
曾经有人说,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每个人的视角也完全是被自己先天或后天形成的思维定式所左右,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注意力,喜欢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上。比如说,你们夫妻最近经常无端地发生口角,你察觉你和你太太的关系已经发生危机。而且也许这个时期又是公司最紧张的时候,你的业务也很繁重。在家庭和业务的压力下,你很容易陷入无奈情绪的陷阱,处于一个相当低落的时期。大多数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总是希望别人给予关怀、对自己伸出援助之手。所以你在这种情况下,稍不留神就会失去自控力,家庭问题上的苦闷和事业的压力让你急需有人倾听你的感受,帮你发泄心中的郁闷和不满。
不是每个人都是我们可以信赖的朋友,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你对他们倾诉一些你自己觉得催人泪下的事情其实并不会博得他们的同情,反而会觉得你小题大做,没能力处理好一些简单事件等。
仔细想想,这种渴望同情与注意的心理是一种小孩心态。我们都见过这样的画面:许多时候,当一个孩子摔倒以后,他并不是马上张嘴大哭,而是看周围有没有人注意他,如果有人的话,他就会惊天动地哭起来;若没有人,他一般就会无可奈何地爬起来,继续做他的游戏。小孩子的这种把戏会让入觉得可爱好玩,换作一个成年人呢?
大自然的雾消散很快,生活上的雾,在好心态的驱逐下,一样停留不了多久。
当心情不好时,想想浓雾散开的过程吧。浓雾天,虽然向上空望不见太阳,但能看见它四周的银环,那是晴天的希望,你只需要想到阳光一定能穿透雾气照射大’地,今天一定是个好天气。渐渐地环绕在太阳周围的雾气慢慢淡化,蓝天逐渐显现出来。又过了一会儿,云块飞快地退去,万里无云的天空、熠熠生辉的太阳出现在你面前,照亮你的心灵。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不少烦心的事儿,大家也许都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何必总拿自己的不开心强加到人家头上呢?除非迫切需要帮助,否则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要拉着人家陪你一道悲伤,还是自我调节为好。要相信雾后是晴天,黎明前的黑暗过去就是初升的太阳。
承认残缺就能获得快乐
残缺的意义就是帮助你找到最好的活法,然后顺其自然努力去奋斗。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对自己坎坷的命运实在不堪忍受,于是天天在家里祈求上帝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帝被他的诚心打动,于是对他承诺:“如果你在世间找到一位对自己命运心满意足的人,你的厄运即可结束。”此人如获至宝,开始他寻找的历程。
这一天,他终于走到皇宫,询问万人之上的天子:“万岁,您有至高无上的皇权,有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您对自己的命运满意吗?”
天子叹道:“我虽贵为国君,却日日寝食不安,时刻担心有人想夺走我的王位,忧虑国家能否长治久安,我能否长命百岁,还不如一个快乐的流浪汉!”
这人又去找了一个在太阳下晒太阳的流浪汉,问道:“流浪汉,你不必为国家大事操心,可以无忧无虑地晒太阳,连皇上都羡慕你,你对自己的命运满意吗?”
流浪人听后哈哈大笑:“你在开玩笑吧?我一天到晚食不果腹,怎么可能对自己的命运满意呢?”就这样,他走遍了世界的每个地方,访问了各行各业的人,被访问的人说到自己的命运竟无一不摇头叹息,口出怨言。
这人终有所悟,不再抱怨有残缺的生活。说也奇怪,从此他的命运竟一帆风顺起来。所以,我们应该感谢折磨自己的人。
人们对事物一味理想化的要求导致了内心的苛刻与紧张,所以,完美主义者常常不能心态平和,追求完美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事物总是循着自身的规律发展,即便不够理想,它也不会单纯因为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如果有谁试图使既定事物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改变而不顾客观条件,那他一开始就注定已经失败了。童话中渔夫那贪婪的妻子,终于未能逃脱依旧贫穷的命运便是证明。
现实中,我们许多人都过得不够开心、不够惬意,因为他们对环境总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他们没有看到自己幸福的一面。也许你会说:“我并非不满,我只是指出还存在的问题而已。”其实,当你认定别人的过错时,你的潜意识已经让你感到不满了,你的内心已经不再平静了。
一桌凌乱的稿纸,车身上一道明显的划痕,一次你不太理想的成绩,比自己理想中的身高、体重矮一些、轻一些,等等,种种事情都令人烦恼,不管与你有多大联系。你甚至不能容忍他人的某些生活习惯。如此,你的心思完全专注干外物了,你失去了自我存在的精神生活,你不知不觉地迷失了生活应该坚持的方向,苛刻掩住了你宽厚仁爱的本性。
没有人会满足于本可能改善的不理想现状,所以,努力寻找一个更好的方法:
用行动去改善事物,而不是空悲叹,一味表示不满;应该用包容的心去看待事物,而不是到处挑毛病,让不必要的烦恼来搅乱自己的心。同时应该认识到,我们可能采取另一种方式把每一件事都做得更好,但这并不是说已经作了的事情就毫无可取之处,我们一样可以享受既定事物成功的一面。有句广告词不是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吗?所以,不要苛求完美,它根本不存在。
爱默生曾说:如果你不能当一条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是做最好的你。
许多人都感叹命运不好,其实是他自己的活法不对。上一座山,刚上一小段,发现另一座美丽壮观,于是匆匆跑下来又开始登那座“美丽壮观”的山:刚登上一小段,又发现另一座更美丽壮观的山……如此下去,这些人跑来跑去,跑了几十年却仍在“山”脚下徘徊,当然又是命苦又是心累地叫个不停,可这又怪谁呢?
