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另类思维:探寻宝藏的钥匙
6305800000017

第17章 10000畅想曲

千百年来,所有人都认为商业运作是靠数字计算出来的。从投资金额、运作费用、途中消耗、原料价格、人工工资、能源耗用、机械折旧、运输保险、各项税收直至出厂销售、毛利净利等等都是可以事先规划测算的。回报率能有20%就足以令人兴奋了,谁能想像会有成倍翻番的状况出现呢。若打破常规思维,以全新理念思考,算进前人无法想像的因素,采用常人无法理解的手法,实施出乎常人意料的项目,收支比率达1:1001:1000,甚至1:10000都是有可能的。这就是智商赚钱的不寻常之处常听说“人无横财不发,马无夜草不肥”。可见大家都懂得尽管人人都在工作、人人都在赚钱,但离“发”那个标准可就差远了。当然这个标准也会因人而异,但总的概念却相去不远。“发”者,发财之所谓也。大概总不是指慢慢从工资、从生活费里一点一点地抠出、然后积攒起那点可怜巴巴的积蓄。而是在一个较短时间里就“创造”出数额较大的财富。可怎么听都会感到一点贬意呢,仿佛是泛指不义之财似的。我想这大概是由于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碰到过这种机会而产生的酸葡萄心理罢。

在说到这些的时候,大家都会尽力压制并掩饰起心底那发财的迫切愿望,深怕被别人指为痴人说梦、神经不正常。故有意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调侃架势,言之凿凿地指出,天上掉馅儿饼也不会正巧砸中我的脑袋,贪污、受贿、抢银行又犯法;去赌场是十赌九输而且无规律可循;天底下哪有发财这种便宜的事?

我想,这还是受传统思维制约得出的结论。这种“突发性的赚钱”似乎是确实违背了商界数百年来大家所熟知、公认并共同作为行事准则的“经济规律”,因此也是绝无可能的事。是的,假如你是用和别人相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策划项目,大家都在同一个层面、同一个圈子里打拼,争同一份或同一来源的所谓“经济效益”,当然不会有奇迹出现,大家都得“慢慢来”。至于发财的机会呢,对不起,拜拜了您哪。究其根源是大家都没有、也不可能发现大的经济效益可能存在于你的思维无法触及的未知之地。这就像鱼一直生活在水中,所以它永远无法发现水的存在一样。你有勇气捅破那层窗户纸么?只要你敢伸出头去,展现在你眼前的将是一个崭新的、五彩缤纷的世界。那时候多少当初未知的层面将会一下子变得层次分明、脉络清楚。你的思维也必定随之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再回过头来将这境界和当初一直囿于其中的小圈子比较一下,你自己都会哑然失笑。

其实再向深层次挖掘一下,最可怕或日最可怜的还不是没能发现那个未知的天地,而是当别人发现了并策划出一系列项目放在你面前时,你还会瞪着略带惊恐的眼睛、将脑袋摇得拨浪鼓也似:怎么可能?天下能有这等好事?怎么正好就轮到你……终于仍然埋下头去,仔细地拨弄那打了千万遍的算盘,去计算那稳妥的,然而却是蝇头、蜗角那一点点小利去了。

千百年来,所有人都认为商业运作是靠数字计算出来的。从投资金额、运作费用、途中消耗、原料价格、人工工资、能源耗用、机械折旧、运输保险、各项税收直至出厂销售、毛利净利等等都是可以事先规划测算的。回报率能有20%就足以令人兴奋了,谁能想像会有成倍翻番的状况出现呢。若打破常规思维,以全新理念思考,算进前人无法想像的因素,采用常人无法理解的手法,实施出乎常人意料的项目,收支比率达1:1001:1000,甚至1:10000都是有可能的。这就是智商赚钱的不寻常之处。

就拿前一章所列出的国际服装城的项目策划作例子。

每个工厂投人美金1万元,(注意,就一次性而已,无须再追加的。)而它的收益是:零售服装的利润、年底股份分红、集团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值、没有中间环节的一手订单、产品品牌的宣传效应和国际性声誉、直接考察外国市场拓宽眼界、及时获得产品市场反馈信息……算算吧,值多少钱?10年下来又是多少钱?倘若再算上今后再扩展的欧洲、美国、东南亚、澳洲的十几二十家连锁店,按股份算不是又翻了十几二十番?

更不要说我这个策划人了。我的点子、策划报告以及组织安排实施,这份无形资产应按多大比例占有股份?它的“可计算的成本”又是多少?

再以超级跨国艺术公司为例。

初期投入的启动经费40万美元,是用于首批征集画作的润笔费和行政办公经费的。以策划的理念计算,这批画的价值已远远超出润笔费的十几二十倍。作为公司的固定资产已经是增值几十倍了。仅以十多个营利项目中的一个、即卖画项目作一个极为保守的估算:假设每个画廊每次画展仅售出5幅画,那每个月就是10幅。以每幅纯利100美元计算,从每个画廊每年可获利12000美元。100家画廊的纯利即为1200000美元。(请注意,这仅是极为保守的纯利润,画作成本的回收另计。)如果再算上另外十来个营利项目的收益呢?作为项目策划人、组织指挥运作者,这份收益应如何计算?这能不能算是一本万利的实例呢?

