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点评李小龙
6329200000021

第21章 《唐山大兄》一鸣惊人

李小龙回到香港时,嘉禾刚刚在香港电影市场上赢得了一场至关重要的翻身仗――由武打明星王羽自导自演的影片《龙虎斗》破天荒的创下了207万港币的票房收入,一举打破了邵氏电影的垄断,大大缓解了嘉禾的资金压力,也成为嘉禾电影的扬名立万之作。这样的票房成绩,足以令邵氏为之侧目,整个香港电影界开始关注嘉禾这艘迅速崛起的巨舰,甚至有人大胆放言,香港影坛两强争霸的时代已经到来!

就在各方还在为《龙虎斗》创造的奇迹惊叹不已的时候,嘉禾已经开始酝酿新一轮的攻势――影片《唐山大兄》。俗话说趁热打铁,为了借《龙虎斗》之余势进一步占领香港市场、打出嘉禾电影的品牌,邹文怀为《唐山大兄》配备了极为强大的制作班底:《唐山大兄》的剧本由香港著名作家倪匡亲自执笔,导演由罗维出任,并由倪匡和罗维联手对剧本进行电影技术方面的处理,影片除了邀请李小龙担当主角,还云集了嘉禾旗下依衣、田俊、苗可秀等新近崛起的影坛新星。

尽管如此,在影片拍摄之前,邹文怀还是比较忐忑的:一方面,他担心李小龙临时变卦,被别的电影公司挖走,事实上,李小龙的确接到了一家台湾公司的邀请,而且报酬要比嘉禾高得多;另一方面,就影片本身而言,邹文怀并不像李小龙那样满怀信心,他只是把《唐山大兄》当成是嘉禾与李小龙首次磨合的试验品,并不指望它能够创下《龙虎斗》那样可观的票房。为了避免横生枝节,邹文怀要求李小龙从美国直飞泰国的外景地,不过身在曼谷的邹文怀得到的却是李小龙转机前往香港的消息。邹文怀很是担心,他最怕李小龙被人横刀夺爱,可事实上,李小龙只是回香港澄清一些事情,他声称:“这些人(指开高价挖人的那些公司)并不了解我的性格,以为我会像其它电影明星一样贪慕名利。我一旦落笔签名,一切就定了。我虽然与嘉禾签订了合约,但我并没有把身子卖给嘉禾,我想怎样,仍是我的自由。”

说完这番足以令邹文怀胆战心惊的话后,李小龙离开香港赶赴曼谷,开始了《唐山大兄》之旅。

《唐山大兄》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现实版的“唐山大兄”名叫郑潮安,是一位旅居泰国的华侨工人,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反抗当地对华侨的压迫备受爱戴,被尊称为“唐山大兄”,一些旅泰华侨还出资在曼谷一座花园里为他捐建了一座铜像。郑潮安是个武艺高强、疾恶如仇的年轻人,被叔叔带到泰国后,母亲他在外面惹事,就给他带上一块玉佩,提醒他凡事要忍让,不可盲目冲动。后来,郑潮安其它华侨一起到制冰工厂当工人,在恶霸和监工的压迫下忍气吞声,工头有老板撑腰,对工人动辄打骂呵斥。工人们发现工厂内的工人不断失踪,于是罢工示威,却遭到了厂方的镇压,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冲突中,郑潮安大显身手,凭借凌厉的腿功将对手一一放倒!郑潮安决定查清真相,却险遭老板暗害,老板见事情败露,便杀死了其它工友,还抓走了一名女工。侥幸脱身的郑潮安夜探冰窖,这才发现制冰厂的秘密――冰场老板表面上是做制冰生意,却把毒品藏在冰窖里做秘密的毒品买卖,那些失踪的工友都是因为发现了秘密而又不肯合作才被杀人灭口!郑潮安怒不可遏,与对方展开殊死搏斗,最后把老板父子全部击倒,救出了被抓的女工,为工人们报得大仇。

《唐山大兄》的外景地在泰国柏庄,这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普通村庄,而李小龙与邹文怀,这对香港影坛的黄金搭档,也就是在这里第一次见面。

“你等着瞧吧,我会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中国明星!”这是李小龙送给邹文怀的第一句话。邹文怀笑了,像一个阅尽风雨的前辈一样看着眼前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后生,尽管李小龙已经31岁。

“那好,我们携手合作,拍出第一流的功夫片叫他们看看!”这是邹文怀给李小龙的回应,是激励,也是承诺。男人之间的承诺,不用太多的言语,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已足够。

但是李小龙很快就发现,在柏庄拍戏的艰苦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这里没有任何现代化的电器设施,就连通讯也是通过书信来传达;这里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除了必要的粮食和蔬菜水果,什么东西都买不到,更别说其它的娱乐活动;这里的潮湿闷热多雨的气候比印度还要糟糕,蚊虫肆虐……这一切,如果在好莱坞,都是可以克服的,因为好莱坞舍得砸钱,会用钱给整个剧组的人营造舒适的拍摄环境,但《唐山大兄》的预算只有40万港币,这已经是嘉禾所能动用资金的极限,一切费用开销都是能省则省。