最好的活法是顺其自然。这里的自然不是随波逐流,不是随遇而安,更不是醉生梦死地跟着别人走,而是指一个人弄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后踏踏实实地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心安理得地不羡慕别人的成功更不会跑去盲目地跟着别人走。应该明白,鱼儿不会因为羡慕鸟儿就能飞上天空,小革不会因为羡慕大树就能发疯地长高,一个人更不能因为羡慕别人的成就就忘了去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也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座“山”。关键是找到那座“山”,然后坚定地攀登上去。坚持登一座山的人一定能达到顶峰,坚持做一项事业的人一定能成功,坚持一种生活信念的人一定会幸福。
残缺的意义就是帮助你找到最好的活法,然后顺其自然努力去奋斗。既不感叹命运也不抱怨时代,当不了大树就当小革,当不了太阳就当星星,当不了江河就当小溪……明白自己是什么也就明白了自己该走的路,明白了自己的能力有限也就明白了不可能事事完美,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坚定地走在自己选定的人生路上,就会在生活中创造出无穷的乐趣,就会在前进中开发出无尽的幸福与欢乐。
如果你有过于要求完美的心理趋向,又认为情况应该比现在更好时,一定要把握住自己,放弃苛刻的眼光,心平气和地承认生活的残缺,这才是成熟者的心态。
承受孤独的折磨是一种境界
孤独感是一种贵族化的情绪,不是庸庸碌碌的人所能拥有的。它是上天的赐福,是一种幸运。
很多时候,我们情绪低沉,郁郁寡欢,有人会因此向别人抱怨说自己陷入了寂寞和孤独。其实了解了孤独的真正含义以后,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情绪低沉、郁郁寡欢,不过是无病呻吟式的郁闷,是永远不会也不可能和孤独等同的。
多数人把孤独视为生命的苦境,但是请试着回顾人类历史的长河,试问哪一位天才人物不是孤独的呢?所以,我们应该感谢折磨自己的人。
人在小的时候,会因为孤独无靠而害怕,认为那是一种残酷的惩罚。即使长大以后,人们也经常是把孤独的状态归为不幸的原因。但是,我们想到过吗?由于亲友离去而意识到自己孤单地存在着,对比别人的方式而感到自己不同于他们,这不正是我们个体意识茁壮成长的标记吗?当我们投入芸芸众生之中的时候!,能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人,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格和风骨,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幸运!
坚强的人欣赏孤独,懦弱的人害怕孤独。而后者总能导演出一幕幕平庸甚至悲惨的人生。一位温柔漂亮的姑娘与一位才华横溢的小伙子双双共坠爱河,因为小伙子家里太穷了,姑娘家里人就极力反对,认为他们门不当户不对,对姑娘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姑娘在父母的压力下极力坚持,当小伙子知道自己爱的人为了他受到那么大的压力时,毅然地离开了姑娘。姑娘遭受重大打击后,万念俱灰,从此陷入了孤独,但她却因为缺乏人生历练、缺乏足够坚强的意志,最主要的是她缺乏欣赏孤独的智慧,于是很快便随意听从父母的安排,嫁给一位自己并不爱的花花公子。
当一个人情绪波动比较大或压力比较大时,仍然能做到冷静理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我们可能丧失了清晰的分析能力,最容易作出糟糕、冲动的决策。而且,这种时候,人心底还会有一种尽快摆脱这种境地的渴望: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随便哪条路,只要能摆脱现在就行。这位姑娘就作出了这样的失策之举。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在磕磕绊绊的婚姻生活中姑娘发现:她输给了自己,输给了她害怕孤独的不成熟的心态,结果使自己从一种伤痛走入了另一种永远无解的、更深的伤痛。
在各种情绪冲动下,我们极易做出后悔终生的傻事来,但受伤的却总是自己。
所以,在情绪不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保持心态的平和,要多接触积极的人和事物,要多读书充实自己。不要轻率地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要知道,人们总是乐于将一些情感、经历、精神进行分类,把其中的一类归于运气好,并为拥有它感到快乐;而另一类则被当做不幸,引以为深深的恐惧。但是,人们的许多看法是错误的,其中最突出的一例,便是对孤独的理解。
一篇哲思短语中是这样解释孤独的:一个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它在一定意义上是自足的;一个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到真正的孤独。相反,一个人对于人生和世界有真正独特的感受、真正独创的思想,必定渴望理解,可是必定不容易被理解,于是孤独产生了。值得庆祝的是,最孤独的心灵,往往蕴藏着最热烈的爱,而且把爱由指定性地爱几个人升华为热爱人生,忘我地探索人生真谛,在真理的险峰上越攀越高,同伴越来越少,直至最后成为屹立于天地间的孤绝。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孤独与卓越的内在联系。一位学生打电话给他的老师,说他很孤独。可老师知道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学生,有良好的成绩和超强的活动能力,还有着许多朋友和追慕者。但他重复说着:“我不寂寞,但我很孤独。”
记住,孤独感是一种贵族化的情绪,不是庸庸碌碌的人所能拥有的。它是上天的赐福,是一种幸运。如果总是感到自己与别人的距离,特别是当你处在距离的前端,由此无人能与你进行直达内心世界的攀谈时,毫无疑问,你会孤独,但你却是优秀的。
因此,我们要感谢孤独的折磨。
大凡历史上的发明家、革命性的政治家,还有开拓性的实业家,都是内心深处的孤独者。他们大多在孩提时代就有深深的孤独感,并且在孤独中思索创造;他们从不四处申诉求告寻求理解,因为他们深知能够被人理解当然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也未必就是天大的不幸。只有庸人才把自己的价值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那样的人以及那样的人生往往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拥有好心态的人既不怕寂寞也不怕孤独,因为寂寞是一种情绪,孤独是一种境界。人没有理由怕情绪,同样没有理由怕境界。所以睿智的人不屑于寂寞,却懂得欣赏孤独,因为,成大业者多孤独。
生活简单,就能远离折磨生活在简单中的人,就能够专心朝目标迈进,不至于误入歧途,而使自己丧失成功。
我们往往羡慕富贵的生活方式。其实,我们应该感谢简单的生活,因为这样会让我们更幸福。简单生活是人人都向往的生活方式,它也是人们追求的生活,因为它代表一种幸福。简单生活,并不意味着是贫苦、简陋的生活。它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过上目标明确的生活,是一种丰富、健康、和谐、悠闲的生活。
