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越放下越自在
6304300000006

第6章 第五辑 无欲无求

禅诗有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境由心生,只有内心归于平静才可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心灵一旦被物欲所牵,就等于被蛛网所系,一生不得挣脱,而克制欲望,保持淡泊之心则可让人趋于平静。明白事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均是身外之物,不可没有,亦不可强求。如此,你的内心则可以获得释然。

无形的财富

一位老人在一条小河边,遇见一位青年。

这位青年唉声叹气,满脸愁云惨雾。

“年轻人,你为什么这样的郁郁不乐呢?”老人关心地问。

青年看了一眼老人,叹了口气: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穷光蛋。我没有房子,没有老婆,更没有孩子;我也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整天饥一顿饱一顿地度日,老人家,像我这样一无所有的人,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

“傻孩子,”老人笑道,“其实你不该如此的灰心丧气,你还是很富有的!”

“为什么?”青年不解地问。

“因为,你其实是一个百万富翁呢。”老人有点儿诡秘地说。

“百万富翁?老人家,您别拿我这穷光蛋寻开心了。”青年不高兴了,转身欲走。

“我怎么会拿你寻开心呢?现在,你回答我几个问题。”

“什么问题?”青年有点好奇。

“假如,我用20万元买走你的健康,你愿意吗?”

“不愿意。”青年摇摇头。

“假如,现在我再出20万,买走你的青春,让你从此变成一个小老头儿,你愿意么?”

“当然不愿意!”青年干脆地回答。

“假如,我再出20万元,买走你的容貌,让你从此变成一个丑八怪,你可愿意?”

“不愿意!当然不愿意!”青年头摇得像个拨浪鼓。

“假如,我再出20万,买走你的智慧,让你从此浑浑噩噩,了此一生,你可愿意?”

“傻瓜才愿意!”青年一扭头,又想走开。

“别急,请回答我的最后一个问题,假如我再出20万,让你去杀人放火,让你失去良知,你愿意吗?”

“天哪!干这种缺德事,魔鬼才愿意!”青年愤愤道。

“好了,刚才我已经开价100万元了,仍然买不走你身上的任何东西,你说,你不是百万富翁,又是什么?”老人微笑着问。

青年恍然大悟。他笑着谢过老人的指点,向远方走去。

从此,他不再叹息,不再忧郁,微笑着寻找他的新生活去了。为金钱而活着只是愚人的选择,智者追求的财富除了金钱还包括健康、青春、智慧等。

适度舍弃

有一个年轻人,他在参加工作之后,一直表现得非常出色。后来在一次重要的人事调动中,他本来有很大的希望晋级,结果却被安排到基层工作。

这个意外的结果,对他的心理打击很大。他认为这些年来的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了。因此在家里,他的脾气变得暴躁起来;在单位里,他则整日郁郁寡欢,感觉前途没有一点希望。偶尔,他也会为自己消极的心态而感到吃惊。

后来,他决定去拜访一位成功的长者,希望那位长者给他一些点拨。见到那位成功的长者之后,他把心中压抑已久的苦闷,统统地倾诉给了长者。

那位长者听完之后,竟然笑了起来,随后,问他:“你是因为一次事业上的挫折,便断定前途无望了是吗?”

年轻人点了点头。

然后,长者便转开这个话题,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个渔人经常结伴驾船出海捕鱼。后来,他俩在海上发现了一座奇怪的小岛,上面满是金灿灿的黄金。于是,他俩将小船靠近海岛。第一个渔人将船上的网具全部扔掉,随后,不停地往船上装金子,直到小船快被压沉了为止。

第二个渔人,也不停地往船上装金子。然而,装了一会儿之后,这个渔人发现了一个问题,因为小船的载重量有限,无法承载太多的金子。尽管他也是非常希望拥有更多的金子,但在此时,他克制住了自己的念头。他闭上眼睛,转过身去,迅速地将小船划离了海岛。

在返航的途中,他们遇上了罕见的台风。第一个渔人所驾的小船,因为严重超载,另外他不舍得将那些金子往海里扔,结果很快就沉没了。

另一个渔人,则不停地将船上的金子往海里扔,以减轻船的载重量。当他手中还剩下最后一锭金子的时候,台风过去了,大海也恢复了先前的平静。他驾着小船安全返航。他没有舍弃网具,第二天仍可以出海捕鱼;他只带回来一锭金子,但是这一锭金子足可以使他家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

讲完这个故事之后,长者微笑着问那个年轻人:“你希望自己是哪个渔人呢?”

年轻人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第二个了。”

此时,长者赞许地说:“你非常聪明啊!不要忘记,在适当的时候,应该闭上一只眼睛。因为你手中还有网具,还有一锭金子,明天的生活对你来说仍会是幸福的!”

年轻人恍然大悟,而后,释然地笑了起来。尘世之中,展示在你面前的一切,似乎都在张着诱惑的大口,权力、名誉、金钱、身价……

其中,有很多人为这些身外之物而殚精竭虑,而不惜生离死别,甚至不惜丧失良知。

就像上面那位长者所讲的故事一样,贪婪的欲望,将使你的生命之舟超载,无法承受住人生风浪的考验。而一个生活的智者,应首先懂得“适度舍弃”这个道理。

道德与享乐

犹太人有一则关于道德与享乐之关系的寓言,其中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有一艘船在航行途中遇到了强烈的暴风雨,偏离了航向。到次日早晨,风平浪静了,人们才发现船的位置不对,同时,大家也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美丽的岛屿。船便驶进海湾,抛下锚,作暂时的休息。从甲板上望去,岛上鲜花盛开,树上挂满了令人垂涎的果子,一大片美丽的绿荫,可以听见小鸟动听的歌声。于是,船上的旅客自然地分成了五组。

第一组旅客认为,如果自己上岛游玩时,正好出现顺风顺水,那就会错过起航的时机。所以不管岛上如何美丽好玩,他们坚持不登陆,守候在船上。

第二组的旅客急急忙忙地登上小岛,走马观花地闻闻花香,在绿荫下尝过了水果,恢复精神之后,便立刻回到船上来。

第三组旅客也登陆游玩,但由于停留的时间过长,在刚好顺风之时,以为船要开走而慌慌张张地赶回船上来,结果,有的丢了东西,有的失去了好不容易才占下的理想位置。

第四组的旅客虽然看到船员在起锚,但没看到船帆扬起,而且以为船长不可能扔下他们把船开走,所以,一直停留在岛上。直到船要起航之时,他们才心急慌忙地游到船边爬上船来。其中有些人为此受了伤,直到航行结束,也没有痊愈。

第五组旅客由于在岛上陶醉过度,没有听到启航的钟声,被留在了岛上。结果,有的被树林中的猛兽吞吃了,有的误食有毒的食物而生了病,最后全部死在岛上。

故事中的船,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善行,岛则象征快乐,各组的旅客象征对善行和快乐持不同态度的世人。

第一组的人对人生的快乐一点儿不去体会;第二组的人既享受了少许快乐,又没有忘记自己必须坐船前往目的地的任务,这是最贤明的一组;第三组的人虽然享受了快乐并赶回了船上,但还是吃了些苦头;第四组也勉强赶回船上,但伤口到目的地还没有愈合;人类最容易陷入的还是第五组,往往一生为了虚荣而活着,忘记将来的事而不知不觉吃下有毒的甜蜜果实。一定要把握住享乐的分寸。适度享乐而不忘追求善行的人才是最贤明的。

