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6314000000027

第27章 简论我国资本市场建设

汪彬

资本市场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当前,发展资本市场,对搞好搞活国有企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这里仅就几个有关问题谈点个人浅见。

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理想模式

资本市场发展的理想模式应该是由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管理模式决定的。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了今年政府改革的重点也包括精简经济管理部门,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为适应这种目标,我国的资本市场就应建立一种在中央政府统一监督指导下,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自律功能,实现政府管理与市场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一)集中的资本市场管理机构。资本市场处于国家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核心地位,与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如利率政策、外汇政策等息息相关,并且在资本市场内部,行为主体众多,相互关联的细节市场也有很多,是一个内外部关系都相当复杂的范畴,因此需要一个集中的管理机构。即资本市场的监督管理只能由一个政府主管部门进行,以克服多部门管理中权利上的相互摩擦,责任上的相互推诿。

(二)通过法律确定政府监管机构及各个市场行为主体的活动原则。在市场经济中,不仅各个市场参与者的活动范围是由法律划定的,而且政府监督机构的权力也是以法律的形式赋予的。有了法律作为保证,虽然资本市场由一个集中的管理部门监督管理,但其滥用职权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另外,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法律监督是确保市场行为主体依法办事,及时、准确提供信息的有力保证。

(三)政府通过市场手段调控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上,政府是市场运作的监督者,利益矛盾的协调者,市场纠纷的仲裁者,违法行为的制裁者,而决不能作为市场活动的参与者。政府管理机构完全超脱于市场之上,对具体业务不加干涉,一旦资本市场有了问题,除了主管部门体现监督机构的权威之外,政府应该通过利率杠杆、税收杠杆及产业政策导向等经济手段,实现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四)强大的资本市场自律功能。应建立健全证券协会和证券交易所双重自律机构,并以法律形式确认自律机构的地位,赋予其运作与规划,监管市场,执行市场规则的权力,使证券市场的自律机构充分发挥自我监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功能。

(五)证券业与银行业、信托业的分业经营。如果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有把客户的短期储蓄资金划为证券长期资金的诱惑,资本市场容易暴涨暴落,形成“泡沫”。支持证券业与银行业混业经营的人认为,如果一个商业银行既向某一客户提供贷款,又代理其证券业务,可以最大程度地了解客户的信息,有利于回避信贷风险。从我国金融监管能力来讲,分业经营也是符合现阶段实际情况的。

扩大资本市场容量应适度

选定了合适的模式并不意味着资本市场的建设问题就完全解决了。在选择模式的同时,笔者认为还必须同时解决资本市场的扩容等问题。

从证券化率角度来说,我国应该扩大资本市场的容量。这是总的方向,但具体到某一时期是否应该扩大资本市场容量,则要看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情况。如果政府、企业等证券供给者没有证券融资的要求,或者如果企业个人等证券需求者对证券投资热情不高,资本市场扩容都会流于空谈。目前我国的情况是:证券潜在的供给和需求都很大。潜在供给大,表现在地方政府和企业强烈的上市热情。地方政府热衷于本地企业上市,一是为了减轻地方财政的负担,二是增加就业,增加地方税收。企业的上市冲动大多源于融资的引诱。潜在需求大,表现在居民庞大的储蓄额,虽然近两年中央银行一再降低存款利率,但储蓄额却不断攀升。

从企业上市的动机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股市扩容是大势所趋,但其中隐藏的问题也不少,值得各方面认真研究。本人认为股市的扩容速度应该掌握一个适度的标准。所谓适度的标准,就是要保证在扩容进展中最大限度地保持资本市场的效率。首先要保持新上市公司的股票得到正确的市场评价。一个信息充分的、有效的资本市场能够根据上市公司股票的收益和风险情况给出合理的价格。其次要在配送股过程中保持效率。

今后几年,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进程的加快,资本市场扩容的要求会持续增强,也应该允许非国有企业同样得到进入资本市场的机会。非国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已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拓宽他们的金融渠道,增强他们的竞争实力,对于我国经济整体竞争能力提高大有裨益。

资本市场扩容是必然的,但我们不必片面追求上市速度和上市规模,必须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这是保护投资者投资热情的关键,也是保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平稳发展的关键。

健全资本市场监管体系

首先,建立以证券委和证监会为核心的主管机构。为了避免多头管理所带来的弊病,我国应该尽快调整资本市场监管机构的责、权、利关系,加强证券委和证监会作为主要管理机构的核心作用。其他部门对于证券业的归口管理应逐步并入证监会的管辖范围。前几年的管理实践证明,目前的各部委及地方分工行使监督管理权的监管体系难以做到分工明确、权责清楚,必须改进和做必要的调整。

其次,充分发挥我国证券业协会和国债协会的管理作用。中国证券业协会和国债协会是证券市场自律性管理组织。我国应充分发挥他们作为政府与证券经营机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证券业行业协会在规范证券机构和证券从业者的行为、加强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证券业务稳步发展等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国家监管机构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宏观管理上。我国在这方面要吸取发达国家好的经验,力争建立一个自律性强的证券市场。

再次,建立和完善证券监管信息系统。证券行业是复杂多变的信息系统,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敏锐的监管信息系统。监管信息系统的主要职能是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为监管机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依据。一是建立规范化的执行报告制度,明确报告资料的内容、格式、要求;二是建立电子化的信息处理和分析系统,对报表资料进行及时的科学的分析;三是逐步建立一套资信评级制度,对上市公司、债券发行机构和证券中介机构的管理状况、人员素质、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逐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随着中国加入WTO谈判的进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已是大势所趋。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开放资本市场,加入国际资本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深远。

要进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首先就要鼓励境内企业到境外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这是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第一步。我国已经在海外上市方面走出了第一步,已经探索出了宝贵的经验。今后我们要继续推进这方面的工作,掌握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选择适合的企业到海外上市融资。

一个成熟的国际化资本市场应该是一个资本双向流动的市场。因此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第二步就是允许外资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现在还有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心存疑虑,担心外资会“兼并”国内企业,扰乱资本市场。实际上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既有投机的成分,也有投资的目的。选择“投机”还是“投资”,决定权虽然在他们手里,但也要看我们的做法。如果我们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一个欣欣向荣的经济形势,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良好的投资服务,外资大多会选择“投资”,而非投机。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经历了初级发展阶段,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信誉,我国政局稳定,经济增长率高,国际投资者非常希望有机会进入这个成长中的资本市场。但是,外国投资者要进入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存在这一些障碍,需要我们给予解决:一是对资本流动和外汇交易的限制;二是市场分割严重,交易工具缺乏流动性;三是交易品种单调;四是在会计制度和会计报表信息质量上有差距。

建立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必须建立国际性的金融中心。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第三步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一两个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要求我们采取市场经济普通采用的原则,按国际通行的方式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