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赢的策略
6311700000014

第14章 选择宽恕而不是批评、指责

生活中,我们应当尽力避免批评别人,批评只会引起愤恨。如果别人确实做错了事,或伤害了你,你也应该大度一点,用理解和宽恕代替批评、指责,这样做不但可以使犯错者改过,更重要的是可以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汉斯·希尔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说:“太多的证据显示,我们都不喜欢受人指责。”许多事实证明:因批评引起的愤恨,常常会使员工、家人和朋友情绪低落、做事没有精神而对于应该改进的状况,却一点作用也不起。人类处世的天性,就是做错事时只愿意责备别人,绝不责备自己。我们都是如此。我们要明白批评好像是家鸽,最后总会回家。我们需明了我们要矫正及谴责的人,都会为他自己辩护,并反过来谴责我们。所以,明天当你我要批评别人的时候,让我们记住这些发人深省的例子。林肯精于与人相处的诀窍是什么呢?林肯喜欢批评人吗?是的。他住在印第安纳州湾谷的时候,年纪尚轻,不仅喜欢评论是非,还写文章讽刺别人。但有件事改变了林肯的做法。1842年秋天,他又写文章猛烈抨击一位自视甚高的政客詹姆士·希尔斯。他在报上发表了一封匿名信嘲弄希尔斯,被全镇引为笑料。自负而敏感的希尔斯当然愤怒不已,终于查出写信的人就是林肯。他下战书要求决斗,林肯本不喜欢决斗,但迫于情势和为了维持自己的声誉,只好接受挑战,准备一决生死。庆幸的是在最后一刻有人劝阻了他们,才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这是林肯终生最惊心动魄的一桩事,它让林肯是如此刻骨铭心地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的艺术。从此以后,他不再写信抨击人,也不再任意嘲弄人了。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几乎再也没有为任何事批评任何人。

南北战争的时候,林肯任命的将领——马科科兰、博普、伯恩赛德、胡克和米地相继惨败,几乎使林肯陷入绝境。全国有半数以上的人无情地指责林肯用人不当,但林肯“毫不怨天尤人,宽容地保持缄默”。他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不要评论人,免得被人所评论。”当时连林肯夫人都极力谴责南方人,林肯却对她说:“不用责怪他们,这样的情况换上我们也会如此。”1863年,盖茨堡战役开始了,七月四日晚上,李将军开始向南方溃退。李将军带着败兵逃到波多马克河边,面对前方高涨的河水与后方追击的政府军,李将军进退维谷,他们此刻已成瓮中之鳖。此役只要彻底击溃李将军的残余军队,内战很快就可以结束。对此天赐良机,林肯信心十足地用电报命令维得将军“立刻出击,不用通知紧急军事会议。”随即又另派特使督办维得马上行动。而维得将军呢?他完全违背林肯的命令,先行通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而后又迟疑不决,一拖再拖。最后,水退了,李将军带领军队越过波多马克河逃走了。林肯闻知此事,勃然大怒,在失望、痛苦之余,林肯坐下来给维得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体现了林肯内心的极大不满:我亲爱的将军:我不相信你能懂得因李将军逃走一事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他本来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而且,只要他一就擒,加上我们最近获得的胜利,战争即可结束。

现在,战争可能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上星期你不能顺利擒得李将军,如今他逃到波多马克河以南,你又如何能保证成功呢?我无法期望你改变形势,而我也并不期盼你现在会做得更好。良机已经失去,我实在感到无限的悲痛。林肯在写完这封信之后,心里又产生了别的想法:无论如何,大错已经铸成,把这封信寄出,除了让自己一时觉得痛快以外,没有别的用处。维得会为自己辩解,会反过来攻击自己,这只有使大家都不愉快,甚至危及他的前途,以至于迫使他离开军队而已。此时,如果说有人最有资格批评人的话,那个人就是林肯,可是,他却没有那么做。惨痛的教训告诉他:尖锐的批评和恶狠狠的责备,所得的效果都等于零。于是,这封信没有被寄出,它被永远的收藏了起来。试想,如果维得将军拜读了此信之后,会有何感想?又会有什么反应呢?白朗宁曾说:“当一个人的交战起自于他本身时,他已不是个平常人了。”从纯粹自私的立场说,调整及改正自己,要比改进别人容易且危险要少得多。可恩年轻时,总喜欢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写了一封可笑的信给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的德维思,请他谈谈他的工作方式。他在给德维思的信后加了这么一个附注:“此信乃口授,并未过目。”这是他刚从别人的来信中学来的一招,他觉得这可以显示一个人既忙碌又具重要性。实际上,他当时一点也不忙,只是想给德维思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德维思根本不屑于费心思写信给可恩,只是把原信退回来,在信后潦草地写了一行字:“你恶劣的风格,无以复加。”确实,可恩是弄巧成拙了,这样的指责并没有错。但是,人性使然,可恩恼羞成怒,甚至十年后他获悉德维思过世的消息时,第一个念头仍然是——他实在羞于承认——他自己所受到的伤害。以后,假如你要激起一种反抗,使人痛恨数年甚至至死难忘,你可以只求一时的痛快,只不过发表一些尖酸刻薄的批评就能轻易地实现。在与人交往中,让我们记住:我们所相处的对象,并不是绝对理性的动物,而是一个个充满了偏见、傲慢和虚荣、自负等情绪化的东西。批评的确是一种危险的导火索,一种能使自尊的火药库瞬间发生爆炸的导火索,这种爆炸有时足以致人于死地。

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曾因受到尖锐的批评而放弃写作,另一位英国诗人托马斯·查特敦年轻的时候并不世故,但后来却变得富有外交手腕,善于处世,因而成了美国驻法大使。他的成功秘诀是:“我不批评人,我只夸奖人。”只有不够聪明,心胸狭窄的人才喜欢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的确,很多愚蠢的人都会这么做。当然,善解人意和宽恕他人,需要有修养自制的功夫。鲍勃·胡佛是个著名的试飞驾驶员,时常表演空中特技。一次,他从圣地亚哥表演完后,准备飞回洛杉矶。在三百英尺高的地方时,刚好两个引擎同时出现故障。幸亏他反应灵敏,控制得当,飞机才得以降落。虽然无人伤亡,但飞机却已几近报废。胡佛在惊魂稍定后,第一个工作是检查飞机用油。果然不出所料,那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螺旋桨飞机,装的是另一种型号的飞机用油。回到机场,胡佛求见那位负责维护的机械工。懊恼不已的年轻机械师,一见到胡佛,便泪流满面。他的粗心大意不但毁了一架昂贵的飞机,还差点造成三人死亡。你可以想像胡佛当时的愤怒。这位自负、严格的飞行员,显然可以对不慎的修护工作大发雷霆,痛责一番。可是,胡佛并没有责备那个机械工人,只是伸出手臂,围住工人的肩膀说:“我相信你不会再犯错,我的F—51飞机明天还请你维护。”托马斯·克莱尔曾说:“伟大的人是从对待小人物的态度中显示其伟大的。”由于机械工的失误,胡佛差点丧命,胡佛有权利向失职的机械工吼叫、斥责吧!但豁达大度的胡佛却宽恕了他的错误,可以想见年轻的机械工必定对胡佛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后工作起来也更加认真。我们必须明白,当我们和他人相处时,面对的不仅仅是真理,更多要考虑的是他人的情感。因此对待他人的失误我们一定要多宽容、少批评。在必须批评别人时也要讲究策略,尽量委婉批评,免得伤及对方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