贪婪让生命受累

有个扬州人善于游泳。一天,河水暴涨,水势很急。同村的五六个同伴一起要到河对岸去办事,因为都识得水性,所以还是乘了小船,横渡过去。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小船到了河中央的时候,突然破了,水一个劲儿地漏进了船里。眼看船就要沉了,于是大家干脆就全跳下船去,准备游到对岸去,但其中的这个扬州人,虽然拼命地向前游,却游得很慢。

扬州人的同伴问他:“你游泳比我们都强,今天怎么啦,竟然落在了我们后面?”这个人十分吃力地说道:“我腰上缠着500大钱,很沉,我游不动。”“赶快把它解下来,丢掉算了。”同伴们都劝他。可是他摇着头,舍不得扔掉这500大钱,渐渐地这个人越游越慢,几乎要精疲力尽了。

这时,同伴中的一些人已经游到了对岸,看见这人马上就要沉下去了,于是就冲他大喊着:“快把钱扔了!你为什么这样愚蠢,连性命都保不住了,还要这些钱有什么用。”可是这个人终究还是舍不得这些钱。不一会儿,他就沉下去淹死了。

我们每个人真正的价值,可以根据他轻贱和重视的对象来衡量。生命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已经与我们同在了。许多人为了追求财富和权力,碰得头破血流,然而他们却看不到,爱情、平常心和幸福都是人间的瑰宝,没有任何土地或钱财能与这些无价之宝相比。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因此有太多的欲望,并随之有太多欲望满足不了的痛苦。我们想要以清醒的心态,从容的步履走过人生的岁月,就不要表现得太贪婪。

我们终身劳苦而获得的财富和我们所能享受到的世俗的欢乐都只是过眼云烟,我们是不可能带着它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我们可以允许财富进入我们的屋内,但永远不要让它主宰我们的心灵。

我们现在和出生时已截然不同了。出生时,我们一无所有,但年复一年,我们已被生活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同时,我们也被各种欲望所折磨着。如果我们的欲求总是不着边际,我们便永远得不到它,我们便会无止境地追求它,直到我们精疲力尽的那一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生活已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折磨了。

所以,从今天起,卸下你沉重的包袱吧。用崭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自己,让自己的灵魂挣脱无止境的需求,进入怡然之境。有些人因为贪婪,不懂得放弃应该放弃的东西,结果便是失去了更多,甚至赔上了性命,实在是可悲!

信誉与荣誉

要在信誉与荣誉之间进行取舍,就更可以看出一个人品行的好坏。历史上,为谋求一己之荣而不顾信义的不乏其人,这种人只能给自己留下千古骂名;但能不计个人荣辱而取信于人的,也大有人在。这类人把个人的荣誉看得很淡,即便由于意外的原因而无法立信守信时,他们也会于心不安而深深自责。

20世纪前期英国妇孺皆知的军事将领托马斯·爱德华·劳仑斯,长期转战于阿拉伯国家,后来却由于英国当权集团的原因,使他失信于阿拉伯人民。因而他深感良心有愧,拒绝接受英王的授勋,并且自动退出政治舞台而隐姓埋名。他的品行,曾得到丘吉尔的高度评价。

劳仑斯一生与阿拉伯世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几次去中东,进行过考古工作和勘测工作,对中东风情作了详细的了解。后来由于战争的需要,加上他对阿拉伯风土人情的丰富知识,劳仑斯被派去中东,协助英国政府扶植的由侯赛因父子建立的傀儡政权。从此,劳仑斯踏上了中东沙漠游击战争的舞台,并一举成名。

长年的沙漠游击战,使劳仑斯完全适应了纯粹的阿拉伯游牧战斗生活。他与阿拉伯人民并肩作战,为推翻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地区400年的统治,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深受阿拉伯人民的信任。而劳仑斯也一直向侯赛因父子保证:整个阿拉伯地区在战后将组成一个统一独立的国家。这使阿拉伯人民对他寄予厚望。

谁知在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却与法国达成秘密协议,对阿拉伯人民实行分而治之。这个协议使劳仑斯震惊,他痛感自己被出卖而失信于阿拉伯人民,因此,他断然拒绝接受英王的授勋,并主动退出了政治舞台。

劳仑斯一生本来就十分厌恶扬名,加上感到良心受到了谴责,便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可是,许多专门猎取名人轶闻的记者对其穷追不舍,劳仑斯只好几易其名并专心于写作。后来在一次车祸中,劳仑斯失去了生命。

劳仑斯一生,建立的战功令人瞩目,而他那因失信(虽然不是他自己造成的)而自责,对名誉不屑一顾的品德,更加受到世人的称赞。在劳仑斯的葬礼上,丘吉尔曾流着眼泪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英国人走了!”面对生活中的信誉和荣誉,如何选择,如何放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讲求信誉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标志之一。倘信守诺言,会令人信服而受人尊敬;若背信弃义,则会被人看轻而遭唾弃。

生活中的“绳子。”

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地问了一句:

“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后生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

老禅者见状,问道:“什么使你如此惊讶?”

“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后生大悟!

一只风筝,再怎么飞,也飞不上万里高空,是因为被绳牵住;一匹壮硕的马,再怎么烈,也被马鞍套上任由鞭抽,是因为被绳牵住。因为一根绳子,风筝失去了天空;因为一根绳子,水牛失去了草地;因为一根绳子,大象失去了自由;因为一根绳子,骏马失去了驰骋。所谓真正幸福的人生,就是要摆脱那些无形的绳子,名利、贪欲、嫉妒、褊狭都是绳。摆脱了这些,快乐幸福的生活也就在你的身边了。

平分财产

从前摩罗国有一位富翁,得了重病,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把两个儿子唤到床前说:“我死了以后,你们兄弟二人要好好地平分财产……”

话未说完,富翁就去世了。

兄弟二人望着万贯家财,心生贪念,便开始你争我夺。无论怎么分配,二人始终都有意见。

这时,有一位愚笨的老人就说:“我教你们如何把东西平均分成两份,只要把你们所有的财物通通从中间切成两份就成了!”

听完后,二人异口同声高兴地说:“真是好方法!”

于是迫不及待地取出衣服、碗盘、花瓶、钱币等等家产,一一把它从中间、小心谨慎地分成两半,连房子都从中间拆开了。

转眼间,万贯家财,却成了一堆堆一文不值的破铜烂铁。在生活上,有很多人为了贪求多一点点的利益和多一点点的公平而失去了该有的气度与雅量。对待财物淡泊一些,对待别人宽容一些,就能避免遭受那些无端的损失。

“高明。”

的猎食

在南美洲的热带丛林中,生长着一种弹跳力极强的小毛虫。它们体形纤细,而且感觉异常灵敏。当它们爬到树叶上吞食的时候,只要一有鸟儿靠近,它们就会迅速地弹起,隐藏到茂密的树丛中,从而逃脱掉鸟儿的袭击。

这种小毛虫的食量非常大,为了能够不停地吞食树叶而不被鸟儿发现,它们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它们先将两片相邻的叶子用丝缠到一起,然后,它们再钻到两片叶子之间,尽情享受下面的那片叶子。而有上面的叶子遮挡,鸟儿就不会发现了。

