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文化遗产集成(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6298700000066

第66章 断桥邂逅悲情恋——许仙白娘子传说

《白蛇传》传说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部寓意深刻的民间神话故事。传说中塑造的白娘子、许仙、法海和小青等人物形象,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人性解放的渴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2006年,国务院确定《白蛇传》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蛇传》又名《白娘子传奇》、《雷峰塔传奇》等,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它讲述了修行千年的白蛇化为白娘子,携青蛇小青来到杭州西湖,与药店伙计许仙(宣)相遇相恋结为夫妇,复遭和尚法海横加干涉而分散的悲欢离合故事。

文学溯源

《白蛇传》传说肇始于唐五代时期,基本成型于南宋,至迟到元代已被文人编成杂剧和话本。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该传说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文本。从明清至现当代,民间的口头文学与各类民俗文艺的相互影响、改编、渗透、融合,使《白蛇传》最终成为故事、歌谣、宝卷、小说、演义、话本、戏曲、弹词、电影、电视、动漫、舞蹈、连环画等各种文艺形式的经典题材。其影响不断扩大,最终流布全国,家喻户晓,并远播日本、朝鲜、越南、印度等许多国家。

白蛇传说

宋朝时的镇江市,有一个小牧童救了一条蛇,后来蛇修炼千年成为人形。她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下山来到城市,在路上又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而行。结果在西湖边的断桥和许仙相遇,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他的妻子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传授的方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导致白素贞显出原形,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为了救活丈夫,和小青一起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并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因此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白素贞的儿子是文曲星转世,长大后考中状元,亲自到塔前祭母,使得雷峰塔倒塌,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这段传说流传很广,尤其在河南汤阴一代非常流行。

对文化的影响

千百年来,镇江已形成了一个以《白蛇传》传说为传承的文化空间,在民间不停地用各种艺术形式重复上演《白蛇传》的故事。每逢端午佳节,镇江有游览金山的习俗,参观白龙洞、法海洞,青年男女跪拜白娘娘,誓愿永远恩爱。镇江各个剧场、书场(在农村搭台演出)都轮番演出有关《白蛇传》的戏曲、曲艺。民间戏曲《上金山》、清曲《水漫金山》等作品是《白蛇传》传说演绎出来的代表;在老百姓家里,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喝“雄黄酒”,演述与《白蛇传》有关的故事等;每家中药店门口均发放中草药熬制的免费避暑汤药……所有这些都与《白蛇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镇江“白蛇传传说”文化的要素。

延伸阅读

历史上真正的法海和尚

法海是唐朝人,唐宣宗大中年间吏部尚书裴休的儿子。裴休,字公美,唐代济源县裴村人。裴休出身官宦之家,家世奉佛,信佛教,对佛教颇有研究。据《金山寺志》等有关资料记载,法海就出自裴门,俗名裴头陀,少年时被他父亲裴休送入佛门,取号法海。法海出家后,领父命先去湖南山修行,接着又远赴江西庐山参佛,最后到镇江氏俘山的泽心寺修。但此时建于东晋时期的泽心寺寺庙倾毁,杂草丛生。46岁的法海跪在残佛前发誓修复山寺。为表决心,他燃指一节。从此,法海身居山洞,开山种田,精研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