富有的人可以过简单的生活,贫穷的人也可以过简单的生活。它可以按你的想法进行设计。你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你可以去旅行,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只要它能给你带来快乐;你没有钱,你可以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可以去自家的田地里劳作,做你能做的任何事情,它会带给你充实的生活。至少你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有的人认为简单生活是被向往而不能实现的,其实不然。你的心快乐你才会快乐,因为你要求的生活在你能力范围之内。而走出了这个范围,去过你不能左右的生活,它注定不能带给你幸福。犹太人认为贪婪会让你失去快乐,正如《塔木德》所言:
“肉越多,蛆越多。
财产越多,忧虑越多。
妻子越多,魔法越多。
婢女越多,不贞越多。
男仆越多,抢劫越多……”
说明一个人在贪婪的前提下,是不可能过幸福简单的生活的。你要求得越多,希望得到的越多,你的欲望也会越多,而欲望是无穷尽的,所以你永远也不可能过简单的生活。
简单的生活要我们知足常乐。知足常乐是一种心态,并不能代表一种做事的方式。快乐幸福都是建立在知足常乐的基础上的,这里并不是说不思进取、不向前进,而是在认为自己能做到的能力控制范围内循序渐进地前进。
孔子曾经评论卫国的公子荆说:“他善于居家过日子。刚刚有一点财产,便说差不多足够了。稍稍地增加一点,便说差不多都完备了。富有以后,便说生活差不多美满了。”这是在告诉人们不要要求太多、要知足。“知足”不是没有追求,“知足常乐”更不是平庸的表现。相反,倒是难得修炼成的德行,更不容易。
人最大的财富,是在于无欲。可现实生活中,想做到并不容易。有人以为无欲,清心寡欲,过着“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有的人则因为贪得无厌而走上不归路。
曲阜,是孔子生息的地方。古城曲阜有着大量的名胜古迹,其中最著名约就要数“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三孔”里流传下来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在孔府内宅正门的一面照壁上,绘有一幅龙头、狮尾、麒麟身的动物,传说是天界的神兽。尽管它的脚下和周围全是宝物,包括“八仙”的宝贝也都全部归它所有,但它仍不感到满足,还妄想去吞食太阳,结果被太阳烧死,可谓贪得无厌。据说孔子将这幅画画在内宅门里,是为了让家里世代做官的人每天都能看到它,提醒自己要引以为戒,不可贪得无厌。相传孔子这一图画式家训就是成语“贪得无厌”的来源。其意义发人深省,足以令观者、特别是官者为戒。
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没有非分之想,能正确地衡量自己的所得,知道哪些是自己所有、哪些不是自己所得。是自己应得的,心安理得地接受,不属于自己的不强求。从不为一己私利去做伤害别人的事,这种人活得精彩、活得快活。这是一份属于自我的尊严和乐趣,这也是许多人想得到的生活。生活本来就很简单,我们为了让它丰富多彩,给它描上了五彩斑斓的颜色。纷纷扰扰中,人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化。而正是那些无关痛痒的凡尘琐事,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中国还有句古话:“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偈语虽平常,却很难做到。
生活在花花世界里的我们,不是圣人,必定会有各式各样的困扰和不同的人生经历。人有少年得志也有大器晚成,所以实在无需介怀,因为上天会眷恋努力上进的人。
一位哲人这样写道:佛说:“你身上有尘。”我用力地擦试。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于是我便将心剥了下来。佛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我领悟不语。任何事情总不如想象中的完美。于是,有的人发泄,有的人堕落,有的人逃避。只是,俗世间的人啊,你们要学会接受现实,学会放弃,学会原谅,学会欣赏破碎的美,享受破碎的痛,一直到参透的那一刻,哪怕是在死前的那一刹。
看了这个故事,一定会使你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看看下面这首歌中所唱的吧:
人生如粗饭劣肴,心中骂嘴里嚼,谁不想快活到老,茫茫人海渺渺,岁月又不轻饶,一生得几回年少,又何苦庸人自扰,一生得几回年少,倦鸟终归要回巢,红尘路走过几遭,花开又花落,世事难预料,笑一笑,往事随风飘……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幸福向往。
那么幸福是什么?幸福来源于“简单生活”。物质财富只是外在的荣光,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发现真实独特的自我,保持心灵的宁静。
记住经常保持一种内心的宁静,这样,当你遇到不快时,你的智慧和常识就会告诉你该怎么做。
追求简简单单的幸福应该是每一个人的目标。生活在简单中的人,就能够朝目标迈进,不至于误入歧途,而使我们丧失自我的伟大一面。
简单的意义,不是幻想生活而是面对生活,祈求心灵的宁静。何须费心寻觅呢?它不在千里之外的岛屿上,而是存在你的心中。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世,一生安乐任逍遥。
内心富足才是你的福气人们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为眼睛总盯着名利不放,这样活着会很辛苦。
你也许并不富有,也没有他人的无限风光,然而只要你懂得享受自己的生活,你就会过得快乐幸福。
有些外在富足的人可能是最痛苦、最不幸的人。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有近二百万的富人正陷在沮丧情绪中,被迫接受医院的治疗。而一些人虽然贫穷,却活得潇洒快乐,很多时候快乐其实是内心的富足,与金钱无关。
在东方的一个国度里,有一对贫穷而善良的兄弟,他们靠每天上山砍柴过着艰辛的日子。一天,兄弟二人在山上砍柴时,正好遇见一只老虎在追咬一个老人。
兄弟俩奋不顾身地与老虎搏斗,终于从老虎口中救下了那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而这位老人是一位神仙,他念及兄弟俩的善良和勇敢,于是许愿帮助他二人得到快乐,并让他们每人点一样物品,作为送给他们的礼物。
哥哥因为穷怕了,想要有永远用不完的金银财宝,于是,神仙送给他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任何东西,只要他用这手指轻轻一触,就会立即变成金子。哥哥如愿以偿地成了富人,买了房子置了地,娶妻生子,过着十分富有的生活。
遗憾的是,金手指也成了他的一个负担。因为,只要他稍不小心,他眼前的人和物就会在瞬间变成冷冰冰的、没有生命的金子。朋友们都对他敬而远之,家人们也小心翼翼地防着他。守着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钱财,哥哥说不出自己是快乐还是不快乐。
而弟弟是一个单纯的人,他希望自己一辈子快快乐乐。于是,老神仙给了他一个哨子,并告诉他: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轻轻地吹一吹哨子,他就会变得快乐起来。
弟弟还是像以前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仍然需要与各种艰难困苦进行抗争,仍然需要靠辛勤的劳动获取温饱。但是,每当他感到一些不如意时,他就取出那只哨子,那动听的声音,就像一缕缕和煦的阳光,像一阵阵温暖的春风,驱走了他的忧伤和愁苦,给他带来快乐。
快乐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追寻的。这种追寻贯穿了我们的一生。然而,快乐的源泉在哪里?这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找得到的。
当我们没有房子时,就在想:如果有一间自己的房子就好了,哪怕是一间小小的平房。当我们住进楼房后,又想:为什么人家有别墅呢?空间又大又有草地,这个小楼房算什么?
