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另类思维:探寻宝藏的钥匙
6305800000010

第10章 “金字塔”启示录

在人类社会中,个人或企业因类而聚,大家都努力往高处攀登,竞争也由此产生。随着不断有人被淘汰,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只有极少数到达峰巅者才会领略到豁然开朗的无限风光。此时你只见到一座座的金字塔和塔顶上的胜利者们。你们将在这个新层面上交往,并展开新的竞争。这是人所共知的金字塔现象。个中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小时候妈妈很少管我们。她是一个工作狂。她只记着她的那班学生。夜以继日不停地备课、批改作业、个别谈话、家庭访问……仿佛忘记了我和她的学生们也是同一个年级的同校同学。只不过是为了“避嫌”或别的什么原因,我只好被“调”到别的班而已。那时候,对我惟一的特殊照顾就是运用她的“特权”,帮我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一箱又一箱的图书,好让我安安静静地躲到一边去不要再缠着她。那时候我一直奢望能缠着她,问我那永远也问不完的千奇百怪的问题。然而这却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妄想。对于那一箱箱的书,不知有多少都是在囫囵吞枣的状况下硬吞进去的,甚至有些完全食而不知其味。多少问题想得到答案却又得不到解答。我这个近水楼台竟得不着月。现在假如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自我解嘲一下的话,是不是可以探讨我喜欢寻根究底、独立思考、不得结论决不罢休的性格就是在那种情况之下培养造就出来的?这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因“祸”得“福”?

记得不知什么时候碰到了“芸芸众生”这个词。这对当时的我来说,似乎有点明白但又不能确切地说清楚它的准确含义。奇怪的是它却给了我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好像它隐隐约约使我升高了一些,站在一个略高的地方俯视他们。也说不清楚是俯视他们,或者仅仅只是俯视那个词。直到有一天,我由于孤独和无聊,坐在台阶上看着大雨前的蚂蚁搬家。它们是那么地忙碌认真,为了自己、也同时为了蚁群的整体利益,不辞辛劳地、毫无保留地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它们似乎没有高低贵贱,平等地、相安无事地在一起生活。它们似乎也没有什么伟大崇高的理想,终日忙碌地奔来奔去就是为了找到半粒米、一只小虫的残肢而已。而这点可怜的东西就是它和它们越冬的保障。它们忙碌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又必须去整天忙碌。就连这样维持生命最低标准的命运也不能完全由自己掌握。一有风吹草动仿佛就像大祸临头即将遭逢灭顶之灾了。不是吗,眼看大雨将至,它们惶惶然疲于奔命的景象更让站在高处的我感觉到了它们的可怜和可悲。倘若要我去设身处地,我会感到深深的恐怖。

我就在那一瞬间懂得了什么是芸芸众生。

我还清楚地记得,顷刻间滂沱大雨倾盆而下。那些较为灵敏的先知先觉者、那些当机立断抢先作出迁徙决定者、那些勇猛精进努力奋发者都已经上了一级或几级台阶,不同程度地避入屋檐下获得了安全的保障。而暴风雨并没有因为那大批的芸芸众生们尚在失去保护的状态下苦苦挣扎而高抬贵手,而芸芸众生们也没有能够在“随大流总没错、人家得过我也得过”的固有信条下获得丝毫实惠,甚至连一点安慰也没有得到。这大概也是因为大家都没有想过,假如别人“不得过”了,那我是不是也就一定要跟着去死?当时那可怕的场景对我的冲击很大。我认识到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个体来说是何等渺小。同时也明白了只要能勉力登上台阶,那么多升一级就会多一份安全。当然,大千世界适者生存。自然界(当然包括人类世界)的物种竞争是激烈的,只有强者和比别人多付出努力的人,才会多获得一份阳光、水分、养料。也才会多得到一份庇护以及自我护卫的能力和自信。毋庸讳言,在竞争的过程中,必然也不可避免地将一些弱者淘汰出局。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极其残忍的铁律。即使是良性的竞争,不那么血淋淋,也是要靠超过或击败对手、甚至是一大批对手才能获胜,才能攀上稍高一级的台阶。自古以来就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说法。当然稍稍夸张了些,但道理是相通的。这个认识一直盘踞在我的脑际不肯离去。一直伴着我走过少年时代、青年时代、成年时代。不但没有褪色,相反随时代的发展感觉越来越强烈。竞争的信念和意识也越来越增强。