它们的伎俩,看起来非常“高明”,上面的叶子将它们的身体遮掩起来,在吞食下面叶子的同时,可以躲避开鸟儿的视线。

然而,有一种斑雀,它们的目光非常敏锐,而且喙也十分锋利。它们在树丛中飞行觅食的时候,可以通过阳光的照射,发现躲藏在“叶洞”中的毛虫的踪影。这是因为,小毛虫将下面的叶子咬出一个洞之后,阳光照射在上面的叶子上,就会隐现出一个“小银幕”;小毛虫的一举一动都会印在那个“小银幕”上,这怎么可能瞒过斑雀敏锐的眼睛呢?发现之后,斑雀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俯冲下来,将小毛虫捕获。

小毛虫为了满足自己贪婪的食欲,通过精心策划,原以为不会被鸟儿发现,可以尽情享用美餐了。然而,它们没有料到,它们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谋,其实是为自己掘出了一个陷阱。

在南太平洋的深海域里,生长着一种会发光的灯笼鱼。在漆黑的海底,灯笼鱼躲在海藻附近,它们的背鳍会发出淡蓝色的荧光。那些光线一闪一灭,就会将附近一些小鱼和小虾吸引过来。这是灯笼鱼设下的陷阱,当那些小鱼和小虾游到它面前的时候,灯笼鱼就会突然张开血盆大嘴,迅疾地将那些好奇的小鱼和小虾吞入腹内。

然而,灯笼鱼像刚才所说的小毛虫一样,它们的食欲非常大。即使它们的肚子撑得像皮球一样的时候,仍不肯停止捕食。

在同一个海域内,还生长着一种牙鲆鱼,它们的视觉几乎丧失。但是,它们却依靠食海藻和捕食灯笼鱼而生存下来。原来,灯笼鱼刚开始捕食猎物的时候,背鳍的荧光还很淡。但是,随着它们隆起的腹部,那蓝色的荧光会越来越强烈。于是,牙鲆鱼便根据眼中看到的极微弱的光线,来判断灯笼鱼的位置,随后,一举将它们捕获。如果小毛虫和灯笼鱼,都能够收敛一下自己的私欲,也就不会轻易落此悲惨的下场了。一个人为了满足贪婪的私欲,偷偷给别人设下陷阱,结果往往他们自身是最终的受害者。然而,世间不是还有很多被贪婪私欲操纵的人,像小毛虫和灯笼鱼一样,已经跌入了自己为别人设下的陷阱,但仍执迷不悟,最终落个悲惨的下场吗?

作家的悲剧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获诺贝尔奖之后,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间,包括电视广告商人等拉着去做这做那。文人难免天真,不擅应酬,又心慈面薄,不会推托;做事也过于认真,不懂敷衍;于是陷入忙乱的俗事重围,不知如何解脱,终于自杀,了此一生。据报道,川端临终前,曾为筹措笔会经费而心力交瘁。情绪十分低落,可能是促使他厌世自杀的原因之一,这当不是妄测之词。

固然,对一位作家来说,能获得诺贝尔奖,这口井已经算是凿得够深了。但如果他不被卷入烦倦不堪的琐事,而能依然宁静度日,以他丰富晶莹的智慧,或可有更具哲理的创作留传于世。

《湖滨散记》的作者梭罗,为了要写一本书,而去森林中度过两年隐士生活。自己种豆和玉蜀黍为食,摆脱了一切剥夺他时间的琐事俗务,专心致志,去体验林间湖上的景色和他心灵所产生的共鸣。从中发现许多道理,而完成了这本名著。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在有生之年,把握住自己真正的志趣与才能所在,专一地做下去,才可能有所成就。

不但要有魄力,而且要有判断力,摆脱其他外务的干扰和诱惑,不为一切名利权位等虚荣而中途改道。

人生需要“放弃。”

古时候,有一个农夫初次要到另一个村庄办事,可是当时交通不便,他只能徒步行走。

走啊走,这农夫穿过一大片森林后发现,要到达另一村子,还必须经过一条河流,不然的话,就得爬过一座高山。

怎么办呢?是要渡过这条湍急的河流呢,还是要辛苦地爬过高山?

正当这农夫陷入两难时,突然看到附近有一棵大树,于是就用随身携带的斧头,把大树砍下,而将树干慢慢地砍凿成一个简易的独木舟。这个农夫很高兴,也很佩服自己的聪明,因他很轻松地坐着自造的独木舟,就到达了对岸。

上岸后,农人又得继续往前走。可是他觉得,这个独木舟实在很管用,如果丢弃在岸旁,实在很可惜!而且,万一前面再遇到河流的话,他又必须再砍树,辛苦地凿成独木舟,很累人。所以,农夫就决定,把独木舟背在身上走,以备不时之需。

走啊走,这农夫背着独木舟,累得满头大汗,步伐也愈走愈慢,因这独木舟实在是太重了,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这农夫边走边休息,有时真是好想把独木舟丢弃。可是,他却舍不得,心想,既然已经背了好一阵子,就继续吧!万一真的遇到河流,就很管用了,还可以派上用场!

然而,这农夫一直汗流浃背地走,走到天黑,发现一路上都很平坦;在抵达另一个村庄前,都没有再遇到河流!

可是,他却比不背独木舟,多花了三倍的时间,才到达目的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哲学和智慧。很多的时候,就需要你放弃很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因为轻装上路,更能加速自己前进的步伐。

不可执迷太深

非洲人抓狒狒有一绝招:故意让躲在远处的狒狒看见,将其爱吃的食物放进一个口小里大的洞中。等人走远,狒狒就欢蹦乱跳地来了,它将爪子伸进洞里,紧紧抓住食物,但由于洞口很小,它的爪子握成拳后就无法从洞中抽出来了,这时人只管不慌不忙地来收获猎物,根本不用担心它会跑掉,因为狒狒舍不得那些可口的食物,越是惊慌和急躁,就将食物握得越紧,爪子就越无法从洞中抽出。

听说过这个故事的朋友都大呼“妙”!此招妙就妙在人将自己的心理推及到了类人的动物。其实,狒狒们只要稍一撒手就可以溜之大吉,可它们偏偏不!在这一点上,说狒狒类人,亦可说人类狒狒。狒狒的举止大都是无意识的本能,而人如果像狒狒一般只见利而不见害地死不撒手,那只能怪他利令智昏或执迷不悟。

失恋者只要肯对抛弃自己的恋人撒手,何至于把自己弄得失魂落魄、心灰意冷?失业者只要肯对头脑中僵化的择业观撒手,何至于整天萎靡不振、怨天尤人?赌徒只要肯对侥幸心理撒手,何至于血本无归、倾家荡产?瘾君子只要肯对海洛因撒手,何至于如行尸走肉、浑噩一生?贪赃枉法者只要肯对一个“钱”字撒手,又何至于锒铛入狱甚至搭上卿卿性命……

该放手时就放手,不可执迷太深。事实上,放手可以减轻一些麻烦和折磨,可以开始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有句老话:退一步,海阔天空。那就退上一步又如何?等待时机成熟再“卷土重来”,何尝不是上策呢?

心有阳光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一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信佛多年,却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反问道:“你现在都忙些什么呢?”

信徒说:“人总不能活得太平庸了吧,为了让门第显赫,家人风光,我日夜操劳心力交瘁。”

无德禅师笑道:“怪不得你得不到快乐,原来你心里装满了苦闷和劳累,哪里还容得下快乐呢!”