尽管如此,李小龙还是延续着认真执着的拍戏风格,不论多么恶劣的拍摄环境和多么糟糕的身体状态,他都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拍戏中。这份认真执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自己要求严格,二是对整个剧组要求严格。当时刚刚崭露头角的女星苗可秀这样描述拍戏过程中的李小龙:“我想象不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每拍完一个镜头,大家都会累得瘫倒在地,可他却还在那儿练功。我说他是铁人,他却说自己是超人,但超人的意思决不简单是超过其它人,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那就是尼采的超人哲学和中国古代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我真的没有想到,像他这样的功夫演员居然还是一位学者。”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李小龙“多管闲事”的性格势必引来剧组另一位大人物的不满,那就是导演罗维。罗维与李小龙一样,是个性格极为强势之人,拍戏时从来都是他说了算,他说对的就是对的,他说不行就要重拍,决不容别人指手画脚,李小龙的“多事”让他忍无可忍,矛盾终于爆发了。

一个是主演,一个是导演,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怎么办?邹文怀没有各打五十大板,这等貌似公平实则最缺乏智慧含量、最不负责任的中庸之道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火上浇油,让事情变得愈发不可收拾。孔子说,因材施教――对李小龙,邹文怀用哄,他把李小龙当成孩子看待,小孩子是不能逼的,越逼他越是逆着干,你只要让他觉得事事都是顺着他的意思来,他就会乖乖很配合;对罗维,邹文怀用理,罗维的资历不比邹文怀差多少,两人属于平辈伦交,只有以理服人,晓以利害,这位牛气冲天的大导演自然会明白个中关系――我让着你,不是因为你李小龙牌大,而是不屑与你计较!

在邹文怀的斡旋下,《唐山大兄》得以拍摄下去,但李小龙和罗维却再次在武打动作设计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李小龙对香港电影动用特技效果的“假功夫”深恶痛绝,凡是由他出演的电影,这类镜头一律是要被枪毙的,他所主张的是近乎于实战的格斗场面,往往一个照面,一出手就已将对手击倒。导演罗维却很反感李小龙这种不分实战与演戏的表演风格,演戏,就是要为镜头服务,要让观众觉得好看、过瘾,这才能吸引更多人去影院,才能获得票房,否则,电影岂不成了比武大赛?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后还得由邹文怀出面调停。站在理智的角度,邹文怀是同意罗维的看法的,李小龙的建议固然有他的道理,但电影面对的毕竟是大多数普通观众,而非少数武林中人,所以,邹文怀一如既往的用哄小孩的口吻对李小龙道:“你难道不希望你的影迷、龙迷们在萤幕上看到你精彩的功夫表演吗?如果你出手太快,他们就会反应不过来。你的太太和家人也期望看到你通过这部电影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功夫巨星,要想实现这个愿望,首先要保证票房,要让观众看到他们想要看到的东西。相信我,这些对你来说一点都不难,完全不是问题,试试看,它会让你的功夫更加潇洒!”

在邹文怀的循循善诱下,李小龙不再“任性”,接受了弹簧床助跳这一工具,让自己最拿手的飞踢在镜头中成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凌空飞踢,动作效果非常之好,就连罗维也竖起了大拇指。“凌空飞踢”事件后,李小龙与罗维的关系缓和了不少,邹文怀也得以在全部拍摄过程完成之前飞回香港处理其它事务,但李小龙与罗维之间不和的种子,在此时已开始萌芽。

1971年9月3日,《唐山大兄》拍摄完成,全体剧组成员搭飞机返回香港。李小龙是第一个走出机舱门的,迎接他的,是嘉禾公司全体制作成员和数以百计的媒体记者。

“这闪光灯的感觉,又回来了……”李小龙如是想。他微笑着,缓缓走下通道,此时的他黑瘦油亮,像一个从前线归来的战士,目光扫过每一个前来迎接的人。邹文怀向他展开了怀抱,如友、如兄、如父,这个年轻人,终于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挺了过来,是个可造之材。

《唐山大兄》的记者招待会上俨然成了李小龙的个人专访,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层出不穷,记者们有的关心李小龙在美国的经历,有的关心他少年时的往事,有的关心他的片酬和是否会继续与嘉禾合作,其中最尖锐的一个问题,是针对李小龙的功夫的:“请问李小龙先生,你的截拳道跟王羽先生的空手道比较起来,哪一个更厉害?”这个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性提问,而是带有煽风点火的意味了。一旁的邹文怀和罗维相视一眼,寻思这个记者一定是收了别人的红包,前来会场捣乱的。不过他们更担心的,是性如烈火的李小龙会不会被激怒,在发布会上失态。

所有人都为李小龙捏了一把汗,所有人都在等待他的回答,气氛凝固到了极点。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小龙首先向那位记者报以潇洒一笑,然后从容不迫的答道:“我不认识王羽,王羽主演的影片,我在美国也看过,是好是坏,我不便批评。空手道是一种普遍的武术,当然有它厉害的地方,说到截拳道与它的比较,我认为大家一定看过王羽在影片里的武打身手,将来《唐山大兄》上映时,各位不妨看看我李小龙在影片里的武打身手,互相比较一下,由各位公平判断,那不是更好吗?”