知足常乐是一项几乎不可能的美德。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满足我们内心最深处无尽的渴求。
而要想活得轻松一些,就要凡事豁达一点、洒脱一点,不必把一点点小惠小利看得过重,而要达到这种超脱境界,关键是寻求心灵的满足。如果一心想着个人享乐,贪恋钱欲、官欲,便无异于作茧自缚,不仅自己活得精疲力尽,还会危害他人。快乐若来自物欲的满足,是短暂而不幸的,物欲没有止境,人生就会永无宁日,为了无休止的私欲,注定得与四周环境为敌。而只有来自于心灵的快乐,才是永久而幸福的,才有宁静、恬淡、平和之感,才有欣赏良辰美景的内在之眼。
人们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为眼睛总盯着名利不放,这样活着会很辛苦。很多时候执著也是一种负担,何不学着放下呢?放下了贪念,你就可以拥有真正的快乐。
平凡中藏着珍贵的幸福
做平凡人是一种享受:享受平凡,勤耕苦作有收获,不求名利少烦恼;享受平凡,看海阔天空飞鸟自在翱翔,看山清水秀、无限风光在眼前。
平凡是一个人的福气。而就在这平凡中,往往藏着最为珍贵的人生幸福。
人往往将地位、权力看得很重,甚至把它们看成生命价值的体现。然而在生活中,能身处高位的毕竟是极少数人,于是大部分人开始沮丧、悲观。其实这是毫无必要的,过分执著于地位,它就会变成生命的桎梏,坦然做个平凡人你会更快乐。所以,我们应该感谢折磨自己的人。
有一天,女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她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原来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出许多果实,也嫉妒而死;葡萄呢,则哀叹自己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的花朵,于是也死了;其余的花草树木也都是因为自己的平凡而垂头丧气,只有项细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长。
女王看了看这根渺小得几乎不能再渺小、平凡得几乎不能再平凡的心安草问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别的植物全都枯萎了,为什么你这小草却这么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呢?”
小草回答道:“女王啊,我一点也不灰心失望。因为我知道,如果您想要一株榕树,或者一株松柏、一架葡萄、一棵桃树、一株牵牛花、一棵紫丁香什么的,您就会叫园丁把它们种上。而我知道您希望于我的是要我做小小的安心草。”
也许你会认为,甘心做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的想法过于消极。有些聪明能干、有远大抱负的男人总是瞧不起那些平凡过日子的人。他们认为这些人“没出息”、“微不足道”、“活得没意思”,而当他们发现自己奋斗失败、无所作为时,面对和常人一样平淡无奇的生活时,他们就会觉得生活无聊透了,因而生出了无尽的烦恼。
其实平凡中有时候也含有一些伟大的道理。或者说是因为平凡所以伟大,我们应该用一颗感谢的心看待自己的平凡。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有一位朋友,非常喜欢登山,国内著名的山峰他几乎全登遍了。有一次刘墉问朋友登山有什么感觉,他回答:一则以喜,一则以悲,喜的是觉得自己很伟大,悲的是又感觉自己很渺小。当辛苦登上山巅之后,看万物都在脚下,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伟大感觉是最快乐的。但是当举目苍天、俯瞰大地时,又觉得在宇宙之中,自己是那么微不足道,而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悲哀。
确实如此,身处天地之间,任何人都是渺小平凡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其伟大与平凡之处。所不同的是,平凡的人用平凡掩盖了伟大之处,伟大的人用伟大挡住了平凡之处。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并不伟大,是因为这个世界更需要的是平凡人。没有平凡,也就体现不出伟大。有些人本来也很伟大,之所以显得平凡,是因为更伟大的人挡住了他们的光芒;而有的人之所以伟大,并不在于他们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只是他们平凡的人生同样光彩照人。一位哲人说过:任何生命——平凡的生命和伟大的生命,都是从零开始的。只是平凡的人离零近些,伟大的人离零远些。
追求平凡,并不是要你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而是要你于平淡、自然之中,过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平凡乃人生的一种境界。肤浅的人生,往往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故弄玄虚,而平凡的人生,往往于平淡当中显本色、于无声处显精神。
平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表现为心态上的平静和生活中的平淡。平淡的人生犹如山间的小溪,自然、恬静。平凡的人生也无须雕琢,刻意雕琢就会失去自然、失去本性。
身处红尘之中,应当无宠无辱、自在逍遥,持平凡心,做平凡人,自有享受平凡的妙处。持平凡心,不要总是企望着做伟人,虽无伟人的威仪,但也没有高处不胜寒、举手投足左顾右盼的尴尬;保持平凡心态,不要总想着登高位,虽无炙手可热、一呼百应的威势,但也不用煞费苦心伺机钻营,拍马溜须、见风使舵,也不会一朝马失前蹄树倒猢狲散,因贪欲难抑而身陷圈圄;持平凡心,无意经商成巨富,虽没有做大款纳小妾、居华屋坐名车挥金如土的威风,但也没有终日搏击商场、钩心斗角的疲惫,一朝船翻在阴沟,欲捧金碗却砸了瓷碗的处境。
记住,做平凡人是一种享受:享受平凡,勤耕苦作有收获,不求名利少烦恼;享受平凡,看海阔天空飞鸟自在翱翔,看山清水秀、无限风光在眼前。既然平凡的生活有如此多妙处,你何不看开一些呢?