信徒顿悟,大惭,叩谢而去。

我们生活中,也不乏信徒这样的人,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活得春风得意了,或者功成名就了,才算快乐。快乐与否全取决于你有没有一种美丽的心境——生活也是因为你有一双快乐的眼睛才变得可爱的。

所以,平平淡淡的日子,我们应该时常提醒自己:心海是否阳光暖照?心路是否一片坦荡?

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是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总销售量已超过千万册。

换上其他一些人,或许会是穿华衣、吃美食、坐豪车、娶娇妻,极尽张扬。然而,塞林格走的却是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他退隐到新罕布什尔州乡间,在河边小山附近买了九十多英亩土地,在山顶筑一座小屋,周围种上许多树木,外面拦上六英尺半高的铁丝网,网上还装有警报器。每天8点半带了饭盒入内写作,下午5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不准打扰他,如有要事,只能电话联系。

他平时深居简出,偶尔去小镇购买书刊,有人认出他,他马上拔腿就跑。他不喜欢过多的社交,有人登门造访,得先递上信件或便条;如果来访者是生客,就拒之门外。他更不喜欢自造舆论,成名后,只回答过一个记者的问题,那是一个16岁的女中学生,为给校刊写稿特地去找他的。

塞林格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因为他在享受唾手可得时,却不向它投降,自觉地坚守自己的生命目标。正是这种视创造为生命、鄙视享乐的性格使塞林格的作品保持了永久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哪怕是一个短篇,一经发表,马上会引起轰动。

面对虚荣与诱惑,不妨用平静的心态来对待它们,让浮躁的心归于清净,重新拾起自信和勇气。

在生活中应该抛弃那些不相宜的东西。人生就是这样,有得也有失。你一旦迈开了步子,就只能朝一个方向前进,不可能同时朝东南西北几个方向兼走。所以,你应该在得失之间及时选择,把一切不相宜的东西统统抛开。

快乐的根

整个春季和夏季旱得连饮用的水都很困难了;庄稼快成熟需要阳光的时候,却风雨交加。天灾人祸使小镇的村民们浮躁不安,闷闷不乐。村长召唤来一位精壮的小伙子,吩咐道:“听说终南山一带出产一种快乐藤,凡得此藤者,皆喜形于色,不知烦恼,你速去采吧!”

备足干粮,配齐鞍辔,小伙子告别乡里,策马扬鞭,日夜兼程一路风尘朝终南山飞驰而去。

水沛草美的终南山麓,小伙子发现一处藤萝缠绕的小屋,一位老师傅正辛勤地工作着。

他身穿布衣而无怨,腹裹野菜而无悔,面挂喜色,不知疲倦。小伙子毕恭毕敬上前询问:“师傅,这些藤萝真的能使您快乐吗?”

“当然。”

“可以送些给我吗?”

“没有问题。不过快乐不能仅凭借几株藤萝,关键是要具备快乐的根。”

“埋在泥土中的根吗?”

“不,埋在心中的根——那就是坚韧、顽强、执著、刻苦、纯朴的品德。”真正的快乐不是来源于外界,而是来源于我们的自身和内心。到外界寻求快乐,不如从自身努力。

提醒自己

一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很危险。于是见有人向那里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它怎么就不倒呢?眼见着要倒啊!”她不由自主地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终于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提醒别人时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所以说,许多危险来源于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由此而生。

保持开放的心

有一个富翁,为了教自己那个每天精神不振的孩子知福惜福,就送他到当地最贫穷的村落住了一个月。一个月后,孩子精神饱满地回家了,脸上并没有带着被“下放”的不悦,让富翁感到不可思议。

他想要知道孩子有何领悟,问儿子:“怎样?现在你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们过得这么好吧?”

儿子说:不,他们过的日子比我们还好。因为我们晚上只有电灯,而他们有满天星星。

我们必须花钱才买得到食物,而他们吃的是自己土地上栽种的免费粮食。

我们只有一个小花园,可是对他们来说山间到处都是花园。

我们听到的都是城市里的噪音,他们听到的却是大自然演奏的美妙音乐。

我们工作时精神紧绷,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大声唱歌。

我们要管理佣人、管理员工,有操不完的心,他们只要管好自己。

我们要关在房子里吹冷气,他们却能在树下乘凉。

我们担心有人来偷钱,他们没什么好担心。

我们老是嫌饭菜口味不好,他们有东西吃就很开心。

我们常常无缘无故失眠,他们每夜都睡得好安稳……

所以,谢谢你,爸爸,你让我知道,我们其实也可以过得那么好。真正有价值的,是拥有一颗开放的心,有勇气从不同的角度衡量自己的生活。那样,你的生命就会不断更新,每一天都充满了惊喜。

告别总统之位

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大陆军总司令,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他作为当时美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在美国和世界历史上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华盛顿是一个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人物。在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后,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美国总统这一职位,他曾几辞几任,皆大义所为,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伟人的坦荡胸怀和崇高品格。

华盛顿出生于一个种植园主家庭。长时期种植园的生活,使他对英国的殖民政策甚感不满,认识到北美殖民地除独立外,别无出路。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他毅然站到了反英的前列。在战火的洗礼中,他逐渐成长起来,担任了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大陆军总司令,为美国的独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以其卓越功勋而成为美国最高领导者,本应是顺理成章之事,一些阶层和集团也欲效英国君主制,希望他“登基”称“国王”,他统率的军队也表示支持,然而华盛顿却坚决反对。

他奋笔疾书:“让我恳求你们,如果你们对你们的国家还有一丝尊敬之情,如果你们还为你们自己和你们的子孙后代着想,或者你们尊重我的话,那么就从你们的头脑中彻底清除这种念头。我认为这个念头包藏着可能降临我国的巨大灾难。”

他主动辞去了大陆军总司令职务,不当国王当农夫,返回蒙特维尔农庄与家人团聚,恢复了一个平民的身份。

隐退之后,他却发现当时的美国联邦政府是“一个半死不活的、一瘸一拐的政府”,意识到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果实正“濒临混乱和毁灭的边缘”。于是,华盛顿决心改变这种状况而再度出山。

1787年,他主持召开了“宪法会议”;1789年,又因其特殊地位、荣誉和声望而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上任后,就以卓越的才能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从而使美国政府得到了真正的健全。

华盛顿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之后,于1796年11月发表了著名的《告别书》,主动离开了政治舞台,又回到山庄,再次过上了宁静的生活。在追求地位、财富及他人的尊敬时,千万不要在不知不觉中将这些当做自己的终极目标,要避免现在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完全是为了个人,要消除对名与利的无限欲望,以淡泊之心感受生活!

失宝得宝

比舍是个出名的珠宝商人和经验丰富的航海家。

这回,比舍又带领了500名商人驾着一艘一艘的船入海采宝去,乘风破浪,很快地到达了珠宝产地。

客商们停泊登岸,一眼望去,哈哈,遍地都是奇珍异宝啊!大伙儿就像一群饿狼一样,拼命搬运,耀眼的珠宝一下子一船一船都装得满满的。可是,客商还在贪心地抓呀堆呀,眼看每只船都要被压沉下去了。

此时,比舍可着慌啦,大声疾呼:“注意!注意!船,不能运载过重啊!客商们!自动地把你们超载的珠宝,尽量抛弃吧!不然的话,一定要出危险呐!”

500名客商都装没听见。贪欲所迷,宁为宝死,也不愿意丢一粒珠子呀!

