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另类思维:探寻宝藏的钥匙
6305800000014

第14章 “平台”概念

人们要想实现预定目标往往要突破诸多限制,包括智商、受教育程度、专业知识、精力时间、经济实力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等等。既有一定风险,获取利益亦不会太丰。假如能建起一个平台,就可以让更多的企业来这个舞台上发挥长项,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平台主人作为整部戏剧的灵魂,负责总体调度和安排,提供必要的服务,以确保所有演出者的成功。与此同时自己的成功和所得也就一定旱涝保收包含其中了当初老一辈人在教导我们的时候,经常会说“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其意思大约是说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要有较大的建树就一定要靠一批人来帮助你――哪怕你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呢。所以又有人说你即使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呢。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任何人不管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为了实现个人的财务自由,还是实现个人崇高的理想,是开创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王国,还是建一座留名青史的丰碑,总有两个问题的阴影始终萦绕脑际而驱之不去。

第一,大家都希望目标清晰、前途光明、道路平坦。总是担心在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遇到不可预知的曲折和风浪。这些绊脚石和障碍物常常都是微小的、隐形的。稍不留神就会被忽略过去而最终发展酝酿成招致危险的隐患。正所谓“千里江堤毁于蚁穴”。倘若没有足够的知识、经验、智慧和眼光,无法洞悉先机或者处理的时机或手法不当,有时甚至还会使整个项目的进程遭逢灭顶之灾而永劫不复。这就是大家心中绝对不敢稍有懈怠的“风险意识”。

风险会潜藏在项目的任何一个方面,也有着很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一些在制订计划之初就已经看到,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事先消除和防范,但也有暂时无法解决或避开的风险则会阻碍项目的推进和实施。有时风险是避过了,但同时也失去了实现项目计划的良好机遇。这和因噎废食无异,并非成大业者所屑为。而另一些微小而隐形的风险就是另外一种状况了。它也绝不是毫无迹象可寻,只是需要较为敏锐的目光较为睿智的头脑才能发现罢了。俗话说没有翻不过去的山。凡是能发现的都必定有解决的办法。差别仅在于速度之快慢和损失之多寡而已。这就像下棋一样,局中风云变幻危机陷阱四伏,具大智慧者当能举重若轻,略施小计或虚晃一枪就能顷刻间化险为夷、风平浪静。而反应稍微迟钝者却会困坐围城、一筹莫展,仿佛真的到了世界末日。当然,我们不应也不能希冀所有的人都具备大智慧。而且严格来说倘若人人都是大智慧那也就无所谓什么大智慧了。所以,以普通人而言,能在事先策划的时候就能准确地分析出风险所在,并能未雨绸缪也就非常不错了。

第二,是实现目标的周期。一般来说,比较小的目标实施起来就相对容易、所费时间也较短。但缺点是即使完全实现了,也只能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获得有限而短暂的满足。而要真正实现一生中的大愿望和理想,就定要投入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或许二三十年甚至更长也说不定,这将占去人们一生中最宝贵时段的绝大部分,而且潜藏于更深处的危机是,假如真的碰到一个大风浪,那就极有可能失去翻本的机会而抱憾终身。

因此,总结所有人都将其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的这两大顾虑和隐忧,将风险降至最低以及将创业发展期缩至最短即成了大家普遍的愿望。“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少)吃草”,鱼和熊掌果真能够兼而得之吗?

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讨论吧。

消除、减轻或避开风险的方法有很多。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凭着精明的头脑挖出隐患,及早作出处理和防范。而对那些在实施过程中因“天气”变化而产生的风险,处理的最佳方法则是尽量地分散它,决不让它集中在一个点上而最终酿成大害。这就是俄国谚语所说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当年的南郭先生就曾告诉我们:假如一个演员独自上台表演的时候,在万千观众目光的焦点中,那是一点差错也出不得的。而数十个人的集体表演,即使稍有差池也会不太显眼。这不也是分散风险另一种形式的例证吗?现在几乎全世界的投资人都懂得了分散投资的道理。为的就是避开一下子全军覆没的危险。

对于缩短运作创业周期的问题则比较单纯而容易解决V。有听过“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么?发扬我们的光荣传统,充分“发动群众”去吧。动员更多的人来为你的事业出力,那不是一定比你唱独角戏要好得多?