感谢非议,让你走好自己的路
客观理智地对待他人的背后议论有助于树立自己的好形象,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阿利盖利·但丁的《神曲》中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常用在不被人理解时自我心态的调节,的确是这样,一味地在意别人的态度,会使自己失去原有的工作和生活准则,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痛苦和烦恼之中。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日子里,爷爷带着孙子和一头驴走过满是灰尘的街。爷爷骑着驴,孙子牵着它走。“可怜的孩子,”一位路人说道,“这个人怎能心安理得地骑在驴背上?”爷爷把这人说的话记在心上,他从驴背上下来让他孙子骑上去。但没走多远,一位路人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多么不孝啊!这小家伙像国王一样骑在上面,而他可怜的爷爷却在后面跟着跑。”这句话显然伤害了小孩,他要爷爷坐在他的后面。“你们谁见过这样的事,”一位戴着面纱的女人说道,“这是驴又不是马,两个人还一起坐在驴背上。这可怜的驴子的背正在下陷!”不用说,被批评的对象只好从驴背上爬下来。但是,当他们徒步走了几步后,一个陌生人对他们开玩笑地说:“谢天谢地,我才不会那么蠢,为什么你们俩赶着驴走,它却不能为你们效劳?为什么不让你们当中的一个骑着走?”爷爷抓了把草塞进驴子的嘴里,把手放在孙子的肩上说道:“不管我们怎么做,总有人不称心,我想我们自己应该知道什么才是对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走自己的路,不要理会别人怎么说。因为即使对同一件事,也是见仁见智,不管你怎么做,总会有人反对、有人支持。保持本色,你才活得轻松、自在。
照他人期望的模式生活,牺牲真正的自我,是天底下最愚蠢的事。你要记住:
最后为你的一生“付账”的只能是你自己,何必太在意他人的看法,让他人来左右你的人生?
世上许多人,多数人因太过在意世人的批评或受亲朋好友等的影响,无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一辈子都在扮演“别人希望的角色”。
人不可能是完美的,即使你做得再好,也无法达到每个人的要求。人生充满艰难险阻,能在困顿中学会良好的适应之道,便能迈向成功。
“人在风中走,难免身着沙。”一个人处在一个群体中,不可能不被议论,我们既是别人的谈论话题,也是谈论他人的一员,因为你的生活范围决定了你行为和结果的内容。
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坚定心中的信念,确立人生的远大目标,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不因外界的影响而改变,才会取得成功。
有两个人,一个是家世显赫的青年,另一个则是一贫如洗的教师。家底殷实的青年非常神气,他为自己的祖先和富有而自豪,并向教师趾高气扬地吹嘘,教师听后,毫不自卑地回应说:“原来你是那样伟大祖先的后代啊!可是你要明白,你也许是你们家族的最后一个人,而我却是我们家族的祖先。”
教师的意思是说,尽管你很富有,但你不过是靠着显赫的家世,并不说明你有多大的本事;我尽管现在一贫如洗,但我只要努力奋斗,我们的家族就可能因我而开始富裕。最重要的是靠自己。
如果这个教师听信了那位青年的话,他以后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可想而知,他会永远地记住,并用它来约束自己,带来的自卑感也会随之加深。不要让别人的话左右自己的人生。如果让它们渗入你的身体、折磨你的神经、腐蚀你的信心,那你真是太傻了。老子云:“不与之争之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只要做好自己的事便问心无愧。
如果没有做错事情,你就不必担心别人怎么想。挺起胸膛,让众人的挑剔成为激进你的力量。“时间能证明一切”。让你日后的行为为你证明吧,行动胜于一切语言的表白,时间会让你的形象比以前更加高大、更加坚实。
有时候,人需要执著和一点儿固执。要相信自己,任何人的成功都会伴随着一些坎坷,凡是有所成就的人,他一定在某些方面有所失,而他的行为也常常不被众人所理解。行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你会发现,当你取得成绩时,不了解你的人,不会在意你的努力。这时你不用着急,许多成功人士经常被赞美的地方,往往是在他成功之前最受攻击的地方。例如你思维独特,在成功之前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甚至说你精神不正常;在你成功之后呢,则被认为是奇思妙想,甚至怀疑你是天才。要想人人都理解你,是根本不可能的。你要做的是,不要去理会,用实力改变他们的想法。
伽利略否认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在当时人们看来是极为荒谬可笑的,他们一直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就是真理。可伽利略却执著地认为他错了,并且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正确。他的成功在于他的坚持,没有让外界的言行干扰了自己的决定。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如此,既然知道自己是正确的,就没必要再有顾虑。不管别人如何评价,要相信事实胜于雄辩。
一个人不能脱离群体而独立存在,那就得想办法与周围的人融洽相处,其中最重要的是真诚。当他们工作中有困难时,你应该在你能力范围内及时予以帮助。
如果你置之不理,冷眼旁观,甚至落井下石,那样你们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冷漠的;当他们遇到问题需要征询你的意见时,用你的所知所懂告诉他,即使说得不好或并不适用,他也会被你感动。如果今后他有求于你时,你应该不计前嫌并毫不犹豫地帮助他。
有人会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忍辱负重,那样一点个性都没有。即使我这样,他们还议论我怎么办?”你应该让宽容的心包容一切。你是他们的同事,除了睡觉你每天的大半时间都是跟他们在一起。如果不与他们处好关系,整天郁闷不堪,那意味着你失去了一天中获得快乐与满足的大部分时间。在办公室里,如果同事们都寡言少语地对待你,你的工作热情和信心一定会受到影响。
所以,当有人在背后议论你时,你最应该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静下心来想一想,是否自己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发现后迅速改正,让所有的议论声在时间面前消失。客观理智地对待他人的背后议论有助于树立自己的好形象,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笨”人有福
有一种人,在某些方面可能就是一个笨蛋,可他在另个领域内可能会有一些惊人的建树,人类学家将这样的人称做“白痴天才”。
生活中,有一种人被人称做是“笨蛋”,他们反应略显迟缓,学习起来总是比人慢半拍。可是因为知道自己的缺点,他们愿意更认真、更努力地去学习,最后成功的往往是这种人。
有个干什么都认死理的大学生,有一年他下定决心要考研究生,但他的英语奇差,于是他就去参加了一个英语辅导班。辅导班的老师拍着胸脯说,只要把他编写的辅导书从头到尾做上5遍,就一定能考上——那本书比辞海还要厚。但是他却真的相信了老师的话,回去以后不分白天黑夜地做,终于在考试前完成了第5遍。考试成绩出来了,他得了88分的高分,而那些抱着各类“速成”同他一起考试的同学个个名落孙山。他十分感激那位老师,于是亲自登门道谢。老师听完他的述说以后,吃惊地吐了吐舌头,说:“啊!你真的做了5遍呀!”
