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文化遗产集成(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6298700000042

第42章 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西夏王陵位于银川市以西约2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方圆40平方公里,坐落着9座帝王陵和200多座陪葬墓。陵邑位于陵区北部,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四周筑有夯土城墙,城内广场、道路、院落、水井和房屋等遗迹都清晰可见,布局规范整齐。城内分前、中、后三个部分,中部和后部的正中,各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其它建筑多集中在城的前部和中部,并组成一座座封闭式庭院。

昔日王朝

西夏是十一世纪初以党项羌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银川市)称帝建国,于1227年被蒙古所灭,在历史上存在了189年,经历10代皇帝。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最鼎盛时期面积约83万平方公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新疆东部及蒙古共和国南部的广大地区。前期与北宋、辽平分秋色,中后期与南宋、金鼎足而立,后人称其“三分天下居其一,雄据西北两百年”。

昊王坟传说

西夏王陵里有一座泰陵,又叫“昊王坟”,是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的陵墓。它是西夏王陵中最大的,也是旅游者经常参观的一座王陵。相传,李元昊为人凶残、猜忌,怕人死后盗掘他的坟墓,生前便调集民夫建成了360座坟墓,随后将修墓的人统统杀光。在他死后,西夏都城兴庆府每天为“昊王”举哀出殡一次,持续360天,在贺兰山下便出现了360座“昊王坟”,谁也不知道哪一座是真的。

建筑群体

20世纪70年代,在宁夏贺兰山下挖掘工程地基的时候,意外地挖出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其中的方砖上刻有西夏文字,荒漠中的西夏王陵始被发现。

西夏王陵每座帝陵陵园均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占地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坐北朝南,平地起建。高大的阙台犹如威严的门卫,耸立于陵园最南端。碑亭位于其后,这里有过一通用西夏文、汉文刻制的歌颂帝王功绩的石碑。碑亭后是月城,南墙居中为门阙,经门阙入月城,这里曾置放有文官、武将的石刻雕像。月城之北是陵城,陵城南神墙居中有门阙,经门阙入陵城,陵台偏处陵城西北,为塔式建筑,八角形,上下各分为五级、七级、九级不等,外部用砖包砌并附有出檐,为砖木瓦结构。陵台是陵园中的主体建筑。

在中国古代传统陵园建筑中陵台一般为土冢,起封土作用,位于墓室之上,但西夏陵台建在墓室北10米处,不具封土作用,其形状呈八角型,为五级或七级塔式,为夯土实心砖木混合密檐式结构,且偏离中轴线矗立,这种形式的陵台,从古到今在中原地区是不曾见的。原来,党项人笃信佛教,西夏的历代帝王对佛教更是推崇备至,他们希望死后能像佛祖和高僧一样转世,因此把陵台修建成浮屠的形式。

文化宝库

西夏王陵不仅吸收了秦汉以来,特别是唐宋皇陵所长,同时又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汉族文化、佛教文化与党项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建筑文化。

延伸阅读

西夏王陵的主人——李元昊

西夏景宗李元

(1003~1048),是西夏的开国君主。为人雄毅大略,不甘臣服于北宋,因此自立为帝,建国号夏。建国后屡次骚扰北宋边境,又在三川口、好水川和北宋作战,宋军一败涂地。北宋只好签订盟约,给予岁币。李元和历史上的许许多多的统治者一样,也有自身固有的和难以克服的缺憾和不足。他认为,皇权已经很稳固,陶醉于自己的赫赫战功,后期不理朝政,经常在贺兰山离宫和诸戏、纵情声色。他强娶太子宁令哥的未婚妻,结果引发内斗。元被削去了鼻子,受了惊吓,又急恼不过,鼻创发作,于1048年正月初二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