年龄不断增长,思想也逐渐成熟。见事多了经验也更加丰富,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刻。从小学时争当班上前几名慢慢发展到争当全班第一。然后是全年级第一,再接着是争取全校第一。眼看没有得再争了,却又瞄上了校际比赛、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比赛。每上一级台阶就看到被压下去一批人。当然细论起来“压”字并不贴切。这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好成绩将别人“比”下去的。像田径项目的比赛,尤其像长跑和马拉松比赛。全靠你自己的技术、体能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取胜。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综合。只要自己努力,不必去打击压制别人。这完全不同于球类和拳击比赛,要靠压制、破坏甚至打倒别人取胜。我想起30年前方成先生的一幅漫画《武大郎开店》。他幽默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寓意,使我们那整整一代人经久难忘。我又想起初参加工作时所在设计室的那个代理科长,他的一言一行也像极了漫画中的人物同样具有典型意义。成天结结巴巴地,又洋洋得意。充分并夸大运用着手中那一丁点儿权力,在那点儿权力颠来倒去的运作中自我陶醉。成天沾沾自喜于比别人高那么一丝丝。他的真正可怜之处就在于直到被淘汰遣散,也没有弄懂他那一点儿“高”是由于压着别人“显”得高一些而已。一旦别人挣脱了压力而站直了的时候,他就是踮起脚来也无法望其项背了。

在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奋力攀登的过程中,我又发现越是往上作出的努力就越大、付出的汗水就越多。这是因为自己的才智和体能在前阶段的进程中已消耗太多,开始有点儿力不从心了。而且越往高去每级台阶可容纳的人就越少,相反竞争对手会越强。偶尔喘口气往下面看一看的时候,所见的大多是接近自己的那几级台阶上的人,而芸芸众生们的个体影像就越来越模糊了,最后只剩下熙熙攘攘、忙忙碌碌、黑压压的一群。

这真有点儿像金宇塔。

当你处于底层地面的时候,你似乎感受着很大的活动空间,竞争也不那么激烈。几乎没有危机感。周围的人高低胖瘦差不多,大家和睦相处相安无事。所以这时候的心态大多是“人家怎么过,我也怎么过”。然而人的天性是要往高处走的。那座金字塔也就成了不安分者的向往目标。容量有限的台阶越往上越窄,竞争性越来越强。危险性也会越来越大。可能是自己没有站稳摔了下去;(这里不是平地,一个跟斗可能会让你一滚到底,再无翻身的希望。)也有可能是别人的努力超过了你,抢占了本属于你的立足之地。不管服不服气,你都得让出那块地盘退而求其次。这就是游戏规则。在整个攀登的过程中,危机感每时每刻都在侵扰着你,缠着你直到玩完整个游戏的全过程。这时候心理素质就变得尤其重要。谁的承受力最强,谁能咬咬牙撑下去,他就有可能到达那个光辉的顶点。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

一旦站到金字塔的顶端,眼前立即会展现出一个全新的世界,无比辽阔风光无限。因为你已超越了你所攀登的那个“面”,而那个“面”一直挡在你的面前,把外部的大千世界全都给遮掩了。它使你的目光变得短浅,只看到眼前的那一小级阶梯。况且你还必须时时提防着各种因素造成的跌倒的危险呢。总之,只要你取得最后的成功,一切就会臣服在你的脚下。你会有顶天立地、叱咤风云之感。

这是有关金字塔的第一个启示。它展示了个人和企业奋斗成长的基本模式和一般规律。整个世界就是由芸芸众生和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所组成的。

我的前半生也是在不断攀登不断奋进中过来的。对此中酸甜苦辣感慨良多。记得在我的第二本画册即将出版之际,我突然有感而发专为这本画册的最后一页画了一幅《秋湖水鸭图》,以作为对我艺海浮沉40年心路历程的小结。我画了一只鸭在冷寂的秋湖上漫游。暗喻着我的艺术生涯已经进入秋季。应该是丰收的季节,却并没有灿烂的金黄。有的只是一两枝半枯的芦苇。水波荡漾,应该有萧索的凉气了罢,水鸭稳健地游着,全不见丝毫浮躁。只见它昂首引颈却抿着嘴并未高歌。只是表露出一种含义深邃、莫测高深、洞察一切的微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但终究因刚知天命,道行还不高深,终觉意犹未尽,信手翻用“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旧句补上几句打油。虽无诗味,却是那一瞬间对40年来心态的小结。日:“春江水暖,秋湖水凉。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笑傲江湖,冷暖自知。”

记得当年那段从下往上看的时候,总觉得塔顶上的人是被光环和云雾缭绕着,像神佛一样高居云端之中,完全看不清他们的本来面目,可望而不可及。更加上自己看久了脖子也有点酸,故不得不时时低下头来回到自己的现实之中。