比舍眼看没法了,只好决定牺牲自己的船上所有,尽将光闪闪的珠宝投没海涛里。

比舍驾驶着空船跟着满载珠宝的船队离开宝山。眨眼间,超载珠宝的船,一艘艘地被海水吞没了。要不是比舍的空船将五百客商护救出海,那真是人财两空了。当500名商人坐比舍这只船平安脱险的时候,海面上忽然出现一个神,将比舍以前所抛弃的珠宝尽数还给了他。比舍失宝得宝,当然欢喜极了,可是他不忍心看大伙憔悴烦恼的样儿,便又把自己的珠宝和众商客平分了。浮生一世,短短几十年,总有一天连生命都不得不放弃,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懂得放弃的人往往要比一味追求的人得到的更多些,也更轻松和快乐些。人生的路很宽,为官为民,有钱没钱,一样可以活得有滋有味,只不过各有各的活法而已。民有民的乐,官有官的忧;穷有穷的喜,富有富的悲,都随个人与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何苦处心积虑地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开开心心生活,正所谓“穷亦乐,富亦乐”。

十味奇药

唐代著名禅师石头希迁是一位得道的高僧,被后人称为石头和尚。他在世的时候,曾为世人开过十味奇药:“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服用方法为:“此药用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盆内研碎,三思为末,六波罗蜜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瘥。切忌言清浊,利己损人,肚中毒,笑里刀,两头蛇,平地起风波——以上七件,速须戒之。”

希迁的养生奇方其精要在于养德。养德“不劳主顾,不费药金,不劳煎煮”,却可祛病健身,延年益寿。

德高者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与人为善”的助人行为中,会唤起他人对自己的感激、喜欢和热情,由此而产生温暖的感觉,将有助于彻底免除精神紧张。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总是正直并且富有爱心的。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也总是能够大公无私,在处世上宁静而淡泊,不被世俗利益而有所变动。在对人对事的时候,胸襟开阔,无私坦荡,光明磊落,故而无忧无愁,无患无求。身心处于淡泊宁静的良好状态之中,必然有利于健康长寿,有利于人性光辉的发扬。

人生之本

在日本的历史上有过两位伟大的剑手,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寿郎,而柳生又寿郎是宫本武藏的徒弟。

柳生又寿郎由于年少顽皮,不肯接受父亲的教导专心习剑,被父亲逐出了家门。于是受了刺激的柳生,发誓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剑手,而独自跑到一荒山去见当时最负盛名的宫本武藏,要求拜师学艺。

拜见了宫本武藏,柳生热切地问道:“假如我努力地学习,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流的剑手?”

武藏说:“你的全部余年!”

“我不能等那么久,”柳生更急切地说,“只要你肯教我,我愿意下任何苦功去达成目的,甚至当你的仆人跟随你。那需要多久的时间?”

“那,也许需要10年。”宫本武藏说。

柳生更着急了:“哎呀!家父年事已高,我要在他生前就让他看见我成为一流的剑手。10年太久了,如果我加倍努力学习需时多久?”

“嗯,那也许要30年。”武藏缓缓地说道。

柳生急得快哭出来了,说:“如果我不惜任何苦功,日以继夜地练剑,需要多少时间?”

“哦,那可能要70年。”武藏说,“或者这辈子再也没希望成为剑手了。”

此时,柳生心里纠结着一个大疑团:“这怎么说呀?为什么我愈努力,成为第一流剑手的时间就愈长呢?”

“你的眼睛全都盯第一流剑手,哪里还有眼睛看你自己呢?”武藏平和地说,“第一流剑手的先决条件,就是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柳生眼中的“第一流剑手”,对你而言代表什么?是权位?是金钱?还是哪些目标或理想?“第一流剑手”对你的组织而言又代表什么?赚钱?占有关键地位?还是服务社会,实践终极关怀?

是什么原因让宫本武藏说,不惜任何苦功日以继夜拼命练剑,反而无法成为第一流剑手呢?而成为第一流剑手的先决条件,就是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宫本说的是什么意思?要看自己什么样的内容呢?

在工作与生活中,全球快速变化、快速传播的信息洪流,促使每个人也莫不是汲汲营营地追求新知,唯恐不学无以活到老。可是在夜深人静时,却又迷惘于“我是谁?”“我在追求什么?”“这样追求的生活是我的理想人生吗?”因而久久不能成眠。

这些现象莫非也是眼睛全都盯着‘第一流剑手’,哪里还有眼睛看自己呢?

或许,是该用一只眼睛看自己的时候了。什么使你不惜任何苦功,日以继夜拼命地“练剑”?那背后的心才至关重要啊!当你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挣扎时,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什么才是人生之本?人生之本,就是人不是机器,不能编一套程序一直运转,直到报废为止。人每天都在重新选择,如果你选择走老路,希望你觉得快乐,或者值得。

逃离死亡

有一个人很害怕死亡。他心里想着:“死亡是在前面呢?还是在后面呢?”

他想到:“人总是在往前跑的时候死亡,例如飞机失事、车祸丧生。所有的动物也都是在往前逃命的时候,被捕杀的。从来没有动物是在后退时丧生,所以,死亡是从后面追赶的。”

他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要避免被死亡追上的唯一方法,就是走得更快速、更匆忙。”

于是,他每天总是行色匆忙,不论吃饭、工作或走路,都比从前的自己快了三倍。

有一天,他匆匆忙忙地赶路时,突然被一个白胡子的老人叫住。老人问他说:

“你如此匆忙,是在追赶什么呢?”

他说:“我不是在追赶,我是在逃开呀!”

“逃开什么呢?”老人问。

“逃开死亡!”

老人问:“你怎么知道死亡是在后面呢?”

他说:“因为所有的动物都是在往前逃命被死亡追上的。”

老人说:“你错了!死亡不是在起点时追赶,而是在终点时等候的。不论你跑快或跑慢,都会抵达终点。”

“你怎么知道?”

“因为我就是死神呀!”老人说。

那个人大惊失色:“你今天出现,莫非我的死期到了?”

死神说:“喔!你不用害怕,你的死期还没有到,只是你一直跑得太快,我的兄弟‘活着’一直向我抱怨,赶不上你。如果你不和他会合,和死亡又有什么两样呢?他特别请我通知你,慢一些呀!”

“我要如何才能和‘活着’会合呢?”

死神说:“首先,你要站着不动,把心静下来。然后你要环顾四周,用心体会、用爱感觉、用所有的力量来品味,‘活着’就会赶上你了。”

当他把心静下来的时候,老人说:“你回头看看,我的兄弟来了。”

他一回头,老人不见了,却看见了从来没有看见的美丽的景色……

死与活,就在于心的回眸。解脱就在当下。你只要放下那个原来的自己,也就放下了原来的所有问题。而解脱,就是打破了心的壁垒,在更广阔的天空里翱翔。

定期解开“包袱。”

一位大师决定和几个弟子去塞外云游。当时,正逢该地区发生严重的旱灾。大师的行囊中,塞满了食具、切割工具、衣物、指南针、观星仪、中草药等。他认为这样就为旅行做好了万全之备。

一天,当地的一位土著向导检视完大师的背包之后,突然坦率地问了一句:“这些东西让你感到快乐吗?”