再举一个我于去年创新策划的实例,作为本书最后一章的小结。一来因为它是由综合考量而构思形成的创意,很难决定归纳进哪一章哪一节;二来也因为这是一个投入较大、影响极大、牵涉到所有产品厂家和所有消费者的超级巨无霸项目,不想让大家在新思维、新理念尚未输入头脑或者体会不深的情况下猛地接触到这个计划。恐怕被它的“大”和“怎么可能”而吓着,于是就绕道走、略过此节,因而最终错过深研此例的机会。

近几年我深深地体会到不管是文学艺术还是创新理念、不管是科学发明还是治国方略,当它们达到一个相当高层次的时候都将进入哲学层面的思考。更奇妙的是这些风马牛毫不相及的领域却有着众多的相通之处。夸大点说,仿佛隐约间总有一把万能钥匙可以去打开这些通向未知世界大门的锁。有时最后结果甚至会使自己都大吃一惊而感到不可思议。就比如我这个绝对的“科盲”和“电脑盲”,怎么就一下子在计算机的信息压缩处理的专业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

我经常盯着“微软”这座金字塔陷入遐想。它之所以能成为科技领域的巨无霸,最根本的重要因素还是它的产品找到、打开并占领了全世界的、几乎人人都离不开的广大市场。所以我想,假如要再创出一个新的“微软”,首先也要找到这么一个广大的市场。一旦突破了这个问题,就是抓住了理想的“纲”。有了它,编什么“网”的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于是我瞄准了“防伪、打假”的市场。

这是当前社会的癌症之一。多少年来,从政府到名品企业,从正统商家到广大消费者,无不对此深恶痛绝。相关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想尽了办法去遏止造假,都终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头痛不已。大家都在盼着有朝一日会发明出什么法宝去制伏这个社会的痈疽,还全民一个纯真而可信的正常市场。

既然已从反向找到了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再接着从反向思考为什么屡禁不绝?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

一是产品包装极易伪造。管你什么密闭封口、镭射标识,都是只防“君子”而不防“小人”的。不管什么新材料新技术,不都是普通印刷厂印出来的么?连钞票尚且有人伪造,还有什么印不出来的?

二是打假机制不够健全而且也永远无法完善。因为假货充斥市场的每个角落。范围之广、无孔不人和无所不用其极令人防不胜防。打假机构的人力与这么大的市场比起来只可谓之九牛一毛。如何抵挡得住?

于是,目标又具体到只要“标识无法仿制”和“全民皆可方便识假”,则假货即可无所遁形。最终从根子上杜绝造假的源头。

再细析下去。无法伪造的惟一办法是使这个标识成为“无形”。令作伪者无法知道那个防伪标识是个什么东西。不知道是什么而要去仿制它如何下手?而消费者呢,人手一只轻便的识别器,只要对着产品标识轻轻一按,两秒钟之内识别器即可告诉你这件产品的真伪。请不要以为这是新编的童话故事,是东海老龙王的镇海之宝。这在我的创意策划中已成为可能。

先说标识。所有厂家皆可从我这里获得一种几乎是零成本的输人信息的方法,将准备输入的内容(如厂长或发明者的相片、指纹、眼球的形状和颜色、甚至是相关人员的DNA样本等几乎无法获知的绝密资料)再转换成数字信息输人到产品标识中。作伪者即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运用大型高精尖计算机、花费一两年的时间计算三亿多次,也最多只能破译出数据的组合,但最终也无法知道这些数字代表着什么。这种劳神费力、得不偿失的无用功是任何人都不愿意陷人其中的。

再说识别器。顾客只要轻轻一按即可将所测知的信息发至专门的信息中心。中心尽管也不知道那信息是什么,但可以识别它是否与信息库中的资料相吻合,同时将结果立即返馈给识别器。这样消费者马上就知道产品的真伪了。更何况商店为了杜绝将假货积压在自己手中,更必定在进货之初就严格把关测试真伪。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会有什么神智不清的傻人再去动“作伪”的坏脑筋?

再讲一讲问题的另一方面。尽管绝大部分产品中的假冒伪劣品给广大消费者带来莫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给身体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而令他们深恶痛绝,但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却也还有些“假货”是受到不少人“欢迎”的,比如光碟、软件等。这似乎又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难解之题。因为在这一点上买卖双方的利益一致,他们相互需要、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这就需要设计另一种办法去制约它。

判定真伪的问题已经解决自不必多说,剩下的只是如何攻破双方都热衷的“利益”问题。我采取的方法是以毒攻毒、以利攻利。即“重赏”与“重罚”。一方面由工商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法规,对贩卖盗版光碟者予以重罚。以往他们之所以有恃无恐,主要是因为有关部门很难抽调众多的人力去长年监管他们。现在则可以“利”激发驱动以前的“盟友”来制约他们。顾客只要买到一只盗版碟,即可连同商家发票向工商管理部门投诉。因证据确凿,商家必定很快受到罚款处理。而罚金中的20%即为举报者的奖金。这就要比正、盗版光碟之间的小小差额大得天差地远了。为了这大大的利益,他们一定会利用一切机会去“拼命寻找”盗版碟。在这全民皆兵的天罗地网中,还有谁敢再去贩卖盗版碟?没有人买、也没有人卖,那还有人去制作生产么?这样的良性循环一启动,就会从根本上挖去这个盗版的痛疽。政府、音影公司、艺人、商家、买家、社会、市场,无不拍手称快。此一举而多得的大好事情,不知有没有人对此项目兴奋激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