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前史传文学研究
6314800000015

第15章 附录三

传记文学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20世纪年代以来,国内传记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出现了新的繁荣局面,并且有了专门的学术组织和机构,学术活动频繁。就我所知,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以及湖南文艺出版社等单位先后举办了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尤其是1999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国际传记文学研讨会,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俄罗斯、南非、以色列、日本、印度、中国等1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盛况空前,会议的主题是“走向传记文学的世纪”。这次会议对中国传记文学的创作和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使传记文学成为当代素质教育的一支生力军,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积极倡议,以“传记文学与素质教育”为题进行学术讨论,并组织从事传记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编写了《传记文学教程》以及《传记文学作品选》教材,使传记文学进入大学课堂。传记文学在西方国家可谓根深叶茂,产生了许多世界级的传记大师和传记理论家,目前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每年仅英文版传记就有余种。《文艺报》2001年8月7日刊登《新的超级大国——传记文学》一文指出:“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传记文学在西方非常活跃,正如米切尔·霍尔劳依德所说:传记已经成为文学领域中新的超级大国。”这些情况说明,传记作为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融合体,作为人类生命的载体,在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中具有永恒的魅力。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我也加入到传记文学研究的行列之中,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完成了《唐前史传文学研究》的课题,被列入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资助项目,于年9月出版。初版距今整整三年了。三年来,学界的前辈和同事、朋友对本书给予许多关注。业师霍松林教授在《序言》中将本书概括为四大特点,并鼓励我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中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韩兆琦教授《史传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读〈唐前史传文学研究〉》(载《运城高专学报》2001年第4期)一文认为,“全书显示出综合研究的总趋势”,“具有创新意义”;清华大学孙明君教授《〈唐前史传文学研究〉评介》(载中华书局出版的《书品》2001年第期)一文认为,本书“是对唐前史传文学的一次系统的清点与梳理,对唐前史传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特征及其内在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浙江师范大学俞樟华教授《〈唐前史传文学研究〉评介》(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一文认为,本书的创新在于“研究角度的新颖独到”、“深入钻研的精神和勇于开拓的学术胆识”;陕西师范大学傅绍良教授在《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永恒的人文精神——读〈唐前史传文学研究〉》(载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海》2001年第期)一文中评价说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力图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永恒的人文精神”。我深知,这些评论,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也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最近,因教学等方面的需要,本书得以重新再版。由于时间仓促,内容来不及进行大的修改,就仍然保持原貌,只是更改了初版中的个别错字,期望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正。对于西北大学出版社同仁付出的辛勤劳动,我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张新科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