大师愣住了,这是他从未想过的问题。他开始问自己,结果发现,有些东西的确让他很快乐,但是,有些东西实在不值得他背着,走了那么远的路。

于是,大师决定取出一些不必要的东西送给当地村民。接下来,因为背包变轻了,他感到自己不再有束缚,旅行变得更愉快。

大师因此得到一个结论:生命里填塞的东西愈少,就越能发挥潜能。从此,大师学会在人生各个阶段中定期“解开包袱”,随时寻找减轻负担的方法。人的一生就如一次旅行,在这一路上总是能够有太多的东西让人难以割舍。但并不是每一件东西都对你很重要。这就需要你分清自己的真正所要。这些东西包括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亲情、人际、健康、知识等等;另外,当然也包括了烦恼、忧闷、挫折、沮丧、压力等等。这些东西,有的早该丢弃而未丢弃,有的则是早该储存而未储存。你可以列出清单,决定背包里该装些什么才能帮你到达目的地。但是,记住,在每一次停泊时都要清理自己的口袋:什么该丢,什么该留,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自在。

拥有“美丽。”

的代价

小山的死与莲花有关。雪白的莲花以其无可挑剔的美丽,让小山下定了要摘到她的决心。手伸过去,差一点;探身过去,还差一点;再慢慢地往水里移一下脚,小山的中指尖刚刚触到莲花的一瓣。

“就差这么一点点了!”小山当时一定这么想,她又往前探了一下身子,已没她肩的水突然淹住了她的头……当我们把村上的大人们喊来的时候,波平水静,莲花依旧。小山却永远地消失了。

目睹这一事件的我,当年只有8岁,与小山同龄。

“莲花是妖。”小山的母亲说,大人们也都这么说,塘里淹死过几个莲花一样美丽的女孩。从此,我很少到池塘边去。

中学、大学、上班。一路走来,还碰到许多类如小山与莲花的故事。比如能干的小王,由贪污、索贿百元、千元、数万元,最终陷入囹圄。去探视他,他后悔地说,一步步的诱惑中,“我完了”。生活中,类如莲花的诱惑还很多很多,金钱、美色、权势,在逐步的不自觉中,我们常常会迷失自己,失去了曾经的坚守。

莲花是美丽的,而拥有美丽是要付出代价的。

乞求幸福

某人来到神面前祈祷:“万能的神呀,请您赐予我幸福。”

神慈祥地望着他的子民:“我的孩子,你今年多大了?”

那人回答:“神啊,我今年60岁了。”

神感到奇怪:“难道你60年来没有幸福过?”

那人摇摇头:“我10岁时不懂得幸福;20岁时忙着追求学问;30岁时拼命挣钱购房买车;40岁时为求升迁与高薪而努力;50岁时我整天为孩子们的前途奔波;60岁时四处求医问药医治可恨的病痛……”

神叹了一口气:“我可怜的孩子,我真的欠你太多的幸福。我将赐予你幸福,但你的心里充满了名利、烦恼、劳累与仇恨,孩子,你将在哪里安置我赐予你的幸福?”

那人恍然大悟,他抛弃了名利、烦恼、劳累与仇恨,他成为了智者。幸福是个最简单的东西,只要你把一切不属于它的全都放下,它就来了。

不回头

一个人肩上挑着一根扁担信步而走,扁担上悬挂着一个盛满绿豆汤的瓷壶。他不慎失足跌了一跤,瓷壶掉落到地上摔得粉碎,这人仍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

这时,有一个人急忙跑过来激动地说:“你不知道瓷壶已经破了吗?”

“我知道。”那人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那么你怎么不转身,看看该怎么办?”

“它已经破碎了,汤也流光了,你说我还能怎么办?”生命的过程就如同一次旅行,如果把每一个阶段的成败得失,全都扛在肩上,那今后的路你就没有办法走下去了。所以,你必须丢弃过去的一些旧的东西,跟过去说再见,朝着更大的目标迈进。

人生的“肥胖症。”

利奥·罗斯顿是美国最胖的好莱坞影星,腰围6.2英尺,体重385磅。1936年在英国演出时,因心肌衰竭被送进汤普森急救中心。抢救人员用了最好的药,动用了最先进的设备,仍没挽回他的生命。

临终前,罗斯顿曾绝望地喃喃自语:“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

罗斯顿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哈登院长,作为胸外科专家,他流下了泪。为了表达对罗斯顿的敬意,同时也为了提醒体重超常的人,他让人把罗斯顿的遗言刻在了医院的大楼上。

1983年,一位叫默尔的美国人也因心肌衰竭住了进来。他是位石油大亨,两伊战争使他在美洲的10家公司陷入危机。为了摆脱困境,他不停地往来于欧亚美之间,最后旧病复发,不得不住进医院。他在汤普森医院包了一层楼,增设了5部电话和两部传真机。当时的《泰晤士报》是这样渲染的:汤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

默尔的心脏手术很成功,他在这儿住了一个月就出院了。不过他没回美国。苏格兰乡下有一栋别墅,是他10年前买下的,他在那儿住了下来。

1998年,汤普森医院百年庆典,邀请他参加。记者问他为什么卖掉自己的公司,他指了指医院大楼上的那一行金字。不知记者是否理解了他的意思。总之,在当时的媒体上没找到与此有关的报道。

后来我在默尔的一本传记中发现这么一句话:富裕和肥胖没什么两样,也不过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你追求那么多东西,但是你真正需要的又有多少,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把其他的一切慢慢放下,这样的人活着才是为了自己。

不同的听力

有一位长年住在山里的印第安人,因为特殊的机缘,接受一位住在纽约的友人邀请,到纽约做客。

当纽约友人引领着印第安朋友出了机场正要穿越马路时,印第对着纽约友人说:“你听到蟋蟀声了吗?”

纽约友人笑着说:“您大概坐飞机坐太久了,这机场的引道连到高速公路上,怎么可能有蟋蟀呢?”

又走了两步路,印地安朋友又说:“真的有蟋蟀!我清楚地听到了它们的声音。”

纽约友人笑得更大声了:“您瞧!那儿正在施工打洞,机械的噪音那么大,怎么会听得到蟋蟀声呢?”

印第安朋友二话不说,走到斑马线旁安全岛的草地上,翻开了一段枯倒的树干,招呼纽约友人前来观看那两只正高歌的蟋蟀!

只见纽约友人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直呼不可能:“你的听力真是太好了,能在那么吵的环境下还听得到蟋蟀叫声!”

印地安朋友说:“你也可以啊!每个人都可以的!我可以向你借你口袋里的零钱来做个实验吗?”

“可以!可以!我口袋里大大小小的铜板有十几元,您全拿去用!”

纽约友人很快地把钱掏出来交给印地安友人。

“仔细看,尤其是那些原本眼睛没朝我们这儿看的人!”说完话印地安友人,把铜板抛到柏油路上。突然,有好多人转过头来看,甚至有人开始弯下腰来捡钱。

“您瞧,大家的听力都差不多,不一样的地方是,你们纽约人专注的是钱,我专注的是自然与生命。所以听到与听不到,全然在于有没有专注地倾听。”人总是把心思集中在一个目标上,就这样成了目标的奴隶,再也无心去领略生命中的万千风景。自然中的一切,都有自己生命的意义、尊严与荣光,你为什么不可以?

