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文化遗产集成(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6298700000053

第53章 深山复见桃花源——西递、宏村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一些田园牧歌式的色彩,仿佛那些消失的乡村又从历史中复活了。其街道、古建筑、传统装饰物,以及完备的供水系统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2000年,西递、宏村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皖南山区的黟县是一个人口仅十来万的小县,西递、宏村就坐落在这里。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的文化孕育出淳厚从容的人们。

宏村

宏村是一个由古代村民有计划的,别出心裁的建造的牛形村落,堪称“建筑史上一大奇观”,村庄以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为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引清泉宛若“牛肠”,从清溪注满水的月塘宛若“牛胃”,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独具匠心,又科学合理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生活用水,而且调节了村落的气候条件,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全村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达140余幢之多。素有民间故宫之称的“承志堂”富丽堂皇,是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生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侵入的迹象,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西递

西递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它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目前已开发的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20余处景点。据史料记载,西递村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开始经商,并获得较大成功,他们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极为壮丽。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整体上仍然保留了明清时期的特征。

文化价值

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西递和宏村浓缩了徽商鼎盛时期的历史,凝结了徽州古老而优秀的文化,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绝唱,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延伸阅读

半圆月沼的由来

1407年左右,宏村决定把村子中间的一眼天然泉窟开拓成一个池塘,当众人都主张将池塘挖成满月形时,聪慧灵秀的胡重娘闻讯前来劝阻众乡亲:花开则落,月满则亏,“花未开、月未圆”的境界才是生命的常态和最佳状态,我们的池塘万万不能掘成圆形!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半圆月沼。今天,这半圆月沼无论从实用价值还是欣赏价值来看都成为经典。后来,胡重娘和乡亲们还“凿绕村屋”。家家门前的活水日日流淌,水使村庄有了灵性,有了活力,有了文化,有了与众不同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