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庭只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孩子有很多不良的心理状态形成。
1.“我不行”——自卑情绪的形成
(1)常说“我不行”的孩子,长大后他会真的不行:一些孩子总爱说“我不行”,不论是学校的运动会,还是举行手工小制作比赛,或者是老师让其当干部,他们都不敢承担。那些总爱说“我不行”、“我不会”的孩子,在情绪上常常是自卑的孩子。自卑感是一种自觉不如人、轻视自己的情绪体验。这种孩子的特点是自我否定,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他们的恐惧心理比较严重,爱焦虑,做事畏畏缩缩,害怕失败,不愿去尝试、探索,甚至放弃成功的希望。这种具有强烈自卑感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是个平庸、一事无成的人。
(2)造成孩子自卑感的原因:造成孩子自卑感的根本原因,是家长教育的失误。其失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家长按完美主义思想要求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无数父母共同的心愿,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在这种育儿观的支配下,父母对孩子提出了种种完美的要求。要求孩子从小就要做好每一件事,要完美无缺。然而,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又都不可能达到完美。于是,父母开始指责孩子,责骂孩子。这样的家长对孩子考了90分都不高兴,而要求其考100分。孩子在这种完美主义的“熏陶”下,饱尝自己不完美的苦果。
②家长对孩子专横与溺爱。对孩子的专横与溺爱是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却是同样的负面效果。一个脾气暴躁的父亲或严厉无比的母亲,常会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训孩子,在家长这种专横的权威下,孩子自身受到了直接的伤害,形成了自卑感。相反,在一个溺爱的家庭环境中,有着“能干”的父亲和“勤劳”的母亲,他们处处在孩子面前显示着自己的能力,“宝贝,你还不行,我来干。”他们对孩子生活中的一切都代替,孩子极少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干,极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自然也就学不到生活中的一些能力,体验不到成功所带来的自豪感,最终相信了家长的结论“我不行”。
③家长自卑对孩子的影响。“有其父必有其子。”虽说有些过分,但并非无一点道理。自卑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情绪,社会遗传对自卑有着很大影响。自卑的父亲,极有可能会有个自卑的儿子,自卑的母亲,也很有可能有一个自卑的女儿。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都不行,我就更不行了”。子女对父母角色的认同,使孩子接受了自卑的“社会遗传基因”。
④家长错误评价系统的影响。我们常听到家长对自己孩子使用了不恰当的评价系统:“你瞧人家多聪明,总是考全班第一名,你怎么就这么笨。”“你瞧人家唱歌唱得那么好,你怎么嗓子像破锣。”在这种非常错误的评价下,孩子产生了自卑心理。
2.“我偏不”——敌意情绪的产生
(1)“我偏不”——小时候对抗父母,长大后对抗社会:一些孩子不仅对家长产生敌意,也对同学产生敌意。这种敌意情绪是一种复合情绪,其主导情绪是愤怒、轻蔑、厌恶和冷漠。具有敌意的孩子常对家长表现出斜视、纵鼻、冷笑、转头等表情和动作,以图从心理上和感情上伤害家长。由于敌意包含的是负面情绪,当它产生时,使人很难进行智力活动,严重干扰了孩子的学习。这种敌意情绪如果形成一种主导心境时,会给人的精神状态蒙上一层灰暗的色调,使人颓废、委靡。怀有敌意的孩子,其敌对状态是对外的,受伤害的可能是家长,但在心理上咀嚼着不幸的首先是孩子。具有敌意情绪的孩子常常会情绪低落,百无聊赖,对人对事很冷淡、没兴致,无动于衷,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甚至冷酷无情,无法体验生活的幸福与欢乐。一天到晚沉默寡言,对家长不理不睬。学习缺乏动力,效率低,拖拖拉拉。这种孩子的敌对情绪的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对抗社会,出现反社会人格。反社会人格是一种人格障碍,形成这种人格特点的孩子缺乏良心和道德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没有丝毫的自责,放纵自己,不管行为后果,极端自私自利,毫不犹豫、毫无内疚地说谎、欺骗、偷盗和行凶,往往会以暴力行为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孩子对家长所产生的敌意情绪会有两种表现方式:公开的敌意和隐匿的敌意。公开的敌意表现为把对父母的不满、反抗直接表现出来,顶嘴、破坏物品,甚至打骂家长;而隐匿的敌意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消极抵抗,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反应,背地里却暗自报复家长,如偷偷把爸爸的自行车胎扎破,看到爸爸因此上班迟到会暗暗高兴。这种孩子对家长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一旦孩子与家长形成了这种敌对关系,正常的家庭教育就无法进行了。