这种故事很多,而且远远不止考上研究生这种小事,很多大事业都是用这种笨办法完成的。爱迪生为了研制一种新的蓄电池,花了9年的时间,试验了9006种材料,失败了5万多次,最后才取得成功。
有人在女青年中组织了一次关于《西游记》人物的民意测验,结果发现,有将近90%的人喜欢师徒四人中的猪八戒。理由是:他看上去笨笨的,很讨人喜欢,而且他还很懂得享受生活。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很少有女人喜欢孙悟空,理由是:这个猴头也太精了!唐僧更是没有一个人喜欢。
有人认为,可爱的人生总是同有趣的弱点结合在一起的。笨拙就是一种典型的有趣弱点,它可能表现在语言、行动或思维的某一方面。它会给人带来一定的不便或损失,但有些时候却还会因祸得福。所以,我们应该感谢折磨自己的人。
有一种天才,他只在某个领域内有一些惊人的建树,但在其他的地方,他是绝对的白痴,人类学家将这样的人称做“白痴天才”。如果仔细回味一下,类似的人在我们的身边一定不少。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讲,最笨的事情恐怕就是记不住老师昨天教的公式或词组了,虽然有时我们会很努力地用功,试图避免老师的责问和同学们的嘲笑,第二天的结果还是一样,我们怎么办?于是有人放弃了努力,开始破罐子破摔,还有一部分人干脆逃离了学校。这都不是明智的选择。大家都知道爱迪生是个大发明家,他一生共获得过1000多项发明专利,还获得了美国国会荣誉奖章。但有谁知道爱迪生成名前曾被人们认为是无可救药的“大笨蛋”?
爱迪生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常常会把老师教给他的东西忘得干干净净,在班上他的成绩也总是排在最后一名,这使得老师们对他非常失望,他们认为他是个糊涂虫,蠢得简直不可救药。医生们甚至断定他大脑有毛病,因为他的大脑的形状非常奇特。事实上,他一生中仅仅上过3个月的学,就被老师劝退回家了。在这以后,就由他的母亲在家里教他。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母亲却发现,爱迪生对科学事实具有非凡的记忆能力,在他那藏书丰富的私人图书馆里,他埋头研究,并了解了大部分的科学事实。而且他还养成了一种集中注意力的特殊能力:除了他心里所想的东西之外,他可以把其余的一切统统忘掉。
有一天,爱迪生去纳税,当时他正为某个科学上的问题而苦苦思考。那天去交税的人特别多,他不得不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等候,他等了很久,结果轮到他的时候,别人问他叫什么名字时,他一时间竟愣在了那里,想不起来自己的名字了!他旁边的一个人,看见他那副狼狈不堪的样子,便提醒他他的名字叫爱迪生。
他后来对人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自己都说:“我当时真的很笨,简直有好几秒钟想不出自己的名字来,这可是与我性命攸关的东西啊!”
这种笨人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很多。贝比鲁感到自己很难记住什么,无论别人的姓名还是面孔。所以当他在四处周旋的时候,差不多每碰到一个人就和那人谈话,因为他总以为自己在什么时候见到过这些人。查理·卓别林一直请一个私人秘书为他处理一些事务,而且这个人常常跟他一道外出旅游。然而这样为他工作7年以后,卓别林还是记不准他的名字。
所以,戴尔·卡耐基曾在一本书中写道:“如果你的记忆力如我一样坏,你尽可以放心,这没有多大关系。因为达·芬奇算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了,而他却什么东西都记不住,除非把它用笔记下来——即使这样,他又往往记不起自己把它放在哪里了。”
西班牙著名的绘画大师达利是一个古怪的人,有人说他是天才,也有人说他是个笨蛋。
他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但只有一台老式留声机,唱片也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因此,每当放音乐时就夹杂着一些噪音。家人要求他去买一台新唱机。他总是说:
“不需要,不需要,千万不要。我欣赏这种油炸沙丁鱼的声音。”达利是那种需要随时得到照顾的人。
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几乎为零,事事要依赖他妻子。有一次,他妻子加拉在倾盆大雨中开着他们那辆旧卡迪拉克车,半路上,一个轮胎爆了。坐在车上的达利对她说:“亲爱的,你去换轮胎,我是个天才,可不能把自己的手弄伤了,这不是我的问题。”于是,可怜的加拉冒着大雨趴在地上换了轮胎。他的妻子加拉正是这样被他的各种各样的要求搞得精疲力尽,最后只得离开了他。
尽管如此,一位与他同居了17年的女友在他逝世10周年纪念时说,我常常会想起他,当我看到如今所遇到的艺术家都很平庸时,我就很怀念他。我遇到的是一个天才,尽管他经常胡言乱语,他的行为让人恼怒,但他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不会装模作样。
阿拉伯有这样一句格言:“人有四种:第一,他没有知识,但他不知道,是个傻子,应该避开他;其二,他没有知识,但他自己知道,是个笨人,应该教他:
其三,他有知识,但他不知道自己有,是睡着了,应该唤醒他;其四,他有知识,并且知道自己有知识,是个聪明人,应该向他学习。”经调查,多数人认为做第二种人最好。这就是所谓“笨蛋”的魅力。
寂寞人生恰似水
只有在拥有寂寞时,你才能静下心来悉心梳理自己烦乱的思绪;只有在拥有寂寞时,你才能让自己成熟。寂寞是一种难得的感觉。
西方有位哲人在总结自己一生时说过这样的话:“在我整整75年的生命中,我没有过过四个星期真正安宁的日子。这一生只是一块必须时常推上去又不断滚下来的崖石。”所以,追求宁静,或者是追求寂寞对许多人来说成了一个梦想。由此看来,寂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我们应该心怀感谢地看待寂寞。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许多人害怕寂寞,时时借热闹来躲避寂寞,麻痹自己。
滚滚红尘中,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固守一方清静、独享一份寂寞了,更多的人脚步匆匆,奔向人声鼎沸的地方。殊不知,热闹之后的寂寞更加寂寞。我辈之人,如能在热闹中独饮那杯寂寞的清茶,也不失为人生的另类选择与生存。但是,寂寞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享受的!