记得在我秘藏的纪念品中,有一小扎各家美术学院当年给我寄来的招生简章和答询的回信。尽管都是千人一面的回造纸的信封,千篇一律的冷冰冰的打印好的公文。但对当时还是青少年的我来说却被视为无价之宝。因为上面印着我心目中圣殿的名字,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那简直就是天上宫阙,遥不可及。所以只要是与它们稍有联系的对象,都被我当作至宝珍藏。我对它们的崇拜几乎到了迷信的程度。

几十年过去了,几经搬迁那些神圣的纪念品早就不知到了何处。再后来,我也慢慢地小有成就了,也出版了一些砖头似的画册,也得到国内国际相关机构的承认和嘉奖。多年来也结识了国内外一大批知名画家教授,也曾应邀去一些高等学府作演讲,彼此交往融洽和谐,再也没有了那种向往仙山琼阁的感觉。这是不是金字塔效应?

又扯远了,还是回到金字塔上面来。因为也曾小小成功过,故对塔顶风光也略有体会。灰色的感慨固然少不了,但主流还是胜利的喜悦和终于达到目标的欣慰。这感觉真好,它使你觉得这段人生没有白活,让你体验到人生的价值。说实话,我是会时时拿出来品咂一番的,像自己挠自己腋窝一样,陷入一阵短暂的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陶醉之余又不免旧病复发,认真思考起金字塔现象的另类含义和作用。

能产生效应的东西必有它存在和值得研究的价值。

前文讲过,站到塔顶之后,平地上的一切都好像离我而去看不清了。在展现眼前的无限风光之中,只看到另外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傲然耸立。每座金字塔的顶端都有少数几位成功者站立着。每当偶尔机缘巧合目光相遇,都会自然地会心一笑,惺惺相惜。都是个中人,心灵的感应是相通的。更加上各自都感觉到自己脚下那座跌爬滚打步步走来、历尽艰辛终于被自己征服的这块坚实的基础,自信心竟比平常强了许多。都觉得彼此可以平起平坐握手言欢了。

我因而又联想到一个企业、一种产品,都需要有各自的知名度。所谓知名度就是要从浩如烟海的同类企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为世人所认知认同、熟悉、信赖。这种事说说简单但实施起来谈何容易!每一组同类就是一座山、一座金字塔。要想世人瞩目,就必须站到那个塔顶上去而几乎别无他途。

21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已从工业社会进入一个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只要你稍一犹疑,马上就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了”。哪里容得你慢慢地进步、慢慢地往上爬?以前讲不进则退,用现在社会发展的速度来看,进得慢一点相比之下就是大大的退步了。

现在综合一下上文所述的概念:在同行同业的竞争中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要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尽管竞争的机制是良性的,不需要尔虞我诈、不需要放烟幕、设陷阱,不需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但是竞争的结果却是残酷的、你死我活的。因为社会大市场是一把公正而无情的剑。它只会锦上添花而绝不会雪中送炭。它只会扶强弃弱而不会表露出丝毫同情或怜悯。完完全全就像一个拳击裁判。

在改革开放多年之后,仍不时听到一些怀旧的感叹。怀念当年的大锅饭,怀念计划经济体制。觉得那时候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按上级布置下达的任务完成就行了。产品的销路根本无须担心,反正统一调配包销。原料供应不足,上级主管部门决不会袖手旁观。资金周转不灵了,上级也会会同银行协调解决。即使漏洞大了,还有地方财政作后盾呢。最重要的是每月每年的那些产值报表上的数字够漂亮就行。上上下下各取所需、皆大欢喜。总之,你健康一点,更可爱一点,“妈妈”当然高兴,但即使身有残疾、小儿麻痹甚或是弱智,成为全家的包袱和负担,妈妈也不会舍你而不顾。相反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怜惜呢。你甚至可以撒个娇、耍个无赖,也没有人舍得去呵斥你。手心手背都是妈妈的肉,扶助弱小这就是妈妈的天性。而在很多情况下母爱可能是盲目的、没有原则的、有时甚至明知是错误的也舍割不下。所以,伟大母亲的怀抱谁不依恋、依赖甚至贪恋呢?