虚拟的光环

很多人都知道赫尔墨斯,他是古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的儿子,是主管商业之神,他想考证一下自己在人间百姓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有一天他化装成一位顾客来到雕像店。他指着宙斯的头像,问雕像者:“这个值多少钱?”“七赫拉”。他又走到自己的雕像前,心想,自己是商业的庇护神,地位一定比宙斯高,便问:“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指着宙斯的像说:“假若你买那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赫尔墨斯本想听听雕像者对自己的赞赏,抬高自己的身价,谁知讨了个没趣,只得灰溜溜走了。

人从出生落地到离开人世,往往喜欢把个人的快乐、幸福和价值感建立在别人认可的基础上。好像别人说你行,你就觉得自己行;别人说你不行,你也就觉得自己不行。应当承认,别人的评价对自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受到别人赞扬时,我们都会感到快乐,感到自己有价值。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听到赞扬,得到鼓励,博得掌声。这种精神享受确实有益于我们开发潜能、提高素质,有益于认识自我价值,树立自信意识。然而寻求赞许的心理如果不只是一种愿望,而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需要,像赫尔墨斯一样去寻求自己虚拟的“光环”,这便落入了人生自恋型性格障碍的误区。

一旦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几乎就不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夸奖不行,并常常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人会与你坦城相见。同样,你也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与感觉。你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自我价值。以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来确立你的自我形象和价值。这就好像把房子盖在流沙上,是靠不住的。如果你依赖他人的评定证实你的价值,究其根底,那只是他人的价值,而不是你的价值,所以,自我价值不能由他人来评定和证实。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判断做认为正确的事情,而不能让别人的看法束缚住自己,妨碍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静心

有一位小和尚,每次坐禅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在他眼前织网,无论怎么也赶不走,师父就让他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何方。小和尚照办了,在蜘蛛身上画了个圆圈,蜘蛛走后,他安然入定了。

当小和尚做完功一看,那个圆圈就在他自己的肚子上。

这位小和尚坐禅时老觉得有一只蜘蛛跟他捣蛋,是因为心不静。佛家说心地不空,不空所以不灵。哲人说,许多困扰和烦躁往往来自于自己。用物理学上的话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一物理定律同样可以用在心静方面。

下面这个故事,同样说明了心静的重要性。

一个富有的农夫在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贵的手表遗失在谷仓里,他在偌大的谷仓内遍寻不获,便定下赏金,要农场上的小孩到谷仓帮忙,谁能找到手表,就给他50美元。

众小孩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地四处翻找,但是谷仓内到处是成堆的谷粒,以及散置的大批稻草,要在这当中找寻小小的一只手表,实在是大海捞针。

小孩们忙到太阳下山仍无所获,一个接着一个放弃了50美元的诱惑,回家吃饭去了。

只有一个贫穷的小孩,在众人离开之后,仍不死心地努力找着那只手表,希望能在天黑之前找到它,换得那笔巨额赏金。

谷仓中慢慢变得漆黑,小孩虽然害怕,仍不愿放弃,手上不停摸索着,突然他发现在人声静下来之后,听见一种奇特的声音。

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响着,小孩登时停下所有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也响得十分清晰。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偌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的手表。如果你的内心不受复杂的外界干扰,让它平静下来,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拥有一颗宁静的心,才能从容面对人生。

给心灵放假

有一位考古学家,千里迢迢来到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

他雇用了一些当地的土著人作为向导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丛林的深处进发。

那些土著人的脚力确实过人,尽管他们背负笨重的行李和器材,仍是健步如飞。在整个队伍的行进过程中,总是考古学家先喊着需要休息,所有的土著人才只好停下来等候他。

考古学家虽然体力跟不上,但也希望能够早一点到达目的地,一偿平生宿愿,好好地研究一番古印加帝国文明的奥秘。

到了第四天,考古学家一早醒来,便立即催促着打点行李,准备上路。不料翻译却说,土著人拒绝行动,令考古学家恼怒不已。

经过详细的沟通,考古学家终于了解,这里的土著人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在赶路时,皆会竭尽所能地拼命向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

考古学家对这项习俗产生了强烈的好奇,通过翻译询问向导,为什么在他们的部族中,会留下这么耐人寻味的休息方式。向导很庄严地回答考古学家的问题,说道:“那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疲惫身体。”

考古学家听了向导的解释,心中若有所悟,沉思了许久,终于展颜微笑。他心中深深地认为,这是他这一趟考古旅行中,最有价值的一项收获。

我们总是感叹人生的短暂,于是经常看到人们匆匆地赶路。充斥着我们四周的现代世界,越来越像一部千螺万杆,轰轰作响的巨型钟表,而我们就像一个个元件被上紧了发条般随着运转。但你可曾真切地感到过,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还有一个自由的自己,他真正地洞悉我们人生的来龙去脉,他真正地懂得我们心中的梦想和宿愿。他——就是我们的灵魂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匆匆赶路,好像也是为了一些目标,但千万别忘了经常分出些时间,让我们的灵魂跟上,让他引导我们的方向,让他重新勾勒我们真心的渴望,让他给我们的努力注入乐趣、意义和幸福。谁能协调好灵魂的步调,谁就能拥有自由而充实的人生。我们总是需要一点时间,把生活的重担暂且放下,让灵魂的脚步跟上。不管多忙,偶尔也该给你的心灵放放假。

构筑精神“战壕。”

弗兰克是一位犹太裔心理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尽了折磨。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纳粹之手,唯一的亲人是他的一个妹妹。当时,他本人常常遭受严刑拷打,死亡之门随时都有可能向他打开。

有一天,他在赤身独处囚室时,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就客观环境而言,我受制于人,没有任何自由;可是,我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我可以自由地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

弗兰克发现,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应之间,他完全有选择如何作出反应的自由与能力。

于是,他靠着各种各样的记忆、想象与期盼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他学会了心理调控,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他的自由的心灵早已超越了纳粹的禁锢。

这种精神状态感召了其他的囚犯。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弗兰克后来这样写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工作和使命,他人是无法取代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所以,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只有一次……归根到底,其实不是你询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是生命正在向你提出质疑,它要求你回答:你存在的意义何在?你只有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能理直气壮地回答这一问题。

在弗兰克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难的时刻,在弗兰克精神行将崩溃的临界点,他靠自己的顿悟,靠成功的心理调控,在自己内心深处构筑了一条防御能力极强的“战壕”,将那种最恶劣、最残酷的打击拒于身外、心外,不仅挽救了他自己,而且挽救了许多患难与共的生命。

其实,在我们的精神活动领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在我们的事业中,在我们渴望成功,甚至正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会出现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我们应该像弗兰克那样,通过心理调控去战胜自我,战胜环境,使自己安然地度过危机。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适当的心理调控使我们战胜一切挫折和失败。

心“热。”

的代价

宋濂是明太祖朱元璋最为倚重的文化重臣,将他聘之为文学顾问。每每召进宫中,问及文学之事,促膝谈罢,赐以御宴。从此朝中大臣,亦对之刮目相看,尊崇有加。偏偏这位文化大师,文章清明,名利面前则糊涂愚马矣。他觉得官位还不高,名声还不响,群臣的眉眼还不顺。冥思苦想之后,他心生一计。

一日上朝,他上一奏折,提出要告老还乡,精明的朱元璋一眼就洞穿了他的灰色心理:通过皇帝当众百般挽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声望。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从来就不欣赏文人的雕虫小技,于是略做沉吟,就恩准了他“出世”的请求。这是令宋学士死都没有想到的结局。怎奈玉口金言,难收成命。无奈之下,他又破着老脸勉勉强强地征得皇帝每年召见他一次的“恩宠”,便灰溜溜地下了朝。

以后每年,他先征得皇上恩准,上朝一次。可几年过去,他越来越觉得,皇帝的问候中已少了那份真诚;群臣的招呼声里没了以前的那份敬重;他的每年一次的朝见有点像例行公事,滋味索然。