对未来进行抗争的人,才有面对寂寞的勇气;在昔日拥有辉煌的人,才有不甘寂寞的感受:为了收获而不惜辛勤耕耘流血流汗的人,才有资格和能力享受寂寞。
寂寞是一种难得的感觉,只有在拥有寂寞时,你才能静下心来悉心梳理自己烦乱的思绪、只有在拥有寂寞时,你才能让自己成熟。不在寂寞中升华,就在寂寞中死去。
许多人把失意、伤感、无为、消极等与寂寞联系在一起,认为将自己封闭起来,就是寂寞,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倘使这样去超越生活,不仅限制生命的成长,还会与现实隔阂,这样的人只是逃避生活。
寂寞是一种感受,是一种难得的感觉,是心灵的避难所,会给你足够的时间去舔拭伤口,重新以明朗的笑容直面人生。所以,我们应该感谢折磨自己的人。
懂得了寂寞,便能从容地面对阳光,将自己称做一盏清茗,在轻啜深酌中渐渐明白,不是所有的生长都能成熟,不是所有的欢歌都是幸福,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会真实,有时,平淡是穿越灿烂而抵达美丽的一种高度、一种境界。
当寂寞来临时,轻轻合上门窗,隔去外面喧嚣的世界,默默独坐在灯下,平静地等待身体与心灵的一致,让自己从悲观交集中净化思想。这样,被一度驱远的宁静会重新得到回归。你静静地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人世间风起云涌的内容,思考人生历程中的痛苦和欢悦。你不再出入上流社会,也就不再对那些达官显贵们催眉折腰,人们不再追逐你,不再关注你,你也因此而少了流言的中伤。当你真实乍窥了人生的丰富与美好,生命的宏伟和阔大,让身心平直地立在生活的急流中,不因贪图而倾斜,不因喜乐而忘形,不因危难而逃避。你就读懂了寂寞,理解了寂寞。于是,寂寞不再是寂寞,寂寞成了一首诗,成了一道风景,成了一曲美妙的音乐。于是,寂寞成了享受,使我们终于获得了人生的宁静。这是寂寞的净化,它让人感动,让人真实又美丽。
寂寞是一种心境,氤氲出一种清幽与秀逸,冉冉上升的思绪逃离了城市的喧嚣,营造出一种形胜独标的自得和孤高,去获得心灵的愉悦,获得理性的沉思,与潜藏灵魂深层的思想交流,找到某种攀升的信念,去换取内心的宁静、博大致远的菩提梵境。
寂寞如水,让它拂拭我们蒙尘的心灵,让它涤荡掉我们身上的浮躁、空泛和沮丧,才能叩问自己的灵魂,看清梦里的花朵以最美的形式在生活中绽放,听到远方的鸟语在天籁中落下嘤嘤的雨水……完美主义是自己折磨自己
完美主义的人容易只顾细节而忘记了主流,所以常常对身边的机会视而不见,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个漂亮的女孩有一副动听的歌喉、窈窕的身材,但她却长着一口暴牙,这使她苦恼极了。她怨恨自己的不完美,她觉得自己一切都应当是完美无瑕的。有一次,她去参加歌唱比赛。上了台以后,她只顾掩饰难看的牙齿,这让评委和观众觉得好笑极了。结果她失败了,就在她沮丧地想离开赛场时,有位评委到后台找到了她,认真地告诉她说:“你的音乐潜质极佳,你肯定会成功的,但必须忘掉你的牙齿。”
在这位伯乐的帮助下,女孩慢慢走出了暴牙的阴影。后来在一次全国性大赛中,女孩以极富个性化的表演和歌唱倾倒了观众和评委,脱颖而出。她就是卡丝·黛莉,美国的一位著名歌唱家。她的暴牙同她的名字一样有名,歌迷还称她的牙很漂亮。
如果黛莉始终坚持对自己的完美主义要求,她就永远也无法自信地站在舞台上,从从容容地面对他人和人生,更无法取得成功。生活中,很多人也和早期的黛莉一样,习惯用完美主义来要求自己。这种习惯导致他们固执、刻板、不灵活,他们给自己或他人设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非要达到不可,结果他们常常感到挫折、痛苦,他们的人生通常都是不如意的。
人们大多有追求完美的习惯,什么都要十全十美,做人一定要好上加好。
其实,在人世间,人们是注定要与“缺陷”相伴而与“完美”相去甚远的。
求完美的习性使许多人做事比较小心谨慎,生怕出错,因此,必然导致其保守、胆小等性格特征的形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长得一表人才,举止得体,说话有分寸,但你和他在一起就是觉得没意思,连聊天都没丝毫兴致。
这些人往往是从小接受了不出“格”的规范训练,身上所有不整齐的“枝杈”都给修剪掉了,于是便失去了个性独具的风采和神韵,变得干巴、枯燥,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客观地说,在人物性格上的确存在着“缺陷美”,即在实际生活中,那些性格有“缺陷”而绝对不属于十全十美的人反而显得更具有内在的魅力,也更具有吸引力。
不仅人自身是不完美的,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是布满缺憾的。比如:有一种风景,你总想看,它却在你即将聚焦的时候巧妙地隐退;有一种风景,你已经厌倦,它却如影随形地跟着你。世界很大,你想见的人杏如黄鹤;世界很小,你不想看见的人却频频进入你的视线。有一种情,你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忘了自己,而他(她)却视如垃圾,如果能够倒过来,多好,可以不让自己再忍受痛苦。世上有许多事,倒过来是圆满,顺理成章却变成了遗憾。然而,世上的许多事情正是在顺理成章地进行着,我们没办法将它倒过来。某著名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就是这样的人,虽然他们公司的销售还不错,但离他的高标准有些差距,他便不能忍受,跳楼自杀了。有位软件设计工程师在编程序时要求自己像写古诗一样把字节写得都一样长,结果他日日夜夜地苦思冥想,工作效率和成果可想而知。
有完美主义习惯的人往往不愿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弱点和不足而常常挑剔。
有的人没有什么好朋友,总也找不着对象,和谁都和不来,经常换单位,为什么?
