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6316200000017

第17章 丢三落四与理性消费

每个人的个性中总有一些缺点,与其硬性纠正,不如顺其自然。

昊昊从小就是一个“大头虾”,经常丢三落四。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给他买了新书包、新水壶,但他放学以后,在大院里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回家的时候就只记得拿书包,而不记得拿水壶,就这样一连丢了好几个水壶。后来,我们干脆就不给他买水壶了,只给他用矿泉水瓶子装水喝。他在读小学的时候,也弄丢过几次课本,害得我到处去教材书店买教材。他放学后爱去踢足球,后来喜欢上了打篮球,也曾经把脱下来的衣服弄丢了几件,他爸爸为此比较严厉地批评了他。结果,他不丢衣服了,原因是他打球的时候不脱衣服了。这样一来,运动时出了汗,被风一吹,反而容易感冒。

不过,我发现,他丢东西一方面的确是因为比较粗心,但也有很多时候是因为心里老是想着一些事情,而把这些“小事”忘了。有一次,他参加华师附中的形象大赛,准备了几套服装,排练完回到家里以后,才发现装这几套衣服的袋子不见了,也想不起来放在什么地方了,只好赶紧去找。后来才发现,他是在等保安开门的时候,放在学校后门的值班室里了。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她在大学时就以粗枝大叶而闻名。她说她在读博士期间,弄丢宿舍门钥匙不下20次。不过,奇怪的是,她游历了世界很多地方,却从来没有弄丢过护照这一类重要证件。所以当孩子出现弄丢东西的情况时,我们一般也不会太严厉地批评他,只是提醒他以后要注意,特别是重要的东西,一定要保管好。昊昊丢了东西虽然很自责,但从来不会隐瞒,随着年龄的增长,丢东西的次数也慢慢减少了。他曾有几次与同学一起出远门,如作为华师附中校际交流团成员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参观访问,到北京参加“明天小小科学家”竞赛活动,到北京参加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都没有弄丢过重要的物品。所以我觉得,每个人的个性中总有一些缺点,与其硬性纠正,不如顺其自然。谁都有弄丢东西的时候,只要能看好自己的重要物品,不至于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就不要太追究。成长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健康和快乐比一些物品的价值大得多。

同时,我也注意让他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并进行归类管理。小学低年级时,有一段时间我不在他的身边,当时负责照顾他的爷爷、奶奶或者阿姨,什么事情都全权代理了,连书包也是他们帮忙收拾的,所以有时候就会出现漏放书本的情况,或者临时想起什么东西,到处找不到而急得哇哇叫。后来,我就让他自己收拾书包,每天晚上睡觉前把第二天需要用的书本、文具都放进书包里,免得早上起来时间太紧来不及收拾或者出现遗漏。另外,把书桌的抽屉和书架的隔层分门别类地放置物品,如笔、胶擦、涂改带之类的小文具专门放在一个小抽屉里,语文、数学、英语的教科书单独放置,教辅参考书又另外放一个地方,英语录音带也集中放置,上一学年的书籍、作业本则打包放在书架顶部,以备不时之需。而且尽量每次使用完了以后都放回原位,这样的话,就不会找不到东西了。

昊昊虽然在管理自己物品方面做得不太好,但是在消费方面却十分精明。我们并没有特别地训练孩子的财商,但是我们家里的收支账目一向是公开的。在他6岁以前,都是由外婆管账,会计出身的外婆每天都会记录家庭的支出情况,昊昊也会参与计算一些小数额的账目。到上小学以后,他也是经常拿着计算器敲来敲去地帮家里算账,我们常笑称他是“小算盘”和“神算子”。如果家里要购买什么重要的物品,大家都会一起商量、共同参与。对于昊昊来说,他直接参与最多的是买书和玩具。我们总是一起去书店挑选书籍,一般都会买成系列的图书,但不会一下子买很多,都是先买几本,看完了以后再买,只要他对某一个问题的兴趣不减,就会一直买下去。举个例子,关于《三国演义》,开始是买连环画,后来便买文字版。有一次,我们去书店买书,他看中了一套三国人物传记的读物,想一下子买好几本,我没有同意,而是让他从中挑选了四本他最想看的书,告诉他要先看完这几本,才能再来买新的,为的是避免他看书时泛泛浏览、囫囵吞枣,而希望他能认真读完一本好书。果然,他用两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四本书,而且是经过了反复阅读,对书中的内容已经完全熟悉、吸收了。之后,我们又去书城,买了这个系列的其他几本书。他读完这些书之后,也就对这些三国时期的人物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所以我们主要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去买书,力求少而精,但阅读的深度可以不断挖掘,尽量保证买的书都经过认真阅读。这既是阅读的需要,也是合理的消费。有些孩子一个劲儿地叫家长买书,但是很多买回去的书并没有认真看,只是简单地浏览、浅尝辄止,这就不能使孩子懂得书不在多,而在于从读书中获得乐趣的道理。对于老师建议的教辅参考书,昊昊也总是在同类书籍中挑选一部分,以免买回来后并没有时间看而浪费。