对!何不让自己的儿子代自己应付那痛苦的过程?他又做出了一个断送自己生命的错误决定。皇上盛怒,以欺君之罪处以流刑。一代文化大师,悲悲切切,便惨死在流放途中。为了虚名、浮名、功名,很多人都付出了生命代价,因此说这就是追逐名利的后果。

两位淘金者

两个墨西哥人沿密西西比河淘金,到一个河汊分了手,因为一个认为到阿肯色河可以淘到更多的金子,一个认为去俄亥俄河发财的机会更大。

10年后,入俄亥俄河的人果然发了财。他在那儿不仅找到了大量的金沙,而且建了码头,修了公路,还使他落脚的地方成了一个大集镇。如今,俄亥俄河岸边的匹兹堡市商业繁荣、工业发达,无不起因于他的拓荒和早期开发。

进入阿肯色河的人好像没有那么幸运,自分手后就没了音讯。有的说已葬身鱼腹,有的说已回了墨西哥。直到50年后,一个重2.7公斤的自然金块在匹兹堡引起轰动,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当时,匹兹堡《新闻周刊》的一位记者曾对这块金子进行过追踪报道,他写道:“这颗全美最大的自然金块来自于阿肯色,是一位年轻人在他屋后的鱼塘里捡到的。从他祖父留下的日记看,这块金子是他祖父扔进去的。”

随后,《新闻周刊》刊登了那位祖父的日记,其中一篇是这样的:

昨天,在溪水里又发现一块金子,比去年淘到的那块更大。进城卖掉它吗?那就会有成百上千的人涌向这儿,我和妻子亲手用一根根圆木搭建的棚屋,挥洒汗水开垦的菜园和屋后的池塘,还有傍晚的火堆、忠诚的猎狗、美味的炖肉、山雀、树木、天空、草原、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珍贵的静谧和自由,都将不复存在。我宁愿看到它被扔进鱼塘时激起的水花,也不愿眼睁睁地望着这一切从我眼前消失。

18世纪60年代,正是美国开始创造百万富翁的年代,每个人都在疯狂地追求金钱。可是,这位淘金者却把淘到的金子扔掉了。

也许会有许多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甚至今天仍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可是我始终相信它是真的。因为在我的心目中,这位淘金者是一个真正淘到金子的人。欲望止息的时候,幸福悄然来临。它让你完全陶醉在生活里面,你真的不觉得,自己还需要再去追逐什么。最有价值的东西,常常无法用价值衡量。

心动则气散

郑成功在镇守台湾时,有一个和尚,横渡海峡,慕名投奔郑成功。这是位武功高强的“异僧”,他技击绝伦,袒臂端坐,你用刀砍他的肉身,就像砍石头一样,真是刀枪不入。当时郑成功正广纳天下豪杰,见此人有如此真功夫,就欣然将其留下。可是,过了不久,大家发现这个人开始傲慢无礼,素不奉法。郑成功当然不能容忍周围有这样的人,后来又听说他还常常连续几天不知去向,郑成功就怀疑他是否与海盗有牵连,于是就想干掉他。但苦于其武功高强,实在不敢轻举妄动。但此患不除,又怕后患无穷。郑成功就将这一“心事”和自己的爱将刘国轩说了。刘国轩一听,说:“不就是想干掉他吗?交给我好了!”

郑成功也不知刘国轩要以何种招法对付这个危险人物。但他知道刘国轩是个从不打无把握之仗的人。

那一天,刘国轩将该和尚邀来,坐在一起吃酒。两人边谈边饮。刘国轩知道他躯坚如铁,刀枪不入,就想从另一个侧面入手,问:“师傅是佛家人,但不知有女色近侍,是否动心?”那和尚说:“我参禅悟道可谓弥久,心坚如飘絮入泥,不会为轻风所动。”刘国轩说:“那好,咱们两个就比一比,看看谁真能在女色面前心旌不动。”

说着便命兵丁唤上十多个妙龄女郎,个个袒胸露乳,娇艳欲滴,柔情曼态,极尽天下之淫色。开始和尚真像没看见似的,依然谈笑自若。可是过了一会儿,随着这些靓女妮态媚眼,浪语淫声的频频“发作”,这和尚却闭上了眼睛。这时刘国轩拔剑一挥,和尚的人头惨然落下。刘国轩便立刻派人带着和尚的首级向郑大人报功。郑成功不解地问刘国轩:“靠什么法术取下本是刀枪不入的和尚的首级?”

刘国轩说:“什么法术都没有,我也没练过气功。但我知道,人心定则气聚,心动则气散。这和尚一开始心确实没动,所以敢坦坦然然地谈笑。等到他闭上眼睛,说明他心已被牵动,只是强装镇定,所以我一刀下去,便很轻松地结果了他的性命。”“心定则气聚”,而心为世相所动,不但要误事,而且还会殃身。

所以我们只有深得安详之道,才会活得踏实、活出“真我”。

顿时的醒悟

从前有一个国王,名叫难陀。国王非常贪心,他拼命聚敛财宝,希望把财宝带到他的后世去。他心想:“我要把一国的珍宝都收集来,不能有一点剩余。”因为贪婪财宝,他把自己的女儿放在淫女楼上,吩咐她身边的人说:“如果有人带着财宝来求我的女儿,把这个人连他带的财宝一起送到我这儿来!”他用这样的办法聚敛财宝,全国没有一个地方会留有宝物,所有的财宝都进了国王的仓库。

那时有一个寡妇,她只有一个儿子,心中很是疼爱。这儿子看见国王的女儿姿态优美,容貌俏丽,很是动心。可他家里穷,没法结交国王的女儿。不久,他生起病来,身体瘦弱,气息奄奄。他母亲问他:“你害了什么病,病成这样?”

儿子把事情告诉了母亲,说:“如果不能和国王的女儿交往,必死无疑。”

母亲对儿子说:“但国内所有的一切金钱宝物都叫国王弄了去,到哪里去弄到钱呢?”母亲又想了一阵,说:“你父亲死的时候,口里含有一枚金钱,你如果把坟墓挖开,可以得到那枚钱,自己用那钱去结交国王的女儿。”

儿子照着母亲的话,就去挖开父亲的坟,从口里取出那枚金钱。之后,他来到国王的女儿那里。这时国王的女儿便把他连同那枚金钱送去见国王。国王见了,说:“国内所有的金钱宝物,除了我的仓库,都没有了。你在哪里弄到这枚金钱?你一定是发现地下的窖藏了吧。”

国王用了种种刑具,拷打这个寡妇的儿子,要问明白他得钱的地方。寡妇的儿子说:“我真的不是发现了地下的窖藏。我母亲告诉我,先父死时,放过一枚金钱在他的口中,我就去挖开坟墓,拿到了这枚钱。”

国王于是派人检验真假。使者去了,果然发现有这件事。国王听到使者的报告,心想:“我先前聚集这么多宝物,想把它们带到后世。可是那个死人却连一枚钱也带不走,我要这些珍宝又有什么用?”

从此,国王不再敛财,一心教化民众,他的国家也因此而兴盛。善待富与贵。有所得的乐,指腰缠万贯、乃至一国之尊的富贵。这是混沌和短暂的。

无所求的乐,即人自身所具有的“身心自由无欲求”的富贵心态。这是一种纯粹和永恒的乐。放下对富贵过分的执著,内心坦荡,则无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