如今这个保护的机制没有了,大家都得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为了生存和发展而拼搏。“拼搏”这个词在几十年前就有人常常使用。但在一般人的心中,始终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个艺术夸张了的名词而已,甚至都有一点耸人听闻的感觉。几乎从来没有人对这个词认真过,认为真的会有这么严重现在市场经济的公正之剑高悬在每个人、每个企业的头上,随时都会毫不顾情面地斩下来。所以拼搏的概念再不那么抽象了,他已经融入了每个人的血液中。

社会的现代化促使拼搏竞争的手段也进步多了。再不是拼人力、拼时间、拼汗水的时代了。再不是只靠革命加拼命地傻干就可望取胜的了。人们已慢慢懂得现代化的竞争绝对是知识和智商的竞争。回想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下海的多是一些没有包袱或包袱较轻的人。他们本来就睡在芦席上,决不担心再会摔到哪里去。即便是摔离了芦席,也只不过是脏一些而已,决不会伤筋动骨。成则更好,不成也不过是打回原形而不会变得更差一些。所以,他们可以轻装上阵义无返顾地往前冲。体现了另一种形态冲锋陷阵的勇气。在当时社会机制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又没有那些睡在席梦思上的人下场和他们竞争,所以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十年二十年过去了,再看一看这支队伍罢,大部分已被高学历、高智商的人取而代之。即使还有部分腰缠万贯的文盲仍然在商界占有一席之地,但十来年的风风雨雨也使他们精明了起来。在他们的身后都有着高智商的智囊团为他们出谋划策。他们大多高薪礼聘了专家、学者、教授当他们的高参顾问。由于这部分人的加入,使竞争的层次大大地提高了。再不只是南拳对北腿、宝剑对大刀了。高手的对决是在莫测高深的内功层面上进行的。看似如枯树槁木般静坐着,但凭那“气”、那“意念”、那“学养”,早已决胜负于千里之外、决胜负于无形之中了。

那我们是否应该防患于未然,事先练就一身独门功夫以备不时之需?

金字塔既然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任何人、任何企业都回避不了的铁律,你要生存、要发展就得拼命去攀登它,以求在同类中脱颖而出。这些竞争者中高手如云,大家都会运用自己的高智商来加快自己前进的速度。但往往又都没能逃脱正常竞争思路的限制,仍在这个范围以内苦苦挣扎。所以只能算是改良,而不是革命。或者说只是改进而不是发明创造。

我的理念是另辟蹊径,重新创建一座新的金宇塔而放弃那个竞争激烈的、旧有的金字塔。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用足心思仔细地研究策划,找到同业们迫切企求、但凭一己之力又无法实现的目标或愿望。以此为号召,吸引和组织大批同业一齐来为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只要有金字塔存在就一定会有人去攀登。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理。因为大家都明白放弃参与、放弃竞争就永无胜利的指望,就会被淘汰出局。比如说文艺界经常运作的这项大奖赛、那项大奖赛,本来品级确实不高,说不定还真有人不屑参与。但炒作多了久了,甲也得了奖、乙也得了奖。许许多多你看不上的人都被套上一顶顶桂冠,而独有你却还是一张白纸,那普罗大众会怎么想?他们可不知道你是清高得不屑参与的。他们看到的就只是那些光环。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而无朋。你要是坚持不入这个“俗流”,那就要甘冒可能被冷落、被淘汰、被抛弃的危险。从商业角度来衡量,那是极不合算、极不明智的。)

在这过程当中,组织策划者当然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精力甚至是财力,但是你那个组织者的领导地位已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随着这座新建金字塔的不断垒建增高,参与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金宇塔的建造速度就会越来越快。而你就会一直稳稳地居于这座金字塔的顶端。大家越努力,也就会把你抬得越高,地位也越巩固。打个带点贬意的比方,确与拉起一面大旗、登高一呼占山为王有点相似。(可综观历史,以占山为王而终成大业者比比皆是。这里就没有值得研究借鉴之处?)但又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你确实是运用了你的高智商,想出了整个同业都共同向往的点子,同时也付出了同业们不愿或没有能力付出的努力和代价。这其中没有蛊惑、没有欺骗,而是实实在在地为同业的发展谋福利。在大家都得到利益的同时你也就实现了登上金宇塔尖的愿望,可以与别座金字塔上的胜利者平等地握手了。假如还有更高的雄心壮志,甚至还可以考虑在这个高层面上再创建一座更高更新的金字塔,助你登上青云之路。

令人高兴的是,近几年国内在许多领域都开始意识到此类做法的重要性。(尽管尚未有人将它归纳、整理、提高,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上去进一步充实完善它。)比如说海南的博鳌国际论坛以及在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国际性的专题论坛及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尽管耗费了一些人力财力,但做东道“主”、组织者的次数多了,国际地位也相应提高了许多。这是不是金字塔效应的具体体现?

再大如申办奥运会和世博会,难道不是在经济效益的背后更着眼于“国际性影响”、更着眼于建立更崇高的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