昊昊最有欲望购买的较为昂贵的物品是乐高系列玩具,这是一种塑料插座式积木类的玩具。它不同于那些只有几何形状的传统积木,而是有各种各样的零件,孩子既可以根据产品设计的图形拼装,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组装成自己喜欢的各种造型。它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有很多故事性的小人,如士兵、武士、强盗、农夫等。昊昊最喜欢这些小人了,因为他可以赋予他们各种各样的身份,去建造他心目中的王国。但是,乐高的成套玩具价格不菲,少则几十元,多则上千元。我一般不给他买太多的成套玩具,有一两套就可以了,他自己也觉得在不断更新的成套玩具中,其实大部分零件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只有几个新的特别造型是他想要的,怎么办呢?于是,我们就专挑那些小套装,比如他想要增加小人仔,就买那些有小人的小套装,再与以前买的大套装里的其他零件配合起来使用,这样既能够有新玩具,又不会造成浪费。所以,他只要去购物中心,就会去看看有没有新款而且价格适中的乐高玩具,如果没有价廉物值的玩具,他愿意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买。这就慢慢地形成了一种理性的消费观——凡事考虑性价比。我们一直教育孩子,不管经济条件如何,都要理性消费。我们家的人从来不追求名牌,不拥有奢侈品,不赶时髦。昊昊也受到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简朴,消费时也十分理性,从来不追求名牌,不乱花钱,但是,我们都愿意为品尝美食佳肴、欣赏名胜美景或帮助他人而慷慨解囊。

对昊昊日后理财能力可能产生过影响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在他六岁时玩的一种叫强手棋的游戏。强手棋最初被称为“地主游戏”,就是由每个玩家按照游戏标出的土地价格买地,然后造房子、盖大厦,达到盈利目的。别小看这种棋,它可是出自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亨利·乔治的理论。之后,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改良了这个游戏,增设了地产买卖税、抵押和银行利息的计算等,制定了每经过起点就能得到200美元的奖励制度。后来,下岗工人查尔斯·戴罗为游戏添加了一些新的环节,自制了5000副棋盘,放到朋友的店里寄卖。这种棋最终得到人们的认可,现在发展成为各种类型的“大富翁”棋类游戏。强手棋当时主要是一种成年人玩的游戏,我曾经和一帮朋友玩过。后来朋友把这套棋送给我,我拿回家以后,没有想到引起了昊昊的极大兴趣。这种棋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当棋子走在有地名的格子上时,如果该地方已经有业主,就需缴纳租金,如果没有业主,便可购买,当业主重复走在这个土地上时,就能盖房子,一次只能盖一栋房子,当盖齐4栋房子,就可以改建为酒店。如果把同色的土地全部买下,其他玩家走到这些土地上时,就要交双倍租金。其中还涉及所得税、销售税等经济学概念。我有时候会“被迫”与昊昊玩这个游戏,但更多的时候,是他和一位比他大一两岁的邻居孩子一起玩,两个人可以玩上整整一天,还乐此不疲,游戏中累计的金额也常常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元。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昊昊无形之中获得了一些简单的经济学的知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一些金融投资方面的熏陶。

在上初一的时候,昊昊在购书中心看上了一款供成年人玩的叫“现金流”的游戏棋。这种棋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很复杂,它和普通“大富翁”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引入了收支平衡表和资产负债表,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体会财务状况变化,感觉金钱的流向和流量。当时因为考虑到除了昊昊本人对此感兴趣以外,根本找不到玩伴,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玩,最终他选择放弃了买这种游戏棋,但他从其他途径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