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七辑)
6313800000070

第70章 国际货币体系(五)

564 彭代彦、吴扬杰:《农地集中与农民增收关系的实证检验》,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4期。

565 章元、万广华、刘修岩、许庆:《参与市场与农村贫困:一个微观分析的视角》,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9期。

566 赵玉亮、邓宏图:《制度与贫困:以中国农村贫困的制度成因为例》,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1期。

567 王睿、蒲勇健、胡东:《资金投入对农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6期。

568 周建、杨秀祯:《我国农村消费行为变迁及城乡联动机制研究》,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569 邰秀军、李树茁、李聪、黎洁:《中国农户谨慎性消费策略的形成机制》,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7期。

570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09年上半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下半年展望》,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8期。

571 周建、杨秀祯:《我国农村消费行为变迁及城乡联动机制研究》,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572 周建、杨秀祯:《我国农村消费行为变迁及城乡联动机制研究》,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573 邰秀军、李树茁、李聪、黎洁:《中国农户谨慎性消费策略的形成机制》,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7期。

574 邰秀军、李树茁、李聪、黎洁:《中国农户谨慎性消费策略的形成机制》,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7期。

575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09年上半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下半年展望》,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8期。

576 胡永刚、杨智峰:《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产出与居民消费影响的SVAR分析》,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577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09年上半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下半年展望》,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8期。

578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09年上半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下半年展望》,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8期。

579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09年上半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下半年展望》,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8期。

580 王子、叶静怡:《农民工工作经验和工资相互关系的人力资本理论解释——基于北京市农民工样本的研究》,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1期。

581 章元、陆铭:《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3期。

582 冯子标、王建功:《半转型的农民工对中国工业化的影响》,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0期。

583 刘传江、程建林:《双重“户籍墙”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0期。

584 黄岩:《全球化、跨国倡议网络与农民工保护》,载《经济学家》第1期。

585 李强、龙文进:《农民工留城与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2期。

586 盛来运、王冉、阎芳:《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影响》,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9期。

587 陈波:《风险态度对回乡创业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3期。

588 盛来运、王冉、阎芳:《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影响》,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9期。

589 盛来运、王冉、阎芳:《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影响》,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9期。

590 石智雷、杨云彦:《金融危机影响下女性农民工回流分析——基于对湖北省的调查》,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9期。

591 王德文、张展新、程杰、侯慧丽:《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9期。

592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09年上半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下半年展望》,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8期。

593 石智雷、杨云彦:《金融危机影响下女性农民工回流分析——基于对湖北省的调查》,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9期。

594 王子、叶静怡:《农民工工作经验和工资相互关系的人力资本理论解释——基于北京市农民工样本的研究》,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1期。

595 彭克强、刘枭:《2020年以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预测与分析》,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2期。

596 刘铮:《世界粮食危机挑战中国粮食安全》,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2期。

597 倪洪兴:《强化农业保护体系建设 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1期。

598 刘铮:《世界粮食危机挑战中国粮食安全》,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2期。

599 刘铮:《世界粮食危机挑战中国粮食安全》,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2期。

600 彭克强、刘枭:《2020年以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预测与分析》,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2期。

601 李谷成:《人力资本与中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DEA视角的实证分析》,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8期。

602 刘铮《世界粮食危机挑战中国粮食安全》,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2期。

603 彭克强、刘枭:《2020年以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预测与分析》,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2期。

604 刘铮:《世界粮食危机挑战中国粮食安全》,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2期。

605 高帆:《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及增长趋势:基于H-P滤波法的实证研究》,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5期。

606 丁守海:《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价的影响分析》,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2期。

607 穆月英、小池淳司:《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SCGE模型构建及模拟分析》,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608 倪洪兴:《强化农业保护体系建设 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1期。

609 王保林:《产业升级是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2期。

6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工业的反应》,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4期。

611 刘明宇、芮明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5期。

612 刘明宇、芮明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5期。

613 刘林青、李文秀、张亚婷:《比较优势、FDI和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的脆弱性分析》,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8期。

614 唐根年、管志伟、秦辉:《过度集聚、效率损失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研究》,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1期。

615 王业强、魏后凯、蒋媛媛:《中国制造业区位变迁:结构效应与空间效应——对“克鲁格曼”假说的验证》,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7期。

616 蔡昉、王德文、曲玥:《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617 范剑勇、石灵云:《产业外部性、企业竞争环境与劳动生产率》,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8期。

618 王发明:《创意产业集群化:基于知识分工协调理论分析》,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6期。

619 胡霞、魏作磊:《中国城市服务业效应实证分析》,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8期。

620 唐根年、管志伟、秦辉:《过度集聚、效率损失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研究》,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1期。

621 朱英明:《区域制造业规模经济、技术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产业集聚的影响分析》,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622 乔均、施建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评述》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1期。

623 冯泰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以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为中介变量数量经济技术》,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624 路红艳:《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结构升级——基于产业互动、融合的视角》,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625 干春晖、郑若谷:《中国工业生产绩效:1998-2007——基于细分行业的推广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6期。

626 袁堂军:《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研究》,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627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2期。

628 徐圆:《国际R&D溢出、产业间贸易流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3期。

629 李春顶:《中国制造业行业生产率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技术的1998-2007年行业面板数据分析》,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2期。

630 魏守华、姜宁、吴贵生:《内生创新努力、本土技术溢出与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2期。

631 都阳、曲玥:《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优势——对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5期。

