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关系的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关系,有很多关系网,在这个关系网中,一切事情都得要小心一些,否则就会有不小的麻烦出现。
到了美国以后,才发现在关系网遍布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中国美国有许多相似之处。想想很有道理,人类的社会就是个关系的社会,任何人都生活在关系中,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关系的圈子,独自成为一个封闭的个体。
我在美国先后去了三家大型的正规的美国职场,在这些工作地点,有很多人情的关系。
在大学餐厅里,第一老板的女儿凯特用课余的时间来打工,她是一个护理学院的学生,今年大二,明年就要完成学业,拿到专科的毕业证,她利用业余的时间出来工作。
凯特是个好学的学生,开始的时候学习艺术专业,四年后本科毕业,拼命的找工作,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个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工作机会不是太多。没有办法,她就只好又申请了一个大专去读。这次吸取了上一次读书的教训,不再按照自己的爱好来学习,而是按照就业市场的指挥棒去学习。
这次她选择读的专业是护士,护士在美国很好找工作,虽然累,但收入很高,所以,她就兴高采烈的去读书了。
新大学的收费很少,一年就3,4千美金。她边上学,边在妈妈公司里打工,收入就把学费和生活费都挣出来了。她对明年即将要找的工作充满着信心,学长们还没有听说谁找不到护士工作的。
我的那个好朋友马丽,和她的妈妈也在一起工作。本来马丽的妈妈在这里工作很多年了,后来,马丽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干烦了,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她的妈妈就找老板说说,老板录取了马丽,母女俩个人就在一起工作了。
我所在的另外的饭店里,也是到处都是亲戚关系。记得我被公司录取的时候,老板单独对我进行几天的带薪培训,并且给了我许多关于公司纪律的文件。上面就有一条专门写道,本公司不允许有亲戚关系的人员在一起工作,如有这种关系的话,其中一方就必须立即调离公司的这个部门,去到公司的另外一个部门。
我想在这里应该没有什么亲戚关系的人工作吧,结果我熟悉这里的情况后,发现公司的规定只是一纸空文,这里照样有很多的亲戚在一起工作。看来美国有些公司,包括我们这个比较大型的公司,很会玩虚的东西,自己定下了那么多规章制度,却几乎没有几条去遵守的,很会玩花架子。
一个叫琼斯服务生从15岁开始从这里工作,一直干到了50岁,她从来没有换过任何工作,而且处世得体,对老板很尊重。所以,在饭店里,她享有很高的地位,所有新来服务生的培训由她进行,那些服务生们都是她的学生,对她言听计从。我当初来的时候,也经过她一手培训出来的。
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长大,一辈子就住在一间公寓里,没有买房子。儿子高中毕业以后,她就和老板沟通一下,儿子在我们这里做厨师,母子都在一个单位工作。这种情况也不是只有她一个人,还有厨师汤姆的儿子高中毕业后,他向老板推荐自己的孩子到我们这里工作,他的儿子洗碗,兼作厨师。美国家庭的职业有一定的世袭性,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爸爸厨师,儿子继承父业。
至于我教书的那所美国大学,开始我想,在大学人际关系应该比较单纯,没有这么多亲戚关系吧。不过后来的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我的错误,我又一次犯了主观主义。在大学里,仍旧到处是关系网,也到处是亲戚关系,甚至是夫妻关系。
我的顶头上司西西丽雅是个法语教授,她找了法国男人做老公,这个法国男人为了自己的心上人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来到美国以后,西西丽雅就利用自己在大学里的影响,为老公在找到合适的教授职位,他在心理学系当教授。还有大学里语言学院的老师,她的老公也是这所学校的工作人员。
最有意思的就是我遇见了德语教授,她是一个很和善的中年妇女,第一次见她,我随口说道,“你老公一定在这所大学做教授吧?”
结果,她一听大吃一惊,看着我说,“啊,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第一次见面,你就知道我老公的工作,你好了不起啊。你是怎么知道他是这里的教授的?”
“这个,我是怎么知道的?”我笑了笑,其实我只是随便的一说而已,因为我周围的教授,很多人的老公都是这里的老师。
最后,我遇见了大学的日语教授,他是一个日本男人。他一定不会有什么亲属关系在这所大学吧?我自信的想到,因为他与这里简直是相差的十万八千里。结果,事实胜于雄辩,再一次的证明我有多么主观。
他的夫人是这所大学的一个老师,她是个美国人,为了她,这个日语教授才留在了美国。看来在美国的工作场所,是非常讲究人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