上面所讲的只不过是两个抽象的概念。如何将它们揉合在一起并进一步充实完善,使之成为切实可行的策划方案呢?慢慢地,我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这就是――

“平台理念”。

“平台理念”这个词并不是我的发明创造。这几年一直有人将它挂在口边。我在这里也只不过是借用一下而已。其根本做法却是和一般人所讲的搭台唱戏并不尽相同的。

我的概念是不管你想开创什么样的事业,都应事先考虑到它的“多能”性。也就是说,它有着一个主攻的目标却又有着它另外的多项功能。所谓说“西方不亮东方亮”、“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狡兔三窟”都可以为这个概念作生动的诠释。比如说,许多大型的公众设施中都会安排一个或多个多功能厅。它可以作会场、展览厅、舞厅、宴会厅、礼宾厅、表演厅等各种用途。因为它在原创设计时已充分考虑并满足了这些需要。故只要临时稍作调整,即可“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则它的闲置率就可降到最小而效率却可以增至最高。由此可见,你在作项目策划时就应抛开旧有僵化的思维方式,一门心思只想去攻取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顺手拈来的“意外之财”。那些看似“歪门邪道”、“鸡毛蒜皮”的小收益却可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从而可以为你主攻时可能遇到的风险作资金方面的保障呢。

举一个实例。

多年前,我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在多伦多开了一间号称(因为没有详尽的统计资料,故只能在朋友们的赞词前冠上这“号称”二字,以脱吹牛之嫌。请原谅。)是全北美洲最大的中文书店和音像公司。说实话,开这样的专门店是有很大风险的。在这片外国的土地上,中国人毕竟只占极少数。更何况这里面还有一大部分人不认识简体字呢不知有多少好心的朋友为我捏着一把冷汗。要知道,仅铺租一项支出,每月就需加币6000多元。我要卖出多少书才可以赚回这6000多元的房租?

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分析并看好一处超大型华人商场的发展前景。租下一大片当时还没有旺起来的铺面。当然租金必然低廉。约只有正常租金的1/4.而且还订了10年的长期租约。接着利用我的个人优势将店铺装修布置一新,并发动政界、商界的高层人士以及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所有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前来捧场和大力宣传。将书店的人气搞得很旺,顾客川流不息。一片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就以比原来高出许多的租金很顺利地把店铺的2/3分租出去了。而“二房东”的分租收益足可以抵去原有租金。从此我即跳出了铺租压力的噩梦,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轻装上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在立于不败之地以后,除了书店的正常零售业务外,我又与当地大学的东亚系、公立图书馆和周边城市的中小书店建立了固定的供应和预订业务渠道、代理中文电视的节目交流和租放权、开拓音像制品的租赁业务、组织国内多家出版社前来参加中文书展、建立了中、加两国出版机构业务往来的管道、拓展了版权贸易的新市场、组织发动国内的相关机构前来北美考察文化市场、组织文化和出版方面的专题学术研讨、同时还进行了纸张纸浆、印刷设备、先进技术引进的探索,直至取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扩大了书店的无形资产之后,又分批地出售了公司的股份、从而引进了新鲜血液……所有的一切都完全围绕着书籍出版文化的宗旨在运行,却又远远地超出了书店的经营范围和模式。虽然不能保证每项业务都有显著的盈利,但堤外损失堤内补,积少成多,为公司主业可能会遇到的风险提供保障却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在朋友们为我担心的时候,我却是稳操胜券、笑眯眯地稳坐钓鱼台,“独坐城头观山景”。

是的,确实是笑眯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