632 刘海云、唐玲:《国际外包的生产率效应及行业差异——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8期。

633 余典范、干春晖:《适宜技术、制度与产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检验》,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10期。

634 杨青青、苏秦、尹琳琳:《我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2期。

635 郭国峰、郑召锋:《我国中部六省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评价与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5期。

636 杨青青、苏秦、尹琳琳:《我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2期。

637 杨青青、苏秦、尹琳琳:《我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2期。

638 杨青青、苏秦、尹琳琳:《我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2期。

639 原毅军、刘浩:《中国制造业服务外包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5期。

640 李世祥、成金华:《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非参数前沿的实证分析》,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7期。

641 唐玲、杨正林:《能源效率与工业经济转型——基于中国1998~2007年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642 庞瑞芝、胡均力、白雪洁:《经济转型期间中国工业增长与全要素能源效率》,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3期。

643 王国刚:《中国银行体系中资金过剩的对策分析—三论资金流动性过剩》,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3期。

644 胡志浩:《金融危机中的流动性变化及其管理》,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4期。

645 张五六:《经济转型期通货膨胀的运行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述评》,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6期。

646 杨继生:《通胀预期、流动性过剩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性质》,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647 刘弘、姜国麟:《我国通货膨胀成因解释的理论模型选择与实证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648 王国刚:《物价变动并非总是货币政策的函数》,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0期。

649 张蓓:《我国居民通货膨胀预期的性质及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9期。

650 赵文哲、周业安:《基于省际面板的财政支出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651 魏强、陈华帅:《关于我国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652 张鸿武:《中国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变异性替代关系的研究——基于双变量GARCH模型的分析》,载《统计研究》2009年第12期。

653 何光辉:《中国CPI与PPI的结构与动态作用机制研究》,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4期。

654 张蓓:《我国居民通货膨胀预期的性质及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9期。

655 张晓慧:《关于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问题的一些思考》,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7期。

656 潘成夫:《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载《经济学家》2009年9月。

657 吴宏、刘威《美国货币政策的国际传递效应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658 李强:《资产价格波动的政策涵义:经验检验与指数构建》,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10期。

659 唐齐鸣、熊洁敏:《中国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模拟》,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660 赵进文、高辉:《资产价格波动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基于1994—2006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661 戴国强、张建华:《中国金融状况指数对货币政策传导作用研究》,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7期。

662 王松涛、刘洪玉:《以住房市场为载体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SVAR模型的一个应用》,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663 王擎、韩鑫韬:《货币政策能盯住资产价格吗?——来自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证据》,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8期。

664 何问陶、王成进:《股市波动对货币供求的影响研究——理论和中国的经验证据》,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2期。

665 刘伟、李连发:《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的现实选择》,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2期。

666 欧阳志刚、王世杰:《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与产出的非对称反应》,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667 闫力、刘克宫、张次兰:《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基于1998—2009年月度数据的分析》,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668 刘东华:《通货膨胀目标制“锚住”通胀预期的实证检验及其对我国的政策启示》,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5期。

669 唐齐鸣、熊洁敏:《中国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模拟》,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670 盛松成、方轶强:《支付系统发展对公开市场操作效果的影响》,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10期。

671 方先明、花旻:《SHIBOR能成为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吗》,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期。

672 李良松、柳永明:《新魏克塞尔主义下我国基准利率的比较与定位》,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6期。

673 赵永清、范从来:《中国名义货币状况指数的构建》,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12期。

674 张纯威:《内外失衡格局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内在协同——基于国民财富增长视角》,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1期。

675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非线性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实证研究》,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676 王永中:《收入不确定、股票市场与中国居民货币需求》,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1期。

677 闫力、刘克宫、张次兰:《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基于1998—2009年月度数据的分析》,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678 曲强、张良、扬仁眉:《外汇储备增长、货币冲销的有效性及对物价波动的动态影响——基于货币数量论和SVAR的实证研究》,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679 王宇伟:《不同经济部门的货币需求差异研究——中国货币需求不稳定的一个新解释》,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4期。

680 宋金奇、雷钦礼:《汇率变动与我国货币需求非线性误差修正》,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2期。

681 贺庆春、宋健:《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682 谭旭东:《货币政策可信性:理论、实践及对中国的应用》,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5期。

683 徐亚平:《公众学习、预期引导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1期。

684 卢盛荣、李文溥:《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685 蒋益民、陈璋:《SVAR模型框架下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研究:1978—2006》,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4期。

686 卢盛荣、李文溥:《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687 蒋益民、陈璋:《SVAR模型框架下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研究:1978—2006》,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4期。

688 卞志村、毛泽盛:《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研究》,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8期。

689 张纯威:《内外失衡格局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内在协同——基于国民财富增长视角》,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1期。

690 肖本华:《行为经济学范式下的货币政策研究述评》,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2期。

691 钟伟、张晓曦:《对“新共识”宏观货币理论的反思》,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692 安体富、蒋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分配所占比重》,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7期。

693 肖红叶、郝枫:《中国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及其国际比较》,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2期。

694 黄先海、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基于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视角》,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695 肖红叶、郝枫:《中国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及其国际比较》,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2期。

696 黄泰岩:《初次分配制度变动的发展方式解释》,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6期。

697 白重恩、钱震杰:《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698 白重恩、钱震杰:《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699 安体富、蒋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分配所占比重》,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7期。

700 肖红叶、郝枫:《中国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及其国际比较》,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