那是因为他谁也看不上,甚至会因为别人的一些小毛病,而忽略了别人的主要优点;有的人不允许自己在公共场合讲话时紧张,更不能容忍自己紧张时不自然的表情,一到发言时就拼命克制自己的紧张,结果越发紧张,形成恶性循环:有的人不允许自己身体有丝毫不舒服,经常怀疑自己得了重病,经常去医院检查。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都会有紧张、不适的体验。这是正常的表现,必须学会接受它们,顺其自然。如果非要和自然规律抗拒,必然会愈抗愈烈。
完美主义的人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很自卑。因为他很少看到优点,总是关注缺点,总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自己就很少有机会获得信心,当然会自卑了。不知足就不快乐,痛苦就常常跟随着他,周围的人也一样不快乐。学会欣赏别人和欣赏自己是很重要的,也是使人更进一步实现下一个目标的基石。
完美主义的人容易只顾细节而忘记了主流,所以常常对身边的机会视而不见,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工作常常因此而没有成效。所以,我们应当抛弃完美主义的习惯,试着欣赏甚至感谢有瑕疵的美。
有一个男人,单身了半辈子,突然在43岁那年结了婚。新娘跟他的年纪差不多,以前是个歌星,曾经结过两次婚,都离了,现在也不红了。在朋友看来,这个男人挺亏的,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新娘身上的瑕疵太多了。
有一天,他跟朋友出去,一边开车一边笑道:“我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就盼望着能开宝马车,可是没钱,买不起;现在呀!还是买不起,买辆三手车。”
他的确开的是辆宝马车,朋友左右看看说:“三手?看来很好畦!马力也足!”
“是呀!”他大笑了起来,“旧车有什么不好?就好像我太太,先嫁个广州人,后又嫁个上海人,还在演艺圈混了20多年,大大小小的场面见多了。现在老了、收了心,没有以前的娇气、浮华气了,却做得一手好莱,又懂得做家务。说老实话,现在真是她最完美的时候,反而被我遇上了,我真是幸运呀!”
“你说得挺有道理的!”朋友陷入沉思。
他握着方向盘,继续说道:“其实想想我自己,我又完美吗?我还不是千疮百孔,有过许多往事、许多荒唐,正因为我们都走过了这些,所以两个人都变得成熟、都懂得忍让、都彼此珍惜,这种不完美,正是一种完美啊!”
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这个豁达的男人没有苛求完美的习惯,懂得欣赏残缺的美,因此他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世上的事情总不能皆尽人意,事事苛求完美就会错失良机,这其实就是在难为自己,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刻意地去追求完美,从自怨自艾中挣脱出来,从容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远离名利换得健康一生
在人生长河中,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如同过眼云烟。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心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有人常常悲叹自己与名利无缘,其实,他不知道,正是自己远离名利才换得健康一生。
有一个人曾经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答道:“有!”
“那是什么?”这个人问道。
慧海禅师回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呀,有什么区别呢?”这个人不屑地说。
慧海禅师答道:“当然是不一样的了!”
“这有什么不一样的?”那人问道。
慧海禅师说:“他们吃饭的时候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的时候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总是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成为他们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生命的意义并不是这样,只有将心融入世界,用平常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何谓道?道即是淡泊。人世间最难得的就是拥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平常心,不为虚荣所诱、不为权势所惑、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美色所迷、不为一切的浮华沉沦。所以在禅师看来,一个人能明心见性,抛开杂念,将功名利禄看穿,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就能达到时时无碍,处处自在的境界,从而进入不平常的世界。
一个具有聪明才智的人,应该比别人更容易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可是,才智出众的人,往往思想比较复杂,心里的欲望和野心也比一般人更强烈,因此他比普通人更不容易保持一颗“平常心”。他们往往因为自己过于复杂的思想、过于强烈的欲望和野心,而迷失了自己,忘却了做事的根本,这个时候,聪明才智就会成为一种阻碍、一种毒药。所以我们常常说“聪明反被聪明误”,许多输得很惨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具有杰出聪明才智的人。
淡泊名利的人表面给人一种追求不大胆、理想不远大的感觉。其实他们踏实沉稳地走完每一段路,对自己的事业、生活总有一个适合于自己的现实计划。所以,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平常心,坚持做事的根本,做一个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人,持续专注于这件事情本身,而不被其他因素所影响,不被其他目的和欲望所干扰,这样反而能够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徐迟写的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曾经影响激励了一代人。文中描述了举世震惊的数学奇才陈景润,在6平方米的小屋里,借一盏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尽管他傻到边走边想数学题,几次头撞树、撞电线杆……可他最终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