静默,短暂的静默。

短暂的静默之后,全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邹文怀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依衣和苗可秀等女演员英雄般的望着谈笑风生的李小龙,就连那位发问的记者,也乖乖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不再刁难。在以敬业、高水准著称的香港媒体面前,李小龙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姿态宣告了自己的回归。

1971年10月,《唐山大兄》终于在香港公映。《唐山大兄》首映时,邹文怀陪同李小龙夫妇同坐在贵宾席中,全新功夫片的拍摄能否获得观众的认可,李小龙能否成为所有华人的英雄,嘉禾能否一举翻身,全都要看今晚的首映。其实早在公映前,邹文怀就认为影片的效果要比先前估计的要好,但他还是没有贸然向李小龙提出留在香港发展的要求。邹文怀是个谨慎而冷静之人,他有舍命一搏的勇气和胆色,但那都是建立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之上,因为他知道,早在泰国拍片时,就有不少美国影视公司来函要请李小龙回去发展,李小龙也曾在《唐山大兄》拍摄完成后赶回美国拍摄了三集《盲探神犬》。尽管李小龙还是回来了,但邹文怀很清楚,如果《唐山大兄》反响平平,嘉禾很可能就会失去这位功夫天才。

“一切,就让事实来决定吧!”邹文怀吸了口气,脸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

然而,那个夜晚,注定要成为李小龙和嘉禾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影片播放时,观众们为主人公和及其工友们的命运所牵动;影片结束时,整个电影院在刹那间沸腾了,所有观众起立鼓掌、高声叫好,有的人甚至冲到邹文怀和李小龙所在贵宾席前,将他们团团围住。这是李小龙所经历过的最热烈的场面,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频频向大家挥手致意,十几年的奋斗和打拼,终于在今夜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莲达哽咽了,她与李小龙相识相爱已经将近10年,这10年来,她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丈夫如此开心,如此兴奋,如此忘我沉醉,他多年来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不是在梦寐以求的好莱坞,而是在香港,这个他度过童年的地方。“或许香港才是最适合他发展的地方。”莲达如是想。

邹文怀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观众的反应和掌声足以说明一切――《唐山大兄》火了,李小龙火了,嘉禾也活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敢排挤嘉禾、小看嘉禾,他邹文怀在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成就。望着李小龙那激动的背影,邹文怀笑了,像父亲对儿子那般;他要考虑的,已经不是嘉禾能从《唐山大兄》上赚到多少,而是下一仗该如何打――未雨绸缪、料敌机先,是一个智者所必备的素质。

火爆首映后,《唐山大兄》继续在香港各大影院上映,不仅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还获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人们都被李小龙在片中全新的打斗方式和精彩的功夫表演震撼了。不到三周,《唐山大兄》便打破了香港电影的票房记录,收入一举超越《龙虎斗》,总票房竟高达350万港币。《唐山大兄》在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纪录。一夜间,全亚洲都认识了李小龙,人们甚至直呼这位从好莱坞归来的功夫巨星为“唐山大兄”。这样的成功,别说嘉禾上下,就连李小龙本人都不曾料到:“一开始我就知道这部电影会成功,但我必须承认,我没想到竟会是这样的成功。”

《唐山大兄》的成功,是李小龙式拍摄风格的成功,也是截拳道的成功。李小龙这种追求速度、力量、准确性,接近于实战的功夫表演,打破了以往中国电影“花拳绣腿”的一贯模式,让观众有了更加真实刺激的感官体验。从《唐山大兄》开始,李小龙有了自己的表演风格,这一点从郑潮安初时的唯唯诺诺和后来的豪气逼人中就能清楚的感受到。而郑潮安在打斗中那一声声近乎尖利的吼叫,更是成为李小龙电影最具特色的元素。

《唐山大兄》的成功,同时也是嘉禾的成功。从《鬼怒川》、《天龙八将》、《独臂刀大战盲侠》的惨败到《龙虎斗》的初战告捷,再到《唐山大兄》的大获全胜,嘉禾电影公司也像李小龙一般迅速成为香港电影界的一个璀璨的新星。没有人再怀疑邹文怀的能力和他离开邵氏的动机,香港是个重实力的地方,只要你有本事、有成绩,大家就会尊重你、追捧你,以往的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嘉禾的崛起使得邵氏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有竞争才有进步,为了应对嘉禾的挑战,邵氏也会抖擞精神,两强争霸,必将使香港影坛愈发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