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医学文化博览(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6299600000019

第19章 有关病源和证候的专著:《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系统总结疾病病因、病理、证候的专著,它有很强的资料价值,对隋以后历代医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历代医家所推重。

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但对于他的某些功绩还是应该肯定的,除了他下令开凿的大运河至今还在起作用外,根据他的指令,由巢元方主持编纂的我国第一部论述疾病成因的书籍《诸病源候论》堪称医学大典,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巢元方,隋代著名医学家,具体生卒年不详,隋大业年间曾任太医博士,后升为太医令。

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杨广征调民夫一百余万人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要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在杨广心目中,开凿运河工程是压倒一切的大事,但是,主持开河的大臣麻叔谋偏偏在宁陵(今河南境内)病倒了。麻叔谋患的是风逆病,全身关节疼痛,起坐即头晕作呕,诸医诊治无效。隋炀帝命令巢元方前往诊治。巢元方星夜兼程,经诊断后确认为是风入腠理,病在胸臆。必须用肥嫩的羊,蒸熟掺药食下,方可治愈。麻叔谋依方配药,蒸而食之,药还没有用尽病就痊愈了。巢元方又叮嘱他用杏酪五味并佐以羊肉,一天吃几枚,可使疾病不复发。由此可见巢元方精湛的医术。

《诸病源候论》又称《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这本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临床各科病症进行了搜求、征集、编纂,并予以系统地分类。

《诸病源候论》内容丰富,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口齿、骨伤等多科病症,对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外科手术等方面,有不少精辟论述,对后世医学影响较大。

书中记载的世界之最

《诸病源候论》中关于肠吻合术、人工流产、拔牙等手术的记载,都是世界外科史的首创,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外科手术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医著的病因、病理分析,大多依据此书。

《诸病源候论》的医学成就和贡献

《诸病源候论》发展了中医病因学理论,提出“乖戾之气”是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并提出预先服药可以预防疫病感染。书中记载了多种人体寄生虫病,详述其形态及感染途径;提出疥疮与疥虫侵染有关;炭疽病为传染所致;漆疮是“禀性畏漆”引起的过敏;山区瘿病是饮用了“沙水”致病。书中的许多新观点和记载有较大进步。

在病理方面,书中对多种疾病的病变、转归有详细记载和系统描述,突出了各病的特殊证候,在临床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在证候分类学上,对病症分门别类,使之系统化。如妇产科分杂病、妊娠病、将产病、难产病、产后病五类。这种分类更加细致、明确,有利于临床应用。

延伸阅读

“鬼剃头”的病源

有位中年妇女因家庭琐事在与丈夫争吵后忧心

,一连几夜都失眠。有一天,她突然发现后枕部有一块五分硬币大小的区域没了头发。邻居一位老人告诉她,这是“鬼剃头”。这位中年妇女更加惊恐,几天之内头发几乎快脱光了。

在医学上,这种在无病、无痛、无痒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的成撮成块地脱发被称为“斑秃”。中医古籍中曾有油风、毛拔、发落、发坠、鬼头等称谓。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写道:“人有风邪,有于头,在偏虚处,则发失落、肌肉枯死,或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故谓之鬼头。”后来演变为“鬼剃头”。

世上没有鬼,自然就谈不上给人剃头的“鬼”了,之所以叫“鬼剃头”,无非是说这种脱发过程非常短暂、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