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传承的力量:解码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
6298000000007

第7章  儒家思想与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以及整个企业的灵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其核心是儒家文化,位于“六家”之首,儒家价值观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离不开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国化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应当契合于儒家价值理念。儒家之道是中国哲学管理思想的核心,将儒家之道与文化管理相结合,无疑是中西管理思想与方法在经营实践中的创新举措,也是企业在管理模式上的更高一级阶梯,两者的有效结合可以促使企业及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21世纪的企业发展不会局限于利益竞争,更重要的是还要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否受到认同。处于成长发展中的中国企业更应该积极探索自身的核心价值观,遵循中国传统文化所构建的道德伦理原则,走中国化道路。孔子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确立了儒家价值观的基本要义和框架,儒家后来的思想是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的,因此孔子思想是我们构建中国化企业文化的源头。孔子“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对于21世纪中国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意义重大。

塑造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要走中国化的道路

要谈企业文化的塑造,首要任务应该塑造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从源头上找到企业的价值定位,企业文化以及整个企业才有存在和发展的支撑点,企业文化才能够真正落实。没有核心价值理念作为支撑的企业文化只会流于形式,缺乏内在生命力。而核心价值理念的缺失往往会使得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随波逐流,在利益之争中迷失方向,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从现实来看,中国企业过去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其他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丧失企业道德伦理的现象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是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出了问题。而中国企业为什么很难成为百年企业,很难做到基业长青?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使命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中国很多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使命定位于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股东是少数几个人,而不是社会广大人民,所以这里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就成了少数人挣钱的最大化,于是企业的理念就是不择手段地赚钱。在这样的企业理念的指导下,中国企业就会牺牲社会信誉和商业道德,因为他们太注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把最重要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抛在了脑后。

所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塑造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已经迫在眉睫,这关系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国外很多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很值得我们去参考,例如,杜邦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安全、健康和环保、商业道德、尊重他人和人人平等;联合利华的核心价值观是以最高企业行为标准对待员工、消费者、社会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宝洁的核心价值观是领导才能(leadership)、主人翁精神(ownership)、诚实正直(integrity)、积极求胜(passion for winning)、信任(trust);宜家的核心价值观是创新、人性化、朴实,追求大多数客户利益和意志力。

企业核心价值观要发挥其作用,必须要契合企业员工的文化特质以及社会的文化特质,这样的价值观才有凝聚力和整合力。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绝不是任意的,不是随便提炼几个价值理念就可以拿来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需要明确的是,企业是特定社会中的组织,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社会的价值观、传统和习俗的支配。因此,中国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另外,我们要相信企业文化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模式,中国企业在塑造核心价值观时不可能复制美国企业或者日本企业的价值观,而是要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必须走中国化的道路。

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企业塑造其核心价值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中国企业所缺乏或者丢弃的商业信誉和道德,实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最基本的部分。作为中国企业,一定要遵循中国传统文化所构建的道德伦理原则,脱离了这个基本原则,企业不仅不会走远,就连生存的根也没有。企业的责任有多大,企业的市场就有多大;企业的理念有多高,企业就能走多远。建设企业文化和制定企业价值观时,一定要善于走中国化道路。

孔子眼中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塑造——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中国化就是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并建立中国化的道德体系,从而确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立中国化的企业文化,特别是要建立中国化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儒家传统文化。同时,儒家文化要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可以作为其复兴的一个载体,如何把儒家文化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是儒学发展的一条积极道路。

作为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所提出的一些基本的价值理念一直影响着儒家的发展,这些价值理念也正是塑造中国化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直接资源。中国化企业文化的价值定位如以儒家思想为本源,定能发挥出持久的生命力,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孔子的价值理念就是我们构建中国化企业文化的活水源头。如果企业文化能够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的特质吸收进去,它就能够切中员工的民族特性和文化性格,这样的企业文化就更具有凝聚力和整合力,这样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具有的文化力就更强大。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的思想中确实包含着伟大的管理智慧。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伊滕肇指出:“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孔子的教训给他们的激励,影响巨大,实例多得不胜枚举。”而对于企业文化的塑造,可以说“半部《论语》”就可以构建现今中国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那么,对于企业文化的构建,孔子的价值理念有着怎样的独特意义呢?这就涉及孔子价值理念的核心,即以人为本。对人的注重是我们解开孔子思想的钥匙,也是我们构建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最根本的指导。孔子的其他价值理念都是围绕其人本思想展开的。

统观孔子的整个思想,其核心还是“仁”,在《论语》中,谈到“仁”便有109处。《说文》里解释说:“仁,亲也,从人从二。”孟子也曾解释说:“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从汉字结构看,“仁”是“二人”的组合,这表明孔子所说的“人”并不是孤立的、单个的人,而是一种人际关系,孔子正是把人和人际关系作为自己理论的立足点。鲁哀公曾向孔子问政,孔子答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可见,在孔子的管理思想中,把人的因素放在了首位,认为要搞好管理,决定一切的是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孔子在人及其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以伦理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仁学”思想体系,因此儒学其实可以称为“仁学”。

在儒家看来,世间万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这一思想体现在管理活动中,就必然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孔子的人本思想被后来的思想家所继承、阐发和弘扬,从而使重视人的因素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并成为我们构建21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重要思想来源,对于我们反思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大有裨益。

日本企业的实践对人本思想有很多借鉴。日本索尼公司的前董事长盛田昭夫就说过:“如果说日本式的经营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我觉得人就是一切秘诀最根本的出发点”,“在日本,一般认为,管理者最主要的任务就在于培养与职工间的健康关系,在公司中产生出一种大家族式的整体观念。”盛田昭夫的这一精辟概括深得孔子人本思想的精髓,从中也可以看出孔子的人本思想对日本企业管理理论的深刻影响。

虽然孔子生活在2000多年前,但是其传统智慧中的人本思想却值得我们重新深思,我们可以从孔子的伦理价值理念中构建以人为本的中国化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要建设21世纪的中国化企业文化,必须向孔子学习、向传统学习,把人以及人际关系放在企业价值理念的核心地位,并把这一思路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各方面,这可能是孔子对塑造中国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指导。

孔子正是在以人为本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他的“仁爱观”、“义利观”以及“诚信观”等,这些价值理念都是我们塑造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要义,下面将一一展开分析。