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文学精华(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6303000000003

第3章 孔子与《论语》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土崩瓦解,而基于文化认同的“诸夏”民族共同体正在形成。孔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了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开创了战国诸子百家的先河。他所著的《论语》一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约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20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的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孔子想走仕途,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但由于生性秉直,孔子在政治上并没有过大的作为。后来他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的先河。孔子弟子多达3000余人,其中贤人有72人,还有很多弟子都成为了各国的高官栋梁。孔子的弟子中最出色的有颜回、子路、子贡、宰予等。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就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人,后世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20篇。

《论语》不仅首创语录体,它更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且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斯洛伐克共和国黑山博士说:“为了创造一个没有任何无端冲突的德馨社会,人类伟大导师孔子所设立的道德原则和进行的不懈努力直至今日仍无人超越。”

知识小百科

曲阜“三孔”

孔庙、孔府、孔林举世闻名。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初建于公元前478年,当年规模很小,仅就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后,随着历代帝王对孔子的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扩大。孔府是个庞大的院落,其实并非孔子之家,而是其子孙后人的居所。孔林是孔子和他的家族的墓地,占地20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