(2)造成孩子敌对情绪的原因:造成孩子这种敌对情绪的原因,仍然是家长教育不当。其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家庭缺少温暖的气氛。家庭里缺少温暖、缺少爱,是敌对情绪产生的常见原因。家长间的冷漠,家长对孩子缺少关心和爱护,特别是早期母爱缺失,以及家长与子女之间缺少应有的感情交流,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冷漠、敌意的情绪。特别是单亲家庭、再婚家庭、即将破损的家庭,都易对孩子的敌意情绪产生影响。
②家长过分注重智力教育。许多家长在学习成绩上过分苛求孩子,考不好了就拳脚相加,不允许孩子有其他兴趣爱好,只让孩子一门心思地放在学习上,让孩子享受不到人情的温暖,体验不到丰富的情绪世界,特别是学习上的一点挫折就引起了家长的强烈反应,严重挫伤了孩子脆弱的心灵,觉得家长都对自己这样无情,何况别人了,顿觉世上人情冷漠。从此对别人很冷淡,将自己包裹起来,不与别人进行感情上的交流。
3.“我不敢”——抑郁情绪的根源
(1)“我不敢”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孩子:抑郁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有害,是一种消极的复合性负面情绪,包括有悲伤、恐惧、焦虑、痛苦,羞愧、自罪感等。它使孩子心理过度敏感,甚至可达到神经质的程度,痛苦体验较多,焦虑感强,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对外部世界采取回避、退缩的态度。因为他们常感到无力去应付心理上的这种僵化状态,所以具有较强的自罪感。这种孩子往往不能以正常心态来看待挫折,往往会过度偏离事实和实际情况,把本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视为自己的失败和无能的结果,从而产生自我低估和自我责备,对未来充满无望,甚至麻木感。抑郁情绪的孩子常具有强烈的潜在依赖感,一旦失去得以依赖的对象(如父母)或找不到外界的支持时,就会陷入忧郁之中,产生无助感。由于失败而使人感到无能力去应付时,就会放弃应付外界事物,完全受外界环境的摆布。如果这种抑郁情绪转移到学习活动上时,就会使孩子缺乏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害怕困难,一旦遇到挫折(如考试成绩不太好),就会自暴自弃,甘于失败,认为自己不行了,也不再做任何努力与拼搏,学习成绩会一落千丈。
(2)导致孩子抑郁情绪的原因:导致孩子出现这种抑郁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孩子自身气质的问题,也有家庭教育的因素。家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早期丧失。早期丧失可导致抑郁情绪。常表现在失去亲人、失去已有的荣誉、失去他人的支持等方面的时候,孩子产生情绪上的失落感与失助感。
②心理承受力缺失。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经常犯操之过急的毛病,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准备是否充分,就把孩子推入一个陌生世界,让孩子独立地去应付,从而使孩子饱尝挫折,进而产生抑郁情绪。
③强化个性气质负面效应。具有抑郁气质的孩子比其他气质类型的孩子更易形成抑郁心态。有些家长不太注意孩子的气质特点,或缺少气质教育的经验与知识,不知对孩子的气质特征进行引导,使孩子气质的消极特征得以无限制地发展,这些都是导致孩子抑郁情绪滋生的心理因素。
专家提示: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宗旨是使孩子形成一个健全、日趋完善的人格,具有一种完整和健全的心理结构。使孩子认知、情感、意志各种心理品质统一协调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十一、希望孩子听自己的,
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社会经验少,很多事情不能去做,所以事事不放手,替孩子决定生活中的一切事情,从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小事,到孩子人生的重大决定都帮助孩子做出。在家长的这种模式培养下,孩子不能做任何的决定,离开了家长就不能干任何事情,成为一个无能的人。
专家提示:
孩子的不良心理会影响其生活、学习,难以形成健全、完善人格,而且让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